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78—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柠檬酸铜
2025-09-02发布2026-03-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碳酸铜、氧化铜和柠檬酸为原料或以硫酸铜和柠檬酸钠为原料,按一定比例反应并
加工制得的食品营养强化剂柠檬酸铜。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2-羟基丙烷-1,2,3-三羧酸铜盐
2.2 分子式
C6H4Cu2O7·2.5H2O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360.22(按2022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1903.78—2025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要 求检验方法
色泽蓝色、蓝灰或蓝绿色
状态结晶粉末,无肉眼可见外来杂质
气味无异味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下观察其色泽和状态,并嗅其气味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柠檬酸铜含量(以Cu计),w/% 34.6~36.7 附录A中A.4
pH(浓度为30g/L) 5~8 GB/T9724
干燥减量,w/% ≤ 2 附录A中A.5
盐酸不溶物,w/% ≤ 0.2 附录A中A.6
硫酸盐(以SO4 计),w/% ≤ 0.05 附录A中A.7
铅(Pb)/(mg/kg) ≤ 2.0 GB5009.75或GB5009.12
总砷(以As计)/(mg/kg) ≤ 2.0 GB5009.76或GB5009.11
2
GB1903.78—2025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安全提示
本标准检验方法中所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 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
冲洗,严重者立即治疗。使用剧毒品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使用时应避免吸入或与皮肤接触,必
要时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暴露部位有伤口的人员不能接触。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检验方法中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
级水。试验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盐酸。
A.3.1.2 盐酸溶液:1+4(V1+V2):量取10mL盐酸,缓慢加入到40mL水中,混匀。
A.3.1.3 氨水溶液(10%):配制方法参考GB/T603。
A.3.1.4 铁片:光亮未生锈。
A.3.1.5 吡啶-乙酸酐溶液:3+1(V1+V2)。
A.3.1.6 亚铁氰化钾(0.10g/mL):称取1.0g亚铁氰化钾,溶解于10mL水中,该溶液现用现配。
A.3.2 仪器和设备
红外光谱仪。
A.3.3 鉴别方法
A.3.3.1 铜离子鉴别
取约1g试样,溶于20mL水,加入少量盐酸酸化试样溶液。将一个光亮的未生锈的铁片放入酸化
后的试样溶液中,在铁片表面会形成红色的金属铜薄膜。
取约1g试样,溶于20mL 水,加入过量的氨水溶液,先生成蓝色的沉淀,然后转变为深蓝色的
溶液。
取 约1g试样,溶于20mL水,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生成红棕色沉淀,沉淀不溶于盐酸溶液。
A.3.3.2 柠檬酸根鉴别
称取5mg试样于吡啶-乙酸酐溶液5mL,振摇,即生成黄色到红色或紫红色的溶液。
A.3.3.3 红外吸收光谱鉴别
采用溴化钾压片法,按照GB/T6040的规定进行试验,试样的红外光谱应与对照图谱(对照图谱见
附录B)一致。
注:本标准所指柠檬酸铜的CAS号为866-82-0。
3
GB1903.78—2025
A.4 柠檬酸铜含量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在微酸性条件下,试样中加入过量碘化钾与二价铜定量反应,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析出
的碘,以淀粉为指示剂,由颜色的变化来判断终点。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冰乙酸。
A.4.2.2 碘化钾。
A.4.2.3 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c(Na2S2O3)=0.1mol/L,以实际浓度为准]。
A.4.2.4 硫氰酸铵溶液(100g/L)。
A.4.2.5 淀粉指示液(10g/L)。
A.4.3 分析步骤
称取0.1g~0.2g(精确至0.0001g)试样,置于250mL碘量瓶中,加4mL冰乙酸溶解后,加入
50mL水,碘化钾3g,摇匀,置于暗处放置10min。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
色,加入3mL淀粉指示液,加入20mL硫氰酸铵溶液,摇匀。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即为终点。
同时进行空白试验。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其他操作及加入试剂的种类和量(标准滴定溶液除
外)与测定试验相同。
A.4.4 结果计算
试样中柠檬酸铜含量(以Cu计)的质量分数w ,以%表示,按式(A.1)计算:
w = (V -V0)×c×M
1000×m ×100% …………………………(A.1)
式中:
V ———滴定试样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V0 ———滴定空白试验消耗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c ———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M ———铜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 (Cu)=63.5];
m ———试样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g);
1000———换算因子。
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保留一位小数)。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算术平
均值的5%。
A.5 干燥减量
A.5.1 试剂和材料
称量瓶。
A.5.2 仪器和设备
A.5.2.1 分析天平:感量为0.0001g。
A.5.2.2 干燥器。
A.5.2.3 烘箱:温度可控制在105℃±2℃。
4
GB1903.78—2025
A.5.3 分析步骤
在已恒重(105℃ ±2℃)的称量瓶中称取试样1g~2g,精确至0.0001g。如试样为较大的结晶
或块状,应迅速粉碎至直径2mm 以下的粉末,试样在称量瓶中的铺层厚度一般不超过5mm(疏松物
质不超过10mm)。将称量瓶放入105 ℃± 2 ℃烘箱中干燥2h,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如此反复多
次,直至恒重(前后两次称量结果之差不大于2mg)。
A.5.4 结果计算
干燥减量的质量百分数w1,以%表示,按式(A.2)计算:
w1 =
m1 -m2
m1 -m ×100% …………………………(A.2)
式中:
m1———称量瓶加上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称量瓶和样品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A.6 盐酸不溶物的测定
A.6.1 方法提要
将试样溶于盐酸,用玻璃砂坩埚过滤,洗涤,烘干、称重,计算盐酸不溶物含量。
A.6.2 试剂和材料
A.6.2.1 盐酸溶液:1+1(V1+V2)。
A.6.2.2 3号玻璃砂芯漏斗:105℃烘2h冷却至恒重后称重。
A.6.3 仪器和设备
烘箱:温度能控制在105℃±2℃。
A.6.4 分析步骤
称取1g~2g试样(准确至0.001g),加盐酸溶液10mL和水50mL,混合后盖上表面皿,加热至微
沸保持30min,将溶液转入3号玻璃砂芯漏斗过滤,真空泵抽滤,用200mL水分五次洗涤沉淀物后,玻
璃砂芯漏斗同沉淀物于105℃±2℃烘箱内干燥2h,冷却、称重,如此多次反复,直至恒重。
A.6.5 结果计算
盐酸不溶物的质量百分数w2,以%表示,按式(A.3)计算:
w2 =
m2 -m1
m ×100% …………………………(A.3)
式中:
m2———玻璃砂坩埚与盐酸不溶物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玻璃砂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5
GB1903.78—2025
A.7 硫酸盐的测定
A.7.1 试剂和溶液
A.7.1.1 盐酸溶液:1+3(V1+V2)。
A.7.1.2 氯化钡溶液:250g/L。
A.7.1.3 硫酸盐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后,稀释至每1mL相当于0.005mg硫酸根离子。
A.7.2 分析步骤
称取约1g(精确至0.0001g)样品于50mL比色管中,加水溶解,加入1mL盐酸溶液,用水稀释至
50mL,此为试样溶液。另取一支比色管,加入1mL硫酸盐标准溶液,用水稀释至50mL,此为对照液。
若溶液不够澄清,则将两份溶液在同样条件下过滤。分别加入氯化钡溶液3mL,混匀后放置10min。
A.7.3 结果判定
试样溶液的浊度不得深于对照液的浊度,即试样中硫酸盐含量(以SO4 计)不大于0.05%。
6
GB1903.78—2025
附 录 B
柠檬酸铜红外光谱图
柠檬酸铜红外光谱图(KBr压片法)见图B.1。
图B.1 柠檬酸铜红外光谱图
7
GB1903.78—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