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成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from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 in adults
2025‑09‑10 发布2025‑10‑10 实施
DB3 2/T 518 8—2025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1
5 采血操作前准备……………………………………………………………………………………………2
6 采血方式及操作流程………………………………………………………………………………………2
7 采血后冲、封管………………………………………………………………………………………………3
8 医疗废物处理………………………………………………………………………………………………3
9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保存运送………………………………………………………………………………3
参考文献…………………………………………………………………………………………………………4
目 次
Ⅰ
DB3 2/T 518 8—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江苏省卫生健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苏州
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无锡市人民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通市肿瘤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秦毅、刘玉平、张晓梅、袁玲、徐岚、高燕、王晓艳、陈梅、许容芳、王伶俐、李善萍、
金小红、钱燕、李丽、陈秀华。
Ⅲ
DB3 2/T 518 8—2025
经成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经成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技术操作的要求,包括采血操作前准备、采血方式及操
作流程、采血后管腔维护、医疗废物处理以及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保存运送。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经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的采血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433 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WS/T 661 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输液装置。
注: 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和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
3 .2
无菌技术 aseptic technique
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
技术。
3 .3
输液接头 infusion connector
一种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端口与输液器、注射器或其他输液设备连接的装置,或用于治疗间歇期导管
端口的保护装置。
4 基本要求
4 .1 应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并采用两种及以上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4 .2 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输注药物情况,评估因采血需暂停输注药物的安全性。
4 .3 应按照WS/T 661 进行个人防护。
4 .4 应按照WS/T 313 做好采血操作前、中、后手卫生,不应以戴手套取代手卫生。
4 .5 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
DB3 2/T 518 8—2025
4 .6 应按照WS/T 433 的要求进行消毒,消毒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4 .7 每次断开和连接导管时,均应按要求消毒导管端口。消毒时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用力擦拭各种接
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并待自然干燥,消毒时间至少15 s 或遵循消毒剂使用说明书。
4 .8 如经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血检测结果有疑义,应直接静脉穿刺采血重新检测。
5 采血操作前准备
5.1 操作前评估
5.1.1 应回抽血液以确认导管通畅。
5.1.2 应评估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迹象。
5.1.3 宜根据检测项目、患者意愿选择采血方式。
5.2 患者准备
5.2.1 应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过程,征得患者同意。
5.2.2 应停止中心静脉通路装置所有管腔的药物输注,停止时间应不少于2 min,并封闭所有管腔。
5.3 物品准备
应准备所有无菌技术所需用物,包括但不限于:消毒剂、酒精棉片、10 mL/20 mL 注射器、预充式导
管冲洗器、一次性治疗巾或消毒垫巾、真空采血管、输液接头、0.9% 氯化钠注射液(10 mL)、封管液、防护
用品等。
6 采血方式及操作流程
6.1 推-拉混合采血法
6.1.1 适用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血药浓度监测、血型等。
6.1.2 适用于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6.1.3 选择采集管腔:
a) 多腔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宜从主腔进行血液采集;
b) 采集血药浓度监测标本时,宜从非输注监测药物的管腔中采集。
6.1.4 操作步骤如下:
a) 应弃去采血管腔的输液接头,消毒导管端口;
b) 连接10 mL/20 mL 注射器,应先回抽血液以确认导管通畅;
c) 抽吸4 mL~6 mL 血液至注射器中,整个抽吸过程应不少于5 s;
d) 再将4 mL~6 mL 血液缓慢回推导管中,整个回推过程应不少于5 s;
e) 抽吸和回推的过程应重复至少4 个循环,每个循环间隔时间应不少于5 s;
f) 4 次循环结束后,直接抽吸所需的血标本量至注射器中。
6.2 弃血法
6.2.1 适用检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常规、凝血功能、生化全项、血药浓度监测、血型等。
6.2.2 适用于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包括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和植入式静脉给
药装置。
6.2.3 操作步骤如下:
2
DB3 2/T 518 8—2025
a) 采集管腔选择同6.1.3;
b) 应弃去采血管腔或无损伤型蝶翼针延长管的输液接头,消毒导管端口;
c) 连接10 mL/20 mL 注射器,应先回抽血液以确认导管通畅;
d) 抽吸需废弃的血液量至注射器中:
1) 除凝血功能外,宜弃血5 mL;
2) 检测凝血功能时,宜增加弃血量(大于5 mL)。
e) 夹闭采血端管腔,分离注射器,再次消毒采血管腔的导管端口,应更换10 mL/20 mL 注射器再
抽吸所需标本的血量。
6.3 直接采血法
6.3 .1 适用检测项目仅限于采集血培养标本。
6.3 .2 操作步骤如下:
a) 应弃去采血管腔或无损伤型蝶翼针延长管的输液接头,消毒导管端口;
b) 应消毒血培养瓶塞、待自然干燥;
c) 应连接20 mL 注射器,直接抽吸所需标本的血量;
d) 应将抽吸的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再注入需氧瓶。
6.3 .3 经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a) 应使用直接采血法进行标本采集;
b) 经多腔中心静脉通路装置采集血培养,宜从每个管腔中采集厌氧瓶和需氧瓶各1 套;
c) 应按照血培养瓶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采血量范围进行采血。
7 采血后冲、封管
采血后冲、封管应注意以下事项:
a) 应使用10 mL 及以上的注射器或预充式导管冲洗器进行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
b) 对多腔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宜单手同时对每个管腔进行冲封管;
c) 应更换输液接头。
8 医疗废物处理
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及相关制度规定进行医疗废物的规
范分类、处置。
9 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保存运送
应按照WS/T 661 要求做好血液标本采集后的保存及运送。
3
DB3 2/T 518 8—2025
参考文献
[1] WS/T 503—2017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
[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21〕187 号).
[3]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80 号).
[4]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36 号).
[5] 王霞,孙众,赵路,等. 输液连接装置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J]. 中华护理杂志, 2022, 57 (23):
2821⁃2824.
[6] Gorski L A,Hadaway L,Hagle M E,et al.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8th Edition
[J]. J Infus Nurs,2021,44(1S Suppl 1): S1⁃S224.
[7] JBI.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 CVAD): Blood Specimen Collection.[ EB/OL].( 2022⁃03⁃25)
[8] Lokeskrawee T,Muengtaweepongsa S,Patumanond J,et al. Accuracy of laboratory tests drawn
by pull⁃push method from 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after routine flushing with 10 ml normal saline in pa⁃
tients with sepsis at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 Heliyon,2021,7(6): e7355.
[9] Nickel, B, Gorski, L, Kleidon, T, et al. Infusion Therapy Standards of Practice, 9th Edition
[J]. J Infus Nurs 2024; 47( 1S Suppl 1): S1⁃S285.
[10] Spina R,Mussa B,Tollapi L,et al. Adoption and application in Italy of the principal guidelines
and inter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on venous access[J]. Minerva Med,2018,109(3): 153⁃20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