DB1331/T 110-2025 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振动舒适度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标准》主要内容总结
一、总则与适用范围
- 目的:贯彻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明确雄安新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与标准,减轻地震灾害,提升城市韧性。
- 适用范围:适用于雄安新区建筑与市政工程、铁路、公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等各类建设工程。
- 基本设防要求:
- 基本抗震设防烈度:8度(0.2g)。
- 关键设施提升标准:
- 学校、医院、生命线系统等:8度(0.30g)。
- 应急指挥中心、避难建筑等:9度(0.4g)。
- 地震安全性评价:需评价的工程按批准结果设防。
二、抗震设防分类与措施
- 分类标准:
- 四类设防(甲/乙/丙/丁类):
- 甲类(特殊设防):重大工程、高次生灾害风险,需地震安全性评价。
- 乙类(重点设防):生命线工程、高人员伤亡风险,提高抗震措施。
- 丙类(标准设防):普通工程,按基本烈度设防。
- 丁类(适度设防):低风险工程,允许降低措施。
- 八大类建筑:学校、医院、养老机构等需优先采用隔震/减震技术,确保震后正常使用。
- 四类设防(甲/乙/丙/丁类):
- 性能目标:
- 多遇地震:结构无损坏,正常使用。
- 设防地震:可修复损伤,功能快速恢复。
- 罕遇地震:不倒塌,保障生命安全。
三、各类型工程抗震要求
- 建筑与市政工程:
- 防灾救灾建筑:
- 三级医院重点科室、急救中心、消防设施按8度(0.30g)设防。
- 应急指挥中心、避难场所按9度设防。
- 基础设施:
- 电力调度中心、枢纽变电站、供水/燃气/热力设施按乙类设防。
- 交通枢纽、机场航站楼、大型物流中心提高设防烈度。
- 公共建筑:
- 大型体育场馆、影剧院、商场、博物馆等按乙类设防。
- 高层建筑(超120m或80m)需地震反应观测。
- 防灾救灾建筑:
- 铁路工程:
- 分类:A类(特殊结构桥梁/水下隧道)、B类(高铁/重要桥梁)、C/D类(普通工程)。
- 抗震措施:B类桥梁按8度(0.30g)设防,A类需地震安全性评价。
- 公路工程:
- 桥梁:A类(大跨桥梁)按地震评价结果设防;B类(高速/一级公路桥梁)按8度(0.30g)。
- 隧道:A类(水下隧道)需地震评价,B类(高速隧道)提高设防等级。
- 城市轨道交通:
- 特殊设防类:关键枢纽、大跨桥梁按9度设防。
- 重点设防类:地下隧道、高架车站提高抗震措施。
四、地震反应观测
- 强制观测范围:
- 超限高层建筑、重点设防类工程、首次应用新型结构的工程。
- 观测内容:加速度、位移、扭转响应,设置底层、顶层及自由场观测点。
- 智能化监测:鼓励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
五、附录A(抗震设防分组)
- 建筑与市政工程:
- Ⅰ组(甲类):核设施、重大水利工程、特殊实验室等,按地震评价结果设防。
- Ⅱ-Ⅳ组(乙类):医院、交通枢纽、电力设施等,设防烈度8-9度。
- Ⅴ-Ⅵ组(丙/丁类):普通建筑,按基本烈度或适度降低措施。
- 其他工程分组:
- 铁路:A类桥梁/隧道需地震评价,B类交通枢纽按8度(0.30g)。
- 公路/轨道交通:关键节点提高设防等级,结合地震安全性评价。
六、特殊规定与创新
- 高标准设防:雄安新区整体抗震烈度高于国家标准,体现“韧性城市”理念。
- 性能化设计:针对需保持正常使用的建筑,明确结构与非结构构件的性能目标。
- 次生灾害防控:易燃易爆、剧毒物质存储设施按乙类设防,严格控制震后风险。
七、实施与监督
- 设计责任:设计文件中需明确抗震措施及观测系统预留。
- 审查机制:重要工程需专题研究,确保设防标准落实。
- 持续维护:地震反应观测系统需定期维护,数据用于灾后评估与科研。
总结
该标准以“高标准、高质量”为核心,系统性覆盖雄安新区各类建设工程,通过分级设防、性能化设计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抗震能力,保障震后功能恢复与城市安全运行,为国家级新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