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地方标准
DB 46/T 713—2025
咖啡果小蠹 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of coffee berry borer
2025 - 08 - 11 发布 2025 - 10 - 31 实施
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 46/T 713—2025
I
目次
前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器具和试剂 ......................................................................... 1
器具 ........................................................................... 1
试剂 ........................................................................... 1
5 监测程序 ........................................................................... 2
6 调查与监测区域 ..................................................................... 3
未发生区 ....................................................................... 3
发生区 ......................................................................... 3
7 监测网点设置 ....................................................................... 3
固定监测点 ..................................................................... 3
随机监测点 ..................................................................... 3
8 监测方法 ........................................................................... 3
未发生区监测 ................................................................... 3
发生区监测 ..................................................................... 4
9 害虫诊断 ........................................................................... 4
诊断依据 ....................................................................... 4
田间诊断 ....................................................................... 4
室内鉴定 ....................................................................... 4
10 虫情统计 .......................................................................... 4
虫株率 ........................................................................ 4
虫果率 ........................................................................ 4
虫情分级 ...................................................................... 5
虫情指数 ...................................................................... 5
11 监测结果及使用 .................................................................... 5
12 样品及档案保存 .................................................................... 5
附录A(资料性) 咖啡果小蠹主要信息 ................................................... 6
A.1 形态特征 ....................................................................... 6
A.2 为害状 ......................................................................... 7
A.3 寄主范围 ....................................................................... 8
A.4 分布 ........................................................................... 8
DB 46/T 713—2025
II
A.5 发生规律 ........................................................................ 8
附录B(资料性) 咖啡果小蠹调查监测记录 ............................................... 9
图1 咖啡果小蠹监测程序流程图 ......................................................... 2
图A.1 咖啡果小蠹卵 ................................................................... 6
图A.2 咖啡果小蠹幼虫 ................................................................. 6
图A.3 咖啡果小蠹蛹 ................................................................... 7
图A.4 咖啡果小蠹成虫 ................................................................. 7
图A.5 咖啡果小蠹为害状 ............................................................... 8
表1 咖啡果小蠹虫情分级 ............................................................... 5
表B.1 咖啡果小蠹走访调查表 ........................................................... 9
表B.2 咖啡果小蠹诱捕监测记录表 ...................................................... 10
表B.3 咖啡果小蠹踏查/为害程度调查记录表.............................................. 10
表B.4 咖啡果小蠹样品鉴定记录表 ...................................................... 11
DB 46/T 713—2025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孙世伟、刘世超、苟亚峰、田甜、高圣风、龙宇宙、张若男、薛超、温思为、
王政、孟倩倩、林兴军、王学良。
DB 46/T 713—2025
1
咖啡果小蠹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咖啡果小蠹(Hypothenemus hampei Ferrari)的监测程序,规定了监测用器具和试剂、
调查与监测区域、监测网点设置、监测方法、害虫诊断和虫情统计等程序指示,描述了监测过程信息记
录、样品及档案保存等追溯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咖啡果小蠹种群发生情况的田间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N/T 1913 咖啡果小蠹检疫鉴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咖啡果小蠹 coffee berry borer
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小蠹亚科(Scolytinae),一种为害咖啡
属植物果实和种子的钻蛀性害虫。
诱捕器 trap
利用昆虫对信息素的趋性,用来引诱并捕获昆虫的器具。
引诱剂 lure
能够吸引特定昆虫靠近或改变其行为的化学物质或物质组合。
注: 引诱剂一般通过特定缓释载体发挥作用,载体材料的不同,导致引诱物质的承载能力和释放速率的差异很大,
引诱效果也不一样,需根据化合物和载体的理化特性进行筛选。
4 器具和试剂
器具
手持式经纬度定位仪、带微距镜头照相机、诱捕器、铁丝、虎钳、放大倍数40倍以上手持放大镜、
毛刷、记录用笔、指形管、剪刀、解剖刀、镊子、标签、白瓷盘、标本瓶、体视显微镜、车辆等。
试剂
DB 46/T 713—2025
2
咖啡果小蠹引诱剂、无水乙醇等。
5 监测程序
咖啡果小蠹监测程序包括6个步骤,监测程序流程见图1。
图1 咖啡果小蠹监测程序流程图
DB 46/T 713—2025
3
6 调查与监测区域
未发生区
分布有咖啡果小蠹主要寄主植物、且尚未有咖啡果小蠹发生为害的区域。
发生区
已发现咖啡果小蠹发生为害的区域。
7 监测网点设置
固定监测点
在咖啡主产区(市、县),根据其立地条件、气候条件及咖啡品种类型、区域种植规模和咖啡果小
蠹发生史,选择2~3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固定监测区,每个固定监测区咖啡连片种植面积应不小于
5 hm2,设置3个固定监测点。
随机监测点
在固定监测区范围以内、固定监测点之外,每季度随机抽取1个面积不小于1 hm2的地块作为随机监
测点。
8 监测方法
未发生区监测
8.1.1 走访调查
在咖啡主产区(市、县)进行走访调查,向咖啡种植户、农技人员、咖啡加工从业者等人员询问咖
啡果小蠹相关信息,走访调查结果填入表B.1。
8.1.2 固定监测点监测
每个固定监测区设置3个固定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置1个咖啡果小蠹诱捕器,诱捕器根据地形呈一
字形或等边三角形排列,诱捕器间距50 m,诱捕器底部距地面0.5 m~1.0 m,每月定期更换引诱剂,收集
诱捕到的咖啡果小蠹成虫并记录数量。监测结果填入表B.2。
8.1.3 随机监测点监测
在随机监测点内设置1个咖啡果小蠹虫诱捕器,诱捕器底部距地面0.5 m~1.0 m,每3个月诱集1次并
定期更换引诱剂,全年诱集4次,收集诱捕到的咖啡果小蠹成虫并记录数量。监测结果填入表B.2。
8.1.4 踏查
每年11月~次年5月,在监测点之外的区域开展踏查2~3次,每个种植区域面积大于1 hm2为一个踏
查点。每个踏查点按棋盘式取样法选50株并逐一编号,每株应按东、西、南、北方向各选5颗已进入胚
乳充实期或成熟期的果实,每个踏查点共取1 000颗果实。检查每颗果实是否被咖啡果小蠹为害,记录
调查面积、调查株树、虫蛀果实数等,统计虫株率、虫果率、虫情分级、虫情指数,结果填入表B.3。
DB 46/T 713—2025
4
发生区监测
8.2.1 固定监测点监测
在固定监测区按8.1.2给出的方法设置咖啡果小蠹诱捕器,每年11月~次年5月,每7 d收集诱捕到
的咖啡果小蠹成虫并记录数量1次,每月定期更换引诱剂;其余时期每15 d记录1次。监测结果填入表B.2。
8.2.2 为害程度调查
每年11月~次年5月咖啡果实成熟季节,按8.1.4给出的方法在固定监测点之外的区域开展为害程
度调查,每隔30 d调查1次。记录调查面积、调查株树、虫蛀果实数等,统计虫株率、虫果率、虫情分级、
虫情指数,结果填入表B.3。
9 害虫诊断
诊断依据
咖啡果小蠹的形态特征、为害状、寄主范围、地理分布及发生规律是诊断鉴定的主要依据,具体信
息见附录A。
田间诊断
收集诱捕到的小蠹虫,检查咖啡果实受害状,依据常规的害虫形态学方法进行鉴定,符合咖啡果小
蠹虫体形态特征及田间为害状(见A.1、A.2)的可鉴定为咖啡果小蠹,诊断结果填入表B.4。如发现疑
似咖啡果小蠹样品及为害状,应采集疑似样品及受害果实放至取样瓶密封带回实验室做进一步鉴定。
室内鉴定
将9.2中采集的疑似样品及果实妥善保存并带回实验室,挑取卵、幼虫、蛹、成虫等不同虫态,在
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并测量体长、头宽等数据,按照SN/T 1913中的方法进行鉴定,鉴定结果
填入表B.4。
10 虫情统计
虫株率
虫株率按公式(1)计算。
? =
?
?
× 100 ·········································································· (1)
式中:
Z ——虫株率,用百分率( % )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N ——受害株数;
M ——调查总株数。
虫果率
虫果率按公式(2)计算。
? =
?
?
× 100 ·········································································· (2)
DB 46/T 713—2025
5
式中:
R ——虫果率,用百分率( % )表示,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T ——受害果实数;
S ——调查总果实数。
虫情分级
咖啡果小蠹虫情分级见表1。
表1 咖啡果小蠹虫情分级
虫情指数
虫情指数按公式(3)计算。
?? =
Σ?(??×??)
?×?
× 100 ···································································· (3)
式中:
DI ——虫情指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为害等级,依次为0级、1级、3级、5级、7级、9级;
?? ——不同虫情级别的级值,对应于虫情级别取值,依次为0、1、3、5、7、9;
?? ——相应为害等级虫果数;
S ——调查的总果数。
11 监测结果及使用
将监测结果及虫情统计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形成年度监测报告,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a) 调
查与监测对象;b) 监测区域;c) 监测内容;d) 监测结果;e) 现状分析;f) 趋势分析;g) 对策及建
议。
当虫株率>5.0% 或虫情指数>10.0时,提出虫害预警。
12 样品及档案保存
经鉴定为咖啡果小蠹的样品,置于70%无水乙醇中保存,并注明样品寄主种类、采集日期、采集地
点、采集人、制作日期等信息。
监测原始记录、照片等文档做好登记、标记和存档,档案保存2年。
为害等级 虫果率
0级 无虫害状
1级 虫果率≤5.0%
3级 5.0%<虫果率≤25.0%
5级 25.0%<虫果率≤50.0%
7级 50.0%<虫果率≤75.0%
9级 虫果率>75.0%
DB 46/T 713—2025
6
A
A
附录A
(资料性)
咖啡果小蠹主要信息
A.1 形态特征
A.1.1 卵
卵初产前期透明状,后期乳白色,有光泽,长球形,0.31 mm~0.56 mm。见图A.1 。
a) 卵(前期) b) 卵(后期)
图A.1 咖啡果小蠹卵
A.1.2 幼虫
乳白色。体长0.75 mm,宽0.20 mm。头部褐色,无足。体被白色硬毛,后部弯曲呈镰刀形。见图A.2 。
c) 一龄幼虫 d) 二龄幼虫
图A.2 咖啡果小蠹幼虫
DB 46/T 713—2025
7
A.1.3 蛹
白色,头部藏于前胸背板之下。前胸背板边缘有3个~10个彼此分开的乳头状突起,每个突起上面
有1根白色刚毛。见图A.3。
e) 蛹(侧面观) f) 蛹(腹面观)
图A.3 咖啡果小蠹蛹
A.1.4 成虫
雌成虫体长1.6 mm~1.8 mm,宽0.7 mm~0.8 mm,暗褐色到黑色,有光泽,体呈圆柱形。头小,隐藏
于半球形的前胸背板下,最大宽度为0.6 mm。眼肾形,缺刻甚小。雄虫形态与雌虫相似,但个体较雌虫
小,体长1.05 mm~1.20 mm,宽0.55 mm~0.6 mm。腹节末端较尖。见图A.4。
g) 成虫(侧面观) h) 成虫(背面观)
图A.4 咖啡果小蠹成虫
A.2 为害状
咖啡果小蠹以雌成虫在咖啡果实端部钻孔,雌成虫蛀入咖啡果实后,将卵产于蛀道,幼虫孵出后在
果实内取食,幼虫、蛹均在果内完成发育,成虫羽化后2 d内即达到性成熟;完成交配后雌虫钻出果实,
寻找新的寄主侵入,雌虫只需要受精一次便会终生产卵蛀入果内产卵为害,卵、幼虫、蛹均在果内完成
DB 46/T 713—2025
8
发育,成虫羽化后钻出果实。咖啡果小蠹为害后,导致果实发育不良,果实内部变黑腐烂,从而造成咖
啡产量和品质下降。
a) 咖啡果小蠹为害未成熟果实 b) 咖啡果小蠹为害成熟果实
c) 咖啡果小蠹取食为害初期 d) 咖啡果小蠹钻蛀为害后期
图A.5 咖啡果小蠹为害状
A.3 寄主范围
咖啡果小蠹主要寄主为咖啡属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大戟科(Euphorbiaceae) 、西番莲科
(Passifloraceae)、茜草科(Rubiaceae)咖啡属以外的植物是咖啡果小蠹的潜在寄主植物。
A.4 分布
咖啡果小蠹目前广泛分布于埃塞俄比亚、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
西亚、印度、哥斯达黎加、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波多黎各、夏威夷、哥伦比亚、巴西、巴布亚新
几内亚等大多数咖啡主产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咖啡种植国家中只有尼泊尔和澳大利亚暂无咖啡果小
蠹入侵的相关报道。中国台湾、海南等咖啡种植区已先后发现咖啡果小蠹为害。
A.5 发生规律
咖啡果小蠹从产卵到发育为成虫至少需要25 d,在24.5 ℃时从卵到成虫平均为27.5 d。在海南每年
可发生7代,无明显越冬现象。每年1月开始种群数量缓慢上升,4月至5月咖啡果小蠹发生率呈暴增状态,
5月升至顶峰后又急速下降,6月至10月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11月种群数量又呈现增长状态,出
现又一个小高峰,12月有所下降但至次年3月都呈现缓慢增长状态,咖啡果小蠹的发生率与前一年遗留
的果实数量有关。果实发育期内咖啡果小蠹在空间上偏好中层(0.5 m~1 m)果实,在方位上偏好东方
和北方两个方向,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都属于聚集分布。
DB 46/T 713—2025
9
B
B
附录B
(资料性)
咖啡果小蠹调查监测记录
咖啡果小蠹走访调查表见表B.1。
表B.1 咖啡果小蠹走访调查表
走访调查日期
走访调查单位/调查对象
走访调查地点
寄主植物来源及种植情况
是否发现过咖啡果小蠹
为害情况及虫态数量
其他
记录人: 记录日期:
DB 46/T 713—2025
10
咖啡果小蠹诱捕监测记录表见表B.2。
表B.2 咖啡果小蠹诱捕监测记录表
市(县、区): 监测方法: ☐固定监测点 ☐随机监测点
监测点详细地址a 诱捕器编号 经纬度
诱捕咖啡果小蠹
成虫数量
(头)
诱捕起止日期 记录人
……
a 监测点详细地址请标明市县乡镇名称。
咖啡果小蠹踏查/为害程度调查记录表见表B.3。
表B.3 咖啡果小蠹踏查/为害程度调查记录表
市(县、区): 监测区域: ☐未发生区 ☐发生区
踏查/
调查
日期
踏查/调
查点详
细地址
a
经纬度
面积
(hm2)
虫株
率
(%)
虫情
指数
踏查/调查
株数编号
虫蛀
果数
(颗)
虫果
率
(%)
虫情分级
0 1 3 5 7 9
1
2
3
……
50
合计
1
2
3
……
50
合计
a 踏查/调查点详细地址请标明市县乡镇名称。
DB 46/T 713—2025
11
咖啡果小蠹样品鉴定记录表见表B.4。
表B.4 咖啡果小蠹样品鉴定记录表
样品编号 采样日期 采样地点
样品数量 送样方式 送检日期
送检单位 送检人 联系电话
鉴定方法:
鉴定结果:
鉴定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年 月 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