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P 411-2024 高校数字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UNSPSC 81.11.15
CCS C 07
团体标准
T/UNP 411—2024
高校数字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university digital management systems
2024 - 12 - 26 发布 2024 - 12 - 26 实施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 发布
目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 1
术语和定义 ..................................................................... 1
缩略语 ......................................................................... 1
4 系统架构 ........................................................................... 1
5 功能要求 ........................................................................... 2
学生管理 ....................................................................... 2
教师管理 ....................................................................... 3
教室管理 ....................................................................... 4
课程管理 ....................................................................... 4
教材管理 ....................................................................... 4
后勤管理 ....................................................................... 4
6 性能要求 ........................................................................... 4
响应时间 ....................................................................... 4
负荷率 ......................................................................... 5
传输速率 ....................................................................... 5
平均无故障时间 ................................................................. 5
主机切换性能 ................................................................... 5
7 数据要求 ........................................................................... 5
数据采集 ....................................................................... 5
数据存储 ....................................................................... 5
数据处理 ....................................................................... 5
数据共享 ....................................................................... 6
数据备份 ....................................................................... 6
数据恢复 ....................................................................... 6
数据安全 ....................................................................... 6
8 接口要求 ........................................................................... 6
接口设计 ....................................................................... 6
接口通信 ....................................................................... 6
接口性能 ....................................................................... 6
接口安全 ....................................................................... 7
9 安全要求 ........................................................................... 7
网络安全 ....................................................................... 7
信息安全 ....................................................................... 7
T/UNP 411—2024
II
10 运维要求 ........................................................................... 7
日常管理 ....................................................................... 7
应急响应 ....................................................................... 8
系统升级 ....................................................................... 8
参考文献 ............................................................................... 9
T/UNP 411—2024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武汉特富科技有限公司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武汉特富科技有限公司、武汉瑞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湖北增辉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城市迅即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湖北恒立维安消防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亮、魏汉闹、何应元、代秀玲、张晨阳。
T/UNP 411—2024
IV
引言
为助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依托联合国采购体系,
制定服务于国际贸易的系列标准,这些标准在国际贸易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贸易效
率提升,减少交易成本和不确定性,确保产品质量与安全,增强消费者信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United Nations Standard Products and Services
Code)是联合国制定的标准,用于高效、准确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分类。在全球国际化采购中发挥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它为采购商和供应商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语言和平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高效、有序发展。
围绕UNSPSC进行相关产品、技术和服务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助力企业融入国际采购,提升国际竞争
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件采用UNSPSC分类代码由6位组成,对应原分类中的大类、中类和小类并用小数点分割。
本文件UNSPSC代码为“81.11.15”,由3段组成。其中:第1段“81”为大类,表示“工程和研究以
及基于技术的服务”,第2段为中类,“11”表示“计算机服务”,第3段为小类,“15”表示“软件或
硬件工程”。
T/UNP 411—2024
1
高校数字化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高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功能要求、性能要求、数据要求、接口要求、安全
要求、运维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高校数字化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设计和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35273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
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
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应用程序(Application)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S: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JDBC:Java数据库连接(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
JSON:JavaScript对象表示法(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
ODBC:开放数据库互联(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
REST:表述性状态传递(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
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4 系统架构
系统架构见图1,包括但不限于:
a) 应用层:负责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管理,包括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室管理、课程管理、
教材管理、后勤管理等方面;
b) 支撑层:为系统提供技术支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通信技术以及各类中间
件等多个方面要求;
c) 运维层: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包括日常管理、应急响应、系统升级等要求;
d) 硬件层:系统运行的物理基础,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计算机终端等硬件设备;
e) 网络层:负责系统的网络连接和通信,确保不同设备之间可顺畅地传输数据,包括网络配置、
数据传输协议、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管理;
f) 安全层: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要求;
g) 接口层:负责系统的接口,包括接口设计、接口通信、接口性能以及接口安全。
T/UNP 411—2024
2
学生管理教师管理教室管理
教材管理
应用层
支撑层
硬件层
接口层
课程管理
安全层
后勤管理
运维层
网络层
图1 系统架构
5 功能要求
学生管理
5.1.1 学生信息管理
5.1.1.1 应支持学生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及学籍信息(入学、休学、复学等状态)
的录入、修改、查询与删除操作。
5.1.1.2 可按专业、年级、班级等多种条件对学生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和筛选展示。
5.1.1.3 应限制不同用户角色对学生信息的访问权限。
5.1.2 学生考试管理
5.1.2.1 可安排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监考人员等相关信息并及时发布通知。
5.1.2.2 应具备试卷管理功能,包括命题、印刷、分发、回收及保密处理。
5.1.3 学生成绩管理
5.1.3.1 应支持教师录入、修改学生的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等,并自动计算总评成绩。
5.1.3.2 应提供学生、教师、管理人员不同权限的成绩查询功能,可按课程、班级等维度进行查询统
计。
5.1.3.3 应设有成绩审核流程,保障成绩录入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5.1.4 学生请假管理
5.1.4.1 应支持学生在线提交请假申请,并上传请假类型、期限、原因等相关证明。
5.1.4.2 应设置请假审批流程,不同时长或类型的请假应由对应层级的管理人员审批。
5.1.4.3 应记录学生请假历史信息,可查询和统计学生请假情况。
5.1.5 学生缴费管理
5.1.5.1 应展示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等缴费项目的金额,且支持线上支付、线下缴费等多种缴费方
式。
5.1.5.2 应实时更新缴费状态,学生和管理人员可查询确认。
5.1.5.3 应对缴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为财务部门提供报表和数据支持。
T/UNP 411—2024
3
5.1.6 学生寝室管理
5.1.6.1 应支持寝室编号、所在楼栋、房间布局、可容纳人数等寝室基本信息的录入、修改与查询操
作。
5.1.6.2 应实现学生入住、调换寝室、退宿等信息的登记与流程管理,明确各环节的操作规范及审批
要求,保障寝室安排的合理性和有序性。
5.1.6.3 应设置宿管人员、学生、管理人员等用户角色对寝室管理信息的访问权限。
5.1.7 学生离校管理
5.1.7.1 应支持学生在线发起离校申请,填写离校原因(毕业、休学、退学、请假离校等)、预计离
校时间、目的地等关键信息,并上传证明材料(如毕业相关手续材料、休学审批表等)。
5.1.7.2 应建立离校审批流程,根据不同的离校原因和学生身份,由相应的教师、辅导员、院系领导
或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
5.1.7.3 应对已离校学生的信息进行归档保存,并可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应对可能出现的后续事项(如
毕业校友联络、学籍档案追溯等)。
教师管理
5.2.1 教师信息管理
5.2.1.1 应实现对教师个人资料、学历、职称等基本信息,授课课程、教学工作量等教学信息,科研
项目、成果等科研信息的全面管理。
5.2.1.2 应支持教师自行更新部分信息,且应设置审核机制确保信息准确性。
5.2.1.3 应支持对教学评估、师资调配等教师信息进行查询、分析和统计。
5.2.2 考勤管理
5.2.2.1 应建立教师考勤制度,明确规定各类考勤方式及其适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打卡考勤、会议
签到考勤、课堂授课考勤。
5.2.2.2 应支持多种考勤数据采集方式,可通过考勤机、APP、在线教学平台等设备或软件自动采集教
师的考勤信息。
5.2.2.3 应对考勤数据进行实时存储和备份,并支持按不同的时间周期(如日、周、月、学期等)进
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生成考勤报表。报表内容应包括教师姓名、所在部门、考勤日期、考勤方式、
出勤时长、迟到早退次数等关键信息。
5.2.2.4 宜设置考勤异常情况处理机制,当出现教师未打卡、迟到、早退、旷工等异常考勤情况时,
应及时发出提醒通知(可通过短信、邮件或系统站内信等方式)给教师本人以及相关管理人员,且教师
可通过系统在三天内提交请假申请或情况说明,管理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核实和处理。
5.2.3 绩效考核管理
5.2.3.1 应自动收集和整合与教师绩效考核相关的各类数据,通过系统算法并根据设定的绩效考核指
标体系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绩效评估。
5.2.3.2 教师绩效考核报告应以学期为周期生成,报告内容应展示教师在各个绩效考核指标上的得分
情况、综合绩效得分以及与其他教师的对比情况等。
5.2.3.3 应设立绩效考核反馈机制,在绩效考核结果生成后,及时将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教师如有
异议,可在三天内通过系统提交申诉请求,相关管理人员应及时受理并进行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对绩效
考核进行必要的调整。
5.2.4 科研项目管理
5.2.4.1 应支持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并符合下列要求:
a) 在申报阶段,可提供项目申报模板和指南,帮助科研人员规范填写申报信息,提高申报成功率;
b) 在立项阶段,可及时公布立项结果,通知相关科研人员,并对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录入和管理,
包括但不限于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项目经费、项目期限等;
T/UNP 411—2024
4
c) 在实施阶段,支持科研人员记录项目进展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研究内容完成进度、实验数据收
集情况、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
d) 在中期检查阶段,组织相关专家对项目进行检查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e) 在结题阶段,协助科研人员整理项目成果(如科研论文发表情况、专利申请情况、成果转化情
况等),并组织专家进行结题验收,验收合格后对项目进行归档处理。
5.2.4.2 应具备科研项目查询和统计功能,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可通过系统查询科
研项目的基本信息、进展情况、经费使用情况、成果情况等,且可按不同的维度(如项目类型、项目负
责人、项目期限等)进行统计分析,生成各类统计报表,为科研决策提供依据。
5.2.4.3 应建立科研项目协作机制,对于多学科交叉、团队合作的科研项目,应提供平台或工具支持
团队成员之间的协作沟通(如设置项目论坛、即时通讯工具等)。
5.2.4.4 应设置科研项目风险管理机制。
教室管理
5.3.1 应支持录入、修改和查询教室的编号、容量、设备配置等的基本信息。
5.3.2 教室的使用情况(课程安排、活动预约等)应实时更新与展示。
5.3.3 应支持教室设备的报修管理,记录维修进度和状态。
课程管理
5.4.1 应支持录入、编辑课程名称、代码、学分、课程大纲、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地点等内容。
5.4.2 应支持课程的发布与查询,可及时获取课程相关内容。
5.4.3 应具备课程变更的通知功能,确保相关人员知晓课程调整情况。
教材管理
5.5.1 应支持多种类型教材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教材、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在线课程、试题库、
实验指导书等,且可对上述教材进行录入、编辑、删除、分类、搜索等操作。
5.5.2 应具备教材版本管理功能,当教材发生更新或修改时,可准确记录不同版本的教材信息,包括
版本号、更新时间、更新内容等。
5.5.3 应建立教材共享机制,包括教材上传和下载功能。
后勤管理
5.6.1 报修维修管理
5.6.1.1 应通过条形码或二维码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统计管理,且可通过后台维护固定资产的名称、
种类、编号等信息。
5.6.1.2 当某一固定资产发生故障时,报修人应通过扫码或输入编号等方式打开报修页面,填写故障
类型并拍照上传,生成报修申请,发送对应部门。
5.6.1.3 部门接到维修通知后,应按流程要求安排处理并填写维修记录,维修记录应在后台保存。
5.6.2 费用申报管理
5.6.2.1 申请人可通过系统填写内容和金额,系统应支持上传附件,审批人应由系统根据学校规则设
定,系统可打印完整的申请审批单,包含各审批人意见和签名。
5.6.2.2 系统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应具备申请审批和申请内容查看功能。
5.6.3 信息上报管理
5.6.3.1 应支持学校统一规定信息上报的内容和格式,并向特定范围的老师或家长进行公告。
5.6.3.2 可设定上报起始时间以及对上报人的要求。
5.6.3.3 应在信息收集后应支持按特定维度进行信息统计。
6 性能要求
响应时间
T/UNP 411—2024
5
用户打开界面或提交事务的平均响应时间应低于1.5 s,在线实时查询业务操作的数据处理时间应
低于5 s。
负荷率
系统的负荷率应保持在70%以下,若当系统负荷率达到80%时,应发出预警,管理员可及时采取措施
进行资源调整或扩容。
传输速率
系统内部数据传输速率不应低于100 Mbps。
平均无故障时间
系统的平均无故障时间不应低于8760 h。
主机切换性能
系统主机切换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冗余服务器切换时间不大于2 s;
b) 网络切换时间不大于0.5 s;
c) 前置机切换时间不大于1 s。
7 数据要求
数据采集
7.1.1 应统一采集数据的格式、定义和编码。
7.1.2 应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或定期的质量检查,包括数据的准确性、
完整性、一致性等。
7.1.3 对采集到的数据应采取加密、认证、授权等安全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滥用。
7.1.4 宜支持实时数据入库、数据查询。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提供数据加载工具的功能,满足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教学系统和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其他文件
教学系统之间交换数据和文件的需求;
b) 应建立系统故障检测机制,可实时监测存储设备、网络连接以及软件系统等方面的故障情况;
c) 应实施安全审计制度,记录所有与数据存储相关的活动,包括人员的访问记录、数据的修改记
录、存储设备的操作记录等;
d) 可在计算节点或存储节点上设置缓存,将经常访问的数据预先存储在缓存中,当再次访问这些
数据时,直接从缓存中获取;
e) 可采用Snappy、LZ4 等高效压缩算法,将数据进行压缩后再存储。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支持与常见数据库系统和业务系统进行连接,并使用ODBC、JDBC 和JSON 等方式访问系统
数据;
b) 应支持批量处理计算;
c) 应对不一致数据、脏数据和冗余数据进行清洗、去噪和过滤;
d) 应支持对数据表进行多种分析、处理操作,如数据聚合、多表关联等;
e) 应对数据进行定期同步、批量同步和增量同步处理;
f) 应对数据处理任务的显示进行编排,并对任务执行进行调度;
g) 宜对多种编程语言和脚本语言进行数据处理;
T/UNP 411—2024
6
h) 应采用数据图形化方式进行数据流程编排,包括数据拆分、数据归并、格式转换、条件判断和
多表关联等。
数据共享
数据共享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权限和流程;
b) 应支持对数据共享进行审计和监控,并记录数据共享的历史记录;
c) 应支持文件共享、数据库共享、API 接口共享等数据共享方式;
d) 应提供数据目录搜索功能和数据评价机制,且支持用户参与数据共享。
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制定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b) 应建立备份数据的验证机制;
c) 应提供完整性校验机制,保证备份数据完整性,若发现数据完整性破坏应及时发出告警。
数据恢复
数据恢复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
a) 应具备数据恢复功能,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可及时恢复数据;
b) 应提供数据恢复工具和流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恢复方式;
c) 应对数据恢复过程进行安全控制,防止恢复过程中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d) 应建立备份数据的灾难恢复计划。
数据安全
数据加密与安全传输满足以下要求:
a) 应采用数据加密和访问控制技术,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包括但不限于用户信息、业务数
据等;
b) 应采用AES 算法加密数据;
c)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敏感性级别,设置不同的加密策略和密钥管理机制;
d) 应对系统的关键操作和敏感数据的访问建立审批流程,访问应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批才可执
行。
8 接口要求
接口设计
接口设计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满足系统内各子系统与外部系统交互的各类业务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实现学生信息查询与
更新、课程资源获取与推送、科研项目申报与进度跟踪等功能的对接等;
b) 应遵循REST 风格和SOAP 接口设计标准;
c) 应采用JSON 或XML 数据格式进行数据传输;
d) 应建立接口版本管理机制,在接口升级或功能变更时,可通过版本号清晰标识不同版本的接口。
接口通信
接口通信符合以下要求:
a) 应选择HTTP/HTTPS 协议;
b) 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可使用WebSocket 协议。
接口性能
接口性能满足下列要求:
T/UNP 411—2024
7
a) 应支持用户流量高峰期的高并发访问需求,最大并发用户同时访问量不应低于总访问用户的
三分之二;
b) 应保证接口有足够的吞吐量,即在单位时间内可处理大量的数据传输和业务请求,每秒应处理
1000 条以上的业务请求或传输10 MB 以上的数据量;
c) 应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在正常负载情况下对于查询类接口,平均响应时间应控制在1 s 以内,
涉及复杂业务逻辑处理(如数据聚合、多表关联查询等)的接口,平均响应时间应控制在3 s
以内。
接口安全
接口安全符合下列要求:
a) 在接口调用前,应对调用方进行身份认证。可采用多种认证方式相结合,包括但不限于API Key
与Secret、数字证书、OAuth 等;
b) 对于不同安全级别的接口,可设置不同强度的身份认证要求;
c) 应对接口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安全审计,记录每次接口调用的时间、调用方、被调用方、传
输的数据内容、操作权限等信息;
d) 应定期对审计日志进行分析,并及时发现异常的接口使用行为,包括频繁的异常访问、越权操
作等,并采取防范措施。
9 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满足以下要求:
a) 应设定网络访问规则,访问控制列表的设置应精确到IP 地址、端口号;
b) 网络访问的授权和认证应采用双因素认证或多因素认证,如密码加动态验证码、数字证书加密
码等方式;
c) 对于外部网络的访问,应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
d) 外部网络访问的请求应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
e) 应对网络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等。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满足以下要求:
a) 应对所有用户进行实名身份认证,收集并核实用户的真实姓名、学号(学生)、职工号(教职
工)、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
b) 收集、存储、使用、共享、转让、公开披露、删除等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符合GB/T 35273 的
要求;
c) 应定期审核用户的权限,当用户的角色或职责发生变化时,及时调整其访问权限;
d) 对于临时用户或外部合作人员的访问权限,应按规定的时间和范围进行授权,并在使用结束后
及时撤销;
e) 应对系统管理员进行专业的信息安全培训,包括但不限于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管理、应
急响应等;
f) 应建立系统管理员的考核机制,对其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
10 运维要求
日常管理
高校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定期进行系统性能分析,识别并解决性能瓶颈,提高系统响应速度和数据处理效率;
b) 优化数据库查询,清理缓存,释放系统资源,提升系统性能;
c) 检查数据一致性,执行数据修复和纠错,维护数据质量;
T/UNP 411—2024
8
d) 定期进行系统健康检查,保证系统各组件运行正常;
e) 实施系统日志管理,定期审查和分析日志信息,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应急响应
10.2.1 应急预案
10.2.1.1 应制定全面的应急预案解决系统可能面临的各类突发情况,包括但不限于网络攻击、数据泄
露、系统故障(服务器宕机、软件崩溃等)、人为操作失误等。
10.2.1.2 应组建具备专业技能的应急响应团队,成员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数据
库管理员、信息安全专家等。
10.2.1.3 应定期对应急响应团队进行专业培训,熟悉应急预案内容并掌握最新的应急处理技术和方
法。
10.2.2 故障处理
10.2.2.1 应建立完善的故障处理机制,明确故障的报告流程、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10.2.2.2 在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急响应团队应对故障原因进行诊断和分析,并通过系统日志、监控数
据等多种手段,判断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性质,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10.2.2.3 应根据故障诊断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修复措施。对于硬件故障,应有备件进行更换或具备维
修方案;对于软件故障,应及时进行代码修复、软件升级等操作。
10.2.2.4 应明确设定系统故障的恢复时间目标和恢复点目标。
系统升级
10.3.1 应制定详细的升级计划和回滚方案,应对升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0.3.2 应对系统进行升级和优化,在升级和优化过程中,应做好数据的备份和恢复工作。
10.3.3 应确保系统升级过程中的兼容性和稳定性。对于可能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变更,应进行充
分的测试和评估。
T/UNP 411—2024
9
参考文献
[1] GB 15629.11—2003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局域网和城域网 特定要求 第
11 部分:无线局域网媒体访问控制和物理层规范
[2] GB/T 22080—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