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ZYJS 003-2022 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福建卓越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建筑工程BIM技术应用规程》(Q/ZYJS 003-2022)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以福建卓越建设集团作为建设单位主导的工程项目BIM技术应用。
- 涵盖BIM应用的基本规定、资源配置、部署策划、项目管理等全流程要求。
二、核心原则
- 一般原则
- BIM应用于项目全生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维等),支持质量、安全、进度、成本等决策优化。
- 需明确BIM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保障数据安全可控。
- 建立构件库提高建模效率,模型需符合国家标准。
- 强调模型时效性:随工程进展动态更新,确保信息一致性。
- 应用模式
- 全生命期应用:覆盖规划至拆除所有阶段。
- 阶段性应用:选择特定阶段(如施工阶段)。
- 专项应用:针对特定专业或部位(如管线综合优化)。
三、资源配置
- 硬件配置
- 分三级配置(入门级/平衡级/性能级),明确CPU、内存、操作系统等要求(详见表1)。
- 配套设备:智能手机、平板、无人机、3D扫描仪等(详见表2)。
- 软件配置
- 按阶段推荐软件组合(表3):
- 设计阶段:Revit、Navisworks;
- 场布阶段:Lumion、品茗三维场布;
- 施工阶段:Fuzor、BIM5D平台。
- 不满足需求时可定制开发。
- 按阶段推荐软件组合(表3):
- 网络环境
- 带宽≥10M光纤,需建立网络安全及数据备份机制,满足保密要求。
四、项目部署与策划
- 模型管理
- 文件命名规则:项目编号+专业代码+专业名词+版本号(例:FJZY-STR-梁-01)。
- 模型拆分方式:按专业(土建/机电/幕墙等)、楼层、分包区域拆分。
- 模型深度要求:符合GB/T 51235-2017标准,包含几何与非几何信息。
- 配色标准:机电管线按系统分色系(如图2),二维线型清晰鲜明。
- 团队配置(表4)
- BIM负责人:统筹团队、制定计划、成果审核。
- 土建/机电工程师:建模、碰撞检测、现场应用(2-3人)。
- 预算员:BIM工程量核对与成本分析。
- 资料员:模型关联资料管理。
- 会议制度
- 定期召开BIM协调会,解决技术问题,确认进度变更。
五、BIM技术应用
- 技术管理应用
- 碰撞检测与优化:
- 建筑与结构叠合检测(柱、梁、洞口位置一致性);
- 机电综合检测(管线与土建/专业间碰撞);
- 输出碰撞报告及优化方案(如图5、7,表5)。
- 净高分析:重点检测车道、设备房、楼梯等区域,优化空间布局。
- 虚拟漫游:基于Revit模型制作VR/AR漫游,辅助方案评审。
- 施工模拟:
- 场布规划(三维优化塔吊、材料堆场,如图8);
- 4D进度模拟(关联时间轴分析资源消耗);
- 工艺动画交底(脚手架、支吊架、预制构件安装)。
- 碰撞检测与优化:
- 施工管理应用
- 进度管理:
- 利用BIM5D平台关联模型与进度计划,动态对比实际偏差。
- 质量与安全管理:
- 移动端APP现场采集问题(图9),定位至模型并闭环跟踪(图10-11);
- 安全防护三维交底,自动识别临边/洞口防护需求;
- 输出安全检查台账及整改报告(图13-15)。
- 造价管理:
- 基于BIM模型自动统计工程量(图16),审核分包结算,控制材料计划。
- 资料管理:
- 关联BIM构件上传图纸、变更等资料,实现云端多端查阅(图17-19)。
- 进度管理:
六、成果交付与审核
- 交付内容:各阶段BIM模型、碰撞报告、优化方案、工程量清单等。
- 深度要求:符合GB/T 51235-2017各阶段模型深度标准。
- 审核流程:明确模型及数据的确认流程,确保与施工同步更新。
七、创新点
- 移动端深度集成:质量/安全问题实时定位模型,形成闭环管理。
- 全专业配色体系:机电管线按系统分色,提升可视化效率。
- 成本动态管控:模型工程量直接支撑采购与分包结算。
- 资料可追溯性:施工文件与BIM构件关联,支持快速检索。
总结:该规程系统性规范了BIM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流程,从资源配置、团队分工到技术实施,强调模型深度协同与数据动态管理,通过移动端、可视化交底等创新应用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控制,为建设单位主导的BIM项目提供标准化框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