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242-2025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JJF2242—2025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技术规范
Metrological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eenhouseGas
EmissionsofPublicInstitutions
2025-03-27发布2025-09-27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发布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
计量技术规范
Metrological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
GreenhouseGas
EmissionsofPublicInstitutions
JJF2242—2025
归口单位: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
分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苏州市计量测试院
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
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单位: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本规范委托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计量技术委员会碳排放量计量分技术委
员会负责解释
JJF2242—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汪洪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张 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成 伟(苏州市计量测试院)
栾伟鹏(郑州计量先进技术研究院)
布 赫(内蒙古自治区计量测试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韩兵兵(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
黄希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JJF2242—2025
目 录
引言……………………………………………………………………………………… (Ⅱ)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计量对象……………………………………………………………………………… (2)
5 计量条件……………………………………………………………………………… (3)
6 计量方法……………………………………………………………………………… (3)
6.1 计量边界…………………………………………………………………………… (3)
6.2 源流识别…………………………………………………………………………… (4)
6.3 计量要求…………………………………………………………………………… (4)
6.4 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5)
7 计量结果表达………………………………………………………………………… (6)
7.1 报告………………………………………………………………………………… (6)
7.2 基本信息…………………………………………………………………………… (6)
7.3 源流识别…………………………………………………………………………… (6)
7.4 活动数据…………………………………………………………………………… (6)
7.5 排放因子数据……………………………………………………………………… (6)
7.6 温室气体排放量…………………………………………………………………… (7)
7.7 分析与改进………………………………………………………………………… (7)
附录A 活动数据收集要求…………………………………………………………… (8)
附录B 排放因子测定要求…………………………………………………………… (9)
附录C 源流相关参数测定频次……………………………………………………… (11)
附录D 相关参数推荐值……………………………………………………………… (12)
附录E 报告格式模板………………………………………………………………… (15)
附录F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示例…………………………………………………… (20)
Ⅰ
JJF2242—2025
引 言
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
规则》、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制定本规范的基础性
规范。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Ⅱ
JJF2242—2025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共机构对温室气体排放的计量,服务业等其他机构可参照
执行。
注:服务业涵盖行业大类代码为61-97 (GB/T4754—2017)。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以下文件:
JJF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JJF1356—2012 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
GB/T213—2008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1981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4754—2002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11062—2020 天然气 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10—202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
GB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9149—2012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GB/T32150—2015 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GB/T32151.1—2015 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 第1部分:发电企业
GB/T40498—2021 公共机构能耗定额标准编制通则
DL/T567.8—2016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
DL/T567.9—2016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9部分:燃油中碳和氢元素的
测定
ASTM D5291—21 石油产品和润滑油中碳、氢和氮元素含量的仪器测定方法
(StandardTestMethodsforInstrumentalDeterminationofCarbon,Hydrogen,andNitrogeninPetroleumProductsandLubricants)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JJF1356—2012、GB17167—2006、GB/T29149—2012、GB/T32150—2015界定
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
JJF2242—2025
3.1 公共机构 publicinstitutions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
[GB/T29149—2012,3.1]
注:不包含配置有使用化石能源作为燃料的发电设施或热力设施的公共机构。
3.2 温室气体 greenhousegas
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
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GB/T32150—2015,3.1]
注:本规范涉及的温室气体只包含二氧化碳(CO2)。
3.3 计量边界 metrologyboundary
与公共机构的日常运营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范围。
3.4 活动数据 activitydata
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产生或消费活动量的表征值。
[GB/T32150—2015,3.12]
注:如各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净购入的电量等。
3.5 排放因子 emissionfactor
表征单位生产或消费活动量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系数。
[GB/T32150—2015,3.13]
注:如每单位能量化石燃料消耗所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净购入的每千瓦时电量所对应的二
氧化碳排放量等。
3.6 计量条件 metrologycondition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的前提条件。
注:本规范系指计量边界内各源流活动数据收集和排放因子测定的技术要求。
3.7 源流 sourcestream
由于其消耗或生产而在一个或多个排放源产生相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特定燃料类型、
原材料或产品。
3.8 次要源流 secondarysourcestream
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报告期内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10%的源流。
3.9 主要源流 mainsourcestream
除次要源流之外的其他源流。
3.10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emissionfromnetpurchasedelectricity
公共机构净消耗的购入电力所对应的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11 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emissionfromnetpurchasedheat
公共机构净消耗的购入热力所对应的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注:热力包括蒸汽、热水等。
4 计量对象
本规范的计量对象为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涉及的相关过程参数,见表1。
2
JJF2242—2025
表1 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涉及的相关过程参数
计量对象相关过程参数
排放类型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净购入电力、热力
产生的排放
净购入电力
产生的排放
净购入热力
产生的排放
活动数据
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体和液体化石燃
料,单位为吨;对气体化石燃料,单位为万标
立方米
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化石
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对气体化石燃料,单位
为吉焦每万标立方米
净购入电力,单位为
兆瓦时
净购入热力,单
位为吉焦
排放因子
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
排放因子,单位为吨
二氧化碳每吉焦
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
含碳量,单位为吨二
氧化碳每吉焦
化石燃料的碳氧化
率,以%表示
净购入电力生产排放
因子,单位为吨二氧
化碳每兆瓦时
净购入热力生
产排放因子,单
位为吨二氧化
碳每吉焦
5 计量条件
活动数据、排放因子的计量条件见附录A和附录B。
6 计量方法
6.1 计量边界
报告主体以公共机构法人或视同法人的独立管理单位为边界,计量其报告期日常运
营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部分:直接排放主要为化石燃料燃烧排
放;间接排放主要包括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和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公共机构温室
气体排放及计量边界见图1。
3
JJF2242—2025
图1 公共机构计量边界示意图
6.2 源流识别
对温室气体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的各类源流逐一进行识别,并通过预评估识别出主
要源流和次要源流。公共机构宜按表2进行识别。
表2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源流示意(不限于)
排放类型源流排放源举例
直接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燃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气灶具、直燃机、公务车
间接排放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净购入电力泵、风机、空调、照明
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净购入热水或蒸汽制热设备
注:主要源流和次要源流首次预评估可根据源流消耗量进行,后续可结合上一报告期出具的温
室气体排放报告和本次报告期内源流的变化进行识别。
6.3 计量要求
6.3.1 活动数据
公共机构源流消耗量应直接通过计量方式获取原始数据。
各类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宜采用实测方法,测定频次见附录C。
活动数据收集要求见附录A。
各源流的活动数据扩展不确定度应满足表3的要求。
表3 各源流的活动数据扩展不确定度
源流种类过程参数
扩展不确定度
主要源流次要源流
商业标准燃料燃料消耗量与低位发热量乘积/GJ 5% 10%
其他气态和液态燃料燃料消耗量与低位发热量乘积/GJ 5% 10%
固体燃料燃料消耗量与低位发热量乘积/GJ 5% 10%
净购入电力
有功交流电能计量/kW·h 1% 2%
直流电能计量/kW·h 1% 2%
净购入热力
热水焓值/kJ 5% 10%
蒸汽焓值/kJ 5% 10%
4
JJF2242—2025
6.3.2 排放因子
排放因子计算涉及的相关参数宜采用实测方法,测定频次见附录C,测定要求见附
录B。
净购入电力和热力生产排放因子可采用附录D规定的推荐值。
6.4 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6.4.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等于计量边界内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净购入电力排放、
净购入热力排放之和,按式(1)计算。
E=E 燃烧+E 电力+E 热力(1)
式中:
E ———公共机构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tCO2;
E 燃烧———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tCO2;
E 电力———净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E 热力———净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6.4.2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按式(2)计算:
E 燃烧=Σn
i (ADi ×EFi) (2)
式中:
E 燃烧———报告期内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总和,tCO2;
ADi ———报告期内第i 种燃料的活动数据,GJ;
EFi ———第i 种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tCO2/GJ。
其中,计量边界内第i 种燃料的活动数据,按式(3)计算:
ADi=NCVi×FCi (3)
式中:
NCVi———报告期内第i 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对固体和液体化石燃料,GJ/t;对
气体化石燃料,GJ/104 Nm3;
FCi ———报告期内第i 种化石燃料的净消耗量,对固定和液体化石燃料,t;对气
体化石燃料,104 Nm3。
计量边界内第i 种燃料的排放因子按式(4)计算。
EFi=CCi×OFi×44/12 (4)
式中:
CCi ———第i 种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宜通过实测获得,tC/GJ;
OFi ———第i 种燃料的碳氧化率,以%表示,可采用表D.1的推荐值;
44/12———二氧化碳与碳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6.4.3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6.4.3.1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公共机构净购入的电力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按式(5)计算:
5
JJF2242—2025
E 电力=AD电力×EF电力(5)
式中:
AD电力———净购入电量,MW·h;
EF电力———净购入电力生产排放因子,tCO2/(MW·h)。
6.4.3.2 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公共机构净购入的热力包括蒸汽和热水,在生产热力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按式(6)计算:
E 热力=AD热力×EF热力(6)
式中:
AD热力———净购入热量,蒸汽热量与热水热量之和,GJ;
EF热力———净购入热力生产排放因子,tCO2/GJ,见表D.2。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蒸汽可按式(7)转换为热量单位:
AD蒸汽=Mast×(Enst-83.74)×10-3 (7)
式中:
Mast———净购入的蒸汽质量,t;
Enst ———蒸汽所对应的温度、压力下每千克蒸汽的热焓,kJ/kg,见表D.3 和
表D.4。
以质量单位计量的热水可按式(8)转换为热量单位:
AD热水=Maw ×(Tw-20)×c (8)
式中:
Maw ———净购入的热水质量,kg;
Tw ———热水温度,℃;
c ———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比热容,取值4.1868×10-3,kJ/(kg·℃)。
7 计量结果表达
7.1 报告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报告应参照附录E的格式进行报告。
7.2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应包括公共机构名称、单位性质、报告年度、所属行业、统一社会信用代
码和联系人信息等。
7.3 源流识别
应报告公共机构消耗的源流名称和源流类型。
7.4 活动数据
应报告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溯源情况。应报告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
的消耗量和相应的低位发热量、净购入的电量和热量。应报告活动数据不确定度,并判
定是否满足6.3.1中表3的要求。应报告活动数据中实际消耗量和低位发热量来源。
7.5 排放因子数据
应报告公共机构所使用的不同品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购入电
6
JJF2242—2025
力和热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因子。应报告单位热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购入电力和热
力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因子来源。应报告所有实测数据的不确定度。
7.6 温室气体排放量
应分别报告公共机构报告期内各源流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并分别给出标准不确
定度。应报告公共机构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并给出合成不确定度。
7.7 分析与改进
应报告报告期内单位建筑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数据,并与上
报告期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应报告公共机构报告期内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改进措施。
7
JJF2242—2025
附录A
活动数据收集要求
A.1 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对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活动数据的收集。
A.2 引用文件
本附录引用了以下文件:
GB/T213—2008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T384—1981 石油产品热值测定法
GB/T11062—2020 天然气 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17167—200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9149—2012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DL/T567.8—2016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8部分:燃油发热量的测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附录;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附录。
A.3 活动数据相关参数的获取
A.3.1 化石燃料、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消耗量
公共机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应符合GB17167—2006、GB/T29149—2012及相关
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规定,化石燃料、净购入电力和热力消耗量应通过计量方式获取。
A.3.2 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
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宜通过实测获得,检测机构应具有CMA 资质,并给出检测
结果的不确定度。
检测仪器应参照GB/T 213—2008、GB/T 384—1981、GB/T 11062—2020、
DL/T567.8—2016选用,所用仪器应在检定合格或校准有效期内。
化石燃料的低位发热量检测方法应采用表A.1所示方法。
表A.1 燃料低位发热量检测方法
分析项目燃料依据文件
低位发热量
煤GB/T213—2008
石油GB/T384—1981
天然气GB/T11062—2020
燃油DL/T567.8—2016
A.4 活动数据结果表达
分别给出各源流的活动数据及标准不确定度。
8
JJF2242—2025
附录B
排放因子测定要求
B.1 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测定。
B.2 引用文件
本附录引用了以下文件:
GB/T474—2008 煤样的制备方法
GB/T475—2008 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
GB/T476—2008 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
GB/T11062—2020 天然气 发热量、密度、相对密度和沃泊指数的计算方法
GB/T13610—2020 天然气的组成分析 气相色谱法
GB/T19494.1—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1部分:采样方法
GB/T19494.2—2004 煤炭机械化采样 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
ASTM D5291—21 石油产品和润滑油中碳、氢和氮元素含量的仪器测定方法
(StandardTestMethodsforInstrumentalDeterminationofCarbon,Hydrogen,andNitrogeninPetroleumProductsandLubricants)
DL/T567.9—2016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9部分:燃油中碳和氢元素的测定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附录;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附录。
B.3 排放因子相关参数的检测
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宜通过实测获得,检测机构应具有CMA 资质,并给出检
测结果的不确定度。燃料的碳氧化率和净购入电力、热力排放因子可采用附录D 中对
应的缺省值。
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检测仪器应参照GB/T474—2008、GB/T475—2008、
GB/T476—2008、GB/T11062—2020、GB/T13610—2020、DL/T567.9—2016 选用,
所用仪器应检定合格或在校准有效期内。
煤采样、制样和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检测方法应采用表B.1所示方法。
表B.1 煤采样、制样和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检测方法
分析项目燃料依据文件
人工采样
机械采样
煤GB/T475—2008
GB/T19494.1—2004
人工制样
机械制样
煤GB/T474—2008
GB/T19494.2—2004
元素碳含量
煤GB/T476—2008
天然气GB/T13610—2020
9
JJF2242—2025
表B.1 煤采样、制样和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检测方法(续)
分析项目燃料依据文件
元素碳含量
石油ASTM D5291—21
燃油DL/T567.9—2016
B.4 结果表达
分别给出各源流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及标准不确定度。
10
JJF2242—2025
附录C
源流相关参数测定频次
源流相关参数测定频次见表C.1。
表C.1 源流相关参数测定频次
测试参数测定频率
燃料低位发热量每批次
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每批次
11
JJF2242—2025
附录D
相关参数推荐值
相关参数推荐值见表D.1、表D.2、表D.3、表D.4。
表D.1 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燃料类型计量单位
低位热量
GJ/t,或者GJ/104 Nm3
单位热值含碳量
tC/GJ
碳氧化率
%
燃煤t ——— ——— 98
原油t 41.816 20.1×10-3 98
燃料油t 41.816 21.1×10-3 98
汽油t 43.070 18.9×10-3 98
柴油t 42.652 20.2×10-3 98
天然气104 Nm3 389.31 15.3×10-3 99
液化石油气104 Nm3 50.179 17.2×10-3 98
液化天然气104 Nm3 44.2 17.2×10-3 98
其他煤气104 Nm3 52.27 12.2×10-3 99
注:数据取值来源为《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22)。
表D.2 净购入电力、热力排放因子和参数推荐值
名称单位CO2排放因子
净购入电力tCO2/(MW·h) 采用主管部门最新公布的电网排放因子
净购入热力tCO2/GJ 0.11
表D.3 饱和蒸汽热焓表
压力
MPa
温度
℃
焓
kJ/kg
压力
MPa
温度
℃
焓
kJ/kg
0.001 6.98 2513.8 1.00 179.88 2777.0
0.002 17.51 2533.2 1.10 184.06 2780.4
0.003 24.10 2545.2 1.20 187.96 2783.4
0.004 28.98 2554.1 1.30 191.6 2786.0
0.005 32.90 2561.2 1.40 195.04 2788.4
0.006 36.18 2567.1 1.50 198.28 2790.4
0.007 39.02 2572.2 1.60 201.37 2792.2
12
JJF2242—2025
表D.3 饱和蒸汽热焓表(续)
压力
MPa
温度
℃
焓
kJ/kg
压力
MPa
温度
℃
焓
kJ/kg
0.008 41.53 2576.7 1.70 204.3 2793.8
0.009 43.79 2580.8 1.80 207.1 2795.1
0.010 45.83 2584.4 1.90 209.79 2796.4
0.015 54.00 2598.9 2.00 212.37 2797.4
0.020 60.09 2609.6 2.20 217.24 2799.1
0.025 64.99 2618.1 2.40 221.78 2800.4
0.030 69.12 2625.3 2.60 226.03 2801.2
0.040 75.89 2636.8 2.80 230.04 2801.7
0.050 81.35 2645.0 3.00 233.84 2801.9
0.060 85.95 2653.6 3.50 242.54 2801.3
0.070 89.96 2660.2 4.00 250.33 2799.4
0.080 93.51 2666.0 5.00 263.92 2792.8
0.090 96.71 2671.1 6.00 275.56 2783.3
0.10 99.63 2675.7 7.00 285.8 2771.4
0.12 104.81 2683.8 8.00 294.98 2757.5
0.14 109.32 2690.8 9.00 303.31 2741.8
0.16 113.32 2696.8 10.0 310.96 2724.4
0.18 116.93 2702.1 11.0 318.04 2705.4
0.20 120.23 2706.9 12.0 324.64 2684.8
0.25 127.43 2717.2 13.0 330.81 2662.4
0.30 133.54 2725.5 14.0 336.63 2638.3
0.35 138.88 2732.5 15.0 342.12 2611.6
0.40 143.62 2738.5 16.0 347.32 2582.7
0.45 147.92 2743.8 17.0 352.26 2550.8
0.50 151.85 2748.5 18.0 356.96 2514.4
0.60 158.84 2756.4 19.0 361.44 2470.1
0.70 164.96 2762.9 20.0 365.71 2413.9
0.80 170.42 2768.4 21.0 369.79 2340.2
0.90 175.36 2773.0 22.0 373.68 2192.5
13
JJF2242—2025
表D.4 过热蒸汽热焓表
单位:kJ/kg
温
度
℃
压力/MPa
0.01 0.1 0.5 1 3 5 7 10 14 20 25 30
0 0 0.1 0.5 1 3 5 7.1 10.1 14.1 20.1 25.1 30
10 42 42.1 42.5 43 44.9 46.9 48.8 51.7 55.6 61.3 66.1 70.8
20 83.9 84 84.3 84.8 86.7 88.6 90.4 93.2 97 102.5 107.1 111.7
40 167.4 167.5 167.9 168.3 170.1 171.9 173.6 176.3 179.8 185.1 189.4 193.8
60 2611.3 251.2 251.2 251.9 253.6 255.3 256.9 259.4 262.8 267.8 272 276.1
80 2649.3 335 335.3 335.7 337.3 338.8 340.4 342.8 346 350.8 354.8 358.7
100 2687.3 2676.5 419.4 419.7 421.2 422.7 424.2 426.5 429.5 434 437.8 441.6
120 2725.4 2716.8 503.9 504.3 505.7 507.1 508.5 510.6 513.5 517.7 521.3 524.9
140 2763.6 2756.6 589.2 589.5 590.8 592.1 593.4 595.4 598 602 605.4 603.1
160 2802 2796.2 2767.3 675.7 676.9 678 679.2 681 683.4 687.1 690.2 693.3
180 2840.6 2835.7 2812.1 2777.3 764.1 765.2 766.2 767.8 769.9 773.1 775.9 778.7
200 2879.3 2875.2 2855.5 2827.5 853 853.8 854.6 855.9 857.7 860.4 862.8 856.2
220 2918.3 2914.7 2898 2874.9 943.9 944.4 945.0 946 947.2 949.3 951.2 953.1
240 2957.4 2954.3 2939.9 2920.5 2823 1037.8 1038.0 1038.4 1039.1 1040.3 1041.5 1024.8
260 2996.8 2994.1 2981.5 2964.8 2885.5 1135 1134.7 1134.3 1134.1 1134 1134.3 1134.8
280 3036.5 3034 3022.9 3008.3 2941.8 2857 1236.7 1235.2 1233.5 1231.6 1230.5 1229.9
300 3076.3 3074.1 3064.2 3051.3 2994.2 2925.4 2839.2 1343.7 1339.5 1334.6 1331.5 1329
350 3177 3175.3 3167.6 3157.7 3115.7 3069.2 3017.0 2924.2 2753.5 1648.4 1626.4 1611.3
400 3279.4 3278 3217.8 3264 3231.6 3196.9 3159.7 3098.5 3004 2820.1 2583.2 2159.1
4203320.963319.683313.8 3306.6 3276.9 3245.4 3211.03155.983072.722917.022730.76 2424.7
4403362.523361.363355.9 3349.3 3321.9 3293.2 3262.33213.463141.443013.942878.32 2690.3
450 3383.3 3382.2 3377.1 3370.7 3344.4 3316.8 3288.0 3242.2 3175.8 3062.4 2952.1 2823.1
4603404.423403.343398.3 3392.1 3366.8 3340.4 3312.43268.583205.243097.962994.682875.26
4803446.663445.623440.9 3435.1 3411.6 3387.2 3361.33321.343264.123169.083079.842979.58
500 3488.9 3487.9 3483.7 3478.3 3456.4 3433.8 3410.2 3374.1 3323 3240.2 3165 3083.9
5203531.823530.9 3526.93521.863501.283480.123458.6 3425.1 3378.4 3303.7 3237 3166.1
5403574.743573.9 3570.13565.423546.163526.443506.4 3475.4 3432.5 3364.6 3304.7 3241.7
550 3593.2 3595.4 3591.7 3587.2 3568.6 3549.6 3530.2 3500.4 3459.2 3394.3 3337.3 3277.7
560 3618 3617.223613.643609.243591.183572.763554.1 3525.4 3485.8 3423.6 3369.2 3312.6
580 3661.63660.863657.523653.323636.343619.083601.6 3574.9 3538.2 3480.9 3431.2 3379.8
600 3705.2 3704.5 3701.4 3697.4 3681.5 3665.4 3649.0 3624 3589.8 3536.9 3491.2 3444.2
14
JJF2242—2025
附录E
报告格式模板
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报告
证书编号号 第页/共页
报告主体:
报告年度:
接收日期:
计量日期:
发布日期:
建议周期:
证书专用章
批 准:
核 验:
计 量:
计量机构信息
15
JJF2242—2025
说明
1. 本报告所依据的技术文件
2. 本报告所引用的技术报告
16
JJF2242—2025
表E.1 报告单位信息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地址
单位性质
□机关
□学校
□医疗机构
□其他
所属行业
□政府办公
□科教文卫
□其他
建筑面积用能人数
合署办公情况
行政区划联系人
联系电话E-mail
注:用能人数参照GB/T40498—2021附录A 计算。
表E.2 温室气体排放源流清单
编号排放类型源流种类源流类型
直接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间接排放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注:
1 源流种类包括: 商业标准燃料、其他气态和液态燃料、固体燃料、净购入电力、净购入
热力。
2 源流类型包括:主要源流、次要源流。
表E.3 活动数据
表E.3.1 计量器具配备清单
序号计量器具名称准确度等级安装地点及用途有效溯源证书编号
17
JJF2242—2025
表E.3.2 源流消耗量
序号排放源类别源流种类
消耗量
t或104 Nm3
或MW·h或GJ
不确定度数据来源
表E.3.3 不同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
序号源流种类测试时间
低位发热量
GJ/t或GJ/104 Nm3
不确定度数据来源
表E.3.4 温室气体排放活动数据
序号源流种类活动数据不确定度最大允许不确定度
表E.4 排放因子
表E.4.1 不同化石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
序号源流种类
单位热值含碳量
tC/GJ 不确定度数据来源
表E.4.2 不同化石燃料碳氧化率
序号源流种类
碳氧化率
% 不确定度数据来源
18
JJF2242—2025
表E.4.3 温室气体排放因子
序号排放源类别源流种类排放因子不确定度
表E.5 温室气体排放量
编号计量边界排放源类别源流种类
排放量
tCO2
不确定度
直接排放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间接排放
净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
净购入热力产生的排放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tCO2
表E.6 分析与改进
序号指标上一报告期数据本报告期数据
降幅
%
1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2 单位建筑面积温室气体排放量
3 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
改进措施
19
JJF2242—2025
附录F
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及示例
公共机构应按JJF1059.1要求对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进行不确定度评定。
F.1 活动数据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F.1.1 化石燃料活动数据
根据不确定度传播律,化石燃料活动数据的标准不确定度按式(F.1)计算:
u(AD)= (AD)2· u(FC)
FC
? ? ??
? ? ??
2+ u(NCV)
NCV
? ? ??
? ? ??
2 (F.1)
式中:
u(FC) ———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NCV) ———化石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对于气体和液体燃料,低位发热量的标准不确定度即为仪器的测量不确定度;对于
固体燃料如煤,需要考虑煤采样不均匀引起的不确定度。煤的低位发热量相对不确定度
按式(F.2)计算:
u(NCV)/NCV= (uNCV采样)2+(u测量)2 (F.2)
式中:
uNCV采样———煤采样引起的发热量测定标准不确定度;
u测量———煤样品发热量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在评定采样不均匀引起的低位发热量不确定度时,需在同一批次煤进行多次采样,
采样次数不少于5次,采样标准不确定度按照式(F.3)进行计算:
uNCV采样=s(x)
n = Σn
i=1 (xi -x)2
n(n -1) (F.3)
式中:
xi ———同一批次第i 次采样的样品低位发热量;
x ———同一批次所有采样的样品平均低位发热量。
F.1.2 净购入电力、热力活动数据
净购入电力、热力活动数据的不确定度为计量仪表的不确定度。
F.2 排放因子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F.2.1 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因子
化石燃料燃烧过程排放因子的标准不确定度按式(F.4)计算:
u(EF)= (EF)2· u(CC)
CC
? ? ??
? ? ??
2+ u(OF)
OF
? ? ??
? ? ??
2 (F.4)
式中:
u(CC)———单位发热量含碳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20
JJF2242—2025
u(OF)———碳氧化率的标准不确定度。
当以煤为燃料时,需要考虑煤采样不均匀引起的不确定度。
煤的单位发热量含碳量相对不确定度按式(F.5)计算:
u(CC)/CC= (u含碳量采样)2+(uNCV采样)2+(u含碳量测量)2+(u发热量测量)2 (F.5)
式中:
u含碳量采样———煤采样引起的含碳量测定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方法参考uNCV采样;
u含碳量测量———煤样品含碳量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其他燃料的含碳量不确定度不需考虑采样不确定度的影响。
F.2.2 其他源流排放因子
净购入电力、热力排放使用的排放因子采用缺省值,该部分不确定度不进行评定。
F.3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扩展不确定度
根据误差传播律,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按式(F.6)计算:
u(E)= u(E 燃烧)2+u(E 电力)2+u(E 热力)2 (F.6)
式中:
u(E)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燃烧)———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电力)———净购入电力排放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u(E 热力)———净购入热力排放量的标准不确定度。
由于以上3个分量的计算公式相似,其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也相似,以化石燃料
燃烧排放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为例,计算公式见式(F.7):
u(E 燃烧)= E 燃烧2· u(AD)
AD
? ? ??
? ? ??
2+ u(EF)
EF
? ? ??
? ? ??
2 (F.7)
式中:
u(AD)———活动数据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方法参考F.1;
u(EF)———排放因子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方法参考F.2。
总排放量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2u(E)/E(k=2)。
F.4 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某公共机构食堂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
9.33t。天然气通过管道由天然气公司供应,用量由气体流量计确定,气体流量计的测
量不确定度为2%,天然气的低位发热量和含碳量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检测,仪器测量
不确定度为0.2%,因此该公共机构天然气活动数据相对不确定度为:
u(AD)
AD = u(FC)
FC
? ? ??
? ? ??
2+ u(NCV)
NCV
? ? ??
? ? ??
2 = 0.022+0.0022 ≈2.01%
由于该机构不具备天然气碳氧化率检测条件,碳氧化率采用了缺省值,因此其排放
因子的不确定度仅考虑天然气单位发热量含碳量测量相对不确定度,见下式:
u(EF)
EF = u(CC)
CC
? ? ??
? ? ??
2+ u(OF)
OF
? ? ??
? ? ??
2 =u(CC)
CC = u含碳量测量 2+ u发热量测量 2
= 0.0022+0.0022 ≈0.28%
21
JJF2242—2025
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标准不确定度为:
u(E 天然气)= E 天然气2· u(AD)
AD
? ? ??
? ? ??
2+ u(EF)
EF
? ? ??
? ? ??
2 = 9.222·(0.02012+0.00282)≈0.187tCO2
该公共机构采用锅炉进行供热,煤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为21.62t。煤通过
皮带秤进行称重,皮带秤测量相对不确定度为0.5%,煤的低位发热量使用量热仪进行
检测,量热仪测量标准不确定度为1.6%,为评定NCV 采样标准不确定度,对同批次
煤进行了5次采样检测,低位发热量检测结果分别为:25.282GJ/t、25.373GJ/t、
25.304GJ/t、25.297GJ/t、25.288GJ/t,则其低位发热量检测采样标准不确定度为:
uNCV采样= Σn
i=1 (xi -x)2
n(n -1) ≈1.65%
其低位发热量测量相对不确定度为:
u(NCV)
NCV = (uNCV采样)2+(u测量)2 = 0.01652+0.0162 ≈2.30%
因此,该公共机构煤活动数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
u(AD)
AD = u(FC)
FC
? ? ??
? ? ??
2+ u(NCV)
NCV
? ? ??
? ? ??
2 = 0.0052+0.0232 ≈2.35%
由于该机构不具备测定煤碳氧化率检测条件,碳氧化率采用了缺省值,因此其排放
因子的不确定度仅考虑煤单位发热量含碳量测量标准不确定度,煤的含碳量使用元素分
析仪进行检测。为评定含碳量采样标准不确定度,对同批次煤进行了5次采样测量,含
碳量检测结果分别为:66.56%、67.38%、65.69%、68.12%、64.44%,则其含碳量
检测采样标准不确定度为:
u含碳量采样= Σn
i=1 (xi -x)2
n(n -1) ≈0.3%
元素分析仪测量不确定度为2%,结合采样引起的标准不确定度,其排放因子相对
不确定度为:
u(EF)
EF = u(CC)
CC
? ? ??
? ? ??
2+ u(OF)
OF
? ? ??
? ? ??
2 =u(CC)
CC
= (u含碳量采样)2+(uNCV采样)2+(u含碳量测量)2+(u发热量测量)2
= 0.0032+0.01652+0.022+0.0162 ≈3.06%
煤燃烧产生的排放量标准不确定度为:
u(E 煤)= E 煤2· u(AD)
AD
? ? ??
? ? ??
2+ u(EF)
EF
? ? ??
? ? ??
2 = 21.622·(0.02352+0.03062)≈0.834tCO2
该公共机构采用电能表对购入电力进行计量,净购入电力产生的碳排放量为672t。
22
JJF2242—2025
电能表的测量不确定度为0.2%,则其净购入电力活动数据的相对不确定度为0.2%,
标准不确定度为1.344tCO2。
该公共机构未有净购入热力。
综合以上分析,该公共机构总的温室气体排放排放量为:
E=E 燃烧+E 电力+E 热力=702.95tCO2
总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不确定度为:
u(E)= u(E 燃烧)2+u(E 电力)2+u(E 热力)2
= u(E 天然气)2+u(E 煤)2+u(E 电力)2+u(E 热力)2
= 0.1872+0.8342+1.3442 ≈1.593tCO2
总的温室气体排放相对不确定度为0.23%,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46% (k=2)。
23
JJF2242—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