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160—2024
代替LY/T1287—2012,LY/T1286—2022,LY/T3160—2019
林业能源节能监测方法
Monitoringmethodofenergyconservationinforestry
2024-12-16发布2025-05-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LY/T1287—2012《人造板热压机节能监测方法》、LY/T1286—2012《刨花干燥机节
能监测方法》和LY/T3160—2019《单板干燥机节能监测方法》,与LY/T1287—2012相比,除结构调
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更改了范围的内容(见第1章,LY/T1287—2012的第1章);
b) 更改了规范性引用文件的部分内容(见第2章,LY/T1287—2012的第2章);
c) 更改了监测项目的部分内容(见第4章,LY/T1287—2012的第3章);
d) 更改了设备状况检查的部分内容(见5.3,LY/T1287—2012的4.2,4.3);
e) 增加了刨花干燥机排湿温度的测试(见5.11);
f) 增加了刨花干燥机热风回收利用状况的测试(见5.12);
g) 更改了凝结水回收利用状况和热效率的部分内容(见6.1,LY/T1287—2012的5.3);
h) 更改了导热油指标的部分内容(见6.2,LY/T1287—2012的5.4);
i) 更改了保温层表面温度的部分内容(见6.4,LY/T1287—2012的5.6);
j) 增加了刨花干燥机排湿温度(见6.5);
k) 增加了干燥机热风回收利用率(见6.6)。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林业能源管理分技术委员会(SAC/TC20/SC7)
归口。
本 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国营松江胶合板厂有限公司、哈尔滨木器制造有限公司、德华兔宝宝装饰
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新泽兴人造板有限公司、哈尔滨铠安科技有限公司、哈尔滨
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苏伟森家居有限公司、邳州市江山木业有限公司、黑龙江省生态研究所、
江苏兰蒂斯木业有限公司、徐州飞亚木业有限公司、广西林业集团崇左驰普置业公司、国家木制家具及
人造板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徐州)、江苏正点数控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德科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邳州市林
业局。
本 文件主要起草人:战秀英、史铁槐、钟金环、刘乐群、杨兆金、史伟任、孙逊、李良林、尹文韬、赵邵
松、刘禹、吴建国、石建、李骜、黄立民、陈福龙、刘雪羽、梅俊、苏治、龚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的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人造板热压机节能监测方法》1998年首次发布为:LY/T1287—1998《人造板热压机节能监
测方法》,2012年第一次修订;
———《刨花干燥机节能监测方法》1998年首次发布为:LY/T1286—1998《刨花干燥机节能监测方
法》,2012年第一次修订,2022年第二次修订;
———《单板干燥机节能监测方法》2019年首次发布为:LY/T3160—2019《单板干燥机节能监测方
法》。
Ⅰ
LY/T3160—2024
林业能源节能监测方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人造板生产主要用热设备的节能监测项目、监测方法、合格指标和结果评价。
本文件适用于以蒸汽、导热油、高温烟气和热水为热介质,生产胶合板、刨花板及纤维板等人造板热
压机、刨花干燥机和单板干燥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65 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
GB/T268 石油产品残炭测定法
GB/T2587 用能设备能量平衡通则
GB/T2588 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
GB/T4272 设备及管道绝热技术通则
GB/T12712 蒸汽供热系统凝结水回收及蒸汽疏水阀技术管理要求
GB/T15914 蒸汽加热设备节能监测方法
GB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18613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1 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GB19762 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监测项目
对主要用热设备进行能源节能监测时,应对其状况、相应部位和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和测试,具体项
目包括:
a) 设备状况;
b) 凝结水回收利用状况(蒸汽作为热介质);
c) 热效率;
d) 热油相关指标(导热油作为热介质);
e) 凝结水温度(蒸汽作为热介质);
f) 疏水阀漏汽率(蒸汽作为热介质);
g) 蒸汽或导热油主管道保温层表面温度;
1
LY/T3160—2024
h) 刨花干燥机排湿温度;
i) 刨花干燥机干燥热风回收利用状况。
5 监测方法
5.1 监测范围
5.1.1 单板干燥机本体及其进汽主阀门到疏水阀出口或凝结水回收装置之间的汽水管路、导热油进出
干燥机主阀门与干燥机之间的导热油管路。
5.1.2 人造板热压机本体及其导热油进出热压机主阀门与热压机之间的导热油管路。
5.1.3 刨花干燥机从刨花入口到出口之间的所有装置,也包括刨花干燥机排湿管路、循环回收利用热
风与高温烟气混合管路。
5.2 监测条件
5.2.1 监测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下进行,现场监测时间不少于2h。
5.2.2 测试装置应按照GB17167的要求配备。
5.3 设备状况的检查
5.3.1 设备应符合GB18613、GB19761和GB19762中的规定,不应使用已被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高
能耗、低效率设备。
5.3.2 设备的汽水管路、导热油管路应工作状况完好,无泄漏现象。
5.3.3 设备本体与汽水管路、导热油管路保温应符合GB/T4272的规定。
5.3.4 干燥机气流系统的密封性应保持正常状态,无异常的漏气现象。
5.4 凝结水回收利用状况的检查
5.4.1 设备应安装合适的疏水阀,疏水阀应正常工作。
5.4.2 凝结水应回收利用,凝结水回收利用率的计算按GB/T12712的要求进行。
5.5 热效率的检查
5.5.1 热效率的测算值应以经国家认证的专业单位的测试报告为依据,有效期为3年。
5.5.2 热效率的测试应符合GB/T2587、GB/T2588和GB/T15914的规定,刨花干燥机热效率测试
方法见附录A,单板干燥机和人造板热压机热效率测试方法见附录B。
5.6 导热油指标的检查
5.6.1 运动黏度变化幅度按GB/T265的规定测定,应测定在规定温度下使用后的导热油运动黏度与
导热油新油的运动黏度变化幅度的百分比。
5.6.2 残炭增加值按GB/T268的规定测定,应测定在规定温度下使用后导热油的残炭值与导热油新
油残炭值变化幅度的百分比。
5.7 热压机压板导热油管路内壁碳化层覆盖面积的检查
测量覆盖碳化层的热压机压板导热油管路内壁表面积以及热压机压板导热油内壁表面总面积,计
算其所占比率。
2
LY/T3160—2024
5.8 凝结水温度的测试
测温点应在疏水阀后1m 处,用温度计测试,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时间间隔不少于20min,取其
算术平均值作为凝结水温度。
5.9 疏水阀漏汽率的测试
疏水阀漏汽率的测试按附录C 的要求进行。
5.10 保温层表面温度的测试
5.10.1 设备顶面每节保温层表面中心为1个测点,每隔20min测试1次,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用温
度计测试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5.10.2 设备侧面每块机门保温层表面中心为1个测点,每隔20min测试1次,测试次数不少于3
次,用温度计测试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5.10.3 汽水管路或导热油管路保温层表面每米至少测试一处,每隔20min测试1次,测试次数不少于
3次,用温度计测试后取其算术平均值。
5.11 刨花干燥机排湿温度的测试
测温点应取在排湿管道中心位置处,距干燥机1m 以内,用测温仪测试。测试次数不少于3次,取
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排湿温度。
5.12 刨花干燥机热风回收利用状况的测试
烟气为热介质的单通道、三通道刨花干燥机,在干燥系统正常运行时,保证刨花板产品含水率合格
的前提下,检测排湿风量与循环回收利用热风风量,并按式(1)计算热风回收利用率。
A = Fh
Fp +Fh ×100% …………………………(1)
式中:
A ———热风回收利用率,%;
Fh ———回收利用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分(m3/min);
Fp ———排湿风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分(m3/min)。
6 合格指标
6.1 凝结水回收利用状况和热效率
凝结水回收利用状况和热效率合格指标如表1所示。
3
LY/T3160—2024
表1 凝结水回收利用状况和热效率合格指标表
监测项目设备状况
凝结水温度
(未回收利用)
℃
凝结水回收
利用率
%
疏水阀
漏汽率
%
热效率
%
合格指标良好
用蒸汽
作热源
用蒸汽
作热源
用蒸汽
作热源
用蒸汽作热源
用烟气
作热源
单板
干燥机
刨花
干燥机
人造板
热压机
刨花干燥机
<90 ≥70 ≤3 ≥65 ≥55 ≥55 ≥75
注:以蒸汽为加热介质的设备必须安装合适的疏水阀,若疏水阀后有密闭式凝结水回收利用装置,则不需要考核
热效率、疏水阀漏汽率及凝结水温度,但疏水阀必须能正常工作。
6.2 导热油
以导热油为热介质的设备,其导热油的运动黏度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于15%,导热油残炭增加幅度
不大于1.2%。
6.3 压板导热油管路内壁碳化层覆盖面积与压板导热油管路总面积的比率
热压机压板导热油管路内壁表面碳化层覆盖面积与压板导热油管路内壁表面总面积的比率不大
于20%。
6.4 保温层表面温度
干燥机和热介质管道保温层表面温度不大于45℃。
6.5 排湿温度
刨花干燥机排湿温度不大于130℃。
6.6 热风回收利用率
用烟气作热源的刨花干燥机热风回收利用率平均值不小于35%。
7 结果评价
7.1 监测单位应根据本文件的规定,对被监测的设备按附录D填写节能监测报告,逐项作出合格与不
合格的评价。
7.2 全部节能监测项目同时合格的设备判定为“节能监测合格设备”,其中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节
能监测不合格设备”。
4
LY/T3160—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刨花干燥机热效率测试方法
A.1 热效率测试条件与时间
测试应在设备正常生产工况下进行,测试周期为2h,总时间不少于2h。
A.2 热效率计算
热效率按式(A.1)计算。
η =Qyx
Qgg ×100% …………………………(A.1)
式中:
η ———热效率,%;
Qyx———有效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gg———供给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A.3 供给热量计算
供给热量按式(A.2)计算。
Qgg =D ×(hq -ha) …………………………(A.2)
式中:
D ———测试期内热蒸汽或烟气平均消耗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hq ———蒸汽或烟气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a ———环境温度ta(ta 为距离刨花干燥机2m 处的空气温度,℃)下的饱和水焓,单位为千焦每千
克(kJ/kg)。
A.4 有效热量的计算
A.4.1 有效热量的计算
有效热量按式(A.3)计算。
Qyx =Qw +Qzf …………………………(A.3)
式中:
Qw———刨花升温耗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zf———刨花水分蒸发耗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A.4.2 刨花升温耗热量计算
刨花升温耗热量按式(A.4)和式(A.5)计算。
Qw =mjg ×(tgy -ts)×[Mg +0.00058(tgy +ts)+0.266]×4.1868 ………(A.4)
mjg = ms
1+Ms …………………………(A.5)
式中:
mjg———刨花绝干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tgy ———干燥工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5
LY/T3160—2024
ts ———湿刨花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ms ———湿刨花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s———湿刨花绝对含水率,%;
Mg———干燥后刨花绝对含水率,%;
A.4.3 刨花水分蒸发耗热量计算
刨花水分蒸发耗热量按式(A.6)计算。
Qzf=ms× (Ms-Mg)
(1+Ms) ×(h -hs+r') …………………(A.6)
式中:
h ———当地大气压下饱和水蒸汽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s ———当地大气压下温度ts 时的湿刨花中水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r'———湿刨花中水分子的吸附热,r'=40kJ/kg。
6
LY/T3160—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单板干燥机和人造板热压机热效率测试方法
B.1 热效率测试条件与时间
测试应在设备接近满负荷的工况下进行,测试时间应包括数个完整的热压周期,总时间不少于
2h。
B.2 热效率的计算
热效率按式(B.1)计算。
η =Qyx
Qgg ×100% …………………………(B.1)
式中:
η ———热压机的热效率,%;
Qyx———有效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gg———供给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B.3 供给热量的计算
供给热量按式(B.2)计算。
Qgg =D ×(hq -ha) …………………………(B.2)
式中:
D ———测试期内蒸汽平均消耗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hq ———蒸汽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a ———环境温度ta(ta 为距热压机2 m 处的空气温度,℃)下的饱和水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
(kJ/kg)。
B.4 有效热量计算
有效热量按式(B.3)计算。
Qyx =Qyx,1 +Qyx,2 …………………………(B.3)
式中:
Qyx,1———板坯升温耗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Qyx,2———板坯水分蒸发耗热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B.4.1 板坯升温耗热量的计算
板坯升温耗热量按式(B.4)和式(B.5)计算。
Qyx,1 =mgb ×(Cgb +M2C5)×(tgy -t0)…………………………(B.4)
Cgb =1.114+0.00486×(tgy +t0)/2 …………………………(B.5)
式中:
mgb———测试期内进入热压机的绝干板坯平均质量,单位为千克每小时(kg/h);
M2 ———板坯热压后的绝对含水率,%;
tgy ———热压工艺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7
LY/T3160—2024
t0 ———板坯热压前的初始温度,单位为摄氏度(℃);
Cs ———水分的比热,Cs=4.187kJ/(kg·℃);
Cgb ———绝干板坯平均比热,kJ/(kg·℃)。
B.4.2 板坯水分蒸发耗热量的计算
板坯水分蒸发耗热量按式(B.6)和式(B.7)计算。
Qyx,2 =(h -h0 +r') …………………………(B.6)
msz=mgb ×(M1 -M2) …………………………(B.7)
式中:
msz———测试期内板坯水分平均蒸发质量,单位为千焦每小时(kJ/h);
h ———当地大气压下的饱和水蒸汽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0 ———当地大气压下温度t0 时的水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r' ———板坯中水分子的吸附值,对胶合板、刨花板及干法纤维板,r'=109kJ/kg。
M1———板坯热压前的绝对含水率,%;
M2———板坯热压后的绝对含水率,%。
8
LY/T3160—2024
附 录 C
(规范性)
疏水阀漏气率测算方法
C.1 疏水阀漏汽率测试条件与时间
测试应在正常工况下进行,漏汽率共测3次,取算术平均值。
C.2 测试方法
C.2.1 疏水阀漏汽率的测试采用凝结水量热计法进行。
C.2.2 先将疏水阀排水管拆开,套上一根尽量短的耐热胶管或在排水管上安装三通阀,以便引出凝
结水。
C.2.3 在保温桶中装入一定量的冷水,测出其温度t1(℃),冷水质量m1(kg)。
C.2.4 将凝结水通入保温桶,测出混合后水温t2(℃)(要求混合后水温小于60 ℃),混合后水的质
量m2(kg),并记录起始和结束时间。同时记录疏水阀前蒸汽的压力p(MPa)。
C.3 测试装置
测试装置如图C.1所示。
9
LY/T3160—2024
标引序号说明:
1———截止阀;
2———压力表;
3———疏水阀;
4———耐热胶管:
5———保温桶。
图C.1 测试装置图
C.4 疏水阀漏汽率的计算
疏水阀漏汽率按式(C.1)和式(C.2)计算。
x =h -hs
hq -hs ×100% …………………………(C.1)
式中:
x ———疏水阀漏汽率,%;
h ———疏水阀排出的汽水混合物的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q ———疏水阀前压力p 下的干饱和蒸汽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s ———疏水阀前压力p 下的饱和水焓,单位为千焦每千克(kJ/kg)。
h ≈ 1 m2 -m1[Cs(m2t2 -m1t1)+(myqCyq +mjgCjg)(t2 -t1)]……………(C.2)
式中:
m1、m2、t1、t2———同C2.2和C2.3中的规定;
Cs ———水比热,Cs=4.1868kJ/(kg·℃);
myq ———容器(保温桶)质量,单位为千克(kg);
Cyq ———容器材料比热,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mjg ———橡胶导管的质量,单位为千克(kg);
Cjg ———橡胶导管的比热,千焦每千克摄氏度[kJ/(kg·℃)]。
10
LY/T3160—2024
附 录 D
(规范性)
林业能源节能监测报告
林业能源节能监测报告按表D.1填写。
表D.1 林业能源节能监测报告
被监测单位监测通知号
设备规格型号监测日期
监测依据
执行标准编号
监测项目监测数据监测结果(合格/不合格)
汽水管路密封状况
主管道保温层保温情况
凝结水回收利用率/%
热效率/%
导热油运动黏度变化幅度/%
导热油残炭/%
碳化层覆盖率/%
凝结水温度/℃
疏水阀漏气率/%
主管道保温层表面温度/℃
排湿温度
热风回收利用率
注:若疏水阀后有密闭式凝结水回收装置或用导热油作加热介质的设备,则不需要考核“热效率”“疏水阀漏汽
率”和“凝结水温度”;若用蒸汽作加热介质的设备,则不需要考核“导热油运动粘度变化幅度”和“导热油
残炭”。
监测结果、处理意见及建议:
检测单位负责人:(签字) 监测技术负责人:(签字)
检 测 人:(签字) 监 测 单 位:(签字)
年 月 日
11
LY/T3160—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