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NP 711-2025 大学生音乐艺术鉴赏素质测评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对《大学生音乐艺术鉴赏素质测评规范》(T/UNP 711-2025)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核心框架与背景
- 发布机构
- 中国联合国采购促进会发布,归口单位为河南城建学院等高校。
- 国际关联性
- 基于联合国标准产品与服务分类代码(UNSPSC 86.13.22),对应“教育支持服务”,助力国际教育标准融合。
- 适用范围
- 针对大学生音乐艺术鉴赏能力的系统性测评。
二、核心测评要求(7大原则)
- 科学性
- 依据学科规律设计指标,测评工具需验证有效性(如试题、分析量表)。
- 客观性
- 量化指标按标准答案评分;主观项目(如作品分析)需多人独立评分取均值。
- 独立性
- 测评过程不受外界干扰。
- 公平性
- 无性别、专业、地域歧视,流程标准统一。
- 全面性
- 覆盖知识、能力、实践、态度等多维度。
- 系统性
- 结合平时考核(50%)与期末考核(50%)。
- 实践性
- 强调听赏、分析等实操能力评估。
三、测评内容(6大核心能力)
维度 | 具体要求 |
---|---|
1. 音乐基础知识 | - 乐理:音符、节拍、调式、和声等概念识别。 - 音乐史:中西方音乐史分期、代表作品及风格。 |
2. 音乐感知 | - 音高(单音/旋律走向)、节奏(切分音等复杂型)、音色(乐器/人声)辨别能力。 |
3. 作品分析 | - 主题识别、曲式结构(二段式/三段式)、和声与旋律关系分析。 |
4. 情感理解 | - 辨识音乐情感(悲伤/欢快等),分析表现手法与效果。 |
5. 文化背景理解 | - 关联历史社会背景,比较跨文化音乐特征,分析作品社会价值。 |
6. 艺术评价 | - 阐明个人审美偏好(如古典/流行),评价作品创新性、表现力及艺术价值。 |
四、测评方法(4种方式)
- 理论知识测试
- 闭卷/线上答题(选择题、填空题等),考察乐理、音乐史。
- 听力测试
- 播放音频片段(≤3次),测试音高、节奏、音色辨别能力。
- 作品分析写作
- 听赏完整作品后撰写分析报告(主题、曲式、情感等)。
- 问答
- 口头回答审美偏好、作品评价等问题,全程记录。
五、测评流程(3阶段)
阶段 | 关键步骤 |
---|---|
准备阶段 | - 组建团队(教师/企业HR/管理人员) - 制定方案(目标、时间、分工) - 准备试题、音频素材 - 布置考场(隔音、设备完善)。 |
实施阶段 | - 学生分组报名 - 按顺序测试(理论→听力→写作→问答) - 全程监控防作弊。 |
结果统计 | - 专业批改试卷与写作报告 - 考官独立评分问答环节 - 计算综合成绩(保留两位小数)。 |
六、结果评定规则
- 成绩构成
- 总成绩 =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 平时成绩(50%):
- 作业/小测(20%):按附录A.1分级评分(优秀90-100分,不及格≤59分)。
- 课堂讨论/活动(30%):按附录A.2评分(依据参与度、互动质量)。
- 期末成绩(50%):
- 等级制:优秀(90-100)、良好(80-89)、中等(70-79)、及格(60-69)、不及格(≤59)。
- 平时成绩(50%):
- 总成绩 = 平时成绩(50%)+ 期末成绩(50%)
- 评分细则
- 作业:注重完成质量、正确率及随堂展示(抄袭或未完成直接不及格)。
- 课堂表现:依据专注度、讨论参与度、观点表达清晰度评分。
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1(作业评分):分5级(优秀→不及格),强调及时性、准确性及展示表现。
- 附录A.2(课堂评分):按互动积极性、观点阐明能力划分等级。
七、核心特点
- 国际标准衔接:依托UNSPSC代码推动教育服务国际化。
- 多维能力覆盖:从基础知识到文化理解、实践评价全链条测评。
- 实操导向:听力测试、作品分析写作占比高,强化应用能力。
- 评分可操作性:细化主观项目评分规则,降低人为偏差。
此规范为高校音乐艺术鉴赏课程提供了标准化测评框架,兼顾理论深度与实践能力,对提升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具有指导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