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P 403-2024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UNSPSC 43.23.15
CCS L 67
团体标准
T/UNP 403—2024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industrial refrigeration station intelligent control system
2024 - 12 - 26 发布2024 - 12 - 26 实施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系统架构............................................................................ 1
中央控制系统.................................................................... 1
防堵塞机构...................................................................... 2
安全检测模块.................................................................... 2
数据采集模块.................................................................... 2
终端设备模块.................................................................... 3
5 功能要求............................................................................ 3
中央控制系统.................................................................... 3
防堵塞机构...................................................................... 3
安全检测模块.................................................................... 4
终端设备模块.................................................................... 4
6 性能要求............................................................................ 4
稳定性.......................................................................... 4
响应时间........................................................................ 5
数据准确性...................................................................... 5
能耗与效率...................................................................... 5
7 接口要求............................................................................ 5
硬件接口........................................................................ 5
通信接口........................................................................ 5
数据接口........................................................................ 5
用户界面接口.................................................................... 6
扩展接口........................................................................ 6
8 安全要求............................................................................ 6
系统安全........................................................................ 6
数据安全........................................................................ 6
网络安全........................................................................ 6
9 运维管理............................................................................ 6
系统监控........................................................................ 6
故障处理........................................................................ 7
系统运行........................................................................ 7
系统维护........................................................................ 7
T/UNP 403—2024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武汉舒适易佰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舒适易佰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新源智联智慧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恒承智慧
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楚业电气有限公司、尚谷优能(武汉)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云、陈灿、朱荣珍、柯辉、黄柯锦。
T/UNP 403—2024
III
引言
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依托联合国采购体系,
制定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贸易效
率提升,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United Nations Standar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de)
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用于高效、准确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在全球国际化采购中发挥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它为采购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高效、有序发展。
围绕UNSPSC进行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助力企业融入国际采购,提升国际竞争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件采用UNSPSC分类代码由6位组成,对应原分类中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并用小数点分割。
本文件UNSPSC代码为“43.23.15”,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为大类,“43”表示“信息技术广播
和电信”,第2段为中类,“23”表示“软件”,第3段为小类,“15”表示“特定于业务功能的软件”。
T/UNP 403—2024
1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接口要求、安全要求和
运维管理。
本文件适用于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设计、应用及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1061 国家电子政务网络技术和运行管理规范
GB/T 37939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存储安全技术要求
GB/T 3978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系统架构
中央控制系统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组成见图1。
图1 中央控制系统
T/UNP 403—2024
2
防堵塞机构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防堵塞机构组成见图2。
图2 防堵塞机构
安全检测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安全检测模块组成见图3。
图3 安全检测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数据采集模块组成见图4。
图4 数据采集模块
T/UNP 403—2024
3
终端设备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终端设备模块见图5。
图5 终端设备模块
5 功能要求
中央控制系统
5.1.1 终端设备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中央控制系统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集中管理设备和模块,支持系统各部分协调运作;
b) 应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运行参数,在操作界面上展示;
c) 应具备故障自动检测与报警功能,及时发现并记录设备故障信息;
d) 应支持按实时监测数据,自动调整设备运行状态;
e) 在设备故障后,应自动关机并提供复位功能。
5.1.2 数据采集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数据采集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通过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等设备实时采集系统运行参数;
b) 应记录每次故障的具体信息和故障代码,用于后续分析与维修。
5.1.3 数据分析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数据分析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将数据按不同类型(如温度、压力、流量等)进行分类;
b) 应支持通过图表等方式,实时展示关键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
c) 应支持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设备运行参数的优化建议,如温度、压力的调整;
d) 应支持定期生成设备运行状态和分析结果的报告;
e) 应支持将分析数据和报告归档。
5.1.4 数据存储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数据存储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采用对称加密算法(AES,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或其他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本
地存储;
b) 应存储在物理或云端位置,并应具备冗余存储机制。
防堵塞机构
5.2.1 精细过滤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精细过滤模块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具备过滤能力,去除不同粒径的杂质,如沙石、污垢、藻类等;
b) 应设有底部积聚区域,防止杂质再次进入系统;
c) 应具备抗堵塞能力,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维持稳定的过滤效果。
T/UNP 403—2024
4
5.2.2 智能分支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智能分支模块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精准控制水流量,在管道发生堵塞时能提供冷却水供应;
b) 主管道发生堵塞或流量降低时,应支持自动切换启用冷却水的输送,减少人工干预;
c) 应具备灵活性,根据生产需求调整水流的分配和流向。
安全检测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安全检测模块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及时发现潜在故障;
b) 应自动触发报警,当检测到异常情况(如过高温度、过低压力等)时,触发报警灯或其他警
报装置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c) 应具备自动停机功能,发生故障或安全隐患时自动停机;
d) 应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和故障记录;
e) 应支持故障处理后通过安全操作恢复到初始状态;
f) 应对关键组件(如传感器和报警系统)进行冗余设计;
g) 应具备定期自检的能力,主动检测各项安全指标。
终端设备模块
5.4.1 优化控制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优化控制模块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和负荷需求,自动调整制冷设备的运行参数,如冷却水流量、制冷
剂流量和压缩机工作频率;
b) 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在负荷变化或环境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设备的工作状态;
c) 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学习功能,通过历史运行数据分析优化控制策略;
d) 应支持综合衡量多个变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实现多维度的协同控制;
e) 应支持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切换安全模式或备份方案。
5.4.2 远程管理模块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远程管理模块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实时监控工业制冷站的运行状态,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
b) 应设定不同级别的用户权限保障系统安全;
c) 应支持用户通过远程设备(如电脑或移动终端)控制设备的开启、关闭和参数调整;
d) 应支持访问和分析设备的历史运行数据,并支持数据导出和报告生成;
e) 应具备实时视频监控功能,通过摄像头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
f) 应配备传呼机等通信设备,实现与现场工作人员的即时沟通;
g) 应支持远程维护和软件更新,保持远程管理平台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6 性能要求
稳定性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稳定性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24 h 不间断工作,故障率应低于0.5%;
b) 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应低于5000 h;
c) 应具备自动恢复功能,出现网络或设备异常时,1 h 内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
T/UNP 403—2024
5
响应时间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响应时间符合以下要求:
a) 数据采集到系统反应的延迟应小于1 s;
b) 出现异常情况到报警信息发出,响应时间应小于2 s;
c) 用户通过远程设备控制系统的指令延迟应小于3 s。
数据准确性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数据准确性符合以下要求:
a) 温度传感器采集的温度数据精度应达到±0.5 ℃;
b) 压力传感器采集的压力数据精度应达到±1%;
c) 系统采集的流量数据精度应达到±2%。
能耗与效率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能耗与效率符合以下要求:
a) 综合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不应低于3.0;
b) 能耗监控模块的测量精度不应低于±1%。
7 接口要求
硬件接口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硬件接口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模拟信号的输入接口,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设备的信号;
b) 应配备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制冷站中的设备(如压缩机、电机、阀门等)进行控制信
号的交互;
c) 应支持标准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接口,如以太网、无线网络通信技术;
d) 应具有稳定的电源接口,支持标准工业电源输入。
通信接口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通信接口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主流的工业通信协议,包括远程终端单元(Modbus RTU,Remote Terminal Unit)、
Modbus TCP 和楼宇自动化与控制网络(BACnet,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Networks);
b) 应提供通信协议的配置接口,支持自定义参数设置,如波特率、IP 地址和端口号;
c) 应具备远程通信接口,支持与云平台、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传输;
d) 应支持无线通信功能,用于现场设备与管控系统之间的无线数据传输。
数据接口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数据接口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提供数据导入和导出接口,支持将历史运行数据、报警记录、能耗分析数据等导出为常见
的文件格式(如CSV 和Excel);
b) 应支持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Universal Serial Bus)、以太网等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c) 应提供开放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与第三方
系统或平台进行数据交换和集成。
T/UNP 403—2024
6
用户界面接口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用户界面接口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提供直观、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HMI,Human-Machine Interface),通过触摸屏或移动
终端对系统进行操作;
b) 应具有实时数据显示、设备控制、报警信息展示等功能;
c) 应提供接入移动应用的接口,通过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访问和操作系统;
d) 应具备与系统后台数据同步的能力,支持远程监控和报警通知。
扩展接口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扩展接口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模块化扩展接口,可添加新的功能模块或设备,如新型传感器或监控设备;
b) 应具备与云平台对接的接口,支持数据上传至云端进行存储、分析和管理。
8 安全要求
系统安全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安全符合以下要求:
a) 访问安全应符合GB/T 37939 的规定;
b) 应支持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不同角色的用户仅访问其权限范围内的功能和数据;
c) 应支持多因素认证(MFA,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结合密码、短信验证码、指纹
识别等手段,增强用户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数据安全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数据安全符合以下要求:
a) 应符合GB/T 39786—2021 中应用和数据安全的规定;
b) 应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如安全套接层(SSL,Secure Sockets Layer)和传输层安全性(TLS,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
c) 应具备定期数据备份功能,防止数据丢失;
d) 应具备自动备份和手动备份两种方式,并支持根据需求进行备份频率的自定义设置。
网络安全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网络安全符合GB/T 21061—2007中第10章的规定,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部署防火墙,监控和控制外部网络和内部系统之间的通信;
b) 应集成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行为和
安全威胁;
c) 应根据不同的功能模块进行网络隔离;
d) 应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或专用线路保障远程访问的安全性;
e) 应采用虚拟局域网(V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等技术对内部网络进行分段;
f) 应定期进行安全补丁和更新。
9 运维管理
系统监控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系统监控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支持对制冷站的各个设备、子系统进行集中监控;
b) 应具备实时监控制冷站各个设备的状态,包括压缩机、冷却系统、传感器等,显示设备的运
行状态、性能指标和历史记录。
T/UNP 403—2024
7
故障处理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故障处理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具备实时故障报警功能,设备出现故障或参数异常时,应立即发出报警信息;
b) 应支持通过多种方式发送报警通知,包括但不限于短信、邮件和系统推送;
c) 应包含详细的故障描述、故障位置、可能的原因和初步的处理建议;
d) 应支持自定义配置报警等级,运维人员可根据不同设备的运行特性调整报警等级策略。
系统运行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系统运行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具备在线升级功能,支持系统软件和设备固件的更新;
b) 应在测试环境中对升级内容进行全面测试;
c) 应支持回滚机制,升级失败或出现问题时,系统应恢复至上一个稳定版本。
系统维护
工业制冷站智慧管控系统的定期维护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具备远程维护功能,运维人员可通过远程连接进行系统诊断、软件升级、参数调整等操作,
减少现场维护成本和时间;
b) 应支持维护安全访问,在远程操作中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c) 应支持定期检查和维护计划的制定,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设置维护周期,提醒运维人员进行
设备的例行检查和维护;
d) 应具备运维审计功能,记录运维操作的详细信息,包括操作人员、操作内容和时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