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394-2025 林业能源管理及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林业能源管理及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Requirements for forestry energy management and measurement equipment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 2394—2025
代替LY/T 2394—2014、LY/T 3125—2019、LY/T 3242—2020
目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林业能源管理………………………………………………………………………………………………1
5 林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4
6 林业能源审计………………………………………………………………………………………………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LY/T 2394—2014《林业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和LY/T 3125—2019《林业
企业能源审计规范》,LY/T 3242—2020《林业企业能源管理通则》与LY/T 2394—2014 和LY/T 3125—
2019、LY/T 3242—2020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LY/T 3242—2020的第3章、LY/T 3125—2019的3. 1、LY/T 2394—
2014 的第3 章);
b) 更改了能源管理的结构(见第4 章~第9 章,LY/T 3242—2020 的第4 章~第13 章);
c) 更改了计量器具配备的内容(见第10 章,LY/T 2394—2014 的第4 章~第5 章);
d) 更改了能源审计的内容(见第11 章,LY/T 3125—2019 的第4 章~第9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 20/SC 7)
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生态研究所、黑龙江省林科木业有限公司、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深圳市盐田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中心、中国龙江森工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运城学院、崇左广林迪
芬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大自然家居(中国)有限公司、大连佳源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富裕县富裕
林场。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贾丹、潘晓玲、王琪瑶、宋启亮、王睿、崔宇佳、王佳佳、张甜、李敖、王怀宇、赵邵松、
欧阳倩雯、牛文婧、魏金玲、赵佳宇、李瑞、崔淑华、梁素钰、李海滨。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LY/T 3242—2020 为2020 年首次发布,LY/T 2394—2014 为2014 年首次发布,LY/T 3125—
2019 为2019 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LY/T 2394—2025
Ⅲ
1
LY/T 2394—2025
林业能源管理及计量器具配备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业能源管理及计量器具配备的林业能源管理、林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要求和林业能
源审计。
本文件适用于林业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计量器具配备和能源审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7166—2019 能源审计技术通则
GB 17167—2025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0001. 11—2022 标准编写规则第11 部分:管理体系标准
GB/T 23331—2020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3899—2020 林业企业能耗测试与计算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GB/T 23331—2020 和GB/T 20001. 11—2022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林业能源管理forestry energy management
林业行业能源管理主体用于建立能源方针、目标、能源指标、措施计划,以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
[来源:GB/T 23331—2020,3. 2. 2,有修改]
3. 2
林业能源审计forestry energy audit
林业能源审计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标准,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的物理过程和财务过程
进行调查、测试和分析评价的活动。
[来源:GB/T 17166—2019,3. 1,有修改]
3. 3
林业能源计量器具forestry measuring instrument of energy
林业企业为了计量能源配备的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
[来源:GB/T 17167—2006,3. 1,有修改]
4 林业能源管理
4. 1 组织环境
4. 1. 1 理解组织及其环境
组织应确定与其管理相关并可能影响能源管理体系结果的内、外部所有事项。
2
LY/T 2394—2025
4. 1. 2 确定能源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按照所在环境确立能源管理的范围,包括:
a) 能源管理对象;
b) 能源的使用;
c) 能源的消耗;
d) 能源的利用效率。
4. 2 目标与方案制定
4. 2. 1 领导作用和承诺
最高管理者应通过以下方面证实其对能源管理体系的领导作用和承诺:
a) 能源管理的边界;
b) 能源管理方针;
c) 确立管理体系中各方的权力与职责;
d) 能源管理目标;
e) 能源指标;
f) 措施计划;
g) 实施过程中的保障措施。
4. 2. 2 能源管理方针
能源管理主体应制定能源管理方针,包括:
a) 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b) 有利于管理对象开展能源管理的相关工作;
c) 有利于能源评审和审计;
d) 有利于改善能源的利用;
e) 满足本单位正常生产、生活等能源需求;
f) 促进能源管理工作的进展。
4. 2. 3 能源管理目标
能源管理主体应根据能源管理方针和管理范围制定下列能源管理目标:
a) 管理目标应围绕能源管理方针;
b) 管理目标应适应本单位的实际管理情况;
c) 改进能源绩效;
d) 增加能源利用率;
e) 开发清洁能源(可行时);
f) 建立可监控、可更新的能源管理体系;
g) 促进用能环节的节能减排;
h) 合理利用能源。
4. 3 分工
4. 3. 1 当管理对象需要新建或改造,应组织有相关资质的部门对主要能源、能源器具配备、能源绩效等
3
LY/T 2394—2025
方面进行评估和论证。
4. 3. 2 管理主体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明晰各部门的权力与职责。
4. 3. 3 组织应当建立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监测对象、监测方法、相关人员沟通准则及设备维护等。
4. 3. 4 管理主体应建立应对风险的措施。
4. 3. 5 组织应对能源管理工作提供所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资源。
4. 3. 6 组织应对从事管理的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和知识更新工作。
4. 3. 7 组织应对管理所有过程建立工作档案。工作档案应:
a) 准确、详实无涂改;
b) 相关部门可获取和调用;
c) 由专门部门进行管理,防止丢失或损坏等情况;
d) 进行长期保管。
4. 4 实施
4. 4. 1 定期开展能源审核工作,确保能源管理工作符合能源方针。
4. 4. 2 组织应根据监测结果,计算能源利用效率。
4. 5 绩效评价
4. 5. 1 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
组织应确定的内容。
a) 监视和测量对象,主要包括:
1) 主要能源和次要能源的种类;
2) 与能源消耗相关的能源器具配备情况;
3) 管理对象的综合能耗;
4) 管理对象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林业企业适用)。
b) 适用的监测、测量、分析和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组织应定期对管理范围内的主要
能源的使用和消耗情况进行计量和监测,计量和监测方法应符合GB/T 23899—2020 的相关
要求。
c) 实施监视和测量的时限。两次监视和测量的间隔不应超过6 个月,每次监视和测量的时间不应
少于24 h。
d) 每次监视和测量结束后应由专人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4. 5. 2 内部审核
组织应根据自身能源管理情况制定内部审核方案,并定期组织内部审核,审核方案包括:
a) 审核的目标、准则和范围;
b) 审核人员的选择;
c) 审核报告的要求;
d) 审核结果的报告。
4. 5. 3 管理评审
管理评审应包括:
a) 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
4
LY/T 2394—2025
b) 内、外部事项的变化;
c) 相关方法需要和期望的变化;
d) 绩效的信息,包括:
1) 措施的合理性,
2) 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3) 审核的结果;
e) 绩效改进的潜力。
4. 6 总结与改进
4. 6. 1 当能源审核结果偏离能源方针和能源管理指标时,应及时找出问题所在,由相关部门评估后做出
改进方案并实施。
4. 6. 2 当现有管理体系不适用于生产时,应对现有管理体系进行变更。
5 林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
5. 1 范围
针对林业行业消耗的能源和耗能工质及回收利用的能源的种类,配备相应的能源计量器具。
5. 2 原则
5. 2. 1 配备的计量器具应满足用能单位进行能源管理工作的需要。
5. 2. 2 针对不同的能源或耗能工质种类配备相应的计量器具。
5. 2. 3 用能单位可根据管理需要自行配备能源检测仪。
5. 3 要求
能源器具配备应符合GB 17167—2025 中4. 3、4. 3. 2~4. 3. 4 和4. 4 的要求。
5. 4 管理
5. 4. 1 用能单位应制定能源器具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工作人员操作规程、计量器具维护保养方法和应
对突发状况的应急方案。
5. 4. 2 用能单位应设专职人员使用、维护和校准计量器具,并定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
5. 4. 3 计量器具的管理应符合GB 17167—2025 中5. 3 的要求。
5. 5 建立工作档案
用能单位应围绕能源计量器具的使用建立工作档案,其中包括:
a) 设备校准的详细情况;
b) 计量所有能源或耗能工质的消耗量;
c) 计量器具的维修记录。
5
LY/T 2394—2025
6 林业能源审计
6. 1 审计内容
6. 1. 1 能源管理
6. 1. 1. 1 审计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体系的设置情况。能源管理体系应符合要求,节能负责
人应落实,重点用能单位应设置能源管理岗位、配备合格的专职能源管理人员。
6. 1. 1. 2 审计用能单位应有以下能源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应切实可行:
a) 能源采购和审批管理制度;
b) 能源生产、加工转换管理制度;
c) 能源计量统计制度;
d) 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制度;
e) 主要产品及重点用能工序或装置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方法和节能奖惩制度;
f) 节能技改管理制度;
g) 节能项目技术经济评价制度;
h) 定期进行能源监测、能源审计、节能状况总结与评价的制度;
i) 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制度;
j) 节能档案保管保存制度。
6. 1. 2 用能概况及能源流程
6. 1. 2. 1 审计用能单位使用能源的品种、实物量、综合能耗(等价值、当量值),企业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主要产品的单位产量综合能耗。
6. 1. 2. 2 对用能单位能源流程进行审计,包括:
a) 从企业购入能源开始,绘制企业购入能源消费流向表或图;
b) 审计企业用作原料并计入能耗的能源品种和数量;
c) 对企业消耗的主要能源品种的流向分别进行审计,绘制每种能源的流向表或图。
6. 1. 3 能源统计状况
6. 1. 3. 1 审计用能单位能源数据的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表格式样,记录的项目能否满足计算能源消耗的
要求。
6. 1. 3. 2 审计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数据统计应实行网络化管理,应按生产周期(日、周、月)及时统计计
算出生产周期内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耗量。
6. 1. 4 能源消费指标计算分析
6. 1. 4. 1 审计用能单位能耗数据的真实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6. 1. 4. 2 计算用能单位的单位产值综合能耗、单位产值电耗和单位产值取水量。
6. 1. 5 节能量及节能潜力分析
6. 1. 5. 1 节能量应分别计算产值节能量、产品节能量和技术措施节能量。
6. 1. 5. 2 分析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状况,查找不符合能源管理政策和标准要求的环节。
6. 1. 5. 3 分析生产工艺的先进性,分析工艺过程能源利用的合理性,查找节能潜力。
6
LY/T 2394—2025
6. 1. 5. 4 设备选型应合理,分析设备效率、原料变化、生产方案、生产周期、生产负荷、工艺参数优化等能
源因素,查找不符合有关要求的环节。
6. 1. 5. 5 分析热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水平,查找锅炉、加热炉等窑炉及蒸汽系统的节能潜力。
6. 1. 5. 6 分析含能物料的能源利用状况,查找充分利用余能的潜力。
6. 1. 5. 7 分析企业供配电系统的能源利用状况,查找节电潜力。
6. 2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应符合GB/T 17166—2019 中5. 2 的规定。
6. 3 审计程序
6. 3. 1 前期准备
6. 3. 1. 1 成立能源审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明确人员分工,明确能源审计的目标、审计期及审计内容,
制定能源审计方案。
6. 3. 1. 2 了解企业生产使用能源的基本情况。通过企业能源管理人员的介绍,了解企业产品生产系统、
辅助生产系统、附属生产系统的基本情况,及能源管理体系、能源购销、能源转换输送、能源计量和能源利
用系统的情况。
6. 3. 1. 3 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召开能源审计动员会,向相关人员介绍能源审计的目的和要求,布置数
据资料收集工作,主要收集能源管理资料、能源统计报表、各分系统和主要用能设备的数据资料、生产数
据资料、技改项目等有关资料。
6. 3. 2 现场调查测试
6. 3. 2. 1 进入生产现场,了解主要生产系统、能源转换输送和能源利用系统的详细情况,根据需要选择
重点用能设备和装置进行现场测试。
6. 3. 2. 2 通过现场核查、盘点、查账等手段,核算、分析收集的各种数据的真实性,必要时与企业重新
核对。
6. 3. 3 交流研讨
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完成后,应就发现的问题与企业进行交流,分析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提高能源
利用效率可能采取的措施。
6. 3. 4 编写能源审计报告
现场审计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并编写能源审计报告,经企业核实后,
提交最终报告。
6. 4 审计报告内容
6. 4. 1 能源审计报告分摘要与正文两部分。
6. 4. 2 能源审计报告的摘要放在正文前面。摘要应包括单位简介、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产品能耗、产品
能源成本、能源利用效果评价、审计建议与结论。
6. 4. 3 能源审计报告正文包括:
a) 用能单位基本情况,应包括概况、主要生产装置概况、用能系统概况;
b) 能源管理状况,应包括能源管理机构、能源管理制度、能源计量统计状况;
7
LY/T 2394—2025
c) 能源利用状况,应包括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流向、各种能耗指标、能源成本、能源利用效果
评价;
d) 节能潜力分析和建议;
e) 审计结论;
f) 附表,应包括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监测报告、能源计量器具统计表、主要用能设备汇总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