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65.020.20
CCS B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367—2024
中国新花卉作物开发技术规程
TechniquecodeofpracticefordevelopingChinesenewfloralcrops
2024-02-07发布2024-06-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开发程序………………………………………………………………………………………………… 1
5 种质资源收集…………………………………………………………………………………………… 2
6 种质资源评价…………………………………………………………………………………………… 2
7 种质资源选择与改良…………………………………………………………………………………… 3
8 繁殖技术研发…………………………………………………………………………………………… 3
9 栽培技术研发…………………………………………………………………………………………… 3
10 商品化生产技术研发…………………………………………………………………………………… 4
11 产后技术研发…………………………………………………………………………………………… 4
12 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良种审定………………………………………………………………………… 4
13 档案建立………………………………………………………………………………………………… 4
Ⅰ
LY/T3367—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北京市植物园、北京国佳花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
本 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启翔、潘会堂、程堂仁、罗乐、王佳、郑唐春、何金儒、蔡明、胡永红、于超、张毓。
Ⅲ
LY/T3367—2024
中国新花卉作物开发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中国新花卉作物开发程序,规定了种质资源收集、种质资源评价、种质资源选择与改
良、繁殖技术研发、栽培技术研发、商品化生产技术研发、产后技术研发、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良种审定
和档案建立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中国新花卉作物开发过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4175 林木引种
GB/T17980.119 农药 田间药效实验准则(二) 第119部分: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
LY/T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野生花卉 wildornamentalplants
处于野生状态及在植物园、资源圃等迁地保存,尚未开发利用的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
3.2
中国新花卉作物 Chinesenewfloralcrops
原产中国,具备新颖性、适应性、无害性,经繁殖技术和栽培技术开发,具有规模化生产能力,且尚未
进入市场的野生花卉及其他非商品花卉。
4 开发程序
包括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种质资源选择与改良、繁殖和栽培技术研发、商品化生产技术研发、产后
技术研发、区域生产评价和示范推广应用7个阶段。见图1。
1
LY/T3367—2024
图1 中国新花卉作物开发程序
5 种质资源收集
对拟开发中国新花卉作物的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收集,范围包括种、亚种、变种、变型、地理种源、生态
型或同一群体中的特殊个体。
6 种质资源评价
根据新花卉资源评价体系(表1),对收集的种质资源的花、叶、茎、果、株型、香味等性状进行量化评
分,确定开发用途,包括盆花(观花、观叶、观果等)、切花(切花、切叶、切果、切枝等)、绿化观赏苗木(乔
木、灌木、攀缘、草本、水生花卉等)、食用、药用、工业用途等。综合评价结果分4个等级:
a) 优先开发:得分≥8分;
b) 鼓励开发:7分≤得分<8分;
c) 慎重开发:5分≤得分<7分;
d) 不宜开发:得分<5分。
2
LY/T3367—2024
表1 新花卉资源评价体系
一级指标(权重) 二级指标赋值
观赏价值(0.6)
花、叶、茎、果、株型、香味均具有观赏性10
花、叶、茎、果、株型、香味中任意4项具有观赏性9
花、叶、茎、果、株型、香味中任意3项具有观赏性8
花、叶、茎、果、株型、香味中任意2项具有观赏性7
花、叶、茎、果、株型、香味中任意1项具有观赏性6
适应性(0.2)
能适应5个以上地理分区a 10
能适应3个以上地理分区8
能适应1个以上地理分区6
商品性(0.1)
具有3种及以上的用途b 10
具有2种用途8
具有1种用途6
文化价值(0.05)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价值均有10
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外文化价值具有其一5
无文化价值0
对人的影响(0.05)
不产生致敏物质、无异味、无毒10
产生少量致敏物质,略有异味,略有毒,对人无明显影响5
产生致敏物质,有异味,有毒,对人有影响0
a 地理分区指中国七大地理分区,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和西南地区。
b 用途指切花、盆花、绿化观赏苗木、食用、药用、工业用途等。
7 种质资源选择与改良
对通过评价确定为优先开发和鼓励开发的种质资源,进行实生选择和芽变选择,或通过杂交、诱变
等育种技术进行改良,培育观赏性高、抗逆性强等性状的新优种质。其中抗逆性包括对寒(冻、冷)、热
(高温、日灼)、旱、涝、风、雪、盐碱和病虫害等逆境的抗性。植物对寒、旱和风害的受害程度和调查方法
按照GB/T14175进行分级,植物对病虫害的抗逆性程度按照GB/T17980.119进行分级。
8 繁殖技术研发
研发新优种质的高效繁殖技术,包括播种、扦插、嫁接及组织培养等。
9 栽培技术研发
建立新优种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包括栽培基质选择、水肥管理、环境调控、株型控制、花期调控以
及特殊的栽培管理技术等。
3
LY/T3367—2024
10 商品化生产技术研发
10.1 露地生产
研究新花卉作物在露地栽培条件下的生长速度、生长量、物候期、品质和一致性及病虫害情况等,以
确定适宜的生产推广范围,提出重点推广区域。每个地理分区不少于3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实生繁殖
种苗数量不少于300株,或无性繁殖种苗数量不少于90株,评价周期不少于3个生长季。
10.2 设施生产
研究新花卉作物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的生长速度、生长量、开花时间、生长周期、品质和一致性及病虫
害情况等,确定适宜的设施类型。每种设施条件实生繁殖种苗数量不少于300株,或无性繁殖种苗数量
不少于90株,评价周期至少3个生长季。
11 产后技术研发
研发配套的切花采后处理、盆花产后处理及绿化观赏苗木包装运输技术等。切花采后处理技术应
包括采收时期、采收时间、贮运环境、贮运方法、保鲜剂配方及使用方法等;盆花产后处理技术应包括出
圃时期、驯化条件、水肥调控、化学处理及包装贮运等;绿化观赏苗木包装运输技术应包括修剪、起苗、包
装、运输等。
12 植物新品种权申请与良种审定
经种质资源评价、种质资源选择与改良、繁殖技术研发、栽培技术研发、商品化生产技术研发、产后
技术研发的新花卉作物,具备了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新花卉作物,宜申请植物新品种权;具
有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经区域试验测试和品质鉴定的新花卉作物,宜申请良种审定。
13 档案建立
新花卉作物开发全过程应及时整理、归档,按照LY/T2289建立档案保管制度。
4
LY/T3367—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