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T 830-2024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技术导则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6阅读模式
SL∕T 830-2024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技术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ICS27.140
CCSP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SL/T830—2024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技术导则
Technicalguidelinesforemergencypreparedness
planofsluicesafetymanagement
2024 12 31发布2025 03 3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等4项水利行业标准的公告
2024年第3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批准发布《水闸技术管理规程》
(SL/T75—2024)等4项水利行业标准,现予以公告。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替代标准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水闸技术管
理规程SL/T75—2024 SL75—2014 2024.12.31 2025.3.31
2
水闸安全管
理应急预案技
术导则SL/T830—2024 2024.12.31 2025.3.31
3
水利建设项
目节水评价编
制规程SL/T834—2024 2024.12.31 2025.3.31
4 节水评价技
术导则SL/T835—2024 2024.12.31 2025.3.31
水利部
2024年12月31日

前 言
根据水利技术标准制修订计划安排,按照SL/T1—2024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程》的要求,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共8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
———基础资料;
———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应急组织体系;
———运行机制;
———应急保障;
———宣传、培训与演练。
本标准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本标准主持机构:水利部运行管理司
本标准解释单位:水利部运行管理司
本标准主编单位: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水利部水闸安
全管理中心)
本标准参编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
江苏省洪泽湖水利工程管理处
本标准出版、发行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福恒 谈叶飞 彭雪辉 刘六宴
李子阳 李 卓 胡 江 叶 伟
李宏恩 王国利 刘思远 李 星
张立师 周守朋 宋迎俊
本标准审查会议技术负责人:聂相田
本标准体例格式审查人:申明爽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通信地
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二条2号;邮政编码:100053;电话:
010 63204533; 电子邮箱:bzh@ mwr.gov.cn; 网址:http://
gjkj.mwr.gov.cn/jsjd1/bzcx/)。
目 次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2
3 基础资料……………………………………………………… 3
3.1 一般规定…………………………………………………… 3
3.2 资料搜集…………………………………………………… 3
4 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5
4.1 一般规定…………………………………………………… 5
4.2 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5
4.3 其他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6
5 应急组织体系………………………………………………… 7
5.1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7
5.2 应急指挥机构……………………………………………… 7
5.3 应急处置专家组…………………………………………… 7
5.4 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 8
6 运行机制……………………………………………………… 9
6.1 预测与预警………………………………………………… 9
6.2 应急响应………………………………………………… 10
6.3 应急处置………………………………………………… 13
6.4 应急结束………………………………………………… 15
6.5 善后处理………………………………………………… 15
7 应急保障……………………………………………………… 16
7.1 应急抢险与救援物资保障………………………………… 16
7.2 交通、通信及电力保障…………………………………… 16
7.3 经费保障………………………………………………… 16
7.4 其他保障………………………………………………… 16
8 宣传、培训与演练…………………………………………… 18
附录A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写提纲…………………… 19
附录B 水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21
附录C 水闸失事的社会与环境影响评估…………………… 23
附录D 水闸应急抢险与处置方案编制要求………………… 25
标准用词说明…………………………………………………… 28
条文说明………………………………………………………… 29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和指导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保障
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大中型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的编制。
1.0.3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应遵循依法依规、预防为主、
注重实效的原则。
1.0.4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应由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所有者
(业主)组织编制,并由其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履行相应的
报备(批)手续。
1.0.5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实行动态管理,运行性态变化后
应及时修订和报备(批)。
1.0.6 本标准主要引用下列标准:
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
导则
SL/T164 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
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483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SL768 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1.0.7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除应符合本标准规定外,还
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 基本规定
2.0.1 预案编制应依据相关规定,以及省级、市级、县级防汛
(防台风)抗旱应急预案及其他相关方案预案等指导性文件。
2.0.2 预案工作应包括:基础资料收集,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
析,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宣传、培训与演练
等。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写提纲见附录A。
2.0.3 预案封面和扉页应符合下列要求:
1 预案封面和扉页应注明水闸名称、预案版本号;
2 预案扉页应注明预案编制单位与编制日期、批准单位与
发布日期或备案单位与备案日期、有效期;
3 预案扉页应记录预案发放对象。
2.0.4 预案应说明编制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2.0.5 预案应注明编制(或修订)单位和主要编制人员。
2.0.6 预案应说明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主要技术
文件。
2.0.7 预案应确定水闸突发事件分级及其标准。
2.0.8 预案应确定版本受控和修订原则。
2
3 基础资料
3.1 一般规定
3.1.1 应急预案编制应搜集和整理水闸基本资料、安全状况资
料、运行及应急管理资料等。
3.1.2 资料搜集应全面、真实、完整,能反映工程当前的实际
状况,注意搜集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的资料。
3.1.3 预案编制应分析核实所搜集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
存在错误或系统偏差的资料,应予纠正或剔除。
3.1.4 当搜集的资料不满足应急预案编制要求时,可通过走访、
现场检查、地形测量、安全检测等途径和手段查清补齐。
3.1.5 搜集的资料经整理后可作为预案的一部分,详细的水闸
工程基本情况介绍及相关图纸可作为预案附件。
3.2 资料搜集
3.2.1 基本资料搜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闸地理位置及流域自然地理、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条
件及地震基本烈度等;
2 水下地形、周边淹没地形,河道情况,如采砂、障碍物
情况等;
3 水闸建设时间、功能、工程规模、建筑物级别、最大过
闸流量、洪水标准、特征水位、兴利指标等;
4 水闸结构与主要工程特性;
5 闸门、启闭机和电气设备特性与技术指标;
6 水闸下游保护对象的洪(潮)水标准、安全水位和流量;
7 水闸对外交通、通信与供电设施情况;
8 水闸雨量站,上下游水位、流量等监测站点布设及水情
测报情况;
3
9 水闸安全监测及上下游水质监测设施布设情况;
10 水闸上下游影响范围内人口、乡村、城镇、重要工矿企
业、基础设施等分布情况。
3.2.2 安全状况资料搜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竣工验收材料;
2 历次水闸安全鉴定结论或除险加固情况;
3 目前存在影响工程安全的主要问题。
3.2.3 运行及应急管理资料搜集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水闸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管理设施、控制运用计划
(方案)及维修养护等;
2 水闸运行中曾遭遇的特大洪水、风暴潮、地震等自然灾
害以及工程险情,相应处置情况,上下游最高、最低水位资料,
极端降雨强度及降雨量等;
3 水闸运行中曾遭遇的运行事故、工程险情等影响水闸正
常运行的突发事件及相应处置情况等。
4
4 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1 一般规定
4.1.1 预案编制应根据水闸的功能、特点和运用条件确定水闸
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突发事件可分为自然灾害类事件、事
故灾难类事件、社会安全类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
4.1.2 突发事件应在资料搜集、现场检查、座谈访谈等基础上
结合水闸安全鉴定结论确定。
4.1.3 水闸突发事件等级应根据其影响严重程度、范围及可控
性等因素,分为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
和Ⅳ级(一般)。水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见附录B。
4.1.4 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可归纳为突发洪水事件导致的影响
和其他突发事件导致的影响。
4.2 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2.1 突发洪水事件应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水闸失事或超标准
运用过程中发生的洪水事件。
4.2.2 突发洪水事件的影响应根据水闸功能分析水闸失事或超
标准运用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包括下列内容:
1 对于拦河闸,应分析水闸失事或超标准洪水对上、下游
沿河两岸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2 对于海堤工程上的水闸,应分析风暴潮(洪)水对水闸
的危害及导致水闸失事的影响;对于其他堤防工程上的水闸,还
应分析水闸失事的影响范围及程度;
3 对于非海堤工程上的挡潮闸,应分析挡潮闸失事导致潮
水倒灌程度及对两岸的影响范围;
4 对于其他类型水闸,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水闸失事的影
响范围及程度。
5
4.2.3 失事水闸流量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拦河闸、挡潮闸等水闸宜采用瞬时全溃或瞬时局部溃决
模式。流量计算可采用常规的水力学计算方法;
2 堤防(海堤)工程上的水闸可根据实际采用逐步溃决或
瞬时局部溃决模式。流量计算可采用适宜的公式和模型。
4.2.4 水闸失事或超标准洪水演进计算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水闸失事或超标准洪水演进计算宜包括洪水演进时的沿程
洪水到达时间、流速、水深、历时等洪水要素,具体可按SL/T
164的规定执行;
2 水闸失事或超标准洪水演进计算可采用数学模型法。
4.2.5 水闸失事或超标准洪水影响范围或影响程度可采用洪水
风险图表示。洪水风险图应依据不低于1∶10000的地形图绘制,
并作为风险人口应急转移的依据。洪水风险图制作应符合SL
483及其相关技术细则的要求。
4.2.6 可根据洪水风险图统计灾害影响区基本情况,估算突发
洪水事件影响程度,并作为突发事件分级与确定应急响应级别的
依据。突发洪水事件影响宜包括风险人口、经济损失和社会与环
境状况变化。
4.2.7 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影响分析过程资料应作为预案附件。
4.3 其他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3.1 地震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导致的水闸失事或超标准运用
事件的影响分析应按4.2节的规定执行。
4.3.2 水闸遭遇船只撞击、恐怖袭击、战争及其他突发事件影
响分析应按4.2节的规定执行。
6
5 应急组织体系
5.1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5.1.1 水闸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主要包括应急指挥机构、应
急处置专家组、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并应与当地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及其他有关应急预案组织体系衔接。
5.1.2 预案应绘制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并应明确相关政府职
能部门与应急机构、水闸管理单位与主管部门等相关各方在突发
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与相互之间的关系。
5.2 应急指挥机构
5.2.1 水闸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应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
理”的原则成立,并应明确应急指挥长、副指挥长及成员。应急
指挥长宜为水闸安全管理政府责任人。
5.2.2 应确定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职责,以及指挥长、副指挥
长与成员的职责分工。应急指挥机构应在指挥长的领导下,负责
预警信息发布与应急预案实施,发布应急响应、人员撤离、应急
结束等指令,调动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设备与物资;必要时可
成立专项工作组,统一开展应急处置指挥工作。
5.2.3 应急指挥机构的组成单位、责任人、联系方式、职责与
任务应在预案中列示。
5.2.4 对突发事件影响范围大的重点水闸,可在应急指挥机构
下设日常办事机构,负责联络及相关信息与指令的传输、处理和
上报。
5.3 应急处置专家组
5.3.1 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主管部门应成立水闸突发事件应急
处置专家组,为应急决策和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撑。专家组应由
7
熟悉工程和相关经验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应急抢险、水情
测报等专业的专家组成。必要时,可请求有关主管部门派出专家
指导。
5.3.2 专家组成员的姓名、单位、专业、联系方式应在预案中
列示。
5.4 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
5.4.1 水闸管理单位或上级有关主管部门应按职责成立水闸突
发事件应急抢险队伍,负责水闸工程险情抢护,并根据突发事件
的类型、影响范围及程度,确定其规模、人数、任务、设备。
5.4.2 应急救援队伍应按有关规定设立,负责组织人员撤离转
移、遇险人员救助以及撤离转移过程中的救援工作。
5.4.3 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负责人及其联络人的姓名、单位和
联系方式应在预案中列示,并报应急指挥机构备案。
8
6 运行机制
6.1 预测与预警
6.1.1 水闸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应根据水闸工程实际与突发事
件类型及影响,结合雨水情测报、人工巡查、工程安全监测,开
展突发事件预测预警。对于极端情况下,应采用遥感、无人机等
新技术掌握水闸及上、下游状况,保证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
6.1.2 水闸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应加强水情监测预报,并对未
来可能发展趋势及影响做出评估,有条件的可采用数字孪生平台
进行预演,将评估或预演结果及处置措施建议报水行政主管部门
和应急指挥机构。
6.1.3 水闸管理单位或主管部门应确定安全监测(或巡查)内
容、方式、频次,以及通信方式、报送对象等。
6.1.4 应急指挥机构应明确警报信号的发布条件。警报信号特
别是人员撤离转移信号应事先约定,纳入预案,并向公众公布。
6.1.5 按照水闸突发事件的类型、可控性、危害程度、影响范
围进行分级预警,预警级别应根据水闸突发事件级别划分为Ⅰ级
(特别严重)、Ⅱ级(严重)、Ⅲ级(较重)和Ⅳ级(一般),分别
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表示。
6.1.6 水闸管理单位应及时汇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对发生突
发事件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并向水行政主管
部门和应急指挥机构汇报。必要时宜组织专家组进行会商。水闸
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应包括突发事件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
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等。
6.1.7 当事件即将发生或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时,应急指挥机
构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和预警信息,
必要时可发布有关地区进入紧急期,同时应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
告,必要时可越级上报,并应向当地驻军和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
9
或者相关地区的人民政府通报。
6.1.8 预警级别应根据事态的发展适时调整并重新发布。当确
定突发事件不会发生或者危险已经解除时,应急指挥机构应宣布
解除警报,终止预警,并解除已经采取的有关措施。
6.2 应急响应
6.2.1 突发事件警报和预警信息发布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启
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实施应急响应措施;应按照规定权限和
调度方案,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工程实际及时启动应急调度,有
效降低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
6.2.2 应急响应级别应根据突发事件预警级别确定。应急响应
级别分为下列4级:
———红色预警,Ⅰ级响应;
———橙色预警,Ⅱ级响应;
———黄色预警,Ⅲ级响应;
———蓝色预警,Ⅳ级响应。
6.2.3 应急指挥机构应确定不同级别应急响应的启动条件、启
动程序和响应措施。
6.2.4 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应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预警级别确定。
当应急响应条件变化时,应调整应急响应级别。
6.2.5 Ⅳ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响应措施:
1 由应急指挥机构或日常办事机构启动Ⅳ级应急响应;
2 应急指挥机构或日常办事机构应主持会商,明确工作安
排,加强对水闸的监视和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指导,并上报水闸
安全管理政府责任人所在同级人民政府;应通报应急指挥机构各
成员单位,并发布蓝色预警;
3 应急指挥机构或日常办事机构实行24h值班,应密切监
视水雨情、工情、险情等的发展变化;
4 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工作,向
应急指挥机构报告工作动态。
10
6.2.6 Ⅲ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响应措施:
1 由应急指挥机构或日常办事机构启动Ⅲ级应急响应;
2 应急指挥机构或日常办事机构应主持会商,明确工作安
排,密切监视突发事件发展变化,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指
导,在2h内将情况上报水闸安全管理政府责任人所在同级人民
政府;应通报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并发布黄色预警,在
24h内派出专家组指导工作;
3 应急指挥机构或日常办事机构实行24h值班,应责令有
关部门、专业机构、监测网点和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及时收集、
报告信息,向社会公布反映突发事件信息,加强对突发事件发
生、发展情况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4 应急指挥机构应组织专家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
评估,预测突发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以
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级别;
5 应急指挥机构应责令应急抢险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
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抢险和处置工作
的准备;
6 应急指挥机构应调集应急抢险所需材料、设备、工具,
确保其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
7 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
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管理信息报道工作;
8 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向社会发布可能受到水闸失事、超
标准洪水、潮水倒灌等突发事件危害的警告,宣传避免或减轻危
害的常识;
9 应急指挥机构应通知可能受到水闸失事、超标准洪水、
潮水倒灌影响的人员,做好转移准备。
6.2.7 Ⅱ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响应措施:
1 由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长启动Ⅱ级应急响应;
2 应急指挥机构应主持会商,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各成员单
位参加,做好工作部署,加强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指导,在1h
11
内将情况上报水闸安全管理政府责任人所在同级人民政府分管领
导;应通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并发布橙色预
警,立即派出专家组指导工作;
3 应急指挥机构实行24h值班,应密切监视突发事件发展
变化,组织专家随时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突发事
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级别;
4 应急指挥机构应责令应急抢险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
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抢险和处置工作
的准备;
5 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
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管理信息报道工作。
6.2.8 Ⅰ级响应应采取下列响应措施:
1 由应急指挥机构指挥长启动Ⅰ级应急响应;
2 应急指挥机构应主持会商,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派
人员参加,做出应急工作部署,加强工作指导,并立即将情况上
报上级人民政府及其应急指挥机构,发布红色预警,立即派出专
家组指导工作;
3 应急指挥机构实行24h值班,应密切监视突发事件发展
变化,并应在专家组指导下做好预测预报工作;
4 应急指挥机构应责令应急抢险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
员进入待命状态,并动员后备人员做好参加应急抢险和处置工作
的准备;
5 应急指挥机构应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
预测信息和分析评估结果,并管理信息报道工作;
6 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应全力配合做好有关
工作。
6.2.9 应急指挥机构各成员单位除应做好上述应急响应规定的
各项工作外,还应做好下列工作:
1 调集应急救援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准备应急设施和
12
避难场所,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正常使用,应
急救援队伍进入待命状态;
2 转移、疏散或者撤离可能受到水闸失事、超标准洪水、
潮水倒灌影响的人员,并予以妥善安置;
3 采取必要措施,确保交通、通信、供电等设施的安全和
正常运行;
4 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采取特定措施的建议或劝告,避免
或减轻危害;
5 关闭或者限制使用可能受到水闸失事、超标准洪水、潮
水倒灌影响的场所,控制或者限制易导致危害扩大的公共场所的
活动。
6.3 应急处置
6.3.1 应急处置应包括信息报告与发布、应急调度、应急抢险
与处置、应急监测和巡查、人员应急转移和临时安置等。
6.3.2 应急指挥机构应建立险情、灾情信息报告与发布机制,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确定负责险情、灾情信息报告的单位及责任人姓名、联
系方式,以及报告对象、内容、方式、时间与频次要求;
2 确定突发事件信息发布的授权单位与发布方式、发布
原则;
3 规定险情、灾情信息报告的记录要求;
4 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实时续报及发布有关信息。
6.3.3 水闸管理单位应确定水闸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员。突发事
件发生后,信息报送员应及时向水闸主管部门、水行政主管部
门、应急指挥机构以及所在地人民政府报告突发事件信息。
6.3.4 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主管部门应编制应急调度方案,并
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及影响,制定应急调度方案;
2 确定应急调度权限,以及调度命令下达、执行的部门与
13
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6.3.5 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主管部门应编制应急抢险与处置方
案(水闸应急抢险与处置方案编制要求见附录D),并应符合下
列要求:
1 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及影响,针对性制定工程抢险方案;
2 确定通知、调动应急抢险队伍的责任人与时间要求;
3 确定现场指挥工程抢险的责任人与任务要求,并在预案
中列示。
6.3.6 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主管部门应编制应急监测和巡查方
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规定预案启动后的应急监测和巡查要求,同时考虑极端
情况下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监测和巡查工作;
2 确定负责应急监测与巡查工作的部门与责任人,并在预
案中列示。
6.3.7 应急指挥机构应编制人员应急转移方案,并应符合下列
要求:
1 针对可能突发的事件,应确定突发事件影响区域人员和
财产转移命令下达和实施的流程图,以及相关环节的责任部门和
责任人;
2 应根据灾害影响区或突发事件影响区居民点、安置点、
交通条件的分布情况,以及洪水(潮水)到达时间、突发事件严
重性,按照“轻重缓急”原则,分片确定转移人员和财产的数
量、次序、转移路线、距离、时间要求、交通方式、安置点以及
负责组织转移的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3 应确定人员转移过程中承担应急救援及警戒任务的责任
单位、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4 确定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标识,并应在水闸周边醒目
地点以平面布置图的形式标示。
6.3.8 应急指挥机构应编制临时安置方案,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确定负责解决应急转移人员基本生活要求的相关责任
14
部门和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2 应编制详细的转移人员临时安置计划。
6.4 应急结束
6.4.1 预案应明确应急响应和处置结束的条件。当满足下列条
件时,可宣布应急结束,解除紧急期:
1 险情得到控制,警报解除;
2 风险人口全部撤离并安置完毕;
3 洪水(潮水)消退。
6.4.2 应急结束指令应由应急响应启动的机构发布。
6.5 善后处理
6.5.1 善后处理应包括调查与评估、水毁修复、抢险物料补充、
预案修改与完善。
6.5.2 应确定善后处理各项工作的相关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
在预案中列示。
6.5.3 应规定信息发布的方式,包括授权发布、组织报道、接
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发布会等。
15
7 应急保障
7.1 应急抢险与救援物资保障
7.1.1 水闸管理单位或有关主管部门应根据应急抢险与救援工
作的需要,储备抢险与救援物资设备。
7.1.2 预案应确定负责应急抢险与救援物资储备的责任单位与
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7.1.3 预案应确定应急抢险与救援物资的存放地点、保管人、
联系方式,并在预案中列示;应明确救援物资调运流程及调运线
路图。
7.2 交通、通信及电力保障
7.2.1 预案应制定水闸工程应急抢险交通保障计划,并确定责
任单位与责任人。交通运输工具可临时征用,制定征用方案和确
定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7.2.2 预案应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制定应急通信保障
计划,确定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7.2.3 预案应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需要,制定应急电力保障
措施,确定责任单位与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7.3 经费保障
7.3.1 应急经费应包含用于应急抢险与救援物资和设备的购置
和保管、预案培训和演练以及应急处置等费用。
7.3.2 预案应明确应急经费筹措方式。
7.4 其他保障
7.4.1 预案应明确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解决应急转移人员基本
生活问题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16
7.4.2 预案应明确应急处置过程中负责筹措医疗与卫生防疫用
品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7.4.3 预案应明确承担洪水淹没区警戒与治安维护任务的责任
单位及责任人,并在预案中列示。
17
8 宣传、培训与演练
8.0.1 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主管部门应定期对预案进行宣传、
培训和演练。
8.0.2 预案应确定宣传、培训的计划、内容、方式和要求,以
及组织实施单位、责任人。
8.0.3 水闸管理单位或水闸主管部门应制定预案演练的方案和
计划,包括演练的范围、方式、内容、周期要求,并确定演练的
组织实施单位、责任人,重点组织开展预测预警、应急响应与应
急处置演练,检验应急组织体系的应急响应能力。
18
附录A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写提纲
扉页
预案编制或修订单位、批准单位或备案单位及相关日期,
预案版本号
预案发放对象
1 编制说明
1.1 编制目的和适用范围
1.2 编制单位和编制人员
1.3 编制依据
1.4 编制原则
1.5 突发事件分级
1.6 预案版本受控和更新
2 水闸工程概况
3 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3.1 突发事件分析
3.2 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3.3 其他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 应急组织体系
4.1 应急组织体系框图
4.2 应急指挥机构
4.3 应急处置专家组
4.4 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
5 预案运行机制
5.1 预测与预警
5.1.1 雨水情与工情监测
5.1.2 通信
19
5.1.3 报警系统
5.1.4 预警级别
5.1.5 突发事件信息报告
5.2 应急响应
5.3 应急处置
5.3.1 险情、灾情信息报告
5.3.2 应急调度
5.3.3 应急抢险
5.3.4 应急监测和巡查
5.3.5 人员应急转移
5.3.6 临时安置
5.3.7 信息发布
5.4 应急结束
6 应急保障
6.1 应急抢险与救援物资保障
6.2 交通、通信及电力保障
6.3 经费保障
6.4 其他保障
7 宣传、培训与演练
7.1 宣传
7.2 培训
7.3 演练
8 附表与附图
工程特性表、工程布置图等
9 附件
水闸应急响应与处置责任人及联系方式
其他附件
20
附录B 水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B.0.1 水闸突发事件可分为4类:自然灾害类事件、事故灾害
类事件、社会安全类事件和其他突发事件。根据事件影响严重程
度、可控性、影响范围等因素,水闸突发事件可分为4级:Ⅰ级
(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
B.0.2 事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发生的,可定为Ⅰ级(特别重
大)事件:
———水闸上游水位达到校核洪(潮)水位及以上;
———水闸出现特别重大险情,抢险十分困难,很可能造成
损毁;
———生命损失大于等于3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大于等于
1.0亿元,或社会与环境影响特别重大。
B.0.3 事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发生的,可定为Ⅱ 级(重大)
事件:
———水闸上游水位超过设计洪(潮)水位,但低于校核洪
(潮)水位;
———水闸出现重大险情,具备一定的抢险条件,险情基本
可控;
———生命损失小于30人且大于等于10人,或直接经济损失
小于1.0亿元且大于等于0.5亿元,或社会与环境影响
重大。
B.0.4 事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发生的,可定为Ⅲ 级(较大)
事件:
———水闸上游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挡水位,但低于设计洪
(潮)水位;
———水闸出现较大险情,抢险条件较好,险情可控;
———生命损失小于10人且大于等于3人,或直接经济损失
21
小于0.5亿元且大于等于0.1亿元,或社会与环境影响
较大。
B.0.5 事件导致下列情况之一发生的,可定为Ⅳ 级(一般)
事件:
———水闸上游水位达到历史最高挡水位;
———水闸出现一般险情,且险情可控;
———生命损失小于3人,或直接经济损失小于0.1亿元,或
社会与环境影响一般。
B.0.6 水闸失事分级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水闸失事的社
会与环境影响评估可参见附录C。
B.0.7 当水闸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和发展势态发生变化
时,应及时调整突发事件级别。
22
附录C 水闸失事的社会
与环境影响评估
C.0.1 水闸失事的社会与环境影响应考虑损毁后洪水淹没范围
内风险人口数量、城镇规模、基础设施重要性、文物古迹级别、
河道形态破坏程度、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级别、自然景观级别、潜
在污染企业规模等主要因素,以损毁后社会与环境影响指数ISE
度量。
C.0.2 水闸失事的社会与环境影响指数ISE 可按式(C.0.2)
计算:
ISE =Π8
i=1
Ci (C.0.2)
式中 C1———风险人口系数;
C2———城镇规模系数;
C3———基础设施重要性系数;
C4———文物古迹级别系数;
C5———河道形态破坏程度系数;
C6———动植物栖息地保护级别系数;
C7———自然景观级别系数;
C8———潜在污染企业规模系数。
上述各系数的赋值标准参见表C.0.2。
C.0.3 水闸失事的社会与环境影响严重程度可根据水闸损毁的
社会与环境影响指数ISE 划分为4级,其标准如下:
———当ISE <10时,一般;
———当10≤ISE <100时,较大;
———当100≤ISE <1000时,重大;
———当ISE ≥1000时,特别重大。
23
!!"#"$!"#$%&'()*+,-.!
! " # $ % & ' ( # $ % &
)*+, -. /012 3456 789: ;<4=>? @ABC DEFGHI
JK
!+
!! LM !" NOP !# QR !$ STUV !%
WX
QR
!& QR !' LM !(
!!
!)"
!*)
!
"*)
YZ[
\]
!*)
!
"*)
^._`
/012
!*)
!
!*"%
_`[
aQ
!*)
!
!*"%
bc7d
efST
!*)
!
"*)
gh
iQ
jkl
!*)
!
!*"%
!+Q
!*)
!
!*"%
cmn
op[
qrp
!*)
!
!*'
!)"
!
!)$
"*)
!
#*)
^.[
+,
stu
"*)
!
#*)
vQwx"
yz"{|
}~j
pHI
!*"%
!
!*%
€vQ
!*"%
!
!*%
bc7d
NST
"*)
!
#*)
gh
‚Q
!*"%
!
!*%
"+Q
!*"%
!
!*%
bmn
op[
qrp
!*'
!
"*$
!)$
!
!)&
#*)
!
$*)
a"?
Q-v
#*)
!
$*)
€Qwx"
yz"{|
}~jp
HI
!*%
!
!*'%
ghQ
!*%)
!
"*)
bc7d
ƒ8[
„…„7
NST
#*)
!
$*)
gh
_Q
!*%
!
!*'%
#+Q
!*%
!
!*'%
„mn
op[
qrp
"*$
!
#*)
"!)&
$*)
!
%*)
€""
†‡
ˆ‰vj
Ћv
$*)
!
%*)
ghQwx"
yz"{|
}~jp
HI"
Œ12
!*'%
!
"*)
ŽQ
"*)
!
"*%
„…„7
ƒ8
$*)
!
%*)
ŽQ
!*'%
!
"*)
$+Q
jk
!*'%
!
"*)
‘„m
nop"
qrp
[’z
“"’
”•
#*)
!
$*)
24
附录D 水闸应急抢险与处置
方案编制要求
D.0.1 水闸泄洪能力不足处置。由于设计洪水标准偏低,水闸
断面偏小,或发生超标准洪水导致水闸泄洪能力不足,可能会发
生险情,需进行抢护,主要包括下列处置措施:
1 降低堰顶高程;
2 适当加高闸顶;
3 开挖应急泄洪通道。
D.0.2 闸室滑动处置。修建在软基上的闸室,主要靠自重及其
上部荷载、闸底板与土基间摩阻力维持其抗滑稳定。如遭遇超标
准洪水或基础渗透破坏,闸体可能失稳,产生滑动。抢护原则是
增加抗滑力、减少滑动力,以稳固基础。主要包括下列抢护
方法:
1 闸顶加重增加阻滑力;
2 下游堆重物阻滑;
3 下游蓄水平压。
D.0.3 水闸地基渗透破坏处置。水闸地基渗透破坏抢护原则为
上游截渗,下游导渗。主要包括下列抢护措施:
1 上游抛黏土截渗;
2 下游抢筑反滤层或反滤盖重。
D.0.4 水闸冲刷破坏处置。水闸防冲工程,如裹头、护岸、护
坡、翼墙、消力池和海漫等,在汛期,如遇高水位下泄流时,可
能造成冲刷破坏。主要包括下列处置措施:
1 上游泄流顶冲淘刷抢护采用抛物料措施。
2 下游冲刷破坏处置包括下列措施:
1)断流抢护。
———对浆砌块石部位,可用速凝砂浆补砌块石;
25
———对水下或土基部位,可抛石、柳石枕或铁丝石笼。
2)筑潜坝缓冲。当下游消能设施护底被淘刷,危及建筑
物安全时,对被淘刷部位除进行抛石、柳丝石枕或铁
丝石笼防护外,也可在海漫末端或下游抢筑潜坝,增
加下游水深,抬高水位,减轻冲刷。潜坝可用抛柳石
枕、石笼等做成。
3)短坝挑流。石、枕堆成锥形,可以将水流挑向远处,
保护被淘刷部位;短坝与水流流向可成一定角度,适
用于水深急流和淘刷严重的部位。
D.0.5 水闸与土体接合部位渗漏处置。水闸与土料接合不密
实,接合处形成渗漏通道,造成漏水时,在侧墙出口处修筑反滤
层,阻止土颗粒被渗漏水带走,或者在上游侧增建截水墙,使接
合部位免遭渗透破坏。
D.0.6 闸门启闭失控处置应采用下列方法:
1 闸门启闭运用失控时的处置方法:
1)立即吊放抢修门或叠梁,如仍有漏水,可在抢修门或
叠梁前铺放复合土工布、篷布等,并抛填土袋、土料
等堵漏;
2)待不漏水后,再对工作门门槽、启闭设备、钢丝绳等
进行检修或更换;
3)若无抢修门及门槽,可根据闸孔跨度用角钢焊制一框
架,网格尺寸以0.2m×0.2m 左右为宜,将其吊放
在闸门前,然后在框架前抛填土石袋挡水,直至高出
水面,并在土袋前抛黏土封堵止水,以替代检修闸门。
2 闸门开启后不能关闭时的处置方法:
1)涵管(洞)闸门在高水位时,因闭门所需闭门力不足,
在小开度时难以关闭,或因门格内有石块而无法清除
时,可采用抛填土袋办法止漏;
2)按自重下落的闸门,若因自重不够无法关闭时,可采
用门顶加压或加重的办法使闸门关闭;
26
3)斜提式放水孔或分级斜卧管放水孔,若闸门无法关闭
或门板断裂时,可采用网孔不大于0.2m×0.2m 的钢
筋网盖住进水口,再抛填土袋或其他堵水物堵水;
4)对直面圆形孔,可用塑料编织袋装满土,再外包棉絮、
土工布等,用铁丝扎成圆球,用绳索或竹竿控制下沉
进行封堵。
3 闸门漏水处置方法。闸门止水安装不到位或年久失效,
造成闸门漏水情况时有发生,在需要临时抢堵时可在闸门挡水情
况下,从闸门上游靠近闸门处,用沥青麻丝、棉纱团、棉絮等堵
塞缝隙,并用木楔压紧;若是木闸门漏水,可用木条、木板或布
条、沥青等材料进行修补。
4 闸门不能开启处置方法。闸门不能开启的一般原因为闸
门变形、生锈、卡阻,当出现闸门不能开启情况应查明原因,及
时处置。
27
标准用词说明
标准用词严格程度
必须
严禁 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

不应 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

不宜 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
可 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技术导则
SL/T830—2024
条文说明
制定说明
SL/T830—2024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技术导则》,经水
利部2024年12月31日以第30号公告批准发布。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编制组根据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对
水利技术标准的要求,总结了我国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及
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实践经验,融合了新阶段水利高质
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新理念、新需求,同时参考了水库大坝安
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的技术要求。
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
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 《水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技术导则》编制组按照章、节、条、款、项的顺序编制了本标准
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要注意的有
关事项进行了说明。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
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
30
目 次
1 总则…………………………………………………………… 32
2 基本规定……………………………………………………… 34
3 基本资料……………………………………………………… 36
4 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37
5 应急组织体系………………………………………………… 42
6 运行机制……………………………………………………… 45
7 应急保障……………………………………………………… 57
8 宣传、培训与演练…………………………………………… 59
附录B 水闸突发事件分级标准……………………………… 61
31
1 总 则
1.0.1 水闸在运用发挥效益的同时,也会对上下游安全构成潜
在风险,特别是一旦失事,可能会对生命、财产、基础设施、生
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造成严重破坏,属典型突发公共安全
事件。
水 闸安全管理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是避免或减少
水闸发生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而预先制订的方案,
是提高社会、公众及水闸管理单位应对突发事件能力,降低水闸
运行风险的重要非工程措施,是风险管理理念下的重要技术性文
件。国务院于2006年1月8日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应急预案》;当年5—6月,国务院又印发了4大类25件专项应
急预案;随后,80件部门预案和省级总体应急预案相继发布。
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初步建立了
我国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水利部于2007年5月以
规范性文件形式发布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试行)》(水建管〔2007〕164号),用以指导全国水库大坝突
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GB/T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
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于2020年进行了修订,对综合应急预
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要素内容进行了修改完善,但水闸工程长期
以来缺乏类似的标准规范,亟须加以完善,以弥补水闸安全管理
短板。
1.0.2 水闸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程技术难度和失事影响
严重性。SL252 《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在2017
年修订后,取消了水闸规模由其最大过闸流量来认定的方法,但
水闸规模仍是水闸运行管理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2023年颁布
的《水闸运行管理办法》(水运管〔2023〕135号)中将过闸流
量100m3/s及以上的水闸定义为大中型水闸,故本标准据此
32
规定。
对 于过闸流量小于100m3/s,但工程等别为Ⅰ、Ⅱ等的小
型水闸按实际需要参照本标准编制,并适当简化;对于堤防(海
堤)上的穿堤涵闸按穿堤建筑物进行管理,执行堤防(海堤)应
急管理有关规定。
1.0.3 “依法依规”的原则是指预案对相关人员的权利、职责
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需符合当前的法律法规。
“预防为主”的原则是指通过对可能突发事件的深入分析,
事先制定避免事故发生和减少损失的对策和措施,并做好突发事
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准备。
“注重实效”的原则是指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方案
应符合工程实际,能有效应对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且便于
操作。
1.0.4 预案编制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对有管理单位的水闸,
由管理单位委托相关设计单位或科研机构编制;对没有管理单位
的水闸,一般由水闸主管部门或业主委托相关设计单位或科研机
构编制,水闸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因此预案需由水闸主管部门进
行技术审查,并报有管辖权的所在地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进行
审批或备案,便于更好地与当地应急预案体系衔接。
1.0.5 为保证预案的有效性,需根据水闸工程安全性态、功能
调整等发生变化情况,及时对预案进行更新。对于应急组织体系
中涉及的相关单位与人员变化等情况,一般不更新预案版本,但
需更新附件中的相关内容。
33
2 基本规定
2.0.1 相关规定主要指相关法律法规、相关规章等,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
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
办函〔2022〕48号)、《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工作规程》
(水防〔2022〕171号)等相关规章。
2.0.2 预案是在水闸发生突发事件时避免或减少损失而预先制
定的方案,是规范水闸管理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以及上下游公
众、水闸周边公众应对水闸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
水闸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极其复杂,牵涉面非常广,非水闸管
理单位和水闸主管部门所能独立处置,需要政府主导,紧急调动
各方面资源、快速有力地动员社会公众,统一作出决策,在尽可
能短的时间内消除危机。预案作为水闸发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
行动指南,主要指导水闸管理单位和水闸主管部门去“做什么”
和“如何做”,包括突发事件预测预警、险情报告、应急调度、
应急抢险、险情监测和巡查等。人员应急转移、善后处理、信息
发布主要依靠当地人民政府的力量和资源,但预案需要告知有关
方面及上下游公众洪(潮)水淹没范围、洪(潮)水到达时间、
洪(潮)水强度,以及污染影响范围等信息;如果需要转移,则
需告知哪些人需要转移,以及转移次序、转移地点、时间要求,
人员应急转移的动员和组织及转移过程中的救援和应急保障,则
是政府需要做的事。
预案是指导水闸管理单位和水闸主管部门以及上下游公众应
对水闸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需要简单明了,便于操作和使用,
重点需要明确规定水闸管理单位和水闸主管部门以及当地人民政
府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构各自的职责和任务,并建立预案与
当地其他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之间的链接,而不需要将设
34
计文件、洪水淹没研究、预测预警系统开发建设等包含在内,但
可以作为预案的附件。
2.0.3 预案封面和扉页需注明预案版本号。
预案扉页需注明预案编制单位与编制日期、批准单位与发布
日期或备案单位与备案日期、有效期。
预案扉页需记录预案发放对象。
2.0.4~2.0.8 简要说明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情况,包括编制目
的、依据、适用范围、突发事件分级以及编制单位与人员、预案
受控和修订原则等。要特别强调,预案是水闸遭遇突发事件时的
应急行动指南,对于培训和开展应急抢险、救援等工作起指导
作用。
35
3 基本资料
3.1 一般规定
3.1.1~3.1.4 我国水闸大多数修建于20世纪50—70年代,限
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很多水闸的原勘测、设计、施工资料匮乏。
而且由于管理缺失或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运行管理资料也大
多未得到积累和系统整理、存档,特别对运行中出现的工程安全
问题以及历次发生的险情、维修加固情况记录不清。因此,有必
要结合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通过走访、现场检查和地形测量、安
全检测等尽量搜集水闸安全与管理方面的历史及现状资料,并对
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去伪存真,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
3.1.5 为使应急预案更方便使用,水闸工程概况作为预案的第
一部分,需将水闸基本情况、运行现状、安全性态等资料进行梳
理分析,按照基本情况、安全性态、运行及应急管理情况和存在
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做到简洁明了。详细情况及相关图表
一般作为预案附件,供应急处置决策时参考。
3.2 资料搜集
3.2.1 由于流域规划调整,较多水闸的基本特征、功能与调度
运行方式发生了相应变化,基本资料搜集时需对现状情况进行核
对,避免与实际情况不符。
3.2.2 需结合水闸安全鉴定资料客观评价工程安全状态,没有
进行安全鉴定的或安全鉴定开展时间较早的,需进行详细的现场
检查、监测资料分析或安全检测,掌握工程当前安全性态。对病
险水闸需对照安全鉴定意见,检查其保闸措施落实情况。
3.2.3 对运行中出现的险情需从发生的原因、经过、处置措施
及效果进行分析,结合日常运行管理、安全监测及巡查发现问题
的分析成果,为制定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36
4 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1 一般规定
4.1.1 水闸突发事件分为下列四类:
(1)自然灾害类事件。因洪水、地震、地质灾害、上游水利
工程失事、风暴潮、冰冻等原因导致的水闸失事、重大工程险
情、超标准洪水事件。
超标准洪水事件是指水闸所在河流的洪水流量超过上、下游
堤防和建筑物的防洪标准,造成淹没损失的洪水事件。
(2)事故灾难类事件。因工程质量缺陷、运行管理或操作不
当等原因导致的水闸失事、重大工程险情事件;或影响生产生
活、生态环境的其他突发事件。
(3)社会安全类事件。因战争、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原因
导致的水闸失事、重大工程险情、超标准洪水事件。
(4)其他可能导致水闸失事、重大工程险情、超标准洪
(潮)水的突发事件。
4.1.3 水闸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可能导致水闸失事、重大工
程险情、超标准泄洪、潮水倒灌,危及公共安全,需要采取应急处
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水闸突发事件定义和分级依据为《中
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第三条规定: “本法所称突发事
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
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
安全事件。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
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4.2 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2.2 从水闸失事统计来看,主要为拦河闸和堤防(海堤)工
37
程上的水闸失事影响较大。挡潮闸分布在沿海地区受潮汐影响的
感潮河段,主要是用来防止潮水倒灌影响堤内农作物的正常生
长,并兼有排除集水范围内涝水的功能,同时还可用以调节内河
水位,以满足农田灌溉和内河航运的需要。因此,对于挡潮闸,
除了分析水闸失事对沿河两岸的影响范围,尚需分析水闸失事导
致潮水倒灌的程度。至于灌排渠系上的水闸,由于其失事影响较
小,一般只分析其失事对灌排渠系的影响程度。
4.2.3 对于堤防(海堤)工程上的水闸溃口宽度以及发展过程
可采用经验公式计算,具体可以参考SL483 《洪水风险图编制
导则》。
4.2.4 水闸失事或超标准洪水演进计算的初始流量过程线为水
闸溃决流量过程线或通过调洪得到的出闸流量过程线。
目前用于洪水演进计算的软件很多,国内外均有成熟的软
件,国内常用的有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科学研究
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开发的软件。国外常用的如
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开发的DAMBRK、FLADWAV,美
国陆军工程师团(USACE)开发的HEC RAS,以及丹麦水利
科学研究所(DHI)开发的MIKE 系列软件等。在有条件情况
下,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进行计算分析。
4.2.5 洪水风险图是融合洪水特征信息、地理信息、社会经济
信息,通过洪水计算、风险判别、社会调查,反映水闸失事后潜
在风险区域洪水要素特性的专题地图。
洪水风险图制作的一般流程为:收集整编资料、确定计算范
围和洪水风险分析方法、洪水风险分析、洪水风险图制作。
洪水风险图一般包括如下信息:工作底图信息、风险要素
(洪水水深、流速、淹没历时、到达时间、严重性等)信息、防
洪工程信息、防洪非工程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根据不同要
求,信息有所侧重。风险图的精度与地形图的比尺相关,在条件
许可的情况下,最好采用1∶5000的地形图。
4.2.6 突发洪水事件影响包括生命损失、经济损失及社会与环
38
境影响。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估算生命损失,只需要统计风险人口
即可。但对于大中型水闸,需估算经济损失和社会与环境影响。
(1)风险人口。
风险人口计算方法有静态统计法和动态统计法,静态统计法
又有人口密度估算法、居民点或居住单元数目累计估算法以及基
于土地利用类型的风险人口估算法。
①采用人口密度估算法时,风险人口PAR 可按式(1)
计算:
PAR =ρA (1)
式中 ρ———洪水淹没范围内人口密度,假设均匀分布(人/km2);
A ———洪水淹没面积(km2)。
②采用居民点或居住单元数目累计估算法时,风险人口PAR
可分别按式(2)和式(3)计算:
PAR =Σn
i=1
PARi (2)
PAR =nPAR (3)
式中 PARi———第i 个居民点的人口数量,通过调查统计和人口
登记数据确定(人);
PAR———单个居民点人口均值,通过调查统计和人口登记
数据确定(人/个);
n———居民点数目(个)。
③采用基于土地利用类型的风险人口估算法时,风险人口
PAR 可按式(4)计算:
PAR =Σn
i=1
Aiρi (4)
式中 Ai———土地利用类型i 的面积(km2);
ρi———土地利用类型i 的人口密度(人/km2);
n———土地利用类型总数(个)。
④采用动态统计法时,风险人口PAR 可按式(5)计算:
39
PAR =Σn
i=1
PARi(t)=Σn
i=1
fi(t)PARCi (5)
式中 PARi(t)———第i 个居民点在时刻t 的人口(人);
n———居民点数目(个);
PARCi———第i 个居民点人口常量,通过调查统计和人
口登记数据确定(人);
fi(t)———第i 个居民点在时刻t 的人口分布系数。
(2)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
包括洪水导致工程损毁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洪水直接淹没所造成
的可用货币计量的各类损失,根据水闸上下游经济社会调查统计
资料,采用分类损失率法计算;条件受限时,采用单位面积综合
损失法或人均综合损失法计算。间接经济损失指直接经济损失以
外的可用货币计量的损失,包括:由于采取各种应急措施(如防
汛、抢险、避难、开辟临时交通线等)而增加的费用;交通线路
中断给有关工矿企业造成原材料中断而停工停产及产品积压的损
失或运输绕道增加的费用;农产品减产给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轻工
业造成的损失等。间接经济损失采用系数折算法或调查分析法
计算。
(3)社会与环境影响。
社会与环境影响应考虑洪水淹没范围内风险人口数量、城镇
规模、基础设施重要性、文物古迹级别、河道形态破坏程度、动
植物栖息地保护级别、自然景观级别、潜在污染企业规模等主要
因素。社会与环境影响难以直接量化,因此采用社会与环境影响
指数度量。社会影响除与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相关外,还包括对
国家、社会安定的不利影响,给人们身心健康造成的损害,受灾
公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下降,无法补救的历史文物古迹和稀有
动植物损失等。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对河道形态、生物及其生长栖
息地(包括河流、湿地、表土和植被等)、自然景观等的破坏,
以及因化学储存设施、农药厂、核电站等被破坏而造成的环境污
40
染等。
4.2.7 预案主要规定相关人员“做什么”和“如何做”,而不必
告诉其“为什么做”。因此,详细的突发洪水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不需要放在预案文本中,但需要作为附件以便后期分析、追溯。
4.3 其他突发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4.3.1、4.3.2 地震、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导致水闸险情甚至失
事,其主要是产生突发洪水灾害,因此影响分析按突发洪水事件
进行考虑。水闸遭遇船只撞击、恐怖袭击、战争等其他突发事件
产生洪水灾害按突发洪水事件进行考虑;若突发水污染事件,按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4〕119号)
及其他相关规定执行。
41
5 应急组织体系
5.1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
5.1.1 水闸突发事件应急组织体系中的救援队伍及工程自身险
情抢护之外的抢险队伍、应急保障等主要利用当地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中的资源。
5.1.2 应急组织体系框架图用以明确参与水闸突发事件应急处
置的相关各方在预案启动、实施、结束整个过程中承担的角色与
相互之间的关系,重点是明确水闸管理单位与水闸主管部门的角
色和责任,与上一级应急预案做好衔接;造成超出水闸管理范围
之外的影响时,需要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及政府职能部门做好衔
接,落实协作机制。
5.2 应急指挥机构
5.2.1~5.2.4 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中,设立一个居于
核心地位、具有最高权威的指挥机构是必要的,而且指挥机构在
应急管理中的适度集权也是必须的。
应急指挥机构是应急组织体系的核心,是应急处置过程中的
领导者和决策者,其他部门和人员要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工作安
排。应急指挥机构在指挥长领导下,主要负责水闸突发事件预警
信息的发布与报告,以及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包括预案启动、
应急调度、应急抢险、险情监测和巡查、人员应急转移、善后处
理、信息发布等;同时,有责任召集专家组、应急抢险和救援队
伍及应急保障人员,在未发生突发事件时,对应急保障的平时准
备工作进行确定、协调等,确保预案的可行性、有效性。
一般性的水闸突发事件可由水闸主管部门指挥处置。当水闸
突发事件非水闸管理单位和主管部门(业主)或某专业部门不能
独立处置时,需要以当地人民政府为统领,通力协调,利用一切
42
可用资源,将灾害控制在有限范围内,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包括属地政府、地方驻军、防汛抗旱
指挥部、水行政主管部门、水闸主管部门、水闸管理单位及政府
直属机构应急、气象、财政、民政、卫生、交通、环保等部门。
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责权对等的原则,水闸安全管理政府
责任人所在同级政府为应急组织体系的最高指挥机构,水闸安全
管理政府责任人(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为应急指挥机构的指
挥长。
对 于河堤渗漏、滑坡,水闸变形、闸底板渗透破坏、闸门及
启闭机故障、地震等水闸突发险情事件,以及水事交通事故等,
若影响范围可控,应急指挥机构成员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缩减,应
急指挥机构的指挥长可以为水闸主管部门责任人。另外,根据以
往应急处置经验,为有序高效处置,指挥机构可成立专项工作
组,组长由指挥长或副指挥长担任,成员由水闸管理单位、水闸
主管部门、应急主管部门等负责人组成,统一指挥应急处置
工作。
对 重要水闸,如大江大河拦河闸、挡潮闸,水闸管理单位或
主管部门需设立日常办事机构,其他水闸根据需要在水闸主管部
门或水闸管理单位设立应急指挥机构联系部门。
5.3 应急处置专家组
5.3.1、5.3.2 水闸突发事件情况瞬息万变,需要在第一时间内
作出科学决策,安排应急调度、抢险和组织人员转移,并需要实
时根据水情、险情与灾情变化情况不断对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调
整。这一过程涉及信息收集与处理、预测预警、洪水及其影响分
析、会商、决策、抢险、救灾等环节,各种不确定性相互交织,
专家的技术支撑必不可少。
专家组对应急指挥机构或工作组负责,主要负责收集技术资
料,参与会商,发挥技术参谋、提供决策建议,为应急决策和处
置提供技术支撑,必要时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43
专家组的专业组成和规模大小等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人力资
源条件确定,但专家组成员专业结构要求尽量全面,一般由水
工、地质、水文、金属结构、电气、工程管理、气象、卫生、环
保、通信、救灾、公共安全等不同领域专家组成,包括熟悉工程
和有相关经验的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和参与应急预案编制与审
查的专家。在水闸日常管理中,建立专家库,确定专家成员名单
及备选名单,以使得专家对水闸的工程及运行状况有所了解,利
于在应对突发事件过程中做出快速反应和正确判断。
5.4 应急抢险与救援队伍
5.4.1~5.4.3 应急抢险队伍指的是水闸工程险情抢护队伍,交
通、通信等设施的抢险队伍需要在当地政府总体应急预案中考
虑。抢险队伍由身体强健、适合紧急召集、有一定的工程抢护技
能的人员组成,一般由水闸管理人员、民兵、当地驻军(武警)
部队战士等组成。抢险队伍的规模和组织分工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确定,并加强应急演练。
应急救援队伍负责组织洪水淹没区公众(风险人口)的撤离
转移,包括营救被困人员、搜救失踪人员、紧急医治受伤人员
等,并在撤离转移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救助,需要在政府总体应急
预案中考虑。同时,鉴于水闸突发事件特点,有针对性地考虑河
道洪水救援的一些特殊需要。
水闸工程若执行管养分离的,水闸运行养护单位的技术人员
根据需要编入应急抢险或救援队伍。
为保证突发事件发生后快速处置,需要确定应急抢险与救援
队伍负责人及其联络人,并将联系方式在预案中列示,当发生变
化后要及时更新。
44
6 运行机制
6.1 预测与预警
6.1.1 水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在平时是一个计划,在应急处置
时是行动指南,预案运行机制是周密计划落实为有效行动的重要
保障,按照“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原则,规范突发事件预测
预警、会商、预案启动、指挥协调、抢险救援、服务保障、善后
处理、信息发布等各个环节流程,明确水闸管理单位、水闸主管
部门、当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涉及工矿企事业单位、公众等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及相互之间的关联,预案运行流程
见图1。
6.1.2 “预防为主,防控结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原则。
预测预警是预案整个运行过程中的第一道防线。建立有效的
水闸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做到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为
应急处置赢得足够时间,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防止水闸突发事件演
变为恶性致灾事故,对降低生命损失尤其关键。
6.1.3 水闸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包括仪器监测、人工巡查
及警报系统。仪器监测需要按SL768 《水闸安全监测技术规
范》的有关要求,通过布置水闸渗流、变形、应力等监测设
施,并基于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对水闸安全性状进行监
控,出现异常及时报警。但仪器监测往往在空间、时间分布上
存在局限,而险情发生未必与仪器监测位置和监测时间同步,
人工巡查可以弥补以上不足。因此,要特别重视人工巡查的作
用,人工巡查是水闸突发事件预测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闸安全管理实践证明,大量险情或工程事故征兆是通过人工
巡查首先发现的。
6.1.4 警报信号如果不事先约定,公众可能无法正确理解和及
时反应,从而影响撤离效果。有无警报、警报时间长短以及警报
45
N A F
4
NA
$*)
*
4
)
C$BG
55 F
44
A
) E
L #L
F$ E
-
#
G8 0
L #L
-#
)
5+
A 1
0 L
+
A
.
4
N
L
>
5
A
NA
图1 预案运行流程示意图
46
能否及时传达给公众,对降低水闸突发事件后果特别是减少人员
伤亡具有重要影响。从古代战争警报的烽火狼烟,到现代各种信
息手段,历来人们为争取时间改善信息传递手段做了大量努力。
警报系统中最关键的是通信设施。为确保各类信息、指令能够及
时准确地传送至应急组织体系中的相关部门和责任人,水闸管理
单位或主管部门需要建立可靠的通信系统,目前可以采用的通信
手段很多,包括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电台、卫星电话、网络
等。警报装置不仅需要在水闸工程管理范围内设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14日 15:01:1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7119.html
图书

JJF 2230-2025 混凝土电阻率测试仪校准规范

JJF 2230-2025 混凝土电阻率测试仪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JJF 2231-2025 感应式磁传感器校准规范

JJF 2231-2025 感应式磁传感器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JJF 2234-2025 低频电场测量仪校准规范

JJF 2234-2025 低频电场测量仪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JJF 2235-2025 永磁式磁场源校准规范

JJF 2235-2025 永磁式磁场源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
图书

JJF 2236-2025 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

JJF 2236-2025 交流电子负载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
图书

JJF 2237-2025 电容箱校准规范

JJF 2237-2025 电容箱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