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YHY 002-2024 智能化产线压力容器焊接接头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连云港中远海运特种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B/ZYHY002-2024《智能化产线压力容器焊接接头X射线数字成像技术要求》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 对象:智能化产线压力容器壳体A、B类焊接接头。
- 材料:钢、铜及铜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
- 内容:涵盖人员要求、检测器材、透照工艺、评图要求、图像记录保存等。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 19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包括:
- 基础标准:GB/T 1.1、GB/T 150、TSG 21、TSG R0005。
- 无损检测标准:NB/T 47013系列(通用要求、射线检测、数字成像检测)。
- 设备标准:JB/T 11608(X射线装置)、GB/T 26592(X射线机性能)。
- 像质计标准:GB/T 23901.1/5(丝型/双线型像质计)、JB/T 7902。
三、核心术语定义
- 虚拟搭接标记:计算机通过产品规格、尺寸标定和步进程序自动生成的等距离搭接标记(↑)。
- 虚拟中心标记:计算机自动标记的图像中心位置(→)。
- CNC配方:预设透照步进距离和顺序的自动化程序。
四、技术要求
4.1 人员资质
- 需取得辐射安全证书,掌握计算机操作、数字图像处理和CNC配方编制方法。
4.2 检测系统与器材
设备 | 关键要求 |
---|---|
X射线机 | 最高管电压≤225kV;优先选用高频机型;焦点尺寸与探测器匹配。 |
探测器(DDA) | 像素尺寸≤100μm;动态范围≥2000:1;16bit AD转换;坏像素率≤1%(需定期校正)。 |
计算机系统 | 内存≥512MB;硬盘≥40GB;显示器亮度≥250cd/m²,分辨率≥1024×768。 |
检测工装 | 承载≥15吨;步进速度≤25mm/s;同步误差≤±1mm;缺陷标记误差≤±2mm。 |
像质计 | 线型像质计(GB/T 23901.1)和双线型像质计(GB/T 23901.5)。 |
4.3 检测等级
- 技术等级:AB级(中高级灵敏度要求)。
4.4 校准与核查
项目 | 频率 | 内容 |
---|---|---|
探测器性能校准 | 每年1次 | 线性范围、信噪比、残影等。 |
曝光曲线核查 | 每年1次 | 设备维修后需重新制作。 |
坏像素核查 | 每3个月1次 | 记录并校正。 |
系统分辨率核查 | 停用后/每3个月 | 方法见附录A(使用双线型像质计)。 |
五、检测方法
5.1 透照方式
- 优先:单壁透照(射线源与工件同侧)。
- 次选:双壁透照(无法单壁时)。
- 重叠区域:静态成像时≥10mm。
5.2 几何参数
- 焦距公式:
f \geq 10 \cdot d \cdot b \cdot T^{-1/3}
(d
=焦点尺寸,b
=工件-探测器距离,T
=壁厚)。 - 最佳放大倍数:
M_0 = 1 + (U_C / d)^{3/2}
(U_C
=系统固有不清晰度)。
5.3 透照次数
- 环焊缝最小透照次数按附录D计算,需≥理论值。
5.4 参数选择
- 管电压:按图1材质-厚度曲线控制(e.g. 钢≤100mm时电压≤225kV)。
- 曝光量:通过增加曝光时间或帧数叠加提高信噪比。
5.5 标记与标样
- 标记:
- 识别标记(产品/焊缝编号、日期)可计算机写入。
- 定位标记(中心/搭接标记)由系统自动生成虚拟标记(→、↑)。
- 标样:长度≥15mm,放置于探测器侧。
六、图像质量要求
6.1 基础要求
- 灰度范围:20%~80%满量程。
- 评定环境:柔和光线,清洁屏幕。
6.2 关键指标
指标 | AB级要求 | 测试方法 |
---|---|---|
归一化信噪比 | 钢/铜/镍/钛:≤50kV时≥170;>150kV时≥120;铝:<150kV时≥140。 | 附录F(测量均匀区域SNR) |
图像灵敏度 | 单壁透照:W10(0.40mm线径)对应25mm厚度;双壁透照:W10对应38mm厚度(表3/4)。 | 线型像质计 |
图像分辨率 | ≤10mm厚度需分辨0.13mm线对(D9);≥25mm需分辨0.16mm(D8)(表5)。 | 双线型像质计(附录E) |
6.3 补偿原则
- 分辨率不足时可通过提高信噪比补偿(最多补偿2个丝号),但高强度材料(Rm≥540MPa)禁用。
七、缺陷处理与报告
- 缺陷识别:人工100%比例显示或计算机辅助识别。
- 缺陷测量:按NB/T 47013.11执行,位置误差≤±2mm。
- 结果评定:质量分级依据NB/T 47013.2。
- 检测报告:需包含设备参数、工艺数据、图像质量指标、缺陷位置/性质/等级(共10大类内容)。
八、图像存储与管理
- 格式:DCM或DICONDE格式(不可篡改字段写入信息)。
- 保存:双备份存储,期限按法规执行(通常≥压力容器设计寿命)。
- 命名:文件名与焊缝编号、日期一致。
九、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系统分辨率核查方法(双线像质计倾斜2°–5°放置)。
- 附录B:典型透照方式示意图(环/纵焊缝单/双壁透照)。
- 附录C:
b
值(工件-探测器距离)计算公式。 - 附录D:环焊缝最小透照次数算法(分源在内/外场景)。
- 附录E:双线像质计识别率
R≥20\%
判定方法(图E.2)。 - 附录F:归一化信噪比
SNR_n = SNR_m \times 88.6 / SR_b
计算流程。
总结
本标准建立了智能化产线压力容器焊缝DR检测的全链条规范,核心创新点包括:
- 虚拟标记替代物理标记,实现全自动定位;
- CNC配方控制检测流程;
- 双指标质量体系(灵敏度+分辨率);
- 严格的设备精度要求(如±1mm同步误差);
- 与MES系统集成的缺陷数据同步。
适用于中高压容器制造领域,强调自动化、高精度和数字化管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