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525.9-2024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第9部分:纺织行业建设项目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W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525.9—2024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第9部分:纺织行业建设项目
Guidelinesforwater drawandutilizationassessment
onconstructionprojects
Part9:Textileindustryconstructionprojects
2024 08 01发布2024 11 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第8部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等
5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24年第16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第
8部分:钢铁行业建设项目》(SL/T525.8—2024)等5项为水
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布。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建设项目水资
源论证导则 第8 部分:钢铁行业
建设项目
SL/T525.8—2024 2024.8.1 2024.11.1
2
建设项目水资
源论证导则 第9 部分:纺织行业
建设项目
SL/T525.9—2024 2024.8.1 2024.11.1
3
建设项目水资
源论证导则 第
12部分:水源热
泵建设项目
SL/T525.12—2024 2024.8.1 2024.11.1
4 小型水电站技
术管理规程SL/T529—2024 SL529—2011 2024.8.1 2024.11.1
5 水库大坝隐患
探测技术规程SL/T827—2024 2024.8.1 2024.11.1
水利部
2024年8月1日
前 言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T1—2024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程》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10章3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总则;
———基本要求;
———纺织项目概况;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承载状况分析;
———节水评价及用水量核定;
———取水水源论证;
———取水影响论证;
———退水影响论证;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综合评价。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水资源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小军 秦福兴 董廷尉 张建云
程 晧 王海洋 王筱俊 徐 婷
张祖鹏 彭安帮 范子龙 郝 震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徐子恺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陈 军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
010-63204533;电子邮箱:bzh@mwr.gov.cn),以供今后修订
时参考。
目 次
1 总则…………………………………………………………… 1
2 基本要求……………………………………………………… 3
2.1 论证内容及要求…………………………………………… 3
2.2 工作程序、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3
2.3 基本资料…………………………………………………… 5
3 纺织项目概况………………………………………………… 6
3.1 一般规定…………………………………………………… 6
3.2 项目概况…………………………………………………… 6
3.3 项目取水及退水方案………………………………………… 7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承载状况分析…………………………… 8
4.1 一般规定…………………………………………………… 8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8
4.3 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8
5 节水评价及用水量核定……………………………………… 9
5.1 一般规定…………………………………………………… 9
5.2 生产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 11
5.3 施工期用水量分析与核定………………………………… 11
5.4 运行期用水量分析和要求………………………………… 12
5.5 水平衡计算和用水指标分析………………………………… 13
5.6 污水处理回用评价………………………………………… 16
5.7 节水评价………………………………………………… 16
5.8 运行期用水量核定………………………………………… 17
6 取水水源论证………………………………………………… 18
6.1 一般规定………………………………………………… 18
6.2 水源方案比选……………………………………………… 18
6.3 再生水水源论证…………………………………………… 19
7 取水影响论证………………………………………………… 22
7.1 一般规定………………………………………………… 22
7.2 取水影响消减措施………………………………………… 22
8 退水影响论证………………………………………………… 24
8.1 一般规定………………………………………………… 24
8.2 污水量和水质分析………………………………………… 24
8.3 退水影响分析……………………………………………… 25
9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26
9.1 一般规定………………………………………………… 26
9.2 节约措施………………………………………………… 26
9.3 保护措施………………………………………………… 27
9.4 管理措施………………………………………………… 28
10 综合评价…………………………………………………… 30
10.1 结论……………………………………………………… 30
10.2 建议……………………………………………………… 30
附录A 《纺织行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编写提纲……………………………………………… 31
附录B 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
(2023年,纺织部分) ……………………………… 36
附录C 纺织行业主要工艺流程和用水环节………………… 40
标准用词说明…………………………………………………… 50
条文说明………………………………………………………… 5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纺织行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纺织项目)水资源
论证内容、程序和技术方法,指导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
编制和技术审查,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
本标准中所指纺织项目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第17大类纺织业
和第28大类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建设项目。
1.0.3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应符合下列原则:
1 符合纺织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
2 符合以水定产的产业布局要求。
3 符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工业有关政策要求。
4 不损害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保障饮水安全、生态安全
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0.4 已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的工业园区,纺织项目水资源论
证报告中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承载状况分析、取水水源论证和取
水影响论证,应结合规划水资源论证相关成果进行编制,并可适
当简化。纺织项目取水量应符合园区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要求。
1.0.5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4287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12452 水平衡测试通则
GB/T18916.4 取水定额 第4部分:纺织染整产品
GB/T19923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
GB/T21534 节约用水 术语
GB/T24789 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26719 企业用水统计通则
GB/T26923 节水型企业 纺织染整行业
1
GB/T28714 取水计量技术导则
GB28936 缫丝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937 毛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938 麻纺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3558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GB/T37832 节水型企业 化纤长丝织造行业
GB50335 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T50594 水功能区划分标准
SL/T238 水资源评价导则
SL/T278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368 再生水水质标准
1.0.6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应符合
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2 基本要求
2.1 论证内容及要求
2.1.1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 纺织项目概况分析。
2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承载状况分析。
3 节水评价及用水量核定。
4 取水水源论证。
5 取水影响论证。
6 退水影响论证。
7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2.1.2 可能影响水安全的印染项目,应重点分析项目建设对水
资源的影响和安全保障措施。
2.1.3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应涵盖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行期。
2.2 工作程序、论证工作等级和范围
2.2.1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编制程序、水平年选取和水资源
论证范围划定应按GB/T35580的规定执行。
2.2.2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见表2.2.2。
表2.2.2 水资源论证分类分级指标
分类分类指标
等 级
一 级二 级三 级
地表水
水源
开发利用程度/% ≥30 30~10 <10
工业取水量
/(万m3/d) ≥1 1~0.3 <0.3
地下水
水源
开发利用程度/% ≥50 50~30 <30
取水量/(万m3/d) ≥0.3 0.3~0.05 <0.05
供水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中等简单
3
表2.2.2 (续)
分类分类指标
等 级
一 级二 级三 级
再生水
污水来源构成:
工业污水占
总污水比例/%
≥50 50~20 <20
取水量/(万m3/d) ≥0.5 0.5~0.1 <0.1
取水影响
和退水
影响
对水资源的影响
对流域或区域水
资源利用产生影响
显著
对第三者取
水、用水影响
显著
对第三者
取水、用水
影响轻微
对水生态的影响
现状生态问题敏
感;取水对水文情
势、生态水量与流
量产生明显影响;
退水有水温或水体
富营养化影响问题
现状生态问
题较为敏感;
取水对水文情
势、生态水量
与流量可能产
生影响; 退水
有潜在的水体
富营养化影响
现状无敏
感生态问题;
取水和退水
对生态影响
轻微
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涉及一级水功能
区的保护区、缓冲
区或二级水功能区
的饮用水水源区;
涉及饮用水水源区
以外其他3个及以上
二级水功能区;涉
及水功能区水质管
理目标高于Ⅲ类的
涉及一级水
功能区的保留
区、跨地(市)
级的二级水功
能区; 涉及水
功能区水质管
理目标为Ⅲ
类的
涉及1 个
及以下二级
水功能区
退水污染物类型
含有毒有机物、
重金属、放射性或
持久性化学污染物,
或含影响水功能区
水质保护目标和水
域限制排污总量要
求的污染物
含有两种及
以上一般可降
解污染物
含有一种
一般可降解
污染物
退水量(缺水地区)
/(m3/d) ≥3000 (≥300) 3000~600
(300~60) <600 (<60)
4
2.2.3 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中取水水源、取水影响、退水影响
分类的工作等级,应由不同分类指标的最高级别分别确定。
2.2.4 《纺织行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应参
照附录A 的规定。
2.3 基本资料
2.3.1 除按GB/T35580规定应收集的资料外,还应收集下列
资料:
1 分析范围内主要节点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控制指标。
2 分析范围内的产业布局。
3 国内已建同类产品纺织企业取水、用水、节水情况有关
资料。
4 同类产品纺织企业先进用水指标。
5 对可供纺织项目利用的再生水水源,应收集再生水厂的
污水收集范围和收集量、再生水处理设施与产生量、已有供水范
围、供水对象及再生水利用规划等资料。
6 纺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等项目前期资料。
2.3.2 收集的资料不能满足论证深度要求时,应开展必要的补
充调查和监测。
2.3.3 应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现场查勘,
并拍照和/或视频记录。重点调查纺织项目的取水水源、取水口
位置、入河排污口位置,以及现有取水工程等情况。
2.3.4 应按SL/T278和SL/T238的相关规定对水文资料和有
关监测资料进行可靠性、一致性和代表性分析。
5
3 纺织项目概况
3.1 一般规定
3.1.1 结合收集的基本资料,介绍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建设
规模,建设性质,建设地点,产品方案,生产和用水工艺、技术
及设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等,说明纺织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
行业发展规划等的相符性。
3.1.2 介绍纺织项目提出的施工期和运行期取水方案、用水方
案和退水方案。说明取水方案与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规划、水
量分配方案等的协调性。
3.1.3 改建、扩建以及分期建设的纺织项目,应说明已建或在
建项目的取水、用水情况,分析论证项目取水、用水和退水与已
建或在建项目之间的关系。
3.2 项目概况
3.2.1 介绍纺织项目的依据、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项目规模、
总投资、产品、建设计划和进度安排等,并附项目位置图、总平
面布置图。
3.2.2 依据国家和地方纺织行业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结构调整
政策、行业准入条件等,分析纺织项目实施与产业政策的符
合性。
3.2.3 明确纺织项目的主产品、副产品及其产量,说明纺织项
目的生产工艺流程,介绍主要设备或装置,绘制生产工艺流程
图,并附文字说明。
3.2.4 改建、扩建纺织项目应说明已建(在建)项目的产品、
生产工艺、规模、装置及运行投产等情况。原有项目尚处于施工
阶段,还应说明施工建设情况。
6
3.3 项目取水及退水方案
3.3.1 根据纺织项目取水方案,详细说明项目取水水源类型、
取水地点、取水方式、取水工程(或设施)位置、取水路线、取
水规模、取水水质和设计保证率要求等。附取水管线路径图。
3.3.2 根据纺织项目用水、工艺设计和节水措施方案,阐述生
产工序和用水过程,说明项目主要用水系统的工艺、节水技术及
设备,用水量、水质要求、循环回用过程和配套节水设施及项目
总用水量等。附各系统及总用水工艺流程图,说明各主要生产工
序、设备与装置的用水情况。
3.3.3 根据纺织项目提出的生产工艺、污水处理方案和退水方
案,应按下列要求分类说明项目退水情况:
1 循环冷却水排水:包括循环冷却水排水方案、循环水浓
缩倍率、排水量、排水水质等。
2 净水系统排水:包括净水处理能力、排水量、主要污染
物及其浓度、回用措施等。
3 污水处理排水:包括污水处理工艺及流程、设计处理能
力、回用量、排放量等。
4 污水退水:包括污水产生环节,主要污染物种类、浓度、
总量和排放方案。
3.3.4 说明施工期取水、用水、污水处理和退水等方案。
3.3.5 改建、扩建纺织项目应重点分析本项目与已建(在建)
项目在取水、用水、退水等方面的关系。
1 说明已建(在建)项目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取水
工程运行、水平衡测试、节水设施运行等情况。
2 收集已建项目3~5年有关资料,对照取水许可批复和水
资源论证报告书提出的水资源节约、保护要求,分析评价已建纺
织项目取水、用水、退水落实情况。
3 说明本项目与已建(在建)项目的关系,分析项目提出的
改建、扩建后纺织项目的总取水量、用水量、退水量的变化情况。
7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承载状况分析
4.1 一般规定
4.1.1 应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基础上,阐述分析范
围内水资源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潜
力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4.1.2 应进行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4.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
4.2.1 应对分析范围内的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调查分析,并分析区域取水、用水是
否符合水量分配指标、地下水管控指标、河湖生态流量目标以及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等情况。
4.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的内容、要求和程序应按GB/T
35580的规定执行。
4.3 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4.3.1 依据县(市)分配的现状水平年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
分析确定分析范围内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依据现状年的用水总
量和用水总量控制指标,按照不超载、临界超载、超载的标准,
判断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
4.3.2 采用COD、氨氮2个指标评价现状年分析范围内水功能
区的水质类型,依据分析范围内水功能区个数和省级政府下达的
现状年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要求,分析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承载
状况。
8
5 节水评价及用水量核定
5.1 一般规定
5.1.1 收集纺织项目相关产品的国内外现状节水水平。根据项
目相关产品现状节水水平,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国家鼓励的
工业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分析纺织项目生产过程、生产
工艺、重点用水单元和设备选择的合理性。目前国家鼓励的工业
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目录(2023年,纺织部分)见附录B。
5.1.2 根据纺织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工作等级,确定节水评价的
论证深度。纺织项目节水评价分级论证深度要求应按表5.1.2
执行。
5.1.3 分析纺织项目施工期用水,进行节水评价,核定施工期
用水量。
表5.1.2 纺织项目节水评价分级论证深度要求
类别
等 级
一级二级三级
用水工艺
1. 根据业主提供的
用水方案,按照用水系
统,复核或绘制各系统
用水流程图,标明各流
程的用水工艺、主要用
水参数和用水量。
2. 分析用水方案和
用水工艺的先进性、用
水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各流程退水去向的合理
性等
根据业主提供的用水
方案,复核或绘制主要
用水系统流程图
简要分析主要用
水工艺
9
表5.1.2 (续)
类别
等 级
一级二级三级
水平衡
1. 按照生产工序或
用水过程分别绘制水平
衡图,并绘制整个项目
的水平衡图,绘制不同
季节的水平衡图及最大
用水量时的水平衡图。
2. 根据水平衡图,
编制水平衡计算表,分
析每一个工序或用水过
程的取水、用水、耗水
和退水的关系。分析用
水主要参数选取的合
理性。
3. 对用水量超过总
用水量10% 的用水设
备、工艺或关键用水单
元,绘制单项用水水平
衡图
分别对主要生产工序
或用水过程、整个项目
的生产过程绘制水平衡
图、编制水平衡计算
表,分析主要工序或用
水过程的取水、用水、
耗水和退水及其之间的
关系。分析用水主要参
数选取的合理性
绘制整个项目的
水平衡图, 编制水
平衡计算表, 分析
主要工序或用水过
程的取水、用水、
耗水和退水及其之
间的关系
指标计算
在各用水工序水平衡
分析的基础上,计算纺
织项目及各用水系统的
用水量指标、用水效率
指标及节水指标
在水平衡分析基础
上,计算纺织项目用水
量指标和节水指标
在水平衡分析基
础上, 计算主要生
产用水的用水指标
分析与
评价
1. 收集同类产品3
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案
例,包括先进用水工
艺、节水设备和节水水
平等资料。
2. 分析比较用水工
艺、用水设备和用水参
数选用的合理性,评价
纺织项目的节水水平。
3. 提出纺织项目进
一步节水的可行性和应
达到的节水指标要求
1. 收集同类产品的
先进水平案例。
2. 分析评价纺织项
目的节水水平
分析评价纺织项
目的节水水平
10
5.1.4 依据纺织项目初步设计,分析计算项目运行期各类生产
用水、生活用水,绘制水平衡图,编制水平衡表,计算用水总
量;分析计算消防用水和事故备用水。
5.1.5 计算纺织项目有关用水指标、用水规模;结合纺织行
业先进用水水平,依据先进的用水指标分析纺织项目用水水平
的先进性;论证纺织项目运行期总用水及主要用水环节(系
统)用水的合理性;分析纺织项目污水处理回用情况;从用水
工艺、用水效率、污水处理回用等方面分析纺织项目的节水潜
力。改建、扩建项目应先进行已建项目用水情况和节水潜力
分析。
5.1.6 开展纺织项目节水评价,核定项目运行期年取水量、最
大取水流量和月分配情况。
5.2 生产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
5.2.1 简述生产工艺,提供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阐述主要工
艺及其控制参数,分析生产工艺的先进性。
5.2.2 设备选型及控制参数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1 依据相关产品生产工艺,对设备(装置)的选型合理性
做出判断。项目采用的设备(装置),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对纺
织工业工艺、设备(装置)的相关要求,严禁采用淘汰类工艺与
设备(装置)。
2 根据纺织工艺流程,以及国家规定(或相关标准规定)
的设备(装置)控制参数,对所采用的设备(装置)控制运行参
数选择的合理性做出判断。
5.3 施工期用水量分析与核定
5.3.1 纺织项目施工期用水主要包括混凝土用水、抑尘洒水、
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等。
5.3.2 根据设计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用量,依据建筑施工用水
定额,分析设计方案混凝土用水的合理性。
11
5.3.3 根据施工方案、施工面积,依据建筑施工用水定额,分
析施工方案中抑尘洒水量的合理性。
5.3.4 根据施工方案建设期人员数,依据项目所在地生活用水
定额,分析施工方案中生活用水量的合理性。
5.3.5 根据混凝土用水、抑尘洒水、生活用水等合理性分析,
核定施工期用水量。
5.3.6 明确施工期高峰取水量、施工期历年取水量。
5.4 运行期用水量分析和要求
5.4.1 按照纤维原料加工系统、纺纱系统、织造系统、印染系
统、辅助生产用水、生活用水以及消防用水,分析纺织行业的主
要用水工序。对每个系统分别论证,说明用水方式、用水量、水
质要求、排出水量及其去向。纺织行业主要工艺流程和用水环节
见附录C。
5.4.2 纤维原料加工系统用水量应依据项目初步设计,针对不
同原料种类的加工方式和用水工艺分析其用水量。
5.4.3 纺纱系统用水应依据项目初步设计,针对纺织种类的生
产方式和用水工艺分析其用水量。
5.4.4 织造系统用水应依据项目初步设计,针对纺织种类的生
产方式和用水工艺分析其用水量。
5.4.5 印染系统用水应依据项目初步设计,按照前处理、染色/
印花、后整理三个分系统用水分析其用水量。
5.4.6 辅助生产用水,应分析项目初步设计提出的净水处理系
统、锅炉系统及水汽车间、循环水系统、化学制剂调配、污水处
理系统、空调系统、化验室等辅助用水的合理性,并分别分析各
项用水中的新水量、循环水量、冷凝水回用量、污水处理回用
量、蒸发等损失量和排放水量等,并注明原料加工系统、纺纱和
织造系统、印染系统中的循环冷却水量、冷凝水回用量、污水处
理回用量和污水排放量。
5.4.7 生活用水应按照职工人数和当地用水定额分析计算生活
12
用水量,并分析项目初步设计提出的生活用水量的合理性。应分
析各场所和环节的节水设施情况,并分析生活污水处理后回用于
厂区绿化用水、生活杂用水以及循环冷却水的补充水的回用
水量。
5.4.8 纺织项目消防用水应按照纺织行业相关消防规范的有关
规定计算,事故备用水及其备用水池等设施应符合项目安全评价
要求。
5.5 水平衡计算和用水指标分析
5.5.1 水平衡计算应包括下列过程:
1 根据项目设计,分析项目取水、用水、耗水、退水等
过程。
2 根据项目设计的企业水平衡图,按照GB/T12452的要
求绘制项目主要用水系统和纺织项目总水平衡图。
3 编制纺织项目主要用水系统水平衡表和项目总水平衡
表,进行水平衡计算。纺织行业建设项目水平衡表格式见
表5.5.1。
5.5.2 用水指标计算。应根据用水过程与水平衡图计算下列用
水指标:
1 取水总量、用水总量、耗水总量、退水总量、重复利用
水总量和排水量。
2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冷凝水回用
率、污水处理回用率等。
3 单位纺织产品取水量。
5.5.3 用水指标分析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分别与当地同类企业单位产品取水量先进值,国家、
水利部及地方用水定额的先进值,清洁生产标准和同类产品节水
先进企业用水定额进行比较。
2 用水指标应符合清洁生产标准中Ⅰ、Ⅱ类基准值要求,
水资源紧缺地区必须符合Ⅰ类标准。
13
!!"!"#!"#$%&'()*+,!
!"
#$%&
'()*+
,-$.!"!"!#' !"!$# ,/$.!"!"!#' !"!$#
01
2$.
34$$35$
67$
8-$
9:$;
<=>$
?@A-$.
BC#$
DE$F#
F#GHI$
%
JK$
01
JK$
BCL$
DE$BL
%
MI$GHN
OLPQ
R$.
)S
T UV#$
% ?@WXYZ
& [\YZ
" ]^YZ
' _`YZ
& &
a bcUV#$
% d$GH
& JK$YZ
" efYZg$h%&
' ijYZ
14
!!"!"# !""
!"
#$%&
'()*+
,-$.!"!"!#' !"!$# ,/$.!"!"!#' !"!$#
01
2$.
34$$35$
67$
8-$
9:$;
<=>$
?@A-$.
BC#$
DE$F#
F#GHI$
%
JK$
01
JK$
BCL$
DE$BL
%
MI$GHN
OLPQ
R$.
)S
% TUVW#$
& I$GHX
' &
( 9:
Y ZV'K[\]^#$
& &
_!!1
`a#$bcd#e ")#(!!!!!JKd#e ")#(
!S*(8-$fgahPi8-jkl'm#$n)
!S+(JK$.'BC$.'DE$F#.'`a#$bcd#e'JKd#eopq,-!.+*%"/)
15
3 与同类企业相比,应处于先进水平。其中:单位产品取
水量应达到或优于当地同类产品先进用水定额和GB/T18916.4
中相关产品的新建企业用水定额标准。
4 用水指标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针对主要用水系统存在
的问题进行改造提升。
5.6 污水处理回用评价
5.6.1 定量分析纺织项目的原料加工系统、纺纱系统、织造系
统、印染系统、净水水处理站等各类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和
生活用水产生的污水量及污染物含量。
5.6.2 应结合生产用水工艺,分析污水分级处理和回用方案的
合理性:
1 分析评价回用水是否满足冷却水、工艺用水、工业杂用
水、环境用水等的水质要求。
2 分析污水产生量、处理量及回用于冷却水、工艺用水、
工业杂用水、环境用水等回用量。
3 计算生产生活污水总量、污水处理量、处理回用量,计
算污水处理回用率。
5.7 节水评价
5.7.1 依据5.2节生产工艺选择和设备选型的分析,评估用水
工艺、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
5.7.2 应分别以国家和水利部及当地同类产品先进用水定额标
准、同行业先进用水水平、清洁生产用水标准评估用水指标的先
进性。
5.7.3 分析5.2节中主要节水技术与措施采用情况,作为节水
潜力分析的重点。
5.7.4 应以同类纺织行业节水先进企业污水处理回用率为标准,
依据5.6节分析污水处理回用节水潜力。
5.7.5 分别计算项目用水指标与国家和水利部及当地同类产品
16
用水定额、同行业先进用水水平、清洁生产用水标准相比较的节
水潜力。
5.7.6 分析5.4.7条生活用水量是否符合节约用水要求。
5.8 运行期用水量核定
5.8.1 根据业主提出的用水方案及计算出的节水潜力,核定纺
织项目的取水量。
5.8.2 改建、扩建或分期建设纺织项目,应结合已建工程与本
项目取水情况,提出整个项目的取水量和用水量。用水量核定应
按下列要求进行:
1 收集已建纺织项目取水、用水和退水的实际资料。
2 分别计算项目改建、扩建前后取水、用水、耗水、排水
量,依据有关用水指标提出整个项目的取水量。
3 分析项目改建、扩建前的节水潜力,评价改建、扩建前
后的用水水平,核减可节约的水量,核定项目的取水量。
5.8.3 结合项目生产能力、运行期生产安排及用水需求,提出
取水月分配方案,并确定最高日取水量。
5.8.4 应在明确纺织项目节水量及用水过程或环节后,重新绘
制水平衡图和水平衡表,对比说明论证前后的水量变化情况,确
定主要用水环节的用水量。
5.8.5 在充分节水的基础上,按用水流程综合分析取水、用水、
耗水、回用水和退水。根据确定后的用水方案,结合输水过程损
失,核定本项目取水量。
17
6 取水水源论证
6.1 一般规定
6.1.1 纺织项目取水应符合所在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
符合水量分配方案(或协议),满足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
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控制、地下水管理等要求。
6.1.2 纺织项目取水应符合水功能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地下
水保护、生态保护等有关要求,满足河道生态流量或水量管理以
及湖(库)最小水深的要求,通航河道应满足最小通航水深要求。
6.1.3 应利用已有成果和收集的资料,分析取水水源论证范围
内现状与规划水平年的来水量、可供水量和现状取水水源的水
质,分析评价取水水源的水量保证程度、水质的适用性,论证取
水口设置合理性、水源安全性等。
6.1.4 水源论证应结合实际,在满足纺织项目供水保证率条件下,
对各类水源进行比选,重点分析水源的稳定性与取水的可靠性。
6.1.5 取水水源有其他供水用户时,应根据供水顺序,充分考虑
取水水源是否可在规划水平年满足纺织项目及其他用户的需求。
6.1.6 通过水权转让方式获得取水指标的纺织项目,应附批准
的水权转让协议等支持性文件。
6.1.7 地表水、地下水和公共供水取水水源论证应按GB/T
35580的规定执行。
6.2 水源方案比选
6.2.1 水源选择应依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水资源配置管理相关政
策要求,合理选择取水水源,严格控制使用地下水,合理开发利
用地表水,加大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利用。靠近产业聚集区、城
市等具备再生水水源条件的纺织项目,应优先使用再生水。
6.2.2 应根据分析范围内的再生水等非常规水源,分析其相应
18
的可供水水量、供水水质、输配水方式等,分析纺织项目生产用
水利用非常规水源的可行性。环境用水宜采用非常规水源。应分
析确定纺织项目利用非常规水源的规模、用水途径及布局。
6.2.3 开展多水源方案比选,综合分析从地表水、地下水和非
常规水源取水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生产取水水源应综合考虑水量
可靠性和水质稳定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取水水源方案;生活取水
水源宜用公共供水、地表水或地下水。
6.2.4 采用多水源取水的,应在分别论证的基础上,进行多方案
比较,提出合理的取水组合方案,确保相应水源取水的可靠性。
6.3 再生水水源论证
6.3.1 分析现状供用水条件下纺织项目周边区域再生水厂污水
收集量、处理量和再生水产生量、利用量及剩余可利用量。
6.3.2 再生水水源论证的深度应按照水源分级论证的分类等级
确定,再生水水源分级论证的深度要求应满足表6.3.2的规定。
表6.3.2 再生水水源分级论证的深度要求
类别
分 类 等 级
一级二级三级
现场查勘
及资料收集
对再生水厂进行现场
查勘,收集再生水厂出
水水质、年出水量和日
变化系数,再生水用户
及供水量等资料。长期
运行的再生水厂,收集
近3年以上资料;运行
不足3年的还应收集再
生水厂相关设计资料;
在建的再生水厂收集相
关设计资料;规划的再
生水厂,收集可研报告
中相关资料和规划批复
文件和承诺函
对再生水厂进行现场
查勘,收集再生水厂出
水水质、年出水量和日
变化系数,再生水用户
及供水量等资料。长期
运行的再生水厂,收集
近1年以上资料;运行
不足1年的还应收集再
生水厂相关设计资料;
在建的再生水厂收集相
关设计资料;规划的再
生水厂,收集可研报告
中相关资料和规划批复
文件和承诺函
对长期运行的
再生水厂进行现
场查勘, 收集再
生水厂出水水质、
年出水量和日变
化系数, 再生水
用户及供水量等
资料。收集近期1 年以上资料
19
表6.3.2 (续)
类别
分 类 等 级
一级二级三级
可供水量计算
根据再生水厂近3年
的实际资料计算年可供
水总量和日变化系数,
以及其他用水户的再生
水供水量,并分析供水
过程,计算可供纺织项
目利用的再生水量。在
建和规划的再生水厂,
以设计和规划确定的数
为依据
根据再生水厂近1年
的实际资料计算年可供
水量和日变化系数,以
及其他用水户的再生水
供水量,计算可供纺织
项目利用的再生水量。
在建和规划的再生水
厂,以设计和规划确定
的数为依据
根据长期运行
的再生水厂近期1 年的实际资料计
算本项目年可供
水量
供水可靠性
分析
进行供水可靠性分
析,对各种影响可供水
量的因素进行全面评
估,并进行风险分析,
定量给出纺织项目运行
期满足供水保证率的可
靠性程度
进行供水可靠性分
析,对各种影响可供水
量的因素进行评估,定
性给出满足供水保证率
的可靠性程度
分析计算再生
水厂可供本项目
再生水量的可靠
性程度
注:三级水资源论证项目,再生水水源论证仅针对长期稳定运行的再生水厂。
6.3.3 收集已投入运行的再生水厂的出水水质资料,明确出水
水质类别,评价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全年变化范围。在出水水质不
达标或水质变化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应制定应急预案,并建设备
用水源供水工程。
6.3.4 依据GB50335、GB/T19923、SL368的相关规定,分
析再生水厂出水的水量可靠性和水质稳定性,并按下列要求分析
再生水可供水量及供水保证率:
1 对运行3年以上的再生水厂,应收集近3年再生水厂的
年出水总量和日变化系数,以及再生水用水户年再生水用水总量
和日变化系数,分析再生水厂供水的稳定性,计算可供纺织项目
的再生水量。
2 对运行不足3年的再生水厂,除收集运行以来的年出水
20
总量、日变化系数,以及再生水用水户年再生水用水总量和日变
化系数外,还应收集再生水厂的设计年出水总量和日变化系数,
与设计不一致的应分析其原因,估算未来年出水总量和日变化系
数,以及可供纺织项目的再生水量。
3 对在建和规划建设的再生水厂,应分析再生水厂建设时
期与纺织项目运行的匹配性,依据其规划设计的年出水总量、日
变化系数和其他再生水用户的供水量,计算可供纺织项目的再生
水量。
4 以再生水为主要水源的纺织项目,可根据再生水厂稳定
的供水量和纺织项目用水保证率要求选择备用水源。
21
7 取水影响论证
7.1 一般规定
7.1.1 应论证纺织项目取水对水资源与水文情势、水生态、水
功能区和其他用水户的影响。涉及地下水敏感区域的,应分析取
水对地下水的影响,分析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涉及多水源取水
的纺织项目,应分别论证项目不同水源的取水影响。
7.1.2 应分别论证年取水总量、最大取水流量或最大日取水量
的取水影响。
7.1.3 应分析纺织项目取水与区域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项
目取水的叠加与累积影响。
7.1.4 应针对纺织项目取水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取水不利影
响的措施及补偿方案建议。
7.1.5 通过水权转让取得水源的,应分析取水用途改变后对地
表水和生态以及出让水权方利益的影响。
7.1.6 取水对水资源和水文情势、对水功能区和水生态的影响
论证应按GB/T35580的规定执行。
7.1.7 取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除应按GB/T35580的规定执
行外,还应根据项目取水水源和地点,确定其他用水户及其用水
量需求,依据用水户的性质确定用水优先顺序。
7.2 取水影响消减措施
7.2.1 应定量估算纺织项目取水对相关利益方合法权益和公共
利益造成的损失,并按相关政策提出消减措施及补救或补偿方案
建议。
7.2.2 纺织项目取水影响相关利益方合理用水权益,且需提出
替代水源措施的,应落实替代水源方案,替代水源应在主体工程
前或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
22
7.2.3 提出的减缓措施应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评价,工程措施或
方案应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工程措施相关资金的落实要求。
7.2.4 已建(在建)取(供)水工程改变供水用途给纺织项目
供水的,应开展取水任务调整的影响论证,提出针对原用水户补
偿方案的建议,并附调整影响论证报告和补偿意向书。
23
8 退水影响论证
8.1 一般规定
8.1.1 纺织项目退水影响分析应绘制退水影响范围内水功能区
划和退水影响范围图,注明退水位置;退水影响分级论证深度应
按GB/T35580的规定执行;分析应采用纺织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成果。
8.1.2 应在纺织项目退水量以及退水主要污染物核定的基础上,
论证纺织项目退水对水资源、水功能区和水生态的影响,论证对
其他用水户用水权益的影响,提出消除或减缓纺织项目退水不利
影响的措施及补救或补偿方案建议。
8.1.3 分析纺织项目退水受纳水域内已建、在建和已批准拟建
项目退水的叠加与累积影响。
8.1.4 纺织项目应分析发生事故时退水风险与影响,提出风险
防范措施。
8.2 污水量和水质分析
8.2.1 应分析纺织项目的纤维原料加工、纺纱和织造、印染系
统及化学水处理站等各类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系统,以及生
活用水等各环节污水产生情况,逐一明确污染物的来源,确定重
点污水产生环节(部位)及其污水产生量,并分析污水中主要污
染物种类、浓度和总量。
8.2.2 排放的污水必须符合相关纺织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根据纺织项目污水产生量、污染物种类,分析污水处理能力能否
满足处理要求。详细说明各类污水处理方案。
8.2.3 有污水需要外协处理的,应提供外协单位出具的证明。
8.2.4 应计算污水回用量、回用率和达标排放量。
24
8.3 退水影响分析
8.3.1 按照退水排入污水处理厂、排入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河
道、入海等退水方式,分析纺织项目退水对水功能区、水生态以
及其他用水户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消减措施。
8.3.2 退水排入河流入海口附近水域或者直接入海的,应分析
退水对周边海域的影响。附海洋主管部门同意纺织项目退水的相
关文件。
8.3.3 其他退水方式的影响分析应按GB/T35580的规定执行。
8.3.4 退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除应按GB/T35580的规定
执行外,还应说明各用水户的水质要求,分析退水对其他用水户
的影响。
8.3.5 分析发生突发事故风险情况下的退水量、退水水质、主
要污染物和退水影响,并提出事故防范措施,制定事故发生时退
水处理预案,制定消减措施。
25
9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9.1 一般规定
9.1.1 针对纺织项目用水工艺过程,从取水、用水、耗水、退
水等环节,提出水资源节约措施。
9.1.2 根据取水和退水可能产生的影响,提出减缓和控制纺织
项目取水和退水对水功能区(水域)影响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9.1.3 提出纺织项目加强内部用水管理的具体措施。
9.2 节约措施
9.2.1 应制定项目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改建、
扩建纺织项目,应明确原有用水节水设施的挖潜改造措施,并提
出整个项目的节水措施方案和配套节水设施。
9.2.2 应按GB/T26923和GB/T37832的相关要求,结合纺
织项目的用水特点与要求,制定企业的节水措施方案。项目应依
据不同工序用水的水质要求和取水水源及水处理情况,制定分质
供水方案。
9.2.3 应对原料加工、纺纱和织造、印染系统及化学水处理站
等各类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用水系统,以及生活用水提出相应的
节水措施。
9.2.4 纺织项目应按照高标准节水减排要求建设,落实建设项
目节水“三同时”制度(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
时施工、同时投产),按照项目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节水评价
要求,提出三同时检查方案和项目实施节水减排的具体措施。
9.2.5 根据纺织项目用水特点,按照GB/T12452,提出定期
开展水平衡测试的具体要求,每次水平衡测试时间间隔不宜超过
3年。
9.2.6 建立节约用水管理制度。明确节水管理机构和人员,明
26
确企业、车间、班组各级节水管理组织及其人员的职责,建立考
核指标和奖惩制度。
9.3 保护措施
9.3.1 纺织项目应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有印染系统的企业必须
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实施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改建、
扩建项目,原企业没有污水处理厂(站)的应在改建、扩建时建
设污水处理厂(站),实施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或回用;企业产生污
水排放的,排放污水必须符合GB4287、GB8978、GB28936、GB
28937、GB28938等的规定。
9.3.2 根据退水影响论证结果和水功能区(水域)管理与保护
要求,提出纺织项目进一步采取的节水减排、污染控制工程与非
工程措施,包括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进污水处理工艺、提高污
水处理回用量,降低入河污染物浓度,完善水资源保护制度。
9.3.3 纺织项目取水、退水对区域水资源产生不利影响的,应
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9.3.4 从有最小下泄流量和生态流量要求的湖(库)、河段中取
水或退水的纺织项目,应提出保障湖(库)或河段下泄最小流量
和生态流量的具体措施。
9.3.5 根据不同纺织项目退水特点,编制污水排放水量、水质
监测方案。监测方案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1 在纺织项目厂区内,针对纤维原料加工系统、纺纱和织
造系统、印染系统、化学水处理站等各类生产用水、辅助生产系
统生产用水排水、生活污水及其他污水,设定监测点位,明确监
测项目、监测频次,并提出相应的监测制度和监管措施。
2 外排污水至入河排污口的,在入河排污口设置计量装置
和水质采样点,制定监测项目、监测频次,监测污水排放量及主
要污染物浓度。
9.3.6 针对纺织项目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污染事故,制定
事故发生时产生污水的存储、排放方案和相应的水资源保护应急
27
预案。
9.3.7 根据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和水域生态保护要求,提出
纺织项目入河排污口设置应采取的水资源保护措施。
9.4 管理措施
9.4.1 应建立企业内部用水管理制度,按照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制度的要求,提出取水、用水、退水管理的具体措施。
9.4.2 制定以月为单位的取水、用水、退水计划,明确加强取
水、用水、退水量统计等相应的水务管理措施。
9.4.3 应分别计量和统计各类水源取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
水、公共供水及非常规水源。
9.4.4 应建立用水管理体系和用水统计上报制度。根据GB/T
26719的相关规定和相关行业标准进行用水统计,并按规定提供
用水统计报表。设定专业的用水统计人员,明确提出企业取水、
用水和退水水量与水质监测数据的存档和内部管理要求,并提出
主要用水工艺或设备等日常管理的具体措施。
9.4.5 应建立监控平台。根据GB/T24789和GB/T28714的
要求,提出取水、用水、退水计量器具配备方案,配备符合要求
的取水、用水、排水计量器具,建立完善的三级计量体系,并附
计量器具配备图。其中企业自备水源取水口应按照水利部加强取
水口取水监测计量的有关要求,精确计量并配备智能化、具有远
程传输、在线监测和校准功能的计量系统。各级用水计量体系的
计量器具配备率必须满足GB/T24789的要求。
9.4.6 结合项目取水、退水特点,对纺织项目的取水工程、退
水工程和计量系统提出具体管理要求,计量系统应在竣工时同时
完成,并有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验收,运行时接受水管理部门监
控。验收时企业应提供内部用水管理制度,在线监测计量系统,
取水、用水、退水计量器具配备表和计量器具配备图。
9.4.7 取水、退水对河道影响较大的纺织项目,应编制水资源
监测方案。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
28
1 依据流量监测规范,在取水口下游布设水位流量监测断
面和监测设施,提出具体的流量监测方案,监测取水对地表水资
源的影响,并提出管理建议。
2 依据水质监测规范,在入河排污口下游断面设置水质采
样点,提出具体的水质监测方案,监测退水对水域水质的影响,
并提出管理建议。
29
10 综合评价
10.1 结 论
10.1.1 在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分析基础上,根据纺织项目
节水评价及用水量核定、取水水源、取水和退水影响以及相应的
补救措施及补偿方案等方面的论证,综合评价纺织项目取水的可
行性和必须满足的前提条件,提出水资源论证结论。
10.1.2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提出纺织项目取水不可行的
结论:
1 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发展规划和最严格水资源管
理制度要求的。
2 在水资源超载区的。
3 不符合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量分配方案(协议)
或者用水总量控制要求的。
4 取水或者退水可能引发重大水事纠纷的。
5 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或者水生态系统可能造成不可逆影
响的。
6 对饮水安全造成重大影响或者潜在威胁的。
10.2 建 议
10.2.1 纺织项目取水或者退水对水资源和水生态造成重大影响
的,应提出调整取水或退水方案的建议。
10.2.2 结合纺织项目用水工艺、用水过程及取水、用水、退水
情况,依据节水评估对纺织项目节水先进性的评价和水资源节
约、保护与管理要求,针对性地在节水技术改造、污水处理回
用、减缓取水、退水影响和完善用水计量等方面,提出建议。
30
附录A 《纺织行业建设项目水资源
论证报告书》编写提纲
纺织行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基本情况表
一、项目
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
项目位置
项目单位机构代码
项目审批机关取水许可审批机关
所属行业建设规模
业主的用水需求取水量: 万m3/年,取水水源和取水地点
二、等级、
水平年和
论证范围
论证工作等级水平年
分析范围取水论证范围
取水影响范围退水影响范围
三、分析
范围内
控制指标
情况
指 标阶段控制数实际数
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亿m3
万元GDP用水量/m3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m3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
水功能区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
四、取水
方案
年用水量(不含
输水损失): 万m3
生产用水用水保证率
生活用水主要生产用水指标及用水量
年取水量: 万m3
地表水
公共供水
再生水
产品1 万t
取水 万m3
产品2 万t
取水 万m3
定额 m3/t
总取水 万m3
定额 m3/t
总取水 万m3
最大取水流量
/(m3/s)
日最大取水量
/m3
取水口位置 东经 ,北纬
31
(续)
五、退水
方案
年退水量/万m3 退水主要污染物
排放方式主要污染物总量
退水口位置退水去向
六、水资
源节约、
保护及
管理措施
节约措施:
1工程措施:
2非工程措施:
保护措施:
管理措施:
32
1 总论
1.1 项目来源
1.2 水资源论证目的和任务
1.3 编制依据
1.4 工作等级与水平
1.5 水资源论证范围
附分析范围图、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图、取水影响范围图、退水
影响范围图。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概况
包括地点、规模、原料、产品方案、投资等。
2.2 项目与产业政策、有关规划的相符性
2.3 生产工艺技术
2.4 建设项目取水方案
2.5 建设项目退水方案
附建设项目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
3 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承载状况现状分析
3.1 基本情况
3.2 水资源状况
3.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3.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开发利用潜力分析
3.6 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附分析范围内供水工程图、主要取水户分布图、水功能区示意
图(标注入河排污口点位和监测断面位置)。
4 节水评价及用水量核定
4.1 纺织行业节水现状分析
4.2 生产工艺选择及流程
4.3 施工期用水量分析与核定
4.4 运行期用水量分析和要求
33
4.4.1 重点用水工序分析
4.4.2 辅助生产用水
4.4.3 生活用水
4.4.4 消防用水和事故备用水
4.5 运行期水平衡分析和用水量评估
4.5.1 水平衡分析
4.5.2 用水指标计算
4.5.3 用水考核指标及评价
4.6 污水处理回用评价
4.7 节水评价和节水潜力分析
4.8 运行期取水量核定
附用水流程图、水平衡图。
5 取水水源论证
5.1 水源方案比选
5.2 地表水水源论证
5.3 地下水水源论证
5.4 再生水水源论证
备注:取水水源论证应根据实际水源情况进行增减。
6 取水影响论证
6.1 对水资源的影响
6.2 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6.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4 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6.5 取水影响消减措施
7 退水影响论证
7.1 退水方案
7.1.1 退水系统及组成
7.1.2 退水总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排放规律
7.1.3 退水处理方案和达标情况
7.2 退水对水功能区的影响
34
7.3 退水对水生态的影响
7.4 退水对其他用水户的影响
7.5 退水影响消减措施
附纺织项目退水系统组成和退水口位置图。
8 水资源节约、保护及管理措施
8.1 节约措施
8.2 保护措施
8.3 管理措施
附计量器具配备图。
9 结论与建议
9.1 结论
9.2 建议
35
附录B 国家鼓励的工业节水工艺、技术
和装备目录(2023年,纺织部分)
序号工艺技术名称技术简介及应用效果适用范围所处阶段
1 筒子纱智能
染色工艺
该技术创新浸堆染色工艺,升级
染色机多参数在线监测与决策、染
料助剂实时输送精度与效率,染
缸、自动脱水和自动烘干单元的信
息交互能力与安全互锁,实现染色
系统工艺装备自优化、安全、可
控、可靠; 采用射频识别
(RFID) 技术, 升级装卸纱机器
人、AGV、智能天车及立体仓库
等,实现智能化配置和调度,物流
链信息可视化、可追溯;升级开发
能耗数据采集终端和管理系统,实
现全生产过程能耗监测、预测;建
立中央控制、生产管理、企业资源
计划系统,实现从原纱到色纱成品
全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
适用于浸
堆染色
推广应用
2
基于双级特
种膜粘胶纤维
酸性废水回收
再利用技术
该技术利用沉淀池系统+多介质
滤器+超滤系统对废水进行预过滤
处理,然后通过特种酸性反渗透膜
+普通反渗透膜双级反渗透进行进
一步的处理,实现酸性废水的回收
再利用
适用于纺
织染整行业
酸性废水处
理利用
推广应用
3
纱线循环水
染色短流程低
排放技术
该技术是一种染色设备多条管道
进水、多条管道排水的新模式,可
在1∶2.5—3的超低浴比中染色且
保证质量稳定,工艺耗水量4.5~
10吨,较传统1∶8浴比工艺,节
水60% ~70%,降低化学品用量
70%左右。染色设备在多种条件下
使用,在多种工艺中能够有效快速
的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污水处理成
本与排放量
适用于纺
织染整行业
纱线染色
产业化
示范
36
(续)
序号工艺技术名称技术简介及应用效果适用范围所处阶段
4
喷水织造废
水处理回用
技术
该技术集成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沼气净化贮存、回用水深度处理等
单元,较好去除喷水织造废水中主
要污染物,确保回用水水质满足要
求,可实现水重复利用率85%,
节水效果显著
适用于喷
水织造废水
处理回用
推广应用
5
超低浴比高
温高压纱线染
色机
该装置采用离心泵和轴流泵的三
级叶轮泵和短流程冲击式脉流染色
技术,实现低浴比高效率染色。冲
击式脉流染色可在超低浴比下进
行,在同等条件下,每公斤纱染色
工艺水耗量减少80% 以上,染纱
工艺周期时间由原来8~14h,缩
短到5.5~8h,达到1公斤纱锭染
色需要3 公斤水(1∶3)的超低
浴比
适用于纱
线染色工艺
节水
推广应用
6
羊绒纤维原
位矿化、深度
节水减排染色
新技术
该技术由微悬浮体染色和原位矿
化两部分组成。通过微悬浮体染色
技术使毛用活性染料分子在染浴中
形成微小的助剂染料缔合颗粒,
增强染料对纤维的吸附性能,提高
活性染料对羊绒纤维的上染率和固
色率。染色结束后,将被染纤维上
的废弃染料通过分离进入染色残
浴,有机污染物在液相中进行原位
矿化加工,催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
水,染浴与纤维得到充分净化。原
位矿化结束后的残浴可多次重复用
于后续的染色加工,实现深度节水
适用于羊
绒纤维染色
推广应用
37
(续)
序号工艺技术名称技术简介及应用效果适用范围所处阶段
7
生态型胶状
体分散染料印
染节水技术
该技术采用新型连续化偶合反应
器,使物料受到剪切、分散、径向
流的多种作用力,反应器全部处于
湍流状态,传质、传热效果好,再
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控制染料粒径在
100~200nm,在合成过程中加入
超级高分子型表面活性剂用于染料
表面改性,减少磨砂时间。同时采
用无机离子膜分离和特殊洗涤技
术,提高洗涤效率,降低废水产生
量80%。染料不需要喷雾干燥,
可节省能源和减少挥发性有机物质
(VOCs)排放
适用于印
染工艺节水
推广应用
8
纺织印染高
盐高有机物污
水源头减量及
污水处理技术
该技术集成棉印染前处理、活性
染料无盐染色、印花和印染废水深
度处理技术,通过酶退浆助剂和工
艺替代传统的碱退浆工艺,采用高
效无盐染色、印染成套工艺装备,
降低染色和印花废水中有机污染物
含量,再通过膜法再生技术和丝光
强碱废水纯化等技术进行印染废水
深度处理,化学需氧量综合去除率
95%左右,废水回用率达到85%
以上
适用于印
染废水处理
回用
产业化示范
9
高温筒子纱
单向外流染
色机
该装备采用单向染色代替双向染
色,使换热系统更简化、压差及流
量更稳定、浴比更低,降低材料和
人工成本,有效节省蒸汽使用量,
实现节水效果60% 左右,节省染
料助剂40%左右
适用于纱
线染色工艺
节水
产业化示范
38
(续)
序号工艺技术名称技术简介及应用效果适用范围所处阶段
10
活性染料污
水零排放无盐
高固着率染色
机技术
该技术基于非水介质染色机理,
开发非水介质无盐少水染色关键技
术和成套工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
纤维的无盐染色, 上染率近
100%,固色率从传统染色的65%
提高到90%。染色全过程节水
99%和介质回用98% (占纺织品
重量)以上,从源头上解决棉纤维
染色污水排放量大、染料浪费严重
等问题
适用于染
色工艺节水
推广应用
11
高密度化纤
织物冷轧堆前
处理技术
该技术采用冷轧堆平幅退浆高
效水洗工艺对锦纶、涤纶织物进行
前处理,在常温条件下可解决织物
褶皱痕问题,缩短加工时间,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节
水效果达50%以上
适用于锦
纶、涤纶织
物前处理
推广应用
12
织物印花后
高温低张力堆
置水洗机
该装备采用全流程沸水工艺加速
搅拌,强化水与织物表面的机械作
用力,提高和延长水与织物的作用
时间,使机台的清洗能力大幅提
高。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降低单
位产品用水量,万米用水量可由
65吨将至15~16 吨,节水效果
明显
适用于印
花工艺节水
推广应用
13 节水型丝
光机
该设备通过优化蒸箱结构、减少
水洗槽容量,降低洗液快速交换和
升温、保温所需的能耗;通过调节
挡板和溢流口高度,保持洗液低水
位、快交换;采用平衡式松紧架,
使织物运行张力感应和调节更加灵
敏,确保织物在低张力、高速度条
件下稳定运行,提升水洗去碱效
率。在提升产能的同时节约用水,
单台机可每年节水1.8万吨
适用于纺
织工艺节水
推广应用
39
附录C 纺织行业主要工艺流程和用水环节
C.1 化学纤维生产行业
C.1.1 化学纤维包括涤纶、粘胶纤维、氨纶、锦纶、维纶等,
生产过程各有不同,用水情况也不同。
C.1.2 涤纶生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涤纶包括长丝和短纤维两大类产品,均以聚酯(PET)
熔体或切片为原料。聚酯(PET)熔体以对苯二甲酸(PTA)
和乙二醇(EG)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连续酯化、缩聚
生成。切片是将聚酯(PET)熔体进行切粒、干燥后制成。
2 涤纶长丝主要生产工艺流程包括纺丝、侧(或环)吹风
冷却固化、上油、牵伸、卷绕等。典型涤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及
用水环节如图C.1.2所示,涤纶短纤维生产原理与长丝相同,
生产工艺稍有差别。
#4
K
6G (
6G PET
'
E
+
+
"
K&
"
##
4 $#
5 "
N 4 '
' E%
G EG
9 +G PTA
(
G 2
F5
65
图C.1.2 典型涤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3 涤纶生产工艺几乎不用水,但辅助生产用水量较大,主
要用水包括锅炉用水、冷却塔用水、洗涤塔用水和组件(设备)
清洗用水等。
40
C.1.3 粘胶纤维生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粘胶纤维的原料是纤维素,主要产品分为化纤浆粕、粘
胶长丝和粘胶短纤三类。
2 粘胶长丝生产以化纤浆粕为主要原料,经溶解、后混合、
过滤、纺丝、拉伸、水洗、脱硫、漂白、酸洗、上油、干燥等工
序制成粘胶长丝。典型粘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如图
C.1.3所示。粘胶短纤生产工序与粘胶长丝基本相同,仅是拉伸
后的水洗工序改为卷曲和切断工序。
" "
" " "
" " " "
NaOH
NaOH
U#
:" CS
27K " G# %, 7. "# 4 FE%
%, ## # #$ 6 T $@
$
.5 N# :' "#
图C.1.3 典型粘胶长丝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3 粘胶生产主要用水过程为化纤浆粕制备、纺前准备、纺
丝及纤维后处理。其中,化纤浆粕制备属于原料加工系统,纺前
准备、纺丝及纤维后处理属于纺纱系统。
1)浆粕制备需经过预浸、蒸煮、水洗、漂洗等用水工序,
水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如烧碱、硫酸等。
2)纺前准备包括粘胶的混合、多道过滤等工序,需要一
定的水量。
3)纺丝成形后还会含有较多的杂质(硫酸、硫酸盐、二
硫化碳等),这个阶段会产生去酸水、二浴废水、纺丝
机、喷头洗涤水、酸浴废水等。纤维后处理是除去或
41
减少这些杂质,包括水洗、脱硫、漂白、酸洗、上油
等,这个阶段会产生脱硫的废碱液及其洗涤水、酸洗
废水和上油废水等。
C.1.4 氨纶生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氨纶生产过程包括聚合、原液制备、纺丝等。典型涤纶
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如图C.1.4所示。
2 氨纶生产工艺过程中几乎不用水,但辅助生产用水量较
大。主要用水环节包括锅炉用水、冷却塔用水、空调用水和组件
(设备)清洗用水等。
E
+
+
"
K&
"
4 $#
PTMEG MDI 6
# 4 "4
图C.1.4 典型氨纶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C.1.5 维纶生产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国内维纶纤维主要产品有水溶聚乙烯醇纤维、聚乙烯醇
缩甲醛纤维和高强高模聚乙烯醇纤维。
2 维纶生产工艺包括聚乙烯醇原液制备和纺丝。聚乙烯醇
原液制备包括聚合、醇解、分离、干燥等过程。水溶聚乙烯醇纤
维纺丝过程包括水洗、溶解、过滤、纺丝、干燥、热处理、切
断、水洗、上油、干燥等工序。典型水溶聚乙烯醇纤维生产工艺
流程及用水环节如图C.1.5所示。
3 维纶生产主要用水过程为水洗、溶解、纺丝等。其中纺
丝前的水洗、溶解属于原料加工系统,纺丝及其后的水洗属于纺
纱系统。
42
$@
6
G@
/
(
$@
"#
E%
4
' *
"#
Q Q 45
"
' *
(
"#
"
"
"
"
(
"
"$6 'G45
6 'G
GG '
:
"
图C.1.5 典型水溶聚乙烯醇纤维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C.2 化纤长丝织造生产行业
C.2.1 化纤长丝织造指经丝和纬丝交织成布过程。交织前经丝
和纬丝应进行加工,经丝应经过整经、浆丝、并轴和络丝、倍
捻、定形、整经、穿棕扒筘加工过程,纬丝应经过络丝、倍捻、
定型、络筒等加工过程。典型化纤长丝织造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
环节如图C.2.1所示。
43
4 5 1
5 4 05 1
"
4 # E 05 1
"
"4F
4K
4(
"
:"
:"
4
图C.2.1 典型化纤长丝织造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C.2.2 化纤长丝织造生产主要用水环节包括浆丝、定形、织造
等,属于织造系统。
1 浆丝。浆丝工艺的目的是提高经丝的强力和耐摩擦性能,
减少丝线断头。在调浆、经丝加热冷却烘干以及清洗设备等过程
中需要用到一定的水量。
2 定形。定形的目的是消除部分内应力,使纤维结构更稳
定,这个过程需要用到一定量的水蒸气。
3 织造。涤纶长丝织物和锦纶长丝织物主要采用喷水织机
织造而成,其引纬过程中需要一定水量。人造丝织物主要采用喷
气织机织造而成,其在产生压缩空气过程中,循环水冷却塔有部
分水量蒸发。
C.3 棉纺织行业
C.3.1 棉纺织生产工艺包括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络
筒、浆纱、织造等,典型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如图C.3.1所示。
C.3.2 棉纺织生产用水环节为制浆和浆纱和辅助生产用水,制
浆属于原料加工系统,浆纱属于织造系统。
1 浆纱的作用是在经纱上施加浆料以提高其可织性,浆料
由主浆料、辅助浆料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调制。
2 辅助生产用水以空调系统用水为主,空调用水一部分散
44
失到车间里,大部分循环使用后排放,并处理回用。
G $ 6 24 44 51 #4
#
4F
E
+
+
"
0B
"
图C.3.1 典型棉纺织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C.4 毛纺织行业
C.4.1 毛纺织产品包括精梳毛织物和粗梳毛织物。精梳毛织物
生产工艺包括洗毛、制条、精梳、染色、纺纱、织造、后整理
等,粗梳毛织物生产工艺包括洗毛、炭化、散毛染色、粗梳、纺
纱、织造、后整理等。典型毛纺织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如图
C.4.1所示。
& " 8 2 44 4F
* 2 "4(
* 2 "4(
"
#" 2 44 4F
" " " " :"
" " " :"
图C.4.1 典型毛纺织生产工艺流程及用水环节
C.4.2 毛纺织生产主要用水工序为洗毛、炭化、精梳、粗梳、
染色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