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陕) 124-2025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7阅读模式
JJF(陕) 124-2025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陕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陕)124-2025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Endoscopes

2025-05-14发布2025-11-14实施

归口单位: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主要起草单位: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西安计量技术研究院

本规范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解释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dustrial Endoscopes

JJF(陕)124-2025

JJF(陕)124-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毛斌(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黄璐琦(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武宏璋(西安计量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冯斐(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王毅(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王景凡(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何灵芝(陕西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JJF(陕)124-2025

I

目录

引言.............................................................................................................................. (Ⅲ)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术语............................................................................................................................... (1)

4 概述............................................................................................................................... (1)

5 计量特性........................................................................................................................ (2)

5.1 工作长度..................................................................................................................... (2)

5.2 工作外径..................................................................................................................... (2)

5.3 景深范围..................................................................................................................... (2)

5.4 视场角......................................................................................................................... (2)

5.5 分辨力......................................................................................................................... (2)

5.6 探头照度..................................................................................................................... (2)

5.7 测长示值误差............................................................................................................. (2)

6 校准条件...................................................................................................................... (2)

6.1 环境条件..................................................................................................................... (2)

6.2 校准用标准器............................................................................................................. (2)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

7.1 工作长度..................................................................................................................... (3)

7.2 工作外径..................................................................................................................... (3)

7.3 景深范围..................................................................................................................... (3)

7.4 视场角......................................................................................................................... (3)

7.5 分辨力......................................................................................................................... (4)

7.6 探头照度..................................................................................................................... (4)

7.7 测长示值误差............................................................................................................. (5)

8 校准结果的表达.......................................................................................................... (5)

9 复校时间间隔................................................................................................................ (5)

附录A 专用刻度尺技术要求和校准方法.......................................................................(6)

附录B 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技术要求和校准方法.......................................................(7)

JJF(陕)124-2025

II

附录C 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8)

附录D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容内页(参考)格式.......................................................... (9)

附录E 工作外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1)

附录F 近景深距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3)

附录G 视场角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5)

附录H 分辨力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17)

附录I 探头照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19)

附录J 测长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1)

附录K 工作长度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23)

JJF(陕)124-2025

III

引言

JJF 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

系列规范。

本规范在制定过程中参照了GB/T 33886-2017《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电子内窥镜检测

仪》和JB/T 11130-2011《工业内窥镜》的相关内容。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陕)124-2025

1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工业内窥镜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以下文件:

JJG 827-1993 分辨力板

GB/T 33886-2017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电子内窥镜检测仪

GB/T 33887-2017 无损检测仪器工业光纤内窥镜检测仪

JB/T 11130-2011 工业内窥镜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3 术语

3.1 视场角field of view

工业内窥镜物镜探头的视场角范围,以顶点位于工业内窥镜头端部的锥角值(度)

来表示。单位为:°。

3.2 景深范围depth of field range

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范围。最近物镜且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点叫近景深点,最

远离物镜且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点叫远景深点。近景深点和远景深点之间的范围,叫景

深范围。单位为:mm。

3.3 分辨力resolution

工业内窥镜系统终端图像所具有解析观察目标细节的能力。单位为:lp/mm。

4 概述

工业内窥镜作为一种通用的目视无损检测工具,因其能高效、直观地检测工业零部

件腔体内外表面的磨损、划伤和腐蚀等缺陷,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石

油化工和轨道交通运输等领域。按其成像原理可以分为:光纤内窥镜、电子内窥镜和光

学内窥镜。工业内窥镜示意图如下图1 所示:

JJF(陕)124-2025

2

图1 工业内窥镜示意图

1—手柄,2—显示终端,3—主(软)管,4—探头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见表1

注:以上技术指标不用于合格性判定,仅供参考。

6 校准条件

6.1 环境条件

6.1.1 校准工业内窥镜的室内温度在(20±10)℃范围内。

6.1.2 校准工业内窥镜的室内相对湿度不大于85%。

6.1.3 仪器不受强光直射,周围无强电场,磁场干扰或强烈振动。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

5 计量特性

5.1 工作长度:不超过工作长度标称值×(1±2%)。

5.2 工作外径:不超过工作外径标称值±0.2 mm。

5.3 景深范围:不小于景深范围标称值。

5.4 视场角:不小于视场角标称值的90%。

5.5 分辨力:不小于9.36 1P/mm。

5.6 探头照度:不小于1500lx。

5.7 测长示值误差

2

JJF(陕)124-2025

3

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主要技术参数

序号名称主要技术参数校准的计量特性

1 Ⅰ级钢卷尺测量范围:(0~5)m,分度值:1mm 工作长度

2 卡尺分度值:0.02mm 工作外径

3 专用刻度尺详见附录B 景深范围

4 专用同心圆板详见附录C 视场角

5 分辨力板A1 分辨力

6 照度计测量范围:(0~200)klx,一级探头照度

7 专用刻度尺详见附录B 测长示值误差

注:允许使用测量不确定度满足要求的其他测量设备。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校准前,首先检查仪器外观、各部分相互作用及视场清晰度。在确定仪器外表面无

明显的擦伤、烧痕和可见的裂纹、针孔、麻点、斑点、毛刺、霉斑等因素后再进行校准。

7.1 工作长度

使用钢卷尺测量主(软)管末端至工业内窥镜探头端面的长度总和为工作长度。

7.2 工作外径

使用卡尺测量工业内窥镜探头端部的外径,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工作外径

的测量值。按公式(1)计算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 = �1+�2+�3

3

(1)

式中:�?——探头工作外径的平均值,mm;

�1、�2、�3——探头工作外径的单次测量值,mm。

7.3 景深范围

将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固定,在探头前端放置专用刻度尺(带有1.2mm 线宽的刻线),

垂直移动专用刻度尺与物镜探头之间的距离,在显示器或目镜上能清晰分辨出专用刻度

尺上线条轮廓的两个极限距离(由卡尺测得),即为景深范围(最佳工作距离范围)。

7.4 视场角

JJF(陕)124-2025

4

图2 距离法测视场角

D—同心圆板直径;L—探头前端至同心圆板间距离;β—视场角

如图2 所示,将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固定,在探头前端放置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

移动同心圆板与物镜探头之间的距离,使得同心圆板的直径D 外圆边与内窥镜视场光栏

圆周重合,使用卡尺测出物镜探头端部到同心圆板的距离L,按公式(2)计算视场角β:

� = 2 tan−1 �

2�

(2)

按上述方法测量三次视场角数值,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视场角的测量值。

�?

= �1+�2+�3

3

(3)

式中:�

?

——视场角平均值,°;

�1、�2、�3——视场角的单次测量值,°。

7.5 分辨力

将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固定,在探头前端的景深范围内放置A1 号分辨力板,调整

分辨力板与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的距离,并通过显示器或目镜观察视场中心,应能清晰

地分辨出A1 分辨力板同一组中四个方向的最佳条纹的最大单位,该组单元所对应的分

辨力即为工业内窥镜的分辨力数值。

7.6 探头照度

打开工业内窥镜探头光源并调节光源亮度至最大,在环境光照度值低于80 lx 的情况

下,距离工业内窥镜探头端部10 mm 处放置照度计探头,使照明光要充满照度计探头,

待照度计指示示值稳定后,记录数值。按此方法连测三次取其平均值,按公式(4)计

算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 = �1+�2+�3

3

(4)

式中:�?——探头照度平均值,lx;

JJF(陕)124-2025

5

�1、�2、�3——探头照度的单次测量值,lx。

7.7 测长示值误差

将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固定,在探头前端的景深范围内放置测长刻度尺,移动刻度

尺与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的距离,使得刻度尺刻线在显示器或目镜上能清晰地显示。选

择合适的刻线长度,使用工业内窥镜的测量功能,测量刻线长度,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

均值与测长刻线尺刻线间距的差值,即为测长示值误差Δ。

Δ = �? − � (5)

式中:�?——刻线尺刻线长度测量的平均值,mm;

�——刻线尺刻线长度的标称值,mm。

8 校准结果表达

8.1 校准结果处理

经校准的工业内窥镜出具校准证书,校准证书应符合JJF 1071—2010 中5.12 的要

求,并给出各校准项目名称和测量结果以及扩展不确定度。校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

见附录C,校准证书内容及内页(参考)格式见附录D。

8.2 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工业内窥镜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按JJF 1059.1-2012 的要求评定,校准结果不确

定度评定示例见附录E、F、G、H、I、J、K。

9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工业内窥镜复校时间间隔不超过12 个月。

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

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

JJF(陕)124-2025

6

附录A

专用刻度尺技术要求和校准方法

A.1 技术要求

专用刻度尺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如表B.1 所示。

表B.1 专用刻度尺技术要求

项目名称项目指标/mm 最大允许误差/mm

刻线线宽1.2 ±0.005

刻线线距1.2 ±0.005

刻线范围0~24 ±0.01

刻线直线度/ ±0.005

刻线平行度/ ±0.005

A.2 校准方法

专用刻度尺如图B.1 所示,采用最大允许误差优于1μm 的影像仪直接测量刻线线宽、

刻线线距、刻线直线度、刻线平行度、刻线示值误差,测量三次,取三次测量结果的平

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图A.1 专用刻度尺示意图

JJF(陕)124-2025

7

附录B

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技术要求和校准方法

B.1 技术要求

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如表C.1 所示。

表C.1 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技术要求

同心圆直径/mm 最大允许误差/mm

φ10

φ20 ±0.05

φ50

B.2 校准方法

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如图C.1 所示)分别设置φ10mm、φ20mm、φ50mm 三个分

划圆,采用影像仪直接测量分划圆外直径,测量三次,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

果。

图B.1 视场角专用同心圆板示意图

JJF(陕)124-2025

8

附录C

工业内窥镜校准原始记录(参考)

受控号:QR-CD-XXXX-XXXX

委托方/送检单位型号/规格

制造单位出厂编号

温度相对湿度

技术依据参考JJF(陕)XXX-XXXX 《工业内窥镜校准规范》

标准器信息

本次

使用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

等级或最大允许误

溯源机构

名称

证书编号有效期至

校准核验

序号校准项目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

1 工作长度

2 工作外径

测量值1 测量值2 测量值3 平均值

3 景深范围

4 视场角

测量值1 测量值2 测量值3 平均值

5 分辨力

6 探头照度

测量值1 测量值2 测量值3 平均值

7 测长示值误差

刻线长度

标称值

刻线长度校准

结果平均值

测长示值误差

JJF(陕)124-2025

9

附录D

校准证书内容及内容内页格式

D.1 校准证书至少应包括以下信息:

i)本次校准所用有证标准物质和主要测量设备名称、型号、准确度等级或不确定度

或最大允许误差、仪器编号、证书编号及有效期

a)标题:“校准证书”;

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证书编号,页号和总页数的标识;

d)客户名称和地址;

e)被校准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厂、出厂编号;

f)校准单位校准专用章;

g)校准日期;

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名称及代号;

;

j)校准地点、校准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

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

l)校准人、核验人、批准人签名及签发日期;

m)校准结果仅对被校仪器本次测量有效的声明;

n)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部分复制证书或报告无效的声明。

9

JJF(陕)124-2025

10

D.2 校准证书内页(参考)格式

序号校准项目校准结果校准结果不确定度

1 工作长度

2 工作外径

3 景深范围

4 视场角

5 分辨力

6 探头照度

7 测长示值误差

JJF(陕)124-2025

11

附录E

工作外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E.1 测量方法

使用分度值为0.02mm 的卡尺测量工业内窥镜探头的工作外径,取三次测量结果的

平均值作为工作外径的测量值。按公式(E.1)来计算平均值作为测量值:

�? = �1+�2+�3

3

(E.1)

式中:�?——探头工作外径的平均值,mm;

�1、�2、�3——探头工作外径的单次测量值,mm。

E.2 测量模型

工业内窥镜探头工作外径的数学模型为:

Y = �? (E.2)

式中:Y——工业内窥镜探头的工作外径,mm;

�?——探头工作外径测量的平均值,mm。

E.3 方差和灵敏系数

根据上述数学模型(E.2)由“不确定度传播率”得到的方差为:

��

2 = ?

��?

2

�2 �? = �2 �? (E.3)

灵敏度系数:

� �? = ?

��? = 1 (E.4)

E.4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E.4.1 卡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使用卡尺对标称值为5mm 的内窥镜探头工作外径重复测量

10 次,得到测量列:5.00mm,5.02mm,5.02mm,5.00mm,5.00mm,5.02mm,5.02mm,

5.00mm,5.00mm,5.02mm。

用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实验标准偏差s:

s = �=1

?� ��−�? 2

�−1 = 0.011�� (E.5)

因校准时以3 次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则由卡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

量�1:

JJF(陕)124-2025

12

�1 = s �? = �

� = 0.011��

3 = 0.006�� (E.6)

E.4.2 卡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卡尺的最大允许误差为:±0.02mm,区间的半宽度a=0.02mm,符合均匀分布,取

k= 3,则由卡尺示值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2:

�2 = �

� = �2

� = 0.02��

3 = 0.012�� (E.7)

E.5 标准不确定度一览表

不确定度分量

� �?

不确定度来源

标准不确定度

� �?

�� �� �(�?)

�1 测量重复性0.006 1 0.006

�2 示值误差0.012 1 0.012

E.6 合成不确定度的评定

两不确定度分量不相关,则合成不确定度��为:

�� �? = �2

1 + �2

2 = 0.006 2 + 0.012 2 = 0.013�� (E.8)

E.7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包含因子� = 2,工业内窥镜探头工作外径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 = � ∙ �� = 2 × 0.013�� = 0.03�� (E.9)

JJF(陕)124-2025

13

附录F

近景深距离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F.1 测量方法

将工业内窥镜探头前端固定,在探头前端放置专用刻度尺(带有1.2mm 线宽的刻线),

移动专用刻度尺与物镜探头之间的距离,记录在显示器或目镜上能清晰分辨出专用刻度

尺上线条轮廓的最小距离(由卡尺测得),即为近景深距离。

F.2 测量模型

工业内窥镜景深范围的数学模型为:

Y = F (F.1)

式中:Y——工业内窥镜的近景深距离,mm;

F——工业内窥镜的近景深范围测量值,mm。

F.3 方差和灵敏系数

根据上述数学模型(F.1)由“不确定度传播率”得到的方差为:

��

2 = ?

?

2

�2 � = �2 � (F.2)

灵敏度系数:

� � = ?

? = 1 (F.3)

F.4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F.4.1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

在重复性测量条件下,使用卡尺对工业内窥镜的近景深距离重复测量10 次,得到测

量列:5.04mm,5.02mm,5.06mm,5.02mm,5.02mm,5.00mm,5.02mm,5.00mm,

5.02mm,5.02mm。

则由卡尺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1:

�1 = s = �=1

?� ��−�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7月9日 11:02:5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9718.html
图书

T/CPUMT 030-2024 零碳实验室评价规范

T/CPUMT 030-2024 零碳实验室评价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T/CPUMT 031-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总体框架

T/CPUMT 031-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总体框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T/CPUMT 032-2025 工业数字孪生 通用要求

T/CPUMT 032-2025 工业数字孪生 通用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