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903.79—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 L-赖氨酸L-天(门)
冬氨酸盐
2025-09-02发布2026-03-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质或糖类为原料,经发酵法生产;或以L-赖氨酸(或L-赖氨酸盐)和L-天(门)
冬氨酸为原料,经化学合成法生产的食品营养强化剂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
2 化学名称、分子式、结构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化学名称
L-2,6-二氨基己酸L-2-氨基丁二酸盐
2.2 分子式
C10H21N3O6
2.3 结构式
2.4 相对分子质量
279.29(按2022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白色
状态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下,观
察其色泽和状态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1
GB1903.79—2025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含量(以干基计),w/% ≥ 98.0 附录A中A.4
比旋光度αm(20℃,D)/[(°)·dm2·kg-1] +24.0~+26.5 附录A中A.5
pH(50g/L水溶液) 5.0~7.0 附录A中A.6
干燥减量,w/% ≤ 0.2 附录A中A.7
灼烧残渣,w/% ≤ 0.1 附录A中A.8
氯化物(以Cl计),w/% ≤ 0.04 附录A中A.9
铅(Pb)/(mg/kg) ≤ 0.3 GB5009.12或GB5009.75
总砷(以As计)/(mg/kg) ≤ 0.2 GB5009.11或GB5009.76
2
GB1903.79—2025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安全警示
本检验方法中使用的部分试剂具有毒性和腐蚀性,操作时须小心谨慎。如溅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
冲洗,严重者应立即治疗。使用易燃品时,严禁使用明火加热。
A.2 一般规定
本标准除另有规定外,所用试剂纯度应为分析纯,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
制品,应分别按GB/T601、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中三级水的
规定。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3 鉴别试验
红外鉴别:红外光谱分析的测定按GB/T32199中6.2或GB/T6040执行,试样的谱图与标准品谱
图(见附录B中图B.1)比较,两者应基本一致。
A.4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以干基计)的测定
A.4.1 方法提要
样品以甲酸为助溶剂,乙酸为溶剂,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根据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
体积计算以C10H21N3O6 计的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含量。
A.4.2 试剂和材料
A.4.2.1 甲酸。
A.4.2.2 乙酸。
A.4.2.3 高氯酸。
A.4.2.4 结晶紫。
A.4.2.5 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c(HClO4)=0.1mol/L。
A.4.2.6 结晶紫-乙酸指示剂(5g/L):称取结晶紫0.5g,溶解于乙酸并用乙酸定容至100mL。
A.4.3 仪器和设备
A.4.3.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A.4.3.2 电位滴定仪。
A.4.4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0.2g(精确至0.0001g)于烧杯或锥形瓶中,加入3mL甲酸和50mL乙酸,溶解混匀。
用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滴定,用电位滴定仪滴定至终点。或加3滴结晶紫-乙酸指示剂,溶液颜色由紫
色经蓝色变为绿色为终点。同时进行空白试验。
A.4.5 结果计算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以干基计)的质量分数w1,按公式(A.1)计算。
3
GB1903.79—2025
w1 = (V1 -V0)×c×9.310 m ×100 × 100
100-w2
×100% …………………(A.1)
式中:
V1 ———试样溶液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0 ———空白溶液消耗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摩尔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9.310———每1mL的0.1mol/L高氯酸标准滴定溶液相当于9.310mg的L-赖氨酸L-天(门)冬氨
酸盐(C10H21N3O6);
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100 ———换算系数;
w2 ———试样的干燥减量,%。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
A.5 比旋光度的测定
A.5.1 试剂和材料
A.5.1.1 盐酸:36%~38%。
A.5.1.2 盐酸溶液(6mol/L):量取540mL盐酸,加水稀释并定容至1000mL。
A.5.2 仪器和设备
A.5.2.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A.5.2.2 旋光仪。
A.5.2.3 真空干燥箱(或干燥器)。
A.5.3 分析步骤
称取经干燥后(按A.7方法)的试样4g(精确至0.0001g),加入6mol/L盐酸溶液溶解,调节溶液
温度至20℃,转移至50mL容量瓶并用6mol/L盐酸溶液定容,摇匀。按GB/T613规定的方法测
定,计算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的比旋光度。
A.5.4 结果计算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的比旋光度αm(20 ℃,D),单位以“(°)·dm2·kg-1”表示,按公式
(A.2)计算:
αm(20℃,D)= α
l×ρ …………………………(A.2)
式中:
α ———旋光仪测得的旋光度,单位为度(°);
l ———旋光管的长度,单位为分米(dm);
ρ ———溶液中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A.6 pH 测定
A.6.1 仪器和设备
A.6.1.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1g。
4
GB1903.79—2025
A.6.1.2 酸度计。
A.6.2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g(精确至0.01g),加水20mL溶解,按GB/T9724用酸度计测定pH。
A.7 干燥减量的测定
A.7.1 仪器和设备
A.7.1.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A.7.1.2 称量瓶。
A.7.1.3 真空干燥箱(或干燥器)。
A.7.2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2.0g(精确至0.0001g),在压力2.0kPa以下,室温(10 ℃~30 ℃)条件下干燥5h,按
GB5009.3减压干燥法操作。
A.7.3 结果计算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干燥减量的质量分数w2,按公式(A.3)计算:
w2 =
m1 -m2
m1 -m0
×100% …………………………(A.3)
式中:
m1———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称量瓶和试样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0———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
A.8 灼烧残渣的测定
A.8.1 试剂和材料
浓硫酸。
A.8.2 仪器和设备
A.8.2.1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A.8.2.2 马弗炉。
A.8.2.3 瓷坩埚。
A.8.2.4 干燥器。
A.8.3 分析步骤
称取试样1.0g~2.0g(精确至0.0001g),置于已灼烧至恒重的坩埚中,称量,于坩埚中滴加浓硫酸
0.5mL~1mL使试样湿润,低温加热至硫酸蒸气逸尽后,在600℃±50℃下灼烧使其完全灰化,移至
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再在600℃±50℃下灼烧至恒重,即得。重复灼烧至前后2次称量相差
不超过0.0005g为恒重。
5
GB1903.79—2025
A.8.4 结果计算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灼烧残渣的质量分数w3,按公式(A.4)计算:
w3 =
m4 -m3
m5 -m3
×100% …………………………(A.4)
式中:
m4———灼烧至恒重的坩埚和灼烧至恒重的试样的质量总和,单位为克(g);
m3———灼烧至恒重的坩埚的质量,单位为克(g);
m5———灼烧至恒重的坩埚和初始称取试样的质量总和,单位为克(g)。
计算结果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超过算术平均值的5%。
A.9 氯化物(以Cl计)的测定
A.9.1 试剂和材料
A.9.1.1 硝酸溶液(V+V):1+9。
A.9.1.2 硝酸银溶液:17g/L。
A.9.1.3 氯化物标准溶液:按GB/T602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mg/mL的储备液。临用前,用水稀释
至每1mL相当于0.02mg氯离子。
A.9.2 分析步骤
称取0.30g试样,置于50mL纳氏比色管中,加适量水及10mL硝酸溶液使其溶解,加1mL硝酸
银溶液,用水稀释至50mL,摇匀,于暗处放置5min,在黑色背景下,从上往下观察,所呈浊度与标准比
浊溶液比较。
标准比浊溶液:量取6mL 氯化物标准溶液,置于50mL 比色管中。与试样溶液同时同样处理。
A.9.3 结果判定
试样溶液所呈浊度不应深于标准比浊溶液,即试样中的氯化物≤0.04%。
6
GB1903.79—2025
附 录 B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标准品的参考红外光谱图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标准品的参考红外光谱图见图B.1。
图B.1 L-赖氨酸L-天(门)冬氨酸盐标准品的参考红外光谱图
7
GB1903.79—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