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ZNB 008-2025 优质储良龙眼生产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优质储良龙眼生产技术规程》(T/SZNB 008-2025) 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储良龙眼的生产过程,确保生产出符合“优质”标准的龙眼果实。
适用对象: 储良龙眼的生产者及相关方。
一、 基础要求与环境条件 (第1-4章)
- 范围 (1): 明确规程适用于储良龙眼的优质生产全过程。
- 引用标准 (2): 列出所有必须遵循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如GB 3095空气质量、GB 5084灌溉水质、GB 15618土壤质量、GB/T 8321农药使用、NY/T 394肥料使用、NY/T 1472种苗、NY/T 1479病虫害防治、NY/T 1530贮运保鲜、GB/T 29373追溯)。
- 术语定义 (3): 明确定义“储良龙眼”及其关键特性(原产地、树势、果实特征)和“冲梢”现象。
- 建园 (4):
- 环境:
- 气候: 年日照≥1800h,≥10℃有效积温≥2500℃,年均温22-26℃,最低温≥0℃,冬季需15天13-15℃低温刺激,抽穗期8-14℃,花期19-27℃,年降水1500-1800mm。
- 地形地势: 阳光充足、排水良好,坡度≤25°的平地、山地或丘陵。
- 土壤: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红壤土,pH 5.5-6.5,有机质丰富,地下水位<100cm,符合GB 15618。
- 交通水源: 交通便利,水源稳定,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
- 规划:
- 小区划分: 根据地势、土壤等划分小区,设置道路(主干道6-7m,支干道4m,工作道1-2m)。
- 排灌系统: 详细规定平地、山地果园的排水沟设置(主沟深≥1.5m宽≥1m),推荐水肥一体化。
- 喷药系统: 建议配备管道系统,有条件推荐植保无人机。
- 配套设施: 建议建设农机库、农资库、包装车间、贮藏库、工作室等。
- 环境:
二、 种植与树体管理 (第5-7章)
5. 栽植 (5):
* 苗木: 选用符合NY/T 1472的嫁接苗、圈枝苗或容器苗,严禁疫区调苗。
* 时间: 春季(2-5月)或秋季(9-10月)。
* 密度:
* 传统自然树冠:5-6m × 7-8m (15-22株/亩)
* 矮化密植:4-5m × 5-6m (22-30株/亩)
* 平地/肥地宜稀,丘陵/薄地可稍密。
* 方法:
* 挖大穴(1m×1m×0.8m),分层施基肥(有机肥20-30kg,磷肥0.5-1kg,酸性土加石灰0.5-1kg)。
* 栽植深度:根茎稍高于地面,筑定植墩(高20cm,直径≥80cm)。
* 压实、浇透水、树盘覆盖(稻草/地膜),寒潮防冻,幼树立支柱。
* 大面积果园可机械种植。
6. 土肥水管理 (6):
* 土壤管理:
* 改土: 幼树定植后两年扩穴;结果树末次秋梢老熟后深施有机肥(挖穴分层埋绿肥、有机肥)。
* 套作生草: 幼龄园套种豆科作物;成龄园保留浅根草(如藿香蓟),适时刈割覆盖。
* 中耕除草: 末次秋梢老熟后,分区深度操作(近干浅,远干深)。
* 覆盖: 树盘覆盖落叶、干草、粉碎枝叶(厚10-15cm)。
* 施肥管理 (遵循NY/T 394):
* 原则: 平衡施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叶面肥补充,结合营养诊断。
* 幼树: “一梢两肥”(萌动、转绿时),逐年增量,年施有机肥30kg/株,生石灰2kg/株。
* 结果树: 分四阶段(促花、幼果、壮果、促梢),按产果量50kg计肥(详细给出花生麸、尿素、氯化钾、复合肥、生石灰的用量范围表)。
* 根外追肥: 关键时期(展叶、花芽分化、抽穗、生理落果后、养分积累)喷施钼酸铵、磷酸二氢钾、硼砂、氨基酸、核苷酸等。采前20天停喷。
* 水分管理:
* 关键灌溉期: 花穗抽发期(2-3月,10天/次)、幼果膨大期(5-6月,土壤湿度60-70%,干旱时每周)、秋梢抽发期(8-9月,采后及时)。
* 控水期: 花芽分化期(11-12月,土壤湿度40-50%)、采前15天(停灌提糖)。
* 排水防涝: 雨季清沟防积水(忌淹超24h),低洼地高畦栽培(畦高30cm,沟宽35cm深50cm)。
7. 整形修剪 (7):
* 幼树: 定干(0.5-0.6m短截),培养主枝(3-4条,角度50-60°)、副主枝(2-3条/主枝),疏弱留强,培养开心形树冠。
* 结果树:
* 时间: 采后约15天(健壮树立即,弱树梢稳后)。
* 方法: 回缩修剪,每个剪口留2-3条新梢(长25-30cm),疏弱枝、密枝、病虫枝,保证内膛透光(地面“金钱眼”)。郁闭园可间伐或中度回缩(四级主枝留基10-30cm锯)。
* 老树更新:
* 策略: 分三年完成,无花/少花枝春剪(3-4月),结果多枝秋剪(秋梢老熟后)。
* 方法: 按枝径分级重度、中度、轻度回缩(留基高度不同)。锯口涂药,新梢老熟后选留强壮枝,重培树冠。
三、 花果与越冬管理 (第8-9章)
8. 花果管理 (8):
* 控冬梢促花:
* 放梢: 9月中旬-10月上旬促末次秋梢,9月底-10月上中旬抽生,11月底-12月中旬老熟(根外追肥促熟)。
* 药物控制: 秋梢老熟后,冬梢初展叶时喷多效唑等登记药物(1-2次)。1月上旬喷钾肥促花。
* 辅助: 人工短截冬梢,秋梢转绿后控水肥。寒潮用促花剂。
* 防冲梢:
* 控梢控穗: 春梢2-3cm时喷多效唑。
* 摘叶: 人工摘除花穗上叶片(3-5天/次)。
* 杀小叶: 喷登记药物杀嫩叶。
* 摘顶芽: 花序长>10cm且见“蟹眼”时摘顶芽防花包叶冲梢。
* 授粉: 自然授粉不足时,放蜂辅助(1-2箱/亩)。
* 疏花疏果:
* 疏花: 花穗长12-16cm时疏弱穗,每结果枝组留1-2穗,每穗留60-80粒花蕾。过长穗摘顶留15-20cm。总量疏30-50%。
* 疏果: 幼果直径1cm时疏畸形、病虫、过密果。每穗果枝保留≤30个果(根据树势)。
9. 越冬管理 (9):
* 清园: 冬季清理枯枝落叶杂草(集中处理),全园撒生石灰(25-50kg/亩),喷胶体硫(800倍液)。
* 涂白: 树干及主枝(高100-150cm)涂白(水:石灰:硫磺粉=30:5:1或商品剂)。
四、 病虫害防治与采收贮运 (第10-12章)
10. 病虫害防治 (10):
* 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重点,物理防治为辅助,化学防治为补充。
* 对象:
* 病害: 霜疫霉病、炭疽病、鬼帚病、白霉病。
* 虫害: 蒂蛀虫、荔枝蝽、瘿螨、角颊木虱、蓟马、红蜘蛛。
* 措施:
* 预测预报: 建议建立预测系统。
* 农业防治: 壮苗、剪病虫枝、科学管理(肥水、密度、负载、除草、清园)。
* 物理防治: 灯光(黑光、频振)、色板诱杀。
* 生物防治: 登记生物农药、释放天敌(平腹小蜂、捕食螨)。
* 化学防治: 严格按GB/T 8321和NY/T 1479执行,轮换用药,精准施药(关键时期:春梢、花期、果期、秋梢、清园)。提供详细的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表(包括名称、时期、推荐药剂及浓度)。
11. 果实采收 (11):
* 时机: 正常成熟、表现固有品质时,避免雨天、露水未干、中午烈日或阴天。
* 方法:
* 成穗采收: 果穗基部1-2cm处剪断,留果梗。
* 单果采收(特级): 贴近果蒂剪下,留完整果梗。
* 要求: 轻拿轻放避损伤和暴晒,采后4小时内处理(推荐2小时内预冷)。
12. 采后贮藏与运输 (12):
* 贮藏: 推荐温度3-5℃,相对湿度90-95%。
* 运输: 车厢温度推荐3-5℃。
* 依据: 按NY/T 1530执行。
五、 质量保障与追溯 (第13章)
13. 产品质量追溯 (13):
* 主体责任: 生产主体承诺合格,提供自检记录或检验报告。
* 记录档案: 建立并保存全过程记录(生产、采收、包装、销售、售后),保存期≥2年,确保可追溯。
* 追溯体系: 结合GB/T 29373要求,利用物联网构建,至少具备:产地追溯、远程监控、四情信息、生产资料追溯、生产流程追溯功能。
附录 (资料性)
- 附录A: 储良龙眼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表(名称、发病时期、防治方法/推荐药剂及浓度),作为第10章的重要补充资料。
总结关键点:
- 该规程是储良龙眼生产的全面技术指南,覆盖从园地选择到产品追溯的全链条。
- 强调环境友好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符合多项国家环境、水质、土壤、农药肥料使用标准。
- 量化指标明确:对气候、土壤、施肥(分阶段按产量计)、修剪(留枝长度/数量)、疏花疏果(留花蕾/果实数量)、采收时间/方法等均有具体数字要求。
- 突出关键技术:如控冬梢促花(时间节点、方法组合)、防冲梢(多种手段)、花果管理(疏花疏果标准)、老树更新(分级回缩)。
- 病虫害防治严格规范:强调综合防治,化学防治必须遵守国标,提供具体药剂选择表。
- 重视采后处理与追溯:规定贮藏运输条件,强制要求建立可追溯体系。
- 附录A提供了重要实用信息(病虫害防治药剂表)。
这份总结力求详尽地涵盖了规程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细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