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HCIA 1007-2025 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标准》(T/WHCIA-1007-2025)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与适用范围:
- 促进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发展,规范武汉市民用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实施。
- 适用范围: 武汉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改扩建居住建筑的室内装配式装修工程(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使用维护、智能建造)。公共建筑、既有居住建筑改造更新可参照使用。
- 基本原则: 全生命期管理、可持续发展、高品质建设标准。
- 核心要求: 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
- 基本原则: 管线分离、干式工法。
核心内容:
- 总则 (Chapter 1):
- 阐明标准制定目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和与其他标准的协调关系(需符合国家及湖北省现行有关标准)。
- 术语 (Chapter 2):
- 明确定义关键术语,如:室内装配式装修、内装部品、管线分离、干式工法、装配式隔墙/墙面/楼地面/吊顶、集成卫生间/厨房、装配式内门窗等。为理解标准内容奠定基础。
- 基本规定 (Chapter 3):
- 一体化集成设计: 强调装配式装修应与建筑、结构、装修、设备一体化集成设计。
- 部品设计原则: 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集成化。
- 管线分离原则: 确保维修、改造、更新方便,延长建筑寿命,满足城市更新要求。
- 材料要求: 原材料品种、规格、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标准;选用绿色、节能、环保材料;燃烧性能满足防火规范(GB 50222, GB 50016, GB 55037)。
- 防火规定: 架空层不得穿越耐火部位,避免弱化防火构造,墙面/吊顶/地面宜用A级材料。
- 设计 (Chapter 4 - 核心章节):
- 一般规定 (4.1):
- 总体策划: 在建筑方案阶段介入,进行概念方案、技术选型、运输分析、工厂评估、造价评估、施工组织、全生命期方案策划。
- 协同设计: 与建筑设计同步,与结构、外围护、设备管线系统一体化设计(集成墙体、设备管线)。
- 空间可变性: 设计应为室内空间可变性创造条件。
- 模数协调: 遵循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 JGJ/T 445, JGJ/T 262, JGJ/T 263),功能空间以净尺寸协调。
- 部品设计: 标准化、模块化、集成化、可逆安装。选用防火防水防潮隔声保温抗震环保材料,具有通用性、互换性、标准化接口。采用干挂等物理连接,避免化学粘合。宜选可循环/降解材料、高集成度部品(如整体厨卫)。
- 明确材料性能: 设计文件需明确主要材料性能指标。
- 环保要求: 符合污染物限值标准(GB 50325)。
- 设备管线协调: 公共区域管线一体化设计;设备管线设计应符合相应国标(给排水、电气、暖通、抗震等)。
- 一体化集成设计 (4.2):
- 鼓励使用BIM技术。
- 考虑特殊群体需求(无障碍)。
- 鼓励与建筑智能化集成设计(GB 50314)。
- 各系统详细设计规定 (4.3-4.9):
- 装配式隔墙 (4.3): 要求满足性能、连接牢固、厚度优化、宜集成墙面、可设空腔敷设管线、需考虑悬挂加固、满足隔声要求(GB 50118, GB 55038)。详细规定了轻钢龙骨隔墙(龙骨规格、填充材料、防水防潮做法、横向/竖向龙骨布置要求)和轻质条板隔墙(厚度要求、双层隔墙做法、防水挡水、吊挂加固)的设计要点。
- 装配式墙面 (4.4): 连接构造牢固,预留预埋孔洞/埋件;面层工厂集成;提供小型吊挂方式;宜与隔墙集成;与基层连接紧密无异响,宜单块可拆装;接缝处理(工艺缝/收边条);考虑分格尺寸、模数协调、容差尺寸;既有改造宜用直贴技术。
- 装配式吊顶 (4.5): 宜设架空层敷设管线;开间≤1800mm宜免吊杆;开间>1800mm需加固/吊杆,宜预埋;宜集成灯具、排风等设备;需考虑检修;悬挂物件需加固,重物/振动设备吊挂在承重结构上。
- 装配式楼地面 (4.6): 材料性能要求(平整耐磨、防水防滑等);承载力、连接牢固、重物部位加强;架空层高度结合管线计算优化;宜设检修口;宜集成干式地暖;防水房间门槛/高差处理(斜面过渡);不同空间独立,架空层内防水分隔,与墙体柔性连接;更新时控制厚度。
- 集成卫生间 (4.7): 可靠防水设计(墙面易清洗不透水,推荐整体防水底盘);宜干湿分离;管线敷设于架空层+检修口;宜同层排水+二次排水;需补风设计;设洗浴设备需等电位联结;考虑维护更新;考虑热水器/管道需求;窗洞口协同设计及防水收口;功能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
- 集成厨房 (4.8): 橱柜连接牢固;宜与墙面集成;管线敷设于架空层+检修口;油烟直排需防风雨防污染构件;墙面承载力满足设备固定(承重墙/非承重墙加固);墙面防水防渗,连接部位密封(防霉胶);功能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更新时对接原建筑预留。
- 其他内装部品设计 (4.9):
- 整体收纳: 按需设计,标准化模块化一体化,材料性能达标,标明荷载限值,玻璃用安全玻璃。
- 内门窗: 宜成套化,设计文件明确要求,减少规格统一尺寸。
- 其他部品: 背景墙、窗帘盒、窗台板、角线、踢脚线、检修口、楼梯、护栏、花饰等宜与装配式内装集成设计。
- 其他部品宜选干式工法成套产品。
- 设备管线详细设计规定 (4.10):
- 管道井: 宜设公共区域,带检修口,尺寸满足检修需求。
- 管材设备: 耐腐蚀、寿命长、降噪、易安装维修,给水材料达饮用水标准。
- 穿墙处理: 开洞周边需密封、隔声、保温、防火。
- 给水 (4.10.4): 分水器至器具管段无接口(用柔韧管材),冷热水分水器/管材区分,快插接头,管道标识,架空层内保温/防结露。
- 排水 (4.10.5): 立管集中布置于管井,宜同层排水(坡度达标,积水排除设计),用45°管件,洗衣机区宜设防水底盘+专用接口。
- 供暖 (4.10.6): 宜干式地暖,与楼地面构造集成;分集水器与部品集成;整体卫浴/同层排水架空地板区宜用散热器。
- 通风 (4.10.7): 无自然通风厨卫需防回流设施/预留条件;烟风道用防回流标准化部品;风口与墙面一体化集成。
- 电气 (4.10.8): 电线接头宜快插式;线路/线盒敷设架空层,面板/箱体与部品集成;管线避让燃气管,与给排水交叉时电气管线在上。
- 一般规定 (4.1):
- 生产供应 (Chapter 5):
- 一般规定 (5.1): 生产过程(原材-生产-检验-包装配送);企业需具备部品生产技术、柔性制造技术、鼓励BIM融合生产;需建立技术规范、质量管理、生产追溯制度。
- 部品生产 (5.2): 原材合格证明及检测;鼓励可循环/可再生材料(>30%);连接构造安全可靠耐久易更新;满足现场快速装配要求;精度满足装配需求;构造具有调节能力;设备支持标准品与定制品协同生产。
- 对各部品(隔墙、墙面、楼地面、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内门窗、设备管线)的具体生产要求进行了规定,强调集成化、标准化、模块化、性能要求(如防水底盘的成型、止水构造等)。
- 质量检验 (5.3): 企业需具备完善检验手段;产品编码与生产日志存档,实现质量追溯与召回;出厂需合格证(含产品编码、单位、日期、检验员等)。
- 包装运输及堆放 (5.4): 按项目地址号和使用部位独立包装;成套供应,一次配送至作业面;易损件适量增配;包装明细清单(注明装卸要求);面层产品保护;技术资料同步到达;鼓励环保可回收包装;制定运输计划方案(大型部品特殊措施);施工现场二次搬运需场地勘察,宜机械化上楼。
- 施工安装 (Chapter 6):
- 一般规定 (6.1): 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方案、技术交底、质量控制;宜分阶段验收穿插施工;主管部门监督;基体验收合格后施工;设备管线安装调试在面层施工前完成,同步进行;燃气管符合安全规定;施工前应有样板/样板间;材料进场验收(品类、规格、外观、合格证、检测报告等);绿色施工(少噪、少污、少垃圾)。
- 安装前准备 (6.2): 现场条件确认(场地、标高、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图纸深化/放线定位(BIM/现场放线);部品现场保护与合理堆放。
- 部品安装通用要求 (6.3): 按设计/说明书安装;使用专用工具;连接可靠、位置准确、接缝均匀;安装误差控制;管线敷设符合设计及规范;需现场开孔/切割时,按说明书操作,切口处理;工序交接检查。
- 各系统安装要求 (6.4-6.9): 对装配式隔墙、墙面、吊顶、楼地面、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设备管线的安装顺序、工艺要点、质量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具体规定。强调连接牢固、平整度、密封性、功能性、成品保护等。
- 成品保护 (6.10): 制定保护方案;分区分时段保护;覆盖、围挡、警示标识;后续工序不得污染/损坏已完成品;水电调试时防水电气安全。
- 工程质量验收 (Chapter 7):
- 一般规定 (7.1): 按现行标准(GB 50210, GB 50300, GB 50327等)和本标准进行;检验批/分项/分部工程划分;隐蔽工程验收(基层处理、预埋件/管线、龙骨安装等);验收文件和记录要求。
- 各分项工程验收 (7.2-7.8): 规定了装配式隔墙、墙面、吊顶、楼地面、集成卫生间、集成厨房、设备管线等分项工程的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验收内容、方法及要求。主控项目强调安全、性能、功能;一般项目关注观感、尺寸偏差等。
- 分部工程验收 (7.9): 各分项验收合格;质量控制资料完整;安全功能检验/抽样合格;观感质量验收合格。验收文件记录要求。
- 使用维护 (Chapter 8):
- 提供使用说明书(部品功能、使用注意事项、维护要求)。
- 建立维护制度(日常清洁、定期检查、计划性维护)。
- 明确维护要求(不同部品的清洁保养方法、检查周期、维护内容如密封胶更换、连接件检查紧固、管线检查、五金件润滑等)。
- 部品更换与维修(遵循可拆装原则,使用原规格/兼容部品,按说明书操作,保护相邻部品)。
- 改造更新(评估可行性,利用管线分离优势,减少影响,符合标准)。
- 智能建造应用 (Chapter 9):
- 鼓励在设计、生产、施工、管理全过程应用智能建造技术。
- 设计阶段: BIM技术(建模、协同、管线综合、冲突检测、出图)。
- 生产阶段: 智能装备(数控加工、机器人)、生产执行系统(MES)、产品标识与追溯(RFID/二维码)。
- 施工阶段: 部品信息管理(扫码确认)、放样机器人、施工模拟与进度管理(BIM)、质量安全监控(物联网/AI图像识别)、智慧工地平台。
- 运维阶段: 建立数字资产模型(BIM+),结合BIM+IoT实现智慧运维管理。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说明“必须”、“严禁”、“应”、“不应”、“宜”、“不宜”、“可”等用词的严格程度,便于标准执行。
- 引用标准名录:
- 列出本标准引用的主要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
- 条文说明 (附件):
- 对标准中重要条文制定的依据、理由、技术背景、具体含义等进行解释说明,有助于理解和使用标准。
总结核心特点:
- 强调一体化与协同: 从策划、设计到施工,贯穿建筑、结构、设备与装修的一体化协同。
- 突出管线分离: 作为核心原则,确保可维护性和长寿命。
- 明确部品化路径: 详细规定各类装配式部品(隔墙、墙面、吊顶、地面、厨卫等)的设计、生产、安装、验收要求。
- 注重模数与标准化: 为大规模推广和降低成本奠定基础。
- 融入智能建造: 鼓励BIM、智能生产、智慧施工、智慧运维等技术应用。
- 关注绿色环保: 材料要求、可循环利用、绿色施工。
- 全生命周期视角: 覆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使用维护全过程。
- 聚焦武汉地方实践: 针对武汉地区新建和改扩建居住建筑制定,具有地方指导意义。
- 可操作性较强: 对设计参数、构造做法、施工工艺、验收标准有较具体的规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