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 1062-2025 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4阅读模式

JT/T 1062-2025 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2
4 分类、结构及型号………………………………………………………………………………………… 5
5 技术要求………………………………………………………………………………………………… 16
6 试验方法………………………………………………………………………………………………… 28
7 检验规则………………………………………………………………………………………………… 36
附录A(资料性) 桥梁减隔震装置基本力学模型……………………………………………………… 40
附录B(资料性) 桥梁减隔震装置的设计计算………………………………………………………… 41

JT / T 1062—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 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JT/ T 822—2011《公路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JT/ T 842—2012《公路桥梁高阻尼隔震
橡胶支座》、JT/ T 843—2012《公路桥梁弹塑性钢减震支座》、JT/ T 852—2013《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
支座》、JT/ T 927—2014《桥梁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JT/ T 928—2014《桥梁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
JT/ T 1062—2016《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以JT/ T 1062—2016 为主,整合了JT/ T 822—2011、
JT/ T 842—2012、JT/ T 843—2012、JT/ T 852—2013、JT/ T 927—2014、JT/ T 928—2014 的内容。与
JT/ T 1062—2016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 更改了桥梁减隔震装置范围(见第1 章,2016 年版的第1 章);
b ) 增加了剪力卡榫装置、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分离式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设计压应力、保险销和复合橡胶的术语和定义
(见3. 1. 2、3. 1. 4 ~3. 1. 11);
c ) 删除了隔震装置、减震装置、刚性连接装置、永久连接装置、熔断保护装置、位移相关型装置、
速度相关型装置、流体黏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的术语和定义(见2016 年版的3. 2 ~3. 6、
3. 8 ~3. 11);
d ) 增加了符号(见3. 2);
e ) 更改了桥梁减隔震装置分类(见4. 1,2016 年版的第4 章);
f ) 增加了桥梁减隔震装置结构、型号(见4. 2、4. 3);
g ) 删除了桥梁减隔震装置按布置方式的分类方法(见2016 年版的4. 3);
h ) 更改了减隔震装置功能要求和使用性能要求(见5. 1. 1, 2016 年版的5. 1、5. 2);
i ) 增加了环境适应性、装配性、安装要求(见5. 1. 2 ~5. 1. 4);
j ) 增加了剪力卡榫装置的材料、工艺性能及力学性能(见5. 2. 2 ~5. 2. 4);
k ) 更改了速度锁定装置、隔震橡胶支座的钢材性能指标(见5. 3. 2. 1、5. 4. 2. 2,2016 年版的
6. 1. 2. 2、6. 2. 2. 3);
l ) 更改了速度锁定装置、隔震橡胶支座的力学性能指标(见5. 3. 4、5. 4. 4. 1、5. 4. 4. 3 ~5. 4. 4. 7,
2016 年版的6. 1. 3. 3、6. 2. 3. 1、6. 2. 3. 2);
m) 更改了隔震橡胶支座外观要求(见5. 4. 1,2016 年版的6. 2. 1);
n ) 更改了橡胶材料性能指标、试验方法(见5. 4. 2. 1、6. 4. 2. 1,2016 年版的6. 2. 2. 2、7. 3. 2. 2);
o ) 增加了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设计、计算要求(见5. 4. 4. 3、5. 5. 4. 8);
p ) 更改了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材料、工艺性能及力学性能(见5.5.2 ~5.5.4,2016 年版的6.2.2、
6. 2. 3. 3、6. 2. 4. 2);
q ) 增加了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的外观、材料、工艺性能及力学性能(见5. 6. 1 ~5. 6. 4);
r ) 更改了试验方法的一般要求(见6. 1,2016 年版的7. 1);
s ) 增加了剪力卡榫装置、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的试验方法(见6. 2、6. 6);
t ) 更改了速度锁定装置、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的试验方法(见6. 3 ~6. 5,2016 年版
的7. 2. 3. 3、7. 3. 3);
u ) 删除了摩擦阻尼器、流体黏滞阻尼器、黏弹性阻尼器相关内容(见2016 年版的6. 3. 1 ~6. 3. 4、
7. 4. 1 ~7. 4. 3);

JT / T 1062—2025
v ) 增加了检验规则(见第7 章);
w) 删除了附录A 中椭圆形模型(见2016 年版的A. 2、A. 5. 3);
x ) 增加了桥梁减隔震装置设计计算(见附录B)。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 TC 22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西安中
交土木科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路高科交通检测检验认证有
限公司、中船双瑞(洛阳)特种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柳州东方工程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河北宝力工程装备
股份有限公司、恒为检验检测认证(河北)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交通土木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成都市大通
路桥机械有限公司、苏州海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衡水市橡胶总厂有限公司、衡水常青橡胶有限
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彭泽友、潘长平、钟明、王永祥、李贞新、王建强、陈洪彬、宋建平、孙红兰、
徐源庆、李明、何家荣、李靖、何林楠、刘乐、王刚、张春、岳红平、王世其、李冲、赵彦龙、胡月伟、杜强、
何平根、吴志峰、王立志、张光亮。
本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16 年首次发布为JT/ T 1062—2016;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并入了JT/ T 822—2011《公路桥梁铅芯隔震橡胶支座》、JT/ T 842—2012
《公路桥梁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JT/ T 843—2012《公路桥梁弹塑性钢减震支座》、JT/ T 852—
2013《公路桥梁摩擦摆式减隔震支座》、JT/ T 927—2014《桥梁双曲面球型减隔震支座》、
JT/ T 928—2014《桥梁超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的内容。

JT / T 1062—2025
桥梁减隔震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桥梁减隔震装置的分类、结构、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文件适用于桥梁减隔震装置的生产、检验和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 T 226 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 T 469 铅锭
GB/ 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
GB/ T 699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 T 700 碳素结构钢
GB/ T 1184 形状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
GB/ T 1220 不锈钢棒
GB/ 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 T 1682 硫化橡胶 低温脆性的测定 单试样法
GB/ T 1688 硫化橡胶 伸张疲劳的测定
GB/ T 1800. 1 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线性尺寸公差ISO 代号体系 第1 部分:公差、偏差和
配合的基础
GB/ T 1804 一般公差 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GB/ T 1814 钢材断口检验法
GB/ T 2100 通用耐蚀钢铸件
GB/ T 3077 合金结构钢
GB/ T 3280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GB/ 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
GB/ T 4162 锻轧钢棒超声检测方法
GB/ T 4171 耐候结构钢
GB/ T 4336 碳素钢和中低合金钢 多元素含量的测定 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法(常规法)
GB/ T 7233. 1 铸钢件 超声检测 第1 部分:一般用途铸钢件
GB/ T 7759. 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第1 部分:在常温及高温条件下
GB/ T 7760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与硬质板材粘合强度的测定 90°剥离法
GB/ T 776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耐臭氧龟裂 静态拉伸试验
GB/ T 9799 金属及其他无机覆盖层 钢铁上经过处理的锌电镀层
GB/ T 9870. 1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动态性能的测定 第1 部分:通则
GB/ T 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
1
JT / T 1062—2025
GB/ T 11379 金属覆盖层 工程用铬电镀层
GB/ T 12332 金属覆盖层 工程用镍电镀层
GB/ T 12832 橡胶结晶效应的测定 硬度测量法
GB/ T 13934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 屈挠龟裂和裂口增长的测定(德墨西亚型)
GB/ T 17955 桥梁球型支座
GB/ T 18684 锌铬涂层 技术条件
GB/ T 20688. 1 橡胶支座 第1 部分:隔震橡胶支座试验方法
GB/ T 20688. 2 橡胶支座 第2 部分:桥梁隔震橡胶支座
GB 50661 钢结构焊接规范
HG/ T 2366 二甲基硅油
HG/ T 2502 5201 硅脂
JB/ T 5945 工程机械 装配通用技术条件
JB/ T 6396 大型合金结构钢锻件 技术条件
JB/ T 6402 大型低合金钢铸件 技术条件
JT/ T 722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 T 901 桥梁支座用高分子材料滑板
NB/ T 47013. 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 部分:超声检测
NB/ T 47013. 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 部分:磁粉检测
NB/ T 47013. 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 部分:渗透检测
SH/ T 0692 防锈油
3 术语、定义和符号
3. 1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1
桥梁减隔震装置 seismic isolation device for bridge
通过延长桥梁结构特征周期和(或)增大结构阻尼以降低结构地震响应的装置。
3. 1. 2
剪力卡榫装置 shear card tenon device
小于设计位移时可自由活动、达到设计位移时进行限位的装置。
3. 1. 3
速度锁定装置 velocity lock-up device
输出力由所施加速度决定,在低于设计锁定速度作用下产生较小输出力、在不小于设计锁定速度作
用下产生较大输出力的装置。
3. 1. 4
隔震橡胶支座 seismic isolation rubber bearing
通过橡胶支座本体在水平方向发生剪切位移和(或)滞回耗能以实现减隔震功能的支座。
3. 1. 5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friction pendulum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利用球冠在摩擦曲面上摩擦滑动,耗散地震能量,延长结构振动周期,实现减隔震功能的支座。
2
JT / T 1062—2025
3. 1. 6
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unitary friction pendulum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桥梁正常使用位移和地震位移在同一摩擦面上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3. 1. 7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separating friction pendulum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桥梁正常使用位移和地震位移在不同摩擦面上的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3. 1. 8
弹 塑性钢减隔震支座 elastic-plastic steel seismic isolation bearing
利用弹塑性钢阻尼元件的弹塑性变形,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实现减隔震功能的支座。
3. 1. 9
设计压应力 design pressure stress
未发生剪切应变状态下,设计采用的作用于隔震橡胶支座加劲钢板上的压应力。
3. 1. 10
保险销 safety pin
低于承载力阈值时阻止连接部件之间相对运动,超过阈值时发生破断、允许结构相对运动的元件。
3. 1. 11
复合橡胶 synthetic rubber
由一种或多种生橡胶与炭黑、二氧化硅(白炭黑)和(或)其他配合剂的均匀混合物加工而成的
橡胶。
[ 来源:GB/ T 31357—2014,3. 1,有修改]
3. 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0 ———有效面积,即隔震橡胶支座内部加劲钢板的平面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
a ———加劲钢板纵边长度,单位为毫米(mm);
b ———加劲钢板横边长度,单位为毫米(mm);
Cr(γ) ———Kr 的修正系数;
CP(γ) ———KP 的修正系数;
d ———圆形隔震橡胶支座本体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i ———加劲钢板开孔直径,单位为毫米(mm);
d0 ———圆形隔震橡胶支座加劲钢板外径,单位为毫米(mm);
Ec ———橡胶修正压缩弹性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e ———综合位移,单位为毫米(mm);
e0 ———位移,对于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取综合位移,对于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取地震
位移,单位为毫米(mm);
e1 ———正常使用位移,单位为毫米(mm);
e2 ———地震位移,单位为毫米(mm);
Fmax ———最大荷载,单位为千牛(kN);
FL ———设计锁定力,单位为千牛(kN);
G ———剪切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Geq(γ)———剪应变为γ 时的等效剪切模量,单位为兆帕(MPa);
g ———重力加速度,单位为米每秒的平方(m/ s2);
h ———隔震橡胶支座总高度(不含预埋钢板厚度),单位为毫米(mm);
3
JT / T 1062—2025
Kh ———水平等效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Khe ———测试水平等效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KP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中铅芯的水平等效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Kr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嵌入铅芯前的水平等效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Kv ———竖向压缩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K1 ———初始水平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K2 ———屈服后水平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 mm);
la ———矩形隔震橡胶支座本体纵桥向长度,单位为毫米(mm);
lb ———矩形隔震橡胶支座本体横桥向长度,单位为毫米(mm);
n ———隔震橡胶支座内部有效橡胶层数;
P ———设计竖向承载力,单位为千牛(kN);
P1. 5 ———压应力为1. 5 MPa 时支座竖向力(按支座有效面积计算),单位为千牛(kN);
P6 ———压应力为6 MPa 时支座竖向力(按支座有效面积计算),单位为千牛(kN);
Qy ———屈服力,单位为千牛(kN);
Req ———支座等效曲面半径,单位为毫米(mm);
Smax ———最大水平位移,单位为毫米(mm);
Sy ———屈服位移,单位为毫米(mm);
S1 ———第一形状系数,为隔震橡胶支座内部单层橡胶层的有效承压面积与其自由侧面表面积
之比;
S2 ———第二形状系数,为隔震橡胶支座内部橡胶层有效直径或宽度与内部橡胶总厚度之比;
T ———隔震周期,单位为秒(s);
Tr ———隔震橡胶支座内部橡胶总厚度,为单层橡胶厚度与有效橡胶层数之积,单位为毫米
(mm);
tr ———单层橡胶厚度,单位为毫米(mm);
U(γ) ———屈服力与剪应变对应的剪力之比;
W ———一个荷载循环对应的弹性应变能;
Wd ———每加载循环所消耗的能量,即滞回曲线的包络面积;
X ———隔震橡胶支座剪切位移,为隔震橡胶支座内部橡胶总厚度与剪应变之积,单位为毫米
(mm);
Y ———压缩位移,单位为毫米(mm);
α ———剪切角,单位为弧度(rad);
α0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初始刚度经验修正系数;
α1 ———橡胶材料压缩弹性模量经验修正系数;
γ ———剪应变;
γe ———地震状态容许剪应变;
γu ———极限剪应变;
γs ———反复加载试验剪应变;
δσ0 ———压应力为σ0 时支座竖向压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δ0. 5 ———压应力为0. 5 MPa 时支座竖向压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δ1. 5 ———压应力为1. 5 MPa 时支座竖向压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δ6 ———压应力为6 MPa 时支座竖向压缩变形量,单位为毫米(mm);
θ ———转角,单位为弧度(rad);
μ ———滑动摩擦系数;
4
JT / T 1062—2025
ξ ———等效阻尼比;
ξe ———测试等效阻尼比;
σb ———拉伸强度,单位为兆帕(MPa);
σt ———设计拉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σ0 ———设计压应力,单位为兆帕(MPa)。
4 分类、结构及型号
4. 1 分类
桥梁减隔震装置按照结构和功能特点分为以下类型。
a) 剪力卡榫装置,代号为STD。
b) 速度锁定装置,代号为LUD。
c) 隔震橡胶支座,按结构和材料分为:
1) 天然橡胶支座,代号为LNR;
2) 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代号为HDR,分为HDR(Ⅰ)型和HDR(Ⅱ)型;
3)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代号为LRB。
d)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按结构分为:
1) 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代号为UFPB,分为UFPB(Ⅰ)型和UFPB(Ⅱ)型;
2)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代号为SFPB。
e) 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按结构分为:
1) C 型钢阻尼减隔震支座,本体为球型支座时,代号为CQZ;本体为盆式支座时,代号
为CPZ;
2) E 型钢阻尼减隔震支座,本体为球型支座时,代号为EQZ;本体为盆式支座时,代号
为EPZ;
3)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本体为球型支座时,代号为NDQZ;本体为盆式支座时,代号为
NDPZ;
4) 弹塑性钢棒减隔震支座,本体为球型支座时,代号为SRQZ;本体为盆式支座时,代号为
SRPZ。
4. 2 结构
4. 2. 1 剪力卡榫装置由预埋钢板、上下座板、限位卡块组件和锚固组件等组成。其中,限位卡块通过连
接螺栓或保险销与上下座板连接,锚固组件包括套筒、锚固螺栓、锚杆等。剪力卡榫装置结构示意见图1。
4. 2. 2 速度锁定装置由底座组件、连接筒、速度锁定构件、耳环、连接销等组成,其结构示意见图2。其
中,速度锁定构件由活塞杆、密封件、缸体、端盖等组成,其结构示意见图3。
4. 2. 3 隔震橡胶支座的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LNR 天然橡胶支座由预埋钢板、封层钢板、支座本体(叠层橡胶和加劲钢板)以及锚固组件等
组成,属抗拉型,其结构示意见图4。
b) HDR(Ⅰ)型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由预埋钢板、支座钢板、封层钢板、支座本体(叠层橡胶和加
劲钢板)以及锚固组件等组成,属抗拉型,其结构示意见图5。HDR(Ⅱ)型高阻尼隔震橡胶支
座由预埋钢板、连接销、封层钢板、支座本体(叠层橡胶和加劲钢板)以及锚固组件等组成,属
非抗拉型,其结构示意见图6。
c)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由预埋钢板、支座钢板、铅芯、封层钢板、支座本体(叠层橡胶和加劲钢板)
以及锚固组件等组成,属抗拉型,其结构示意见图7。
5
JT / T 1062—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侧限位卡块组件;  7———卡块连接螺栓或保险销;
2———上预埋钢板; 5———锚固螺栓; 8———中限位卡块组件。
3———上座板; 6———下座板;
图1 STD 剪力卡榫装置结构示意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耳环;     7———连接销。
2———锚固螺栓; 5———连接筒;
3———底座组件; 6———速度锁定构件;
图2 LUD 速度锁定装置结构示意
6
JT / T 1062—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活塞杆;   4———填充介质;  7———静密封件。
2———动密封件; 5———活塞;
3———端盖; 6———缸体;
图3 速度锁定构件结构示意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锚固螺栓;
2———预埋钢板; 5———支座本体。
3———封层钢板;
图4 LNR 天然橡胶支座结构示意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锚固螺栓;  7———连接螺栓。
2———预埋钢板; 5———封层钢板;
3———支座钢板; 6———支座本体;
图5 HDR(Ⅰ)型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结构示意
7
JT / T 1062—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连接销;   7———下封层钢板。
2———预埋钢板; 5———支座本体;
3———上封层钢板; 6———锚固螺栓;
图6 HDR(Ⅱ)型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结构示意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锚固螺栓;  7———连接螺栓;
2———上预埋钢板; 5———封层钢板; 8———铅芯。
3———支座钢板; 6———支座本体;
图7 LRB 铅芯隔震橡胶支座结构示意
4 . 2 . 4 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按使用性能分为双向活动型(SX)、纵向活动型(ZX)、横向活动型
(HX)及固定型(GD)支座,其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1) SX 型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滑板和锚固组件等
组成,球冠衬板的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8。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下座板;
2———上预埋钢板; 5———球冠衬板; 8———锚固螺栓。
3———上座板; 6———下滑板;
图8 SX 型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8
JT / T 1062—2025
2) ZX/ HX 型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滑板、保险销和
锚固组件等组成,球冠衬板的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9。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下滑板;
2———上预埋钢板; 5———保险销组件; 8———下座板;
3———上座板; 6———球冠衬板; 9———锚固螺栓。
图9 ZX / HX 型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3) GD 型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滑板、保险销和锚固
组件等组成,球冠衬板的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0。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下滑板;
2———上预埋钢板; 5———保险销组件; 8———下座板;
3———上座板; 6———球冠衬板; 9———锚固螺栓。
图10 GD 型UFPB(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b) 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1) SX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球冠承板、滑板和锚
固组件等组成,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1。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球冠承板;  10———锚固螺栓。
2———上预埋钢板; 5———球冠衬板; 8———下滑板;
3———上座板; 6———中滑板; 9———下座板;
图11 SX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9
JT / T 1062—2025
2) ZX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球冠承板、滑板、保
险销、锚固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等组成,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2。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球冠承板;  10———锚固螺栓;
2———上预埋钢板; 5———球冠衬板; 8———下滑板; 11———保险销组件。
3———上座板; 6———中滑板; 9———下座板;
图12 ZX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3) HX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球冠承板、滑板、保
险销、锚固组件和水平限位组件等组成,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3。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球冠承板;  10———锚固螺栓;
2———上预埋钢板; 5———球冠衬板; 8———下滑板; 11———保险销组件。
3———上座板; 6———中滑板; 9———下座板;
图13 HX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4) GD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球冠衬板、球冠承板、滑板、保
险销、锚固组件和剪力组件等组成,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4。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上滑板;    7———中滑板;   10———下座板;
2———上预埋钢板; 5———保险销组件; 8———球冠承板; 11———锚固螺栓。
3———上座板; 6———球冠衬板; 9———下滑板;
图14 GD 型UFPB(Ⅱ)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10
JT / T 1062—2025
4. 2. 5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按使用性能分为SX、ZX、HX 及GD 型支座,其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SX 型SFPB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中座板、球冠衬板、滑板、保险销和锚固组
件等组成,球冠衬板的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5。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平面滑板;   7———球面滑板;  10———下座板;
2———上预埋钢板; 5———中座板组件; 8———球冠衬板; 11———锚固螺栓。
3———上座板; 6———保险销组件; 9———减震滑板;
图15 SX 型SFPB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b) ZX/ HX 型SFPB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中座板、球冠衬板、滑板、保险销和锚
固组件等组成,球冠衬板的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6。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平面滑板;   7———球面滑板;  10———下座板;
2———上预埋钢板; 5———中座板组件; 8———球冠衬板; 11———锚固螺栓;
3———上座板; 6———保险销组件; 9———减震滑板; 12———SF-1 滑板。
图16 ZX / HX 型SFPB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c) GD 型SFPB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由上下座板、中座板、球冠衬板、滑板、保险销和锚固组
件等组成,球冠衬板的滑板外侧设密封圈,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7。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保险销组件;  7———下滑板;
2———上预埋钢板; 5———上滑板; 8———下座板;
3———上座板; 6———球冠衬板; 9———锚固螺栓。
图17 GD 型SFPB 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11
JT / T 1062—2025
4. 2. 6 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按使用性能分为SX、ZX、HX 及GD 型支座,其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a) NDQZ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阻尼元件的外观为非线性阻尼辐形状,由支座本体、连接销、
非线性阻尼辐、保险销组件等组成,SX 型NDQZ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8。
标引序号说明:
1———支座本体;    4———保险销组件;  7———套筒。
2———非线性阻尼辐; 5———限位块;
3———连接销; 6———锚固螺栓;
图18 SX 型NDQZ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b) EQZ 钢阻尼减隔震支座钢阻尼元件的外观为E 型形状,由支座本体、连接销、E 型钢阻尼元件
等组成,ZX/ HX 型EQZ 钢阻尼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见图19。
标引序号说明:
1———支座本体;     4———套筒;
2———E 型钢阻尼元件; 5———连接销。
3———锚固螺栓;
图19 ZX / HX 型EQZ 钢阻尼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c) SRQZ 弹塑性钢棒减隔震支座的基本结构由支座本体、弹塑性钢棒组件、限位挡块组件等组
成,ZX/ HX 型SRQZ 弹塑性钢棒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见图20。
12
JT / T 1062—2025
标引序号说明:
1———套筒;     4———弹塑性钢棒限位挡板;
2———弹塑性钢棒; 5———锚固螺栓;
3———支座本体; 6———限位挡块组件。
图20 ZX / HX 型SRQZ 弹塑性钢棒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d) GD 型NDQZ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见图21。
标引序号说明:
1———支座本体;    4———保险销组件;  7———套筒。
2———非线性阻尼辐; 5———限位块;
3———连接销; 6———锚固螺栓;
图21 GD 型NDQZ 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13
JT / T 1062—2025
e) CQZ 钢阻尼减隔震支座钢阻尼元件的外观为C 型形状,由支座本体、限位导轨、C 型钢阻尼元
件、保险销等组成,GD 型CQZ 钢阻尼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见图22。
标引序号说明:
1———支座本体;     4———保险销组件;  7———套筒。
2———C 型钢阻尼元件; 5———限位导轨;
3———连接销; 6———锚固螺栓;
图22 GD 型CQZ 钢阻尼减隔震支座结构示意
4. 3 型号
4. 3. 1 剪力卡榫装置型号表示方法见图23。
图23 剪力卡榫装置型号
示例:
装置设计水平承载力3 000 kN,设计位移±200 mm,型号表示为:STD3000-200。
4. 3. 2 速度锁定装置型号表示方法见图24。
图24 速度锁定装置型号
示例:
装置设计锁定力1 000 kN,设计位移±100 mm,型号表示为:LUD1000-100。
14
JT / T 1062—2025
4. 3. 3 隔震橡胶支座型号表示方法见图25。
图25 隔震橡胶支座型号
示例1:
矩形天然橡胶支座,长620 mm,宽670 mm,高216 mm,剪切模量1. 0 MPa,型号表示为:LNR - 620 × 670 × 216 -
G1. 0。
示例2:
Ⅰ型矩形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长420 mm,宽420 mm,高187 mm,剪切模量1. 2 MPa,型号表示为:HDR(Ⅰ) -420 ×
420 ×187 - G1. 2。
示例3:
圆形铅芯隔震橡胶支座,4 铅芯,直径520 mm,高135 mm,剪切模量1. 0 MPa,型号表示为:LRB(4) - d520 × 135 -
G1.0。
4. 3. 4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型号表示方法见图26。
图26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型号
示例1:
双向活动Ⅰ型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10 000 kN,纵桥向综合位移± 200 mm,横桥向综合位移
±100 mm,隔震周期4 s,其型号表示为:UFPB(Ⅰ) -10000SX - Z200/ H100 -4。
示例2:
纵向活动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5 000 kN,纵桥向正常使用位移± 150 mm,地震位移
±200 mm,隔震周期3. 5 s,其型号表示为:SFPB-5000ZX-Z150-200-3. 5。
4. 3. 5 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型号表示方法见图27。
图27 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型号
示例1:
纵向活动型非线性阻尼辐减隔震球型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20 000 kN,纵桥向正常使用位移± 150 mm 的,地震位
移±150 mm,型号表示为:NDQZ-20000ZX-Z150-150。
示例2:
横向活动型E 型钢减隔震盆式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10 000 kN,横桥向正常使用位移± 50 mm,地震位移
15
JT / T 1062—2025
±100 mm,型号表示为:EPZ-10000HX-H50-100。
5 技术要求
5. 1 一般要求
5. 1. 1 使用性能
5. 1. 1. 1 采用减隔震装置进行减隔震设计时,桥梁减隔震装置基本力学模型见附录A,各类装置可单
独或组合使用,但宜将桥梁上所有减隔震装置作为整体减隔震系统进行综合考虑。减隔震系统应满足
以下功能:
a) 适应桥梁正常使用功能需求。
b) 具有延长桥梁结构特征周期的隔震性能和(或)增大结构阻尼的减震性能。
c) 具有变位控制或复位功能。
5. 1. 1. 2 减隔震装置应功能明确、性能可靠且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其力学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减隔
震装置应具有足够的初始刚度和屈服刚度,并满足位移需求。
5. 1. 1. 3 减隔震装置可设置智能信息化模块,通过采集减隔震装置力学性能参数,实现装置预设功能
参数监测、病害反馈以及辅助桥梁状态评估等功能。设置的智能信息化模块应适应桥梁正常使用功能
要求,不应影响减隔震装置功能实现。
5. 1. 1. 4 减隔震装置在使用寿命年限内应满足设计功能要求。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情况下,速度锁定
装置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20 年;隔震橡胶支座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30 年;其他减隔震装置设计使
用年限不应低于50 年。
5. 1. 1. 5 减隔震装置根据桥梁使用需求可由隔震橡胶支座、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和弹塑性钢减隔震支
座与剪力卡榫装置、速度锁定装置等单独或组合使用。
5. 1. 2 环境适应性
5. 1. 2. 1 减隔震装置宜应用于抗震设防烈度Ⅶ度及以上地区或有减隔震需求的桥梁结构。
5. 1. 2. 2 剪力卡榫装置、隔震橡胶支座适用环境温度为-50 ℃ ~60 ℃;速度锁定装置、摩擦摆减隔震
支座、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适用环境温度为-40 ℃ ~60 ℃。减隔震装置应根据使用环境腐蚀特性按
JT/ T 722 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防腐涂装体系。
5. 1. 2. 3 减隔震装置宜设置临时连接装置和防尘装置,在运输、储存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及雨
雪浸淋,保持清洁且不应随意拆卸。不应与酸、碱、油类、有机溶剂等可影响支座质量的物质相接触,距
热源应在5 m 以外。
5. 1. 3 装配性
减隔震装置应根据桥梁结构类型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与梁体上下部结构有效连接,宜采用螺栓连
接。减隔震装置应满足桥梁上下部结构的局部承压要求。减隔震装置设计应考虑减隔震装置及元件养
护、更换空间;因自身病害或偶然作用后应方便维修、更换;减隔震装置养护与更换应重视资源节约、环
境保护和循环利用。
5. 1. 4 安装
安装时应确保减隔震装置型号规格与墩台位置对应,安装方向应正确。装置安装时梁体上下部结
构应调平,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装置预偏量。装置安装宜采用整体吊装施工,安装完成后应适时去除临时
连接装置。
16
JT / T 1062—2025
5. 2 剪力卡榫装置
5. 2. 1 外观
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产品表面平整洁净,无机械损伤、毛刺、飞边或锈蚀等。
b) 焊缝均匀,无气孔、夹渣等缺陷。
c) 涂装表面光滑,无脱落、流痕、褶皱等现象。
d) 产品铭牌标记清晰。
5. 2. 2 材料
钢材符合以下要求:
a) 上座板、下座板、限位卡块在常温地区宜采用Q355B 热轧钢板或锻件,在严寒地区宜采
用Q355D 热轧钢板或锻件,在极寒地区宜采用Q355E 热轧钢板或锻件,性能应符合
GB/ T 1591的规定;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等严重腐蚀环境时,宜采用Q355NH 热轧钢板或
锻件,性能应符合GB/ T 4171 的规定;保险销宜采用合金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3077
的规定。
b) 预埋钢板宜采用碳素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700 的规定;套筒宜采用优质碳素结构钢,性
能应符合GB/ T 699 的规定;螺栓宜采用合金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3077 的规定;处于高
湿度、高盐度等严重腐蚀环境时,套筒、螺栓宜采用06Cr17Ni12Mo2 不锈钢,性能应符合
GB/ T 1220的规定。
5. 2. 3 工艺性能
5. 2. 3. 1 机加工
机加工尺寸及公差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注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应符合GB/ T 1804 中c 级
的规定,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 T 1184 中L 级的规定。
5. 2. 3. 2 防腐
防腐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装置外露表面进行防腐涂装,涂层质量符合JT/ T 722 的规定。
b) 锚固螺栓、套筒等连接件表面涂装采用镀锌或锌铬涂层,镀锌层质量符合GB/ T 9799 的规定,
锌铬涂层质量符合GB/ T 18684 的规定。
5. 2. 3. 3 装配
装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所有待装配零件符合设计要求且有合格标记;装配牢固可靠,未注装配要求符合JB/ T 5945 的
规定。
b) 已涂装金属部件在涂装干透后进行装配。
c) 金属部件装配前,应清洁所有零部件,使相互配合面均洁净。
5. 2. 4 力学性能
5. 2. 4. 1  设计水平承载力分为25 级:100,15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 000,1 250,
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4 000,4 500,5 0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 kN。
17
JT / T 1062—2025
5. 2. 4. 2 位移分为8 级: ±50, ±100, ±150, ±200, ±250, ±300, ±400, ±500 mm。
5. 2. 4. 3 适用环境温度:常温型为- 25 ℃ ~ 60 ℃;耐寒型为- 40 ℃ ~ 60 ℃;极寒型为- 50 ℃ ~
60 ℃。
5. 2. 4. 4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 的规定。
表1 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性能指标
位移性能 实测位移不应小于其设计位移
水平限位性能
水平限位连接 实测值不应小于设计值
保险销连接 实测值偏差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5%以内
5. 3 速度锁定装置
5. 3. 1 外观
外观应符合5. 2. 1 的要求,且不应漏油。
5. 3. 2 材料
5. 3. 2. 1 钢材
钢材符合以下要求:
a) 活塞杆宜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40Cr 合金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3077 的规定;或采用力学
性能不低于14Cr17Ni2 不锈钢,性能应符合GB/ T 1220 的规定。
b) 缸体宜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40Cr 合金结构钢,性能符合GB/ T 3077 的规定;或采用不低于45
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699 的规定;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等严重腐蚀环境时,采
用力学性能不低于12Cr12 不锈钢,性能应符合GB/ T 1220 的规定。
c) 连接筒、耳环、底座组件宜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45 号优质碳素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699
的规定;或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Q355B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严寒地区宜采用Q355D 热轧钢
板或锻件,性能应符合GB/ T 1591 的规定;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等严重腐蚀环境时,宜采用
Q355NH 热轧钢板或锻件,性能应符合GB/ T 4171 的规定。
d) 连接销宜采用力学性能不低于40Cr 合金结构钢,性能应符合GB/ T 3077 的规定;或采用力学
性能不低于14Cr17Ni2 不锈钢,性能应符合GB/ T 1220 的规定。
e) 套筒、螺栓用钢材等应符合5. 2. 2 的要求。
5. 3. 2. 2 填充介质
填充介质可选用无毒、不易燃、具有良好化学惰性的二甲基硅油,无色透明,无可见机械杂质,理化
性能应符合HG/ T 2366 的规定。在环境温度-10 ℃ ~50 ℃的地区,填充介质可选用无毒、不易燃、具
有良好化学惰性的硅酮类化合物,闪点应大于93. 8 ℃,密度介于1. 1 g/ cm3 ~1. 2 g/ cm3。
5. 3. 3 工艺性能
5. 3. 3. 1 热处理
热处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18
JT / T 1062—2025
a) 锻钢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符合JB/ T 6396 的规定。
b) 轧钢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后优质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的
硬度分别符合GB/ T 699、GB/ T 1591、GB/ T 3077 和GB/ T 1220 的规定。
5. 3. 3. 2 机加工
缸体内表面和活塞杆表面尺寸公差不应低于GB/ T 1800. 1 中IT8 级的规定;未注尺寸公差不应低
于GB/ T 1804 中c 级的规定;缸体内表面、活塞杆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Ra0. 8 的要求;安装密封件的沟
槽表面粗糙度不应低于Ra1. 6 的要求;活塞杆、缸体、活塞、端盖的配合面和摩擦面目视不应有凹坑、划
痕等缺陷。
5. 3. 3. 3 焊接
焊缝焊接质量应符合GB 50661 的规定。
5. 3. 3. 4 探伤
探伤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对缸体、活塞杆进行磁粉或渗透探伤,表面无裂纹、白点和横向缺陷显示,磁粉探伤质量符合
NB/ T 47013. 4 中Ⅰ级的规定,渗透探伤质量符合NB/ T 47013. 5 中Ⅰ级的规定。
b) 对活塞杆、缸体、连接筒、活塞、耳环、端盖逐件进行超声波探伤,超声波探伤质量不低于NB/ T
47013. 3 中Ⅱ级的规定,或不低于GB/ T 4162 中A 级的规定。
5. 3. 3. 5 防腐与防尘
防腐与防尘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外露表面除活塞杆外均进行防腐涂装,涂层质量均符合JT/ T 722 的相关规定。
b) 活塞杆表面镀硬铬、镀镍或铬镍共镀,基底材料为合金钢时,镀层总厚度不低于70 μm;基底材
料为不锈钢时,镀层总厚度不低于40 μm。硬铬层的技术要求符合GB/ T 11379 的规定,镍层
的技术要求符合GB/ T 12332 的规定。
c) 锚固螺栓、套筒等连接件表面防腐涂装符合5. 2. 3. 2 的要求。
d) 装置周围设置可靠、耐久的防尘围板等设施,防尘设施便于安装、更换及日常养护。
5. 3. 3. 6 装配
装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所有待装配零件符合设计要求;密封件、填充介质等外购部件提供合格证明;装配牢固可靠,
未注装配要求符合JB/ T 5945 的规定。
b) 已涂装金属部件在涂装干透后进行装配。
c) 金属部件装配前,将铁屑、毛刺、油污和泥沙等杂物清除干净;配合面和摩擦面无锈蚀、凹坑和
影响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划痕;相互配合面均洁净。
d) 速度锁定装置在任意方向与安装轴线夹角的容许转角范围不小于0. 1 rad;装配过程中防止密
封件损坏,密封件无划伤、碰伤及挤压变形等受损现象。
e) 缸体内充满填充介质。缸体密封后不再解封,若有特殊情况需要解封,由生产单位进行解封
及重新密封的操作;解封后重新填充介质至解封前状态,方可重新密封。
f) 装配完成后,轴承内外表面均用防锈油进行防腐,防锈油性能符合SH/ T 0692 规定。
19
JT / T 1062—2025
5. 3. 4 力学性能
5. 3. 4. 1  设计锁定力FL 分为25 级:150,200,250,300,400,500,600,700,800,900,1 000,1 250,
1 500,1 750,2 000,2 250,2 500,2 750,3 000,3 500,4 000,4 500,5 000,5 500,6 000 kN。
5. 3. 4. 2 设计锁定速度宜为1 mm/ s ~5 mm/ s,锁定位移不大于12 mm。
5. 3. 4. 3 位移分为8 级: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mm。
5. 3. 4. 4 适用环境温度:常温型为- 25℃ ~ 60℃;耐寒型为- 40℃ ~ 60℃;硅酮类化合物适用环境温
度为-10℃ ~60℃。
5. 3. 4. 5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2 的规定。
表2 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性能指标
正常位移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正常输出力 实测值不应大于产品设计值
锁定位移 实测值不应大于产品设计值
锁定力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锁定速度 实测值偏差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5%以内
超载性能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超载时锁定力不应小于1. 5 倍设计锁定力
5. 3. 4. 6 疲劳性能应满足疲劳荷载加载完成后,装置外观无裂纹、无漏油且不破坏。
5. 4 隔震橡胶支座
5. 4. 1 外观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3 的规定。
表3 外观质量要求
缺陷类型质量要求
缺胶 缺胶面积不超过150 mm2 ,不应多于两处,内部嵌件不允许外露
凹凸不平 凹凸不超过1 mm,面积不超过50 mm2 ,不应多于三处
气泡、杂质、裂纹(侧面)  不允许
钢板外露(侧面)、钢板与橡胶黏结处开裂或剥离 不允许
支座表面平整度 不大于支座平面对角线或直径的0. 4%
5. 4. 2 材料
5. 4. 2. 1 橡胶
橡胶材料宜采用天然橡胶、高阻尼橡胶、复合橡胶,其物理机械性能应符合表4 的规定。
20
JT / T 1062—2025
表4 物理机械性能
性能
类型
天然橡胶高阻尼橡胶复合橡胶
试验方法
拉伸性能
拉伸强度σb(MPa) ≥18 ≥10 ≥20
100%拉应变时的定伸应力(MPa) 质量控制指标
拉断
伸长率
(%)
剪切模量G,
G =0. 8 MPa ≥500 ≥600 ≥550
G =1. 0 MPa ≥500 ≥550 ≥550
G =1. 2 MPa ≥450 ≥500 ≥500
GB/ T 528
热空气老化性能
(70 ℃ ×168 h)
拉伸强度变化率(%) ±15 ±15 ±15
扯断伸长变化率(%) ≥ -20 ≥ -40 ≥ -20
100%拉应变时的定伸应力变化率(%) 质量控制指标
GB/ T 3512
GB/ T 528
黏合性能
橡胶与金属黏结强度(N/ mm) ≥10 ≥10 ≥10
破坏类型橡胶破坏GB/ T 7760
压缩永久变形(压缩率25%,70 ℃ ×24 h)(%) ≤35 ≤60 ≤35 GB/ T 7759. 1
剪切性能G(MPa) 0. 8,1. 0,1. 2 GB/ T 9870. 1
臭氧老化性能
外观要求(臭氧浓度50 ×10 -8 ,
伸长率30%,40 ℃ ×96 h) 无龟裂GB/ T 7762
脆性性能脆性温度(℃) ≤ -50 ≤ -45 ≤ -60 GB/ T 1682
伸张疲劳寿命加载次数(万次) ≥5 ≥5 ≥20 GB/ T 1688
六级屈挠疲劳性能加载次数(万次) ≥10 ≥10 ≥30 GB/ T 13934
低温结晶性能硬度变化率( -40℃)(%) ≤20 ≤20 ≤20 GB/ T 12832
注:臭氧老化性能仅针对保护层橡胶测试项目。
5. 4. 2. 2 钢材
钢材符合以下要求:
a) 支座钢板、封层钢板和加劲钢板在常温地区宜采用Q355B 热轧钢板或锻件,在严寒地区宜采
用Q355D 热轧钢板或锻件,在极寒地区宜采用Q355E 热轧钢板或锻件,性能应符合GB/ T
1591 的规定;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等严重腐蚀环境时,宜采用Q355NH 热轧钢板或锻件,性能
应符合GB/ T 4171 的规定。
b) 预埋钢板、锚固螺栓、套筒等用钢材应符合5. 2. 2 的要求。
5. 4. 2. 3 铅
铅芯应采用纯度不低于99. 99%的高纯度铅锭,铅的化学成分应符合GB/ T 469 的规定。
5. 4. 2. 4 黏结剂
黏结剂应不可溶并具有热固性,其质量应稳定,橡胶与金属黏结强度应符合表4 的规定。
21
JT / T 1062—2025
5. 4. 3 工艺性能
5. 4. 3. 1 加工工艺
加工工艺符合以下要求:
a) 支座硫化时应不缺胶,且确定合适的硫化温度、时间、压力及排气次数。
b) 隔震橡胶支座因硫化加工工艺需要,可设置定位孔,圆形支座定位孔数量不宜大于1,矩形支
座定位孔数量不宜大于2,且定位孔面积不应超过支座有效承载面积的1%,支座硫化完成后
应将定位孔填塞充实。
c) 机加工尺寸及公差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注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应符合GB/ T 1804 中
c 级的规定,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 T 1184 中L 级的规定。
d) 锯开后支座本体内部胶层厚度应均匀,单层橡胶厚度tr 的偏差应符合:tr ≤10 mm 时,偏差为
±0. 4 mm;10 mm < tr≤20 mm 时,偏差为±0. 7 mm;tr >20 mm 时,偏差为±1. 0 mm。
5. 4. 3. 2 焊接
焊缝焊接质量应符合5. 3. 3. 3 的要求。
5. 4. 3. 3 防腐
防腐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支座外露钢件表面涂层质量符合JT/ T 722 的规定。
b) 支座锚固螺栓、套筒外露表面防腐符合5. 2. 3. 2 的要求。
5. 4. 3. 4 装配
所有待装配零件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有合格标记方可进行组装。装配应牢固可靠,未注装配要求应
符合JB/ T 5945 的规定。
5. 4. 4 力学性能
5. 4. 4. 1 设计竖向承载力P 宜为200 kN ~15 000 kN,设计压应力σ0 不应大于12 MPa,第一形状系数
S1 取值范围为S1≥10。当10≤S1 <12 时,σ0 取S1 的值;当S1≥12 时,σ0 取12 MPa。
5. 4. 4. 2  正常使用状态下,支座剪切角α 正切值,当不计制动力时,tanα≤0. 5;当计入制动力时,
tanα≤0. 7。
5. 4. 4. 3 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等效阻尼比ξ 分为3 级:12%、15%、18%。隔震橡胶支座的设计计算见
附录B. 1。支座内部钢板的拉应力、支座最大设计压应力、转动、屈曲、拉应力等稳定性能和支座位移引
起的剪力、支座转动引起的弯矩、支座压力引起的竖向压缩位移等验算按GB/ T 20688. 2 的规定进行。
橡胶保护层厚度不低于10 mm。支座应用于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时,当最低气温低于-10 ℃时应进行
支座的低温试验。隔震橡胶支座力学性能应符合表5 的规定。
表5 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天然橡胶支座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竖向压缩刚度Kv(kN/ mm) Kv ± Kv ×30%
压缩位移Y(mm) 设计荷载下,Y≤Tr ×7%
水平等效刚度Kh(kN/ mm) Kh ± Kh ×15%
22
JT / T 1062—2025
表5 力学性能要求(续)
项目天然橡胶支座高阻尼隔震橡胶支座铅芯隔震橡胶支座
转角θ(rad) θ≥0. 006
设计拉应力σt
(MPa)
连接销结构0 0 0
0. 8≤G <1. 0 MPa 1. 6 1. 6 1. 6
G≥1. 0 MPa 2. 0 2. 0 2. 0
反复加载试验剪应变γs(%) 100 150 150
地震状态容许剪应变γe(%) 250
极限剪应变γu(%) 300
ξ — ξ ± ξ ×15% ξ ± ξ ×15%
适用环境温度 常温型为-25 ℃ ~60 ℃;耐寒型为- 40 ℃ ~ 60 ℃;极寒型为- 50 ℃ ~
60 ℃
5. 4. 4. 4 力学相关性应符合表6、表7 的规定。
表6 力学相关性要求
项目性能指标
剪应变相关性 不同剪应变下支座Kh 和ξ 实测值变化率在±30%以内
压应力相关性 不同压应力下支座Kh 和ξ 实测值变化率在±30%以内
频率相关性 不同加载频率下支座Kh 和ξ 实测值变化率在±30%以内
重复加载次数相关性不同重复加载次数下支座Kh 和ξ 实测值变化率在±30%以内
温度相关性 测定温度对剪切性能的相关影响时,支座Kh 在试验测试温度下与基准温度下测
试值的变化率应符合表7 的规定
表7 试验测试温度和变化率要求
温度(℃) -50 -40 -25 -10 0 23 40
剪切性能变化率(%) -20 ~ +250 -20 ~ +150 -20 ~ +80 -20 ~ +50 -20 ~ +35 基准值±20
5. 4. 4. 5 耐久性能要求
耐久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老化性能,支座Kh 和ξ 允许变化率为±30%。
b) 徐变性能,支座在60 年后徐变应变不超过10%。
c) 疲劳性能,支座Kh 和ξ 允许变化率为±20%,支座外观无裂缝、损伤。
5. 4. 4. 6 极限性能要求
极限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在σ0 作用下产生剪切位移,剪应变达到γu 时,支座不发生破坏、屈曲或翻滚。
b) 在γe 作用下,承受设计拉应力时,抗拉型隔震橡胶支座不发生拉剪破坏。
23
JT / T 1062—2025
5. 4. 4. 7 内部质量要求
锯开后支座本体的内部质量应符合表8 的规定。
表8 内部质量要求
项目名称内部质量检验指标
钢板与橡胶黏结性能 钢板与橡胶黏结应牢固,且无离层现象
保护层橡胶厚度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设计值
剥离胶层橡胶性能 剥离胶层后,测定的橡胶性能与表4 的规定相比,拉伸强度的下降率不应大于15%,扯
断伸长率的下降率不应大于20%
5. 5 摩擦摆减隔震支座
5. 5. 1 外观
外观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产品表面平整洁净,无机械损伤、毛刺、飞边、锈蚀等。
b) 焊缝均匀,无气孔、夹渣等缺陷。
c) 涂装表面光滑,无脱落、流痕、褶皱等现象。
d) 产品铭牌标记清晰。
5. 5. 2 材料
5. 5. 2. 1 钢材
钢材性能符合以下要求:
a) 支座上下座板、球冠板宜采用热轧钢板、锻件或铸钢件。常温地区宜采用Q355B 热轧钢板或
锻件,严寒地区宜采用Q355D 热轧钢板或锻件,性能应符合GB/ T 1591 的规定;腐蚀环境宜采
用Q355NH 热轧钢板或锻件,性能应符合GB/ T 4171 的规定。
b) 常温地区铸钢件宜采用ZG270 ~ 500、ZG20Mn 或ZG20MnMo,性能应分别符合GB/ T 11352、
JB/ T 6402 的规定;严寒地区宜采用ZG20Mn,性能应符合JB/ T 6402 的规定;处于高湿度、高
盐度等严重腐蚀环境时,宜采用ZG07Cr19Ni11Mo2 或ZG03Cr26Ni7Mo4CuN 不锈钢,性能应符
合GB/ T 2100 的规定。
c) 与滑板对磨不锈钢板宜采用06Cr17Ni12Mo2 或06Cr19Ni13Mo3,处于高湿度、高盐度等严重腐
蚀环境时,宜采用022Cr17Ni12Mo2 或022Cr19Ni13Mo3,性能应符合GB/ T 3280 的规定。预埋
钢板、套筒、锚固螺栓性能应符合5. 2. 2 的要求。
5. 5. 2. 2 滑板
滑板材料性能应符合JT/ T 901 的规定。可采用整板镶嵌、分片镶嵌或整板与分片混排镶嵌三种方
式。滑板尺寸大于1. 0 m 时,宜采用整板与分片混排镶嵌。滑板厚度不应小于7 mm,嵌入钢件的深度
不应小于滑板厚度的1/2,外露高度不应小于3 mm。支座用于最低气温低于-10 ℃的地区时,滑板材
料应进行低温相关性能试验。
5. 5. 2. 3 硅脂
硅脂宜采用5201-2 硅脂,性能应符合HG/ T 2502 的规定。
24
JT / T 1062—2025
5. 5. 2. 4 密封圈
支座滑板周围宜设置密封圈进行防护,密封圈材料可采用聚四氟乙烯或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应
符合JT/ T 901 的规定。
5. 5. 2. 5 黏结剂
非金属滑板与基层钢板黏结,黏结剂应不可溶且具有热固性,质量应稳定。
5. 5. 3 工艺性能
5. 5. 3. 1 机加工
机加工尺寸及公差配合应符合设计要求,未注线性尺寸和角度尺寸公差应符合GB/ T 1804 中c 级
的规定,未注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GB/ T 1184 中L 级的规定。不锈钢板与滑板对磨面表面采用镜面
加工,性能应符合GB/ T 3280 中的规定。
5. 5. 3. 2 焊接件
焊接件质量应符合5. 3. 3. 3 的要求。
5. 5. 3. 3 铸钢件
铸钢件加工工艺符合以下要求:
a) 支座铸钢件应进行超声波检测,其表面不应有裂纹及蜂窝状孔洞,检测方法和质量评级应符
合GB/ T 7233. 1 的规定。
b) 铸钢件加工后表面缺陷未超出表9 的规定时,应对缺陷进行修补。超出表9 的规定时,允许进
行焊接修补一次,但对有蜂窝状孔洞的部件不允许修补使用。
表9 加工表面缺陷
缺陷部位
气孔、缩孔、砂眼、渣孔缺陷
直径(mm) 深度个数总面积间距(mm)
上下座板曲面、球冠板≤2
上下座板平面位置≤3
不大于所在部位
厚度的10% 100 ×100 mm 内≤1 个
不大于所在部位
面积的1. 5% ≥80
c) 铸钢件焊补前,应将缺陷处清铲至呈现质量合格的金属为止,并将距坡口边沿30 mm 范围内
及坡口表面清理干净,焊补后应修磨至符合铸件表面设计要求,不应有未焊透、裂纹、夹渣、气
孔等缺陷。焊补后的铸件应进行退火或回火处理。
5. 5. 3. 4 防腐与防尘
支座、锚固螺栓及套筒等外露表面防腐应符合5. 4. 3. 3 的要求,防尘应符合5. 3. 3. 5 的要求。
5. 5. 3. 5 装配
装配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组装前,所有待装配零件符合设计要求。
b) 清洁所有零部件,支座滑动、转动面用丙酮或酒精将不锈钢板表面清洗擦净,不锈钢板表面无
碰伤、锈蚀﹑划痕。
25
JT / T 1062—2025
c) 组装时,支座座板在镶嵌非金属滑板前,将凹槽清洁干净,并均匀涂抹一薄层黏结剂,非金属
滑板嵌入凹槽后黏结牢固;嵌装非金属滑板时,检查滑板表面储硅脂坑的排列方向,并在储硅
脂坑内注满5201-2 硅脂润滑剂;无硅脂润滑对磨面做好防护及防尘。
d) 组装后,支座非金属滑板与座板凹槽间无空气夹层;保险销的设定剪断面置于挡块和减震底
座接触面,保险销配合公差按GB/ T 1800. 1 中H9/ d8 的规定进行。
e) 支座组装后的高度允许偏差按设计竖向承载力P 的值确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1) P≤20 000 kN 时,允许偏差为±2 mm;
2) 20 000 kN < P≤60 000 kN 时,允许偏差为±3 mm。
5. 5. 4 力学性能
5. 5. 4. 1 设计竖向承载力P 分为31 级:1 000,1 500,2 000,2 500,3 000,3 500,4 000,4 500,5 000,
5 500,6 000,7 000,8 000,9 000,10 000,12 500,15 000,17 500,20 000,22 500,25 000,27 500,30 000,
32 500,35 000,37 500,40 000,45 000,50 000,55 000,60 000 kN。有特殊需求时应进行专项设计。
5. 5. 4. 2 限位方向设计水平承载力分为4 级,分别为P 的10%,15%,20%,25%。
5. 5. 4. 3 位移量分为10 级: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mm。
位移取值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对于整体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其双向活动型支座各向、纵向活动型支座纵桥向和横向活动
支座横桥向的综合位移e 取正常使用位移e1 或0. 5 倍e1 与地震位移e2 之和两者中的较大者;
固定型支座各向、纵向活动型支座横桥向和横向活动型支座纵桥向位移量取e2。
b) 对于分离式摩擦摆减隔震支座,e1 通过平面滑板所在平面摩擦副实现,e2 通过减震滑板和球
面滑板两个球面摩擦副实现。
5. 5. 4. 4 转角θ 分为5 级:0. 02 rad,0. 03 rad,0. 04 rad,0. 05 rad,0. 06 rad。
5. 5. 4. 5 隔震周期T 宜为2. 5 s ~6 s。
5. 5. 4. 6 适用环境温度:常温型为-25 ℃ ~60 ℃;耐寒型为-40 ℃ ~60 ℃。
5. 5. 4. 7 设计竖向承载力作用下,支座正常使用位移范围内滑动摩擦系数μ 不宜大于0. 03,地震位移
范围内μ 不宜大于0. 07。
5. 5. 4. 8 设计计算见附录B. 2,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0 的规定。
表10 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性能指标
竖向承载力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竖向压缩量不大于支座总高度的1%与2 mm 两者中
的较大者
水平承载力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水平剪断力 实测值偏差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5%以内
最大水平位移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转角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 实测值偏差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5%以内
26
JT / T 1062—2025
5. 6 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
5. 6. 1 外观
外观质量应符合5. 5. 1 的要求。
5. 6. 2 材料
弹塑性钢阻尼元件用钢材性能应符合GB/ T 700、GB/ T 1591、GB/ T 4171 的规定。其他钢材、滑板、
硅脂、密封圈、黏结剂性能应符合5. 5. 2 的要求。
5. 6. 3 工艺性能
5. 6. 3. 1 机加工
机加工件质量应符合5. 5. 3. 1 的要求。
5. 6. 3. 2 焊接
焊接件质量应符合5. 5. 3. 2 的要求。
5. 6. 3. 3 铸钢件
铸钢件性能应符合5. 5. 3. 3 的要求。
5. 6. 3. 4 防腐与防尘
钢件外露部分表面防腐与防尘应符合5. 5. 3. 4 的要求。
5. 6. 3. 5 装配
装配应符合5. 5. 3. 5 的要求。弹塑性钢阻尼元件与支座本体的组装应在工厂完成。弹塑性钢阻尼
元件采用连接销与支座本体连接时,配合公差应按GB/ T 1800. 1 中H11/ c11 的规定进行。支座组装后
的高度允许偏差应按设计竖向承载力P 的值确定,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P≤20 000 kN 时,允许偏差为±2 mm。
b) 20 000 kN < P≤60 000 kN 时,允许偏差为±3 mm。
5. 6. 4 力学性能
5. 6. 4. 1 设计竖向承载力P 分为29 级:2 000,2 500,3 000,3 500,4 000,4 500,5 000,5 500,6 000,
7 000,8 000,9 000,10 000,12 500,15 000,17 500,20 000,22 500,25 000,27 500,30 000,32 500,35 000,
37 500,40 000,45 000,50 000,55 000,60 000 kN。有特殊需求应进行专项设计。
5. 6. 4. 2 限位方向设计水平承载力分为4 级,分别为P 的10%,15%,20%,25%。
5. 6. 4. 3 位移量分为10 级: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mm。
5. 6. 4. 4 转角θ 不小于0. 02 rad。
5. 6. 4. 5 适用环境温度:常温型为-25 ℃ ~60 ℃;耐寒型为-40 ℃ ~60 ℃。
5. 6. 4. 6 设计竖向承载力作用下,支座正常使用位移范围内滑动摩擦系数μ 不宜大于0. 03,地震位移
范围内μ 不宜大于0. 07。
5. 6. 4. 7 力学性能应符合表11 的规定。
27
JT / T 1062—2025
表11 力学性能要求
项目性能指标
竖向承载力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竖向压缩量不大于支座总高度的1%与2 mm 两者中
的较大者
水平承载力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水平剪断力 实测值偏差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5%以内
最大水平位移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转角 实测值不应小于产品设计值
水平等效刚度、等效阻尼比 实测值偏差应在产品设计值的±15%以内
6 试验方法
6. 1 一般要求
6. 1. 1 试验设计
减隔震装置性能试验应根据装置设计性能进行测试,试验方法应能合理模拟装置实际工作状态。
6. 1. 2 试件
试件通常应使用足尺样本。当现有试验装备无法满足足尺样本试验所要求的能力时,宜采用有代
表性小规格型号成品装置进行试验,剪力卡榫装置和速度锁定装置设计水平承载力不低于1 000 kN 规
格,隔震橡胶支座设计竖向承载力不低于3 000 kN 规格,摩擦摆减隔震支座、弹塑性钢减隔震支座设计
竖向承载力不低于6 000 kN 规格。
6. 1. 3 试验条件
试验室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除各检测项目明确要求外,温度应为23 ℃ ±2 ℃。
6. 1. 4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加载恒定压力允许偏差为±5%,位移加载允许偏差为±5%。
6. 1. 5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a) 试件编号。
b) 试件的类型、外形尺寸、主要技术参数。
c) 试验设备介绍。
d) 温度。
e) 加载波形和加载频率。
f) 试验内容。
g) 试件外观。
h) 试验日期。
i) 试验结果。
j) 试验曲线。
28
JT / T 1062—2025
6. 2 剪力卡榫装置
6. 2. 1 外观
外观质量采用目测或借助放大镜检测。
6. 2. 2 材料
钢材性能试验应按GB/ T 1591、GB/ T 4171、GB/ T 699、GB/ T 700、GB/ T 3077、GB/ T 1220 的规定进
行,化学成分检测应按GB/ T 4336 的规定进行。
6. 2. 3 工艺性能
6. 2. 3. 1 机加工
钢件、成品装配后的尺寸、公差可用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量具检测,形位公差应用专用仪器和
设备检测。钢件粗糙度应用粗糙度检测仪器检测。钢件的凹坑、划痕等表面缺陷可用目视法检测。
6. 2. 3. 2 防腐
金属表面镀层厚度宜采用金属镀层测厚仪检测,镀层的表面质量可采用目视法检测,成品涂层的检
测方法按JT/ T 722 的规定进行。
6. 2. 4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试验应按表12 的规定进行。
表12 力学性能试验
项目试验方法
位移性能 用直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剪力卡榫装置的位移空间,均布取点,单侧
取点位置不少于5 个,计算平均值
水平限位
性能
水平限位
连接销连接
加载分预加载和正式加载。预加载,将水平力连续均匀加载至设计水平承载
力并保持10 min,然后卸载至0. 1 倍设计水平承载力。正式加载,以0. 1 倍设计
水平承载力作为初始加载力,将水平力连续均匀加载至1. 2 倍设计水平承载力,
装置不应破坏。试验过程中记录力和位移,绘制力-位移曲线
保险销连接
加载分预加载和正式加载。预加载,将水平力连续均匀加载至0. 5 倍设计水
平承载力并保持30 min。正式加载,以0. 1 倍设计水平承载力作为初始加载力,
将水平力连续均匀加载直至保险销断裂或水平力发生突变。试验过程中记录
力和位移,绘制力-位移曲线
6. 3 速度锁定装置
6. 3. 1 外观
外观质量检测应按6. 2. 1 的规定进行。
6. 3. 2 材料
6. 3. 2. 1 钢材
钢材性能试验应按GB/ T 1591、GB/ T 4171、GB/ T 699、GB/ T 700、GB/ T 3077、GB/ T 1220 的规定进
29
JT / T 1062—2025
行,化学成分检测应按GB/ T 4336 的规定进行。锻轧钢棒超声波检验方法应按GB/ T 4162 的规定进
行,钢材内部缺陷检测应按GB/ T 226 和GB/ T 1814 的规定进行。
6. 3. 2. 2 填充介质
填充介质二甲基硅油的各项理化性能技术指标测定应按HG/ T 2366 的规定进行。
6. 3. 3 工艺性能
6. 3. 3. 1 热处理
钢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试验应按JB/ T 6396 的规定进行。
6. 3. 3. 2 机加工
钢件、成品装配后的尺寸、机加工质量检测方法应按6. 2. 3. 1 的要求进行。
6. 3. 3. 3 焊接
焊接件质量检测应按GB 50661 的规定进行。
6. 3. 3. 4 探伤
磁粉探伤方法按NB/ T 47013. 4 的规定进行,渗透探伤方法按NB/ T 47013. 5 的规定进行。缸体、
连接筒、活塞、耳环、端盖的超声波探伤方法按NB/ T 47013. 3 的规定进行,活塞杆的超声波探伤方法按
GB/ T 4162 的规定进行。
6. 3. 3. 5 防腐
金属表面镀层厚度用金属镀层测厚仪检测,镀层的表面质量采用目视法检测,成品涂层的检测方法
按JT/ T 722、GB/ T 11379 及GB/ T 12332 的规定进行。
6. 3. 4 力学性能
6. 3. 4. 1 力学性能
力学性能试验应按表13 的规定进行。
表13 力学性能试验
项目试验方法
正常位移、正常输出力
加载分预加载和正式加载,加载方式为速度控制匀速加载。预加载,以0. 01 mm/ s
加载至设计位移,进行1 个循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5月12日 14:50: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7055.html
图书

JT/T 857-2025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低碳评价方法

JT/T 857-2025 道路运输企业节能低碳评价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