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环形激光测角仪法转台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Rotary Table by Ring Laser Goniometers
2025‑11‑05 发布2026‑05‑05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归口单位:全国惯性技术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
研究所
参加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委托全国惯性技术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 2343—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王京献(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陈林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龙祖洪(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
究所)
董雪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
究所)
参加起草人:
薛梓(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黄垚(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梁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
JJF 2343—2025
目录
引言……………………………………………………………………………………… (Ⅱ)
1 范围………………………………………………………………………………… ( 1 )
2 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 ( 1 )
4 概述………………………………………………………………………………… ( 1 )
5 计量特性…………………………………………………………………………… ( 1 )
6 校准条件…………………………………………………………………………… ( 2 )
6.1 校准环境条件…………………………………………………………………… ( 2 )
6.2 仪器及设备……………………………………………………………………… ( 2 )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 3 )
7.1 校准项目………………………………………………………………………… ( 3 )
7.2 校准方法………………………………………………………………………… ( 3 )
8 校准结果表达……………………………………………………………………… ( 8 )
9 复校时间间隔……………………………………………………………………… ( 8 )
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 9 )
附录B 环形激光测角仪法转台校准测量主要参数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0)
Ⅰ
JJF 2343—2025
引言
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
及定义》、JJF 1059. 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校准规范制
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环形激光测角仪是指基于萨格纳克效应,利用环形激光谐振腔内运行的顺、逆时
针光束产生的干涉输出实现角度和角速率测量的仪器。
本规范规定了利用环形激光测角仪校准转台的校准条件、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 2343—2025
Ⅱ
JJF 2343—2025
1
环形激光测角仪法转台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角位置误差大于或等于±1 ″和角速率范围0. 001°/s~400°/s (角速率
稳定性低于2×10-5) 的转台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下列文件:
JJF 1675—2017 惯性技术计量术语及定义
GB/T 321 优先数和优先数系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JJF 1675—2017 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 1 环形激光测角仪ring laser goniometers
基于萨格纳克效应,利用环形激光谐振腔内运行的顺、逆时针光束产生的干涉输
出实现角度和角速率测量的仪器。
4 概述
转台是围绕中心轴在一定角度、角速率范围内转动的旋转平台,广泛应用于运动
装备、仿真设备、雷达天线、数控机床、工程机械、安全监控探头等领域。
5 计量特性
转台的主要计量特性如表1 所示。
表1 转台的主要计量特性
1
2
3
4
角位置定位误差
角位置定位重复性
角速率相对误差
角速率稳定性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0.001 (°) /s≤ω<0.1 (°) /s
±1 ″
0.3 ″
30 s 平均,±5.0×10-3
10 s 平均,±5.0×10-4
1 s 平均,±5.0×10-5
30 s 平均,±6.0×10-3
序号计量特性技术指标
JJF 2343—2025
2
注:以上技术指标不作为合格与否判定依据,仅供参考。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10 s 平均,±6.0×10-4
1 s 平均,±5.0×10-5 4 角速率稳定性
表1(续)
序号计量特性技术指标
6 校准条件
6. 1 校准环境条件
a) 环境温度:-40 ℃~60 ℃;
b) 相对湿度:20%~80%;
c) 磁场强度:≤0. 1 mT;
d) 周围无大振动,没有突加、突卸负载和其他脉冲负载。
6. 2 仪器及设备
校准用仪器为环形激光测角仪,其由环形激光传感器及其控制电路、二次电源及
数据采集电路、测角软件、测角计算机等组成。当环形激光测角仪绕其输入轴转动时,
环形激光谐振腔内运行的顺、逆时针光束谐振频率发生变化,经干涉输出的频差正比
于载体相对于惯性空间转动的角速率,积分得到转过的角度,经算法处理扣除掉地球
转动、零偏得到载体的转动角速率或转过的角度。
环形激光测角仪校准转台的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1 所示。将环形激光测角仪安装
在转台上,其输入轴与转台转轴平行,以环形激光测角仪输出的角度和角速率作为标
准对转台进行校准。
图1 环形激光测角仪校准转台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1—环形激光测角仪;2—转台
校准用到的环形激光测角仪技术指标要求如表2 所示。
JJF 2343—2025
3
表2 环形激光测角仪推荐技术指标
校准用标准装置及配套设备
环形激光测角仪
技术指标
角位置:
范围:0°~360°;
测量误差:±0.3 ″;
测量重复性:0.1 ″。
角速率:
范围:0.001 (°) /s~400 (°) /s。
测量相对误差:
0.001 (°) /s≤ω<0.1 (°) /s,30 s 平均,±2.8×10-3;
0.1 (°) /s≤ω<10 (°) /s,10 s 平均,±1.0×10-4;
10 (°) /s≤ω≤400 (°) /s,1 s 平均,±1.0×10-5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校准项目见表3。
表3 校准项目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校准项目名称
角位置定位误差
角位置定位重复性
角速率相对误差
角速率稳定性
校准方法
7.2.2
7.2.3
7.2.4
7.2.5
7. 2 校准方法
7. 2. 1 校准前准备工作
7. 2. 1. 1 安装
将环形激光测角仪安装固定到转台的回转台面上。
7. 2. 1. 2 预热
将转台和环形激光测角仪开机预热,转台的预热时间按转台的操作说明进行,环
形激光测角仪的预热时间一般不少于30 min。
7. 2. 2 角位置定位误差
7. 2. 2. 1 测试程序
a) 角位置点选择
在测量范围内选择均匀分布,且不小于13,不大于23 的n 个点,推荐n 等于13 或
17 或19 或21 或23。
b) 转动参数设置与规定
设置好转台的转动角速率,推荐值为30 (°) /s。每次转动从转台的角位置零位开
始,并规定转台逆时针转动时转过的角度值为正。
JJF 2343—2025
4
c) 顺时针转动
转台每次转动前在角位置零位保持30 s,依次顺时针转动到选择的角位置点,转
动到位后保持30 s,分别记录转台显示的角度值和环形激光测角仪测得的转动角度值。
d) 逆时针转动
转台每次转动前在角位置零位保持30 s,依次逆时针转动到选择的角位置点,转
动到位后保持30 s,分别记录转台显示的角度值和环形激光测角仪测得的转动角度值。
7. 2. 2. 2 数据处理
按式(1) 计算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定位误差:
e-i = θg - i - θT - i (1)
式中:
e-i ——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i=1,2,…,n) 个角位置点的定位误差,(″);
θg - i ——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环形激光测角仪测得的转动角
度值,(″);
θT - i ——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显示的角度值,(″)。
按式(2) 计算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定位误差:
e+i = θg + i - θT + i (2)
式中:
e+i ——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定位误差,(″);
θg + i ——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环形激光测角仪测得的转动角
度值,(″);
θT + i——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显示的角度值,(″)。
按式(3) 计算得到转台的角位置定位误差:
e = ± max
1 ≤ i ≤ n (| e-i |,| e+i |) (3)
7. 2. 3 角位置定位重复性
7. 2. 3. 1 测试程序
按7. 2. 2. 1 规定的测试方法重复测试m 次,m 应不少于7。
7. 2. 3. 2 数据处理
按式(4) 计算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
定位误差:
e-ij = θg - ij - θT - ij (4)
式中:
e-ij ——第j (j=1,2,…,m)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定位误差,(″);
θg - ij ——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环形激
光测角仪测得的转动角度值,(″);
JJF 2343—2025
5
θT - ij——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显示的
角度值,(″)。
按式(5) 计算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
定位误差:
e+ij = θg + ij - θT + ij (5)
式中:
e+ij ——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的定位
误差,(″);
θg + ij ——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环形激
光测角仪测得的转动角度值,(″);
θT + ij——第j 次角位置定位误差测试时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点时显示的
角度值,(″)。
按式(6) 计算转台顺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的定位重复性:
er - i =
Σj
= 1
m ( ) e-ij- 1m
Σj
= 1
m
e-ij
2
m - 1 (6)
按式(7) 计算转台逆时针转动到第i 个角位置的定位重复性:
er + i =
Σj
= 1
m ( ) e+ij- 1m
Σj
= 1
m
e+ij
2
m - 1 (7)
按式(8) 计算得到转台的角位置定位重复性:
er = max
1 ≤ i ≤ n (er- i,er+ i) (8)
7. 2. 4 角速率相对误差
7. 2. 4. 1 角速率点的选取
按GB/T 321 中的R5 系列,推荐选取的角速率点如表4 所示。
表4 转台角速率点的选取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推荐选取的角速率点
0.001 (°) /s、0.063 (°) /s
0.1 (°) /s、1 (°) /s、2.5 (°) /s、6.3 (°) /s
10 (°) /s、63 (°) /s、160 (°) /s、400 (°) /s
7. 2. 4. 2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输出参数设置
按表5 设置好环形激光测角仪的角速率输出参数。
JJF 2343—2025
6
表5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输出参数设置
转台角速率/ω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输出参数
数据平均时间/s
30
10
1
测试次数
10
10
10
7. 2. 4. 3 测试程序
每个角速率点测试前,转台保持静止30 s,之后控制转台转动,当转台转动处于
稳态时,记录环形激光测角仪输出的角速率,重复k 次。在顺、逆时针方向分别试验。
7. 2. 4. 4 数据处理
按式(9) 计算转台以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δ-i =
1k
Σj
= 1
k | ωg- ij |- ω ( ) i
ω (i)
(9)
式中:
i ——选取的角速率点,i=1,2,3,…;
δ-i ——转台以选取的第i 个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k ——测试次数,k=10;
ωg - ij——转台以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环形激光测角仪第j (j=1,2,
…,k) 次测得的角速率值,(°) /s;
ω (i)——第i个选取的角速率,(°)/s。
按式(10) 计算转台以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δ+i =
1k
Σj
= 1
k | ωg+ ij |- ω (i)
ω (i)
(10)
式中:
δ+i ——转台以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ωg + ij ——转台以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环形激光测角仪第j 次测得的角
速率值,(°) /s。
按式(11) 计算得到转台在每个角速率范围内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δ = ± max
1 ≤ i ≤ m (| δ-i |,| δ+i |) (11)
式中:
m——转台在每个角速率范围内选取的角速率点的个数。
7. 2. 5 角速率稳定性
7. 2. 5. 1 角速率点的选取
同7. 2. 4. 1。
JJF 2343—2025
7
7. 2. 5. 2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输出参数设置
同7. 2. 4. 2。
7. 2. 5. 3 测试程序
同7. 2. 4. 3。
7. 2. 5. 4 数据处理
按式(12) 计算转台在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稳定性:
S-i =
σ-i
-ω----i
(12)
式中:
S-i ——转台在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稳定性;
-ω----i——转台在第i个选取的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均值,(°)/s;
σ-i ——转台在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顺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标准差,(°) /s。
-ω----i按式(13)计算:
- - -- ω-i=1k
Σj
= 1
k | ωg- ij | (13)
σ-i 按式(14) 计算:
σ-i =
Σj
= 1
k (| ωg- ij |- ) -ω----i
2
k - 1 (14)
按式(15) 计算转台在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稳定性:
S+i =
σ+i
-ω--+-i
(15)
式中:
S+i ——转台在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稳定性;
-ω--+-i——转台在第i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均值,(°)/s;
σ+i ——转台在第i 个选取的角速率逆时针转动时的角速率标准差,(°) /s。
-ω--+-i按式(16)计算:
- - -- ω+i=1k
Σj
= 1
k | ωg+ ij | (16)
σ+i 按式(17) 计算:
σ+i =
Σj
= 1
k (| ωg+ ij |- ) -ω--+-i
2
k - 1 (17)
按式(18) 计算得到转台在每个角速率范围内的角速率稳定性:
S = max
1 ≤ i ≤ m (S-i,S+i) (18)
JJF 2343—2025
8
8 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反映。校准证书或报告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a) 标题:“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
d) 证书或报告的唯一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
接收日期;
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 校准装置的溯源性及有效性标识;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 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m)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n)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准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9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复校时间间隔为1 年。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
JJF 2343—2025
9
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证书编号:
校准环境条件
序号
1
2
3
4
环境温度: ℃
相对湿度: %
磁场强度: mT
校准项目
角位置定位误差
角位置定位重复性
角速率相对误差
角速率稳定性
地点:
其他:
校准结果测量结果不确定度
校准员: 核检员:
JJF 2343—2025
10
附录B
环形激光测角仪法转台校准测量主要参数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B. 1 角位置定位误差
B. 1. 1 测量模型
测量模型如式(B. 1) 所示:
e = θt - θg (B.1)
式中:
e ——转台角位置误差;
θt ——转台角位置值;
θg——环形激光测角仪角位置测量结果。
误差模型如式(B. 2) 所示:
de = dθt - dθg + eM + eZ (B.2)
式中:
eM——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
eZ ——转台回零引起的误差。
由于:dθt= u (θt),dθg = u (θg ),eM= u (eM),eZ= u (eZ ),且dθt、dθg、eM、eZ 互不
相关,故角位置定位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传播模型如式(B. 3) 所示:
uc
2 = ct
2[ u (θt)]
2 + cg
2[u (θg )]
2
+ cM
2[ u (eM)]
2 + cZ
2[ u (eZ )]
2
(B.3)
式中:ct、cg、cM、cZ 为灵敏系数,并且:ct = 1、cg = -1、cM = 1、cZ = 1。
B. 1. 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如表B. 1 所示。
表B. 1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θg )
u (eM)
u (eZ )
u (θt)
不确定度来源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位置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转台回零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转台角位置的不确定度
类型
B
B
B
A
B. 1. 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B. 1. 3. 1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位置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θg )
环形激光测角仪校准证书给出的角位置示值误差为±0. 3 ″,符合均匀分布,则按
式(B. 4)计算得到u (θg )为:
JJF 2343—2025
11
u (θg )= 0.3"
3
≈ 0.18" (B.4)
B. 1. 3. 2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eM)
在工作条件范围内,环境磁场的最大变化量为0. 2 mT,环形激光测角仪的零偏磁
场灵敏度典型值为0. 01 (°)·h-1·mT-1。校准转台时,按推荐的转动角速率,每个校
准点的测量持续时间≤14 s,则由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最大值为0. 028 ″。该项误
差符合均匀分布,则按式(B. 5)计算得到u (eM)为:
u (eM)= 0.028"
3
≈ 0.016" (B.5)
B. 1. 3. 3 转台回零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eZ )
通过在典型被校准转台上开展回零误差试验,转台回零误差实测值≤0. 2 ″。回零
误差符合均匀分布,则按式(B. 6)计算得到u (eZ )为:
u (eZ )= 0.2"
3
≈ 0.12" (B.6)
B. 1. 3. 4 转台角位置的标准不确定度u (θt)
转台角位置的不确定度主要表现为重复性。通过7 次转台角位置实验评价其重复
性σ,按式(B. 7) 计算:
σ =
Σj
= 1
7 (θtj- ) -θ t
2
6 (B.7)
代入转台角位置测量值θtj (j=1,2,…,7) 实验数据以及测量值的均值
-θ
t,得到
σ=0. 10 ″。
则:u (θt)=σ=0. 10″。
B. 1.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B. 1. 4. 1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如表B. 2 所示。
表B. 2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θg )
u (eM)
u (eZ )
u (θt)
标准不确定度
0.18 ″
0.016 ″
0.12 ″
0.10 ″
灵敏系数
-1
1
1
1
B. 1. 4. 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以上各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按式(B. 8) 计算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u (θg )]
2
+[ u (eM)]
2 +[ u (eZ )]
2 +[ u (θt)]
2 ≈ 0.24" (B.8)
JJF 2343—2025
12
取k=2,U=k×uc=0. 5 ″。
B. 2 角速率相对误差
B. 2. 1 测量模型
测量模型如式(B. 9) 所示:
eω =
ωt - ωg
ω (B.9)
式中:
eω ——转台角速率相对误差;
ωt ——转台角速率值;
ωg——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测量结果;
ω ——角速率名义值。
误差模型如式(B. 10) 所示:
deω = d (ωt )
ω - d ( ) ωg
ω + eωM (B.10)
式中:
eωM——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角速率测量相对误差。
由于: d ( ) ωt
ω = u ( ) ωt
ω , d ( ) ωg
ω = u ( ) ωg
ω ,eωM= u (eωM),且d ( ) ωt
ω 、d ( ) ωg
ω 、eωM
互不相关,故角速率相对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传播模型如式(B. 11) 所示:
uc
2 = cωt
2 é
ë
êê
ê ê
ù
û
úú
ú ú
u ( ) ωt
ω
2
+ cωg
2 é
ë
êê
ê ê
ù
û
úú
ú ú
u ( ) ωg
ω
2
+ cωM
2[ u (eωM)]
2
(B.11)
式中:cωt、cωg、cωM 为灵敏系数,并且:cωt = 1、cωg = -1、cωM = 1。
B. 2. 2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如表B. 3 所示。
表B.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一览表
序号
1
2
3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 ) ωg
ω
u (eωM)
u ( ) ωt
ω
不确定度来源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转台的角速率不确定度
类型
B
B
A
B. 2. 3 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B. 2. 3. 1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 ( ) ωg
ω
环形激光测角仪校准证书给出的角速率示值误差如表B. 4 所示。
JJF 2343—2025
13
表B. 4 环形激光测角仪校准证书给出的角速率示值误差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示值误差
±2.8×10-3
±1.0×10-4
±1.0×10-5
符合均匀分布,则引入的不确定度如表B. 5 所示。
表B. 5 环形激光测角仪角速率示值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测量不确定度
é
ë
êê ê
ù
û
úú ú
u (ωg )
ω
2.8 × 10-3
3
≈ 1.6 × 10-3
1.0 × 10-4
3
≈ 5.8 × 10-5
1.0 × 10-5
3
≈ 5.8 × 10-6
B. 2. 3. 2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u(eωM)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角速率测量相对误差如表B. 6 所示。
表B. 6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角速率测量相对误差
±2.6×10-4
±7.8×10-6
±7.8×10-7
符合均匀分布,则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如表B. 7 所示。
表B. 7 环境磁场变化引起的误差引入的不确定度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测量不确定度[u(eωM)]
2.6 × 10-4
3
≈ 1.5 × 10-4
7.8 × 10-6
3
≈ 4.5 × 10-6
7.8 × 10-7
3
≈ 4.5 × 10-7
B. 2. 3. 3 转台的角速率标准不确定度u ( ) ωt
ω
转台的角速率不确定度主要表现为重复性。通过7 次转台角速率试验评价其重复
性,按式(B. 12) 计算重复性引起的角速率相对测量误差σ:
JJF 2343—2025
14
σ = 1ω
Σj
= 1
7 (ωtj- ) -ω t
2
6 (B.12)
代入转台角速率测量值ωtj (j=1,2,…,7) 试验数据、测量值的均值
-ω
t 以及角
速率名义值ω,结果如表B. 8 所示。
表B. 8 转台角速率重复性引起的角速率相对误差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角速率相对误差(σ)
3.0×10-4
1.5×10-4
1.0×10-6
则引入的测量不确定度如表B. 9 所示。
表B. 9 转台角速率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不确定度
é
ë
êê
ê ê
ù
û
úú
ú ú
u ( ) ωt
ω
3.0×10-4
1.5×10-4
1.0×10-6
B. 2. 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B. 2. 4. 1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如表B. 10 所示。
表B. 10 主要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u ( ) ωg
ω
u (eωM)
u ( ) ωt
ω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标准不确定度
1.6×10-3
5.8×10-5
5.8×10-6
1.5×10-4
4.5×10-6
4.5×10-7
3.0×10-4
1.5×10-4
1.0×10-6
灵敏系数
-1
1
1
B. 2. 4. 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及扩展不确定度计算
以上各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 按式(B. 13) 计算得到合成标准不确定
度,结果如表B. 11 所示。
JJF 2343—2025
15
uc =
é
ë
êê ê
ù
û
úú ú
u (ωg )
ω
2
+[ u (eωM)]
2 +
é
ë
êê
ê ê
ù
û
úú
ú ú
u ( ) ωt
ω
2
(B.13)
表B. 11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1.63×10-3
1.61×10-4
5.88×10-6
取k=2,故U=k×uc,得到扩展不确定度如表B. 12 所示。
表B. 12 扩展不确定度
角速率范围
0.001 (°) /s≤ω<0.1 (°) /s
0.1 (°) /s≤ω<10 (°) /s
10 (°) /s≤ω≤400 (°) /s
扩展不确定度(U)
3.3×10-3
3.3×10-4
1.2×10-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