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BSF 025-2023 桂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CCS B 61
林业团体标准
T/HBSF 025—2023
桂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cultivation of Phyllostachys reticulata for production of both shoots and culms
2024 - 12 - 27发布2025 - 01 - 01实施
湖北省林学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丰产林产量指标 ..................................................................... 1
5 母竹 ............................................................................... 1 母竹园选择 ..................................................................... 1
母竹选择 ....................................................................... 2
母竹挖掘 ....................................................................... 2
留枝 ........................................................................... 2
母竹分级 ....................................................................... 2
产地检疫 ....................................................................... 2
包装运输 ....................................................................... 2
6 造林技术 ........................................................................... 2 造林地选择 ..................................................................... 2
造林地整理 ..................................................................... 2
造林密度 ....................................................................... 3
挖穴 ........................................................................... 3
排水沟 ......................................................................... 3
栽植 ........................................................................... 3
补植 ........................................................................... 3
7 幼林管护 ........................................................................... 3 松土除草 ....................................................................... 3
间作 ........................................................................... 3
幼林施肥 ....................................................................... 3
水分管理 ....................................................................... 3
新竹留养 ....................................................................... 4
幼林保护 ....................................................................... 4
8 成林管护 ........................................................................... 4 林地管理 ....................................................................... 4
施肥 ........................................................................... 4
立竹结构调控 ................................................................... 4
9 病虫害防治 ......................................................................... 5 防治原则 ....................................................................... 5
病虫害种类 ..................................................................... 5
防治方法 ....................................................................... 5
10 竹笋采收 .......................................................................... 5
T/HBSF 025—2023
II
采收原则 ...................................................................... 5
采收时间 ...................................................................... 5
采收方法 ...................................................................... 5
附录A(资料性) 桂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 7
T/HBSF 025—2023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归口并宣贯。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省太子山林场管理局、赤壁市官塘驿林场、通山县大幕山林场、湖北竹膳坊食品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熊德礼、张玲、陈勇、胡兴宜、兰竹、黄晓炎、刘彦、阮建波、胡家梅。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存在疑问或修改意见,可咨询或反馈至湖北省林学会,联系电话:027-87698180,邮箱:hbsf2023@126.com。
T/HBSF 025—2023
1
桂竹笋材两用林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桂竹(Phyllostachys reticulata)笋材两用林培育中的丰产林产量指标、母竹、造林技术、幼林管护、成林管护、病虫害防治与竹笋采收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桂竹笋材两用林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GB/T 20391 毛竹林丰产技术
LY/T 1829 林业植物产地检疫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桂竹 Phyllostachys reticulata
刚竹属竹种。秆材高大、篾性优良,笋期较晚、笋味鲜美。在湖北各地的房前屋后、村落周围较为常见。
秆柄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culm and rhizome
竹秆基部与竹鞭的连接处,由十多节组成,俗称“螺丝钉”。
宿土 original soil
母竹蔸部及鞭根所携带的原生长处的土壤。
退笋 abortive bamboo shoot
由于营养不足、病虫为害等原因,部分竹笋中途停止生长,最后死亡、腐烂,未能长成新竹。
蔸笋 bamboo stump shoot
用山锄挖起的带蔸竹笋。笋体粗短,蔸部较完整,根点下2~4个节间组织较嫩、可食。
筒笋 bamboo culm shoot
挖起或扳断的不带蔸竹笋。上部嫩尖可食。笋蔸和竹笋下部节间,未采收,或组织老化、不可食用。
4 丰产林产量指标
丰产竹林每亩每年可生产竹材800 kg~1000 kg、鲜笋500 kg~800 kg。
5 母竹 母竹园选择
T/HBSF 025—2023
2
从刚满园、立竹密度适中的中幼林选取母竹。成年竹林平均径级大,可在林缘、立竹稀疏处寻找小母竹。要求生长良好、枝叶茂盛,未开花、无病虫害。园地以粘壤土为宜,挖起的土球不易松散。 母竹选择
5.2.1 生长状况
生长健壮,枝繁叶茂,分枝较低,节间较短、匀称。
5.2.2 母竹年龄
1 a~2 a生。秋季种竹,可用当年新竹。
5.2.3 胸径
3.0 cm~4.0 cm。 母竹挖掘
挖掘前,先确定竹鞭的走向,去鞭与最下一盘分枝的方向大致相同。在离母竹基部30 cm的地方,挖开土层,找到竹鞭。按来鞭长20 cm、去鞭长40 cm,截断竹鞭。然后,沿与竹鞭平行的两侧逐渐深挖,将母竹连同竹鞭整体挖起。不损伤鞭芽,不摇晃竹秆,以免损伤“螺丝钉”。母竹宜多带宿土,宿土呈长方形或椭圆形,两侧近等宽,长边与竹鞭走向一致。 留枝
保留中下部健壮枝5~7盘。从最上一盘留枝的上方8 cm~10 cm处砍去上部竹梢,砍口呈马耳形或截平形,平滑、不开裂。 母竹分级
按表1对母竹逐株进行质量分级。母竹的胸径、年龄、竹鞭、鞭芽及宿土等指标中,如有一项未达到要求,即为不合格。
表1 母竹质量分级
级别
胸径/cm
年龄
竹鞭
鞭芽
宿土
一级
3.0~4.0
1 a~2 a
来鞭长10 cm~20 cm,去鞭长25 cm~40 cm。鞭色鲜黄,侧芽饱满,鞭根健全。竹鞭切口平滑、不开裂
去鞭上有5个以上健壮、饱满、未损伤的鞭芽
母竹带土球,长35 cm~60 cm
二级
2.0~2.9或4.1~5.0
三级
5.1~6.0
产地检疫
母竹调运前,须取得“两证一签”(检验证、检疫证和产地标签)。 包装运输
可随挖、随运、随栽。搬运时,用手提、肩挑,忌用肩扛,保持竹秆直立;轻拿轻放,保持土球不散。装车时,向后斜立在车厢内,用篷布覆盖,及时起运。长途运输时,尽量选择夜间或阴雨天,用编织袋等材料包扎竹蔸,保持土球湿润。
6 造林技术 造林地选择
宜选择年平均气温12 ℃~17 ℃,最冷月平均温度≥3 ℃,年降水量750 mm~1600 mm,海拔800 m以下,坡度小于25°的低山、丘陵、岗地或缓坡平地。土层深度≥50 cm的红壤、黄壤和壤土等,土壤疏松、肥沃、湿润,pH值4.5~6.5。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排灌条件良好。宜用房前屋后、零散耕地,便于农户经营、管理。 造林地整理
T/HBSF 025—2023
3
6.2.1 林地清理
砍去杂草灌木,全面清理林地。
6.2.2 整地方式
按GB/T 20391要求,开垦深度30 cm~50 cm,清除树蔸、树根、石块、杂竹等。具体方式包括:
a)
全垦整地。全面开垦造林地,适用于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平地。
b)
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带状开垦造林地,带宽和带距为2.0 m~3.0 m。造林后1年~2年内,将未垦带垦出。适用于坡度稍大的林地。
c)
块状整地。定点块状开垦造林地,大小为1.5 m×1.5 m。造林后1年~3年内逐步扩大范围,直至全部垦出。适合坡度较大的林地和劳动力紧张的地区。 造林密度
每亩栽植40株~60株,株行距(3.5~4.0) m×(3.5~4.0) m。 挖穴
根据造林密度,呈“品”字形布点挖穴。穴长65 cm~75 cm,宽50 cm~60 cm,深40 cm~50 cm。穴的长边与山坡的等高线方向一致。 排水沟
平缓地块,每隔7 m~10 m开一条排水沟,沟宽25 cm,深30 cm。 栽植
6.6.1 栽植时间
春季2月~3月为主。秋季10月~12月也可种植。选择阴天、或下雨前后种植为宜。
6.6.2 栽植方法
栽植前,先回填部分表土、垫于穴底,再施底肥,每穴施入生物有机肥5 kg~10 kg或复合肥0.25 kg,与回填的表土充分拌匀。栽植时,将母竹土球放在穴中,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土球表面与穴的上口持平。继续填土,将表土放在下面、心土放在上面,分层踏实,使鞭根与土壤密接。填土接近土球表面时,一次性浇足定根水,再覆土至母竹周围、培成龟背形。要求“深穴、浅栽、鞭平、鞭土密接”。风口处、竹秆高大的母竹,须搭设支撑架。 补植
成活率低于85%的,或发笋率低于80%的,需在当年秋季或次年春季及时补植。
7 幼林管护 松土除草
每年6月、9月松土除草各1次,深度10 cm~15 cm。 间作
造林后2 a内,离母竹1 m以外,可间作花生、豆类、绿肥等矮秆植物。中耕不损伤竹鞭、鞭芽。 幼林施肥
造林后4 a内,每年2月、9月在当年新竹附近穴施复合肥0.1 kg/株~0.2 kg/株。 水分管理
造林后,在母竹周围盖草覆土,保持湿润。4月~6月份、8月~9月份,如遇干旱,及时浇水。雨季林地渍水时,及时排水。
T/HBSF 025—2023
4
新竹留养
保留健壮笋,疏去病虫笋。栽植穴附近,如发笋过密,及时疏除弱小笋。 幼林保护
做好钩梢、防风、防冰雪、防病虫害等措施。禁止放牧,严防人畜为害。
8 成林管护 林地管理
8.1.1 劈山
每年7月~8月份砍杂一次。
8.1.2 深翻垦复
6月下旬~7月下旬深翻林地,清除竹伐蔸、死鞭、老鞭,培埋浮鞭、跳鞭,深埋幼鞭、壮鞭。垦复深度30 cm,有鞭处宜浅,无鞭处宜深。提倡水平带状轮垦,带宽和带距2.0 m~3.0 m;每隔4年~6年垦复一遍。
8.1.3 浇灌排水
4月~6月份、8月~9月份,如遇持续干旱,及时浇灌。提倡应用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如遇久雨不晴、林地积水,及时开沟排渍。 施肥
8.2.1 施肥种类
以高氮复合肥为主,结合使用有机肥。
8.2.2 施肥方法
8.2.2.1 撒施
将有机肥等均匀地撒在地面,垦复时翻入土中。
8.2.2.2 沟施
沿等高线水平开沟,深15 cm~20 cm,宽20 cm,沟间距2 m~2.5 m。施入肥料,随后盖土。
8.2.2.3 穴施
在距竹秆基部30 cm处的坡上方,开挖15 cm深、20 cm宽的半月形沟。施入肥料,随后盖土。
8.2.3 施肥时间及施肥量
8.2.3.1 笋前肥
3月~4月份,每666 m2沟施或穴施高氮复合肥20 kg~40 kg。
8.2.3.2 行鞭肥
5月~6月份,每666 m2沟施或穴施复合肥30 kg~40 kg。
8.2.3.3 孕笋肥
8月~9月份,每666 m2沟施或穴施复合肥50 kg;有条件的,可每666 m2撒施生物有机肥500 kg~1000 kg,埋入土中。 立竹结构调控
8.3.1 立竹结构
T/HBSF 025—2023
5
合理的立竹结构如表2。
表2 丰产林的立竹结构
平均胸径 cm
5.0~5.9
6.0~6.9
7.0~7.9
≥8.0
立竹密度 株/666 m2
800~1000
600~800
500~600
400~500
年龄组成
1 a生、2 a生、3 a生和4 a生竹各占25%
其它
立竹粗细相近,分布均匀。林内保持通风透光
8.3.2 留笋养竹
在5月上中旬,出笋高峰时,选留健壮、饱满、匀称的竹笋。每666 m2每年留养新竹150株~250株,分布均匀,大小相近、粗度不小于林分平均胸径。
8.3.3 合理采伐
8.3.3.1 采伐数量
小于当年留养的新竹数量。
8.3.3.2 采伐对象
采伐3年生以上的竹株。
8.3.3.3 采伐季节
以11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为佳。
8.3.3.4 采伐方式
平茬或带半蔸砍伐。伐蔸越低越好,伐后打通伐蔸节隔。6月~7月份,可结合垦复,连蔸挖除老竹。
9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综合应用营林、物理、生物、化学防治等各种措施。严格执行GB 15569、LY/T 1829等植物检疫制度,禁止检疫性病虫害传播。 病虫害种类
主要有竹丛枝病、竹煤污病、竹笋泉蝇、竹笋夜蛾、一字竹象、竹织叶野螟、刚竹毒蛾、竹蝗等。 防治方法
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
10 竹笋采收 采收原则
除留作种竹外,全部采收。 采收时间
4月中旬至6月上旬,分批采收。同一片竹林,每隔2 d~3 d采收一次。 采收方法
10.3.1 蔸笋采收
T/HBSF 025—2023
6
蔸笋长35 cm~45 cm为宜。土层深厚的,竹笋出土15 cm时,即可采收;土层较浅的,出土20 cm~35 cm,及时采收。从竹笋一侧挖开土层、找到竹鞭,从笋蔸基部与“螺丝钉”间掘断,挖起整支竹笋。不损伤竹鞭、鞭芽。
10.3.2 筒笋采收
竹笋出土超过35 cm后,笋蔸和下部节间组织老化、不可食用。可尽早挖起或扳断,采收上部嫩尖,长35 cm~50 cm为宜。
T/HBSF 025—2023
7
A
A
附录A (资料性) 桂竹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病虫害名称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竹丛枝病
Balansia take
枝条受害
a.加强抚育管理。合理采伐,清除老弱病竹,防止立竹过密。
b.一经发现,及时清理。发病初期,清除病枝病株,林外集中烧毁。
c.3月~4月份,用20%三唑酮乳油500倍液、1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1周1次,连喷3次。
竹煤污病
Capnodium spp.
叶和小枝受害
a.疏伐老竹,降低立竹密度,通风透光。
b.适当清除病株病枝,防止病害蔓延。
c.蚜虫初孵期,用5%吡虫啉乳油1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松脂合剂、石硫合剂杀死蚧壳虫的若虫。
竹笋泉蝇Pegomyia kiangsuenis
幼虫取食竹笋
a.清除林中杂草、枯枝落叶,及时挖除退笋,杀死笋中幼虫。
b.笋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1.2%苦参碱乳油5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幼虫。
c.成虫羽化期,用白酒1份、醋4份、白糖3份、水5份、敌百虫少许混配诱杀。
d.6月份,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竹笋夜蛾
Oligia vulgaris
幼虫蛀食竹笋
a.笋前一周对林中及周边的禾本科杂草喷洒阿维·苏云菌可湿性粉剂,或用敌百虫50%可湿性粉剂500倍~1000倍液喷洒地面,消灭幼龄幼虫。
b.4月~6月份,及时清除虫笋、退笋,杀死笋中幼虫。
c.笋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1.2%苦参碱乳油500倍液地面喷雾,防治幼虫。
d.6月份,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一字竹象
0tidognathus davidis
幼虫和成虫取食竹笋
a.秋冬季垦复,破坏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口。
b.出笋前一周用2%辛硫磷粉剂2000倍液喷洒地面。
c.成虫出土时用苦参·烟碱喷雾防治,每隔5 d~10 d喷1次,连喷2次。
d.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捕捉。
竹织叶野螟Algedonia coclesalis
幼虫取食竹叶
a.清除杂灌,减少蜜源植物。秋冬季垦复,破坏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虫口。
b.幼虫期林间施放白僵菌,成虫期用黑光灯诱杀,卵期施放赤眼蜂。
c.6月份用90%敌百虫5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
d.幼虫期高虫口时,用阿维·苏云菌喷粉防治。
刚竹毒蛾
Pantana phyllostachys
幼虫取食竹叶
a.合理采伐、控制立竹密度;松土除草,杀死越冬卵和老熟幼虫。
b.幼虫期林间施放白僵菌;黑光灯诱杀成虫。
c.幼虫为害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1000倍液或1.2%苦参碱乳油500倍液地面喷雾。
d.幼虫期高虫口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辛硫磷乳油防治。
竹蝗
Ceracris spp.
成虫和若虫取食竹叶
a.秋冬季垦复,人工挖卵,破坏越冬场所。
b.幼虫期林间施放白僵菌。
c.人工诱杀。6月初跳蝻上竹前,每100 kg人尿加入2 kg~3 kg5%敌百虫粉拌匀,浸透稻草,在竹林中放数堆诱杀。
d.早上露水未干前,用高效阿维菌素喷雾防治;上竹后用1.8%阿维菌素乳油喷烟防治。
e.每667 m2用3%敌百虫粉剂2 kg~3 kg喷粉防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