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2468-2025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5阅读模式
DB11/T 2468-2025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2468—2025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carbon accounting and monitoring of urban green space

2025 - 06 - 24发布

2025 - 10 - 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 ................................ ................. II

1范围 ................................ ................................ .................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 ........... 1

4碳库的选择 碳库的选择 碳库的选择 ................................ ................................ ........... 1

5计量与监测 计量与监测 计量与监测 ................................ ................................ ........... 1

6数据管理与归档 数据管理与归档 数据管理与归档 数据管理与归档 ................................ ................................ ....... 6

附录 A(资料性)数据采集记录表 (资料性)数据采集记录表 (资料性)数据采集记录表 (资料性)数据采集记录表 (资料性)数据采集记录表 (资料性)数据采集记录表 ................................ ......................... 7

附录 B(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资料性)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 . 9

附录 C(资料性)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资料性)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资料性)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资料性)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资料性)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资料性)部分树种的含碳率 ................................ ...................... 11

附录 D(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资料性)常见树种木根茎比参考值 ................................ .............. 12

附录 E(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碳排放单位常用化石燃料相关参数推荐值 ................................ .. 13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 14

DB11/T 2468—2025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 本文件按照 本文件按照 GB/T 1.1 GB/T 1.1 GB/T 1.1 —2020 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导则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 则》定起草。 定起草。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生态环境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起草单位: 本文件起草单位: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规划和资源监测中心(业 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碳汇与国际合作事务中心)、清华大学林业科研究院北 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管理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京市生 态环境监测中心、关村绿色碳汇研究院北盛世润禾建设有限公司首发天人态景观有限公司 态景观有限公司 态景观有限公司 。

本文件主要 本文件主要 起草人: 起草人: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谢军飞、李新宇戴子云朱建刚郭佳延明杨张峰陶晓刘秀 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萍、许蕊王行赵松婷段敏杰李嘉乐张国锋曹瑜娟春义吉鑫陈 操令军韵如、 胡婧、 田天琪胡婧、 田天琪胡婧、 田天琪胡婧、 田天琪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周泽圆、 张钰舒韩艺闫岩白玉洁叶康军单梁杰冉朔 、苑超 、苑超 。

DB11/T 2468—2025

1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过程中碳库的选择、计量与监测、数据管理与归档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城市绿地的碳汇计量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必不可少条款。其, 注日期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 适用于文件;不注引,其最新(包括所有修改单)文件。

LY/T 1237 LY/T 1237 LY/T 1237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森林土壤有机质的测定及碳氮比计算

LY/T 3330 森林土壤碳储量调查技术规程

NY/T 1121.4 NY/T 1121.4 NY/T 1121.4 土壤检测 土壤检测 第 4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部分:土壤容重的测定

DB11/T DB11/T 864 864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技术要求

DB11/T 1 DB11/T 1 214 214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平原地区造林项目碳汇核算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城市绿地 urban green space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植被为主要存在形态的绿化。

3.2

绿地碳汇 green space carbon sink

通过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绿地吸收并固定大气中二氧化碳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实现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 。 4 碳库的选择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绿地宜考虑上生物量、下枯落和土壤有机质四个碳库。应明确说对的选择理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由,当选择了某个碳库后应连续对其进行计量与监测。 5计量与监测

5.1样地与样方设置

5.1.1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布设地,以各类绿面积大小作为权重数量按照 DB11/T 1214 DB11/T 1214 DB11/T 1214DB11/T 1214 DB11/T 1214规定执行,且抽样比例不低于 规定执行,且抽样比例不低于 规定执行,且抽样比例不低于 规定执行,且抽样比例不低于 规定执行,且抽样比例不低于 规定执行,且抽样比例不低于 10% 。面积小于 。面积小于 。面积小于 5 000 m 000 m000 m2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的绿地不设抽样,直接进行调查。

DB11/T 2468—2025

2

5.1.2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城市绿地乔木层和灌调查样面积不小于 400 m 400 m2,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样地形状可根据绿布设为正方或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长方形;根据抽样图上的地坐标,定位西南角统一记并编号以为起点测 角测距,闭合差小于 角测距,闭合差小于 角测距,闭合差小于 角测距,闭合差小于 角测距,闭合差小于 1/200 1/200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枯落物层采用样方调查,在地内设置 4个样方。土壤取按照 个样方。土壤取按照 个样方。土壤取按照 个样方。土壤取按照 个样方。土壤取按照 个样方。土壤取按照 DB11/T 864 DB11/T 864 DB11/T 864DB11/T 864 执行。样地与方示意图 见执行。样地与方示意图 见执行。样地与方示意图 见执行。样地与方示意图 见执行。样地与方示意图 见执行。样地与方示意图 见1。

图1 样地与样方示意图

5.2调查

5.2.1乔木层调查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 对样地内所有胸径大于 2.0 cm 2.0 cm2.0 cm2.0 cm 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生长良好的乔木进行每检尺,记录各树种胸径 、株高等指标精确到 0.1 cm 0.1 cm ,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0.1 m,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A.1 。

5.2.2灌木层调查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对样地内所有灌木(包括起测胸径小于 2.0 cm2.0 cm 2.0 cm2.0 cm的幼树,或株高小于 的幼树,或株高小于 的幼树,或株高小于 的幼树,或株高小于 的幼树,或株高小于 的幼树,或株高小于 50 cm50 cm 50 cm 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的幼树)地径、 冠幅株高等指标进行测量 株高等指标进行测量 株高等指标进行测量 株高等指标进行测量 ,地径精确 ,地径精确 到 0.1 cm 0.1 cm 0.1 cm ,冠幅精确到 冠幅精确到 冠幅精确到 0.1 m 0.1 m 0.1 m,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0.1 m 0.1 m,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A.2 。

5.2.3竹类调查

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对样地内植株数量较 稀疏的竹林,应需详细记录每子胸径和高等指标。于密集的竹林,可随机选择 密集的竹林,可随机选择 密集的竹林,可随机选择 密集的竹林,可随机选择 密集的竹林,可随机选择 3个2 m×2 m 2 m×2 m 2 m×2 m 2 m×2 m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的样方,分别测定中每株竹子胸径、高精确到 0.1 0.1 0.1 cm ,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株高精确到 0.1 m,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A.3 A.3。

5.2.4枯落物层调查

设置 1 m1 m1 m×1 m 1 m样方进行调查, 样方进行调查, 样方进行调查, 样方进行调查, 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收集样方内全部枯落物, 剔除其中石砾、土块等杂质后称鲜重取约 200 g200 g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样品带回实验室后测定其含水率, 枯落物鲜重和干精确 枯落物鲜重和干精确 枯落物鲜重和干精确 枯落物鲜重和干精确 枯落物鲜重和干精确 到 1 g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记录内容参照表 A. 4。

DB11/T 2468—2025

3

5.2.5 土壤层调查

每个土壤剖面采样层次按照0 cm~10 cm、10 cm~20 cm、20 cm~30 cm 划分土层,具体操作按照

LY/T 3330 的规定执行,土壤湿重和干重精确到0.1 g,记录内容参照表A.5。

5.3 计量

5.3.1 乔木层碳储量

乔木层的碳储量为乔木层各树种地上碳储量与地下碳储量之和,计算方法见公式(1):

t to tu C  C  C ……………………………………………(1)

式中:

Ct ——乔木层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Cto——乔木层地上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Ctu——乔木层地下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乔木层地上碳储量和乔木层地下碳储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a)乔木层的地上碳储量计算方法见公式(2):

1 (

) n

to i io i

C W CF

   ………………………………………(2)

式中:

Cto——乔木层地上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Wio——乔木层i 树种的地上生物量,单位为吨(t);

n ——乔木层树种数;

CFi——i 树种的含碳率。

注:根据样地调查获得的不同乔木树种的胸径、株高数据,采用表B.1已建立的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计算乔木层地

上生物量,如果找不到一个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则使用同一属方程的平均结果,如果没有找到属方程,则使

用所有阔叶或针叶树方程的平均结果。其中含碳率可采用表C.1中所列的树种(组)含碳率参考值,或采用平均

值0.47。竹子方法类似,其异速生长方程见表B.2,含碳率可采用附录C中所列树种(组)含碳率参考值0.47。

b)乔木层地下碳储量的计算方法见公式(3):

   1 (

) n

tu i iu i

C W CF …………………………………………(3)

式中:

Ctu——乔木层地下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Wiu——乔木层i 树种的地下生物量,单位为吨(t);

n ——乔木层树种数;

CFi——i 树种的含碳率,可采用表C.1 中所列的树种(组)含碳率参考值,亦可采用平均值

0.47。

其中,乔木层地下生物量计量通常采用表D.1 中所列的地下与地上生物量换算关系(根茎比)作近

似计算。如受条件所限,可按公式(4)进行计算:

0.282 u o W   W ……………………………………………(4)

式中:

DB11/T 2468—2025

4

Wu——乔木层地下生物量,单位为吨(t);

Wo——乔木层地上生物量,单位为吨(t)。

对于竹子,地下生物量按公式(5)计算:

1.1899 1.2892 0.3404 0.3087 u W   D   H ……………………………(5)

式中:

Wu——竹子地下生物量,单位为吨(t);

D——竹子的胸径,单位为厘米(cm);

H——竹子的株高,单位为米(m)。

5.3.2 灌木层碳储量

灌木层的碳储量为灌木层各树种生物量与其含碳率的乘积,计算方法见公式(6):

1 (

) n

a i i i

C W CF

   ……………………………………………(6)

式中:

Ca——灌木层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Wi——灌木层i 树种的生物量,单位为吨(t);

n ——灌木层树种数;

CFi——i 树种的含碳率。

注:根据样地调查获得的不同灌木树种的冠幅、株高数据,参考表B.3已建立的冠幅、株高异速生长方程计算灌木

层生物量。如果找不到一个树种的异速生长方程,则使用同一属方程的平均结果。其中含碳率可采用表C.1中

所列树种(组)含碳率参考值,或采用平均值0.47。

5.3.3 枯落物层碳储量

采用样本收获法测定枯落物样品的生物量,推算获得单位面积枯落物层的生物量数据。其中,含碳

率可直接测定,精确到1%,也可采用不同枯落物含碳率平均值0.47。计算方法见公式(7):

l l l C  A  W  CF ……………………………………………(7)

式中:

Cl——枯落物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A——城市绿地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W l ——城市绿地单位面积枯落物层生物量的平均值,单位为吨每平方米(t/m2);

CFl——枯落物层含碳率。

5.3.4 土壤有机碳库储量

土壤碳储量,计算方法见公式(8):

1 (

/ 1000) n

s i i i

C A SOC

   ………………………………………(8)

式中:

Cs——区域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单位为吨碳(t C);

i——土类代号;

n——土类数目;

DB11/T 2468—2025

5

Ai——第i类土壤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SOCi——第i类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

其中,土壤有机碳密度计算方法见公式(9):

SOC  0.58  C  D  E (1  G)/ 100 ………………………………(9)

式中:

SOC——土壤有机碳密度,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

C ——土壤有机质含量,单位为克每千克(g/kg);

D ——土壤容重,单位为吨每立方米(t/m3);

E ——土壤厚度,单位为厘米(cm);

G ——直径大于2 mm的石砾所占体积百分比。

其中,土壤容重的测定按照NY/T 1121.4执行。土壤有机质的测定按照LY/T 1237执行。

5.3.5 碳排放量

对计量与监测区域内因绿地养护过程中使用化石燃料引起的CO2排放进行计量,计算方法见式(10):

1 (

) n

emi i i i i i

C NVC FC CC OF

     …………………………………(10)

式中:

Cemi——绿地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碳(t C);

n ——化石燃料种类数;

NCVi——第i种化石燃料的平均低位发热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吉焦每吨(GJ/t);对气体

燃料,单位为吉焦每万标准立方米(GJ/104Nm3);

注:可采用表E.1的推荐值。

FCi——第i种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对固体或液体燃料,单位为吨(t);对气体燃料,单位为万标准

立方米(104Nm3);

CCi——第i种化石燃料的单位热值含碳量,单位为吨碳每吉焦(t C/GJ),采用表E.1的推荐值;

OFi——第i种化石燃料的碳氧化率;

注:可采用表E.1的推荐值。

5.3.6 碳汇计算

监测间隔期内的净碳汇量,计算方法见公式(11):

ink emi C  C  C ……………………………………………(11)

式中:

Cink ——在监测期内的净碳汇量,单位为吨碳(t C);

C ——在监测期内绿碳储量的变化量,单位为吨碳(t C);

Cemi ——在监测期内绿地的碳排放量,单位为吨碳(t C)。

当计算结果为正值时,为吸收汇;计算结果为负值时,为排放源。

5.4 监测

5.4.1 应基于样地开展监测,其中样地的复位率应达到90%,样木的复位率应大于90%。在开展本计量

监测工作前,应对样地概况进行调查,包括面积、类型、斑块大小、养护管理方式等。

5.4.2 每五年宜重新调查评估一次,以计算城市绿地碳汇计量,如在监测间隔期间,有明确资料表明土

DB11/T 2468—2025

6

壤碳库相对稳定,则此部分碳库不必连续监测。

5.4.3 根据城市绿地碳汇计量监测工作的实际需要采集相关资料,凡涉及数据计算、监测数据核查与模型模拟的基础数据,应确保数据资料、监测数据的有效性。采用国家森林资源调查使用的QA/QC程序,监测区域总面积测定误差小于或等于5%。 6 数据管理与归档

6.1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应建立数据、信息等原始记录和台账管理制度。明确来源获取时间及 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填报台账的相关责任人等信息。

6.2 计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量监测的所有数据均应进行电子存 档,至少保10 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 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 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 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 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 年,确保相关数据可被追溯。

DB11/T 2468—2025

7

附 录 A (资料 性) 数据采集记录表 数据采集记录表 数据采集记录表

数据采集记录表 数据采集记录表 数据采集记录表 见表 A.1 ~表 A. 5。

表A.1乔木层调查表

样地号: 样地号: 面积: 面积: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日: 调查日: 年 月 日

编号

树种

胸径 a(cm)

株高 b(m)

生长状况

a若在树干 1.3 m1.3 m1.3 m1.3 m1.3 m处以下分枝,测定所有胸径并记录相应株数;若在 处以下分枝,测定所有胸径并记录相应株数;若在 1.3 m1.3 m1.3 m1.3 m1.3 m以上分枝,则在胸高 以上分枝,则在胸高 1.3 m1.3 m1.3 m1.3 m1.3 m处测 定,只记录一株即可。若位于坡地检尺置为树干离上根颈 1.3 m1.3 m1.3 m1.3 m1.3 m高度处。

b 若树木已经倒伏但仍存活,将测 量杆从的根部起株高,按照树木自然倾斜角测定。

表A.2灌木层调查表

样地号: 样地号: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编号

树种

灌木类型(单株 /丛 生)

地径( cm )

冠幅( m×m m×m )

平均株高 (m)

株数 /丛数

注 1:可计数的灌木填写株;丛状。高度在 可计数的灌木填写株;丛状。高度在 50 ㎝以下的灌木可不计入株数。 ㎝以下的灌木可不计入株数。

注 2:冠幅 指测定其长宽值。

DB11/T 2468—2025

8

表A.3竹林样地调查表

样地号: 样地号: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样方号

竹种名称

株数(丛)

胸径( cm )

株高( m)

生长状况

表A.4枯落物层调查表

样地号: 样地号: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样方号

厚度( cm )

样方内枯落物鲜重( g)

样品鲜重( g)

样品干重( g)

表 A. 5土壤层调查表 土壤层调查表 土壤层调查表

样地号: 样地号: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样方面积: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员: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调查日期: 年 月 日

样方号

土壤

0 cm ~10 cm

土壤湿重:( g)

土壤干重:( g)

10 cm10 cm10 cm10 cm10 cm~20 cm

土壤湿重:( g)

土壤干重:( g)

20 cm20 cm20 cm20 cm20 cm~30 cm

土壤湿重:( g)

土壤干重:( g)

DB11/T 2468—2025

9

附 录 B (资料性) (资料性)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化树种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见表 B.1 ~表 B.3 。 表 B.1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城市绿地部分乔木树种上生物量异速长方程

序号

树种

胸径范围 (cm )

模型一

模型二

归类树种

Wia =aD=aD=aDb

Wia =a(D=a(D=a(D=a(D2H) b

1

松科

油松

4.5 ~34.534.534.534.5

Wia =0.1138(D)=0.1138(D)=0.1138(D)=0.1138(D)=0.1138(D)=0.1138(D)=0.1138(D)=0.1138(D)=0.1138(D)=0.1138(D)2.2461 2.2461

Wia =0.1179(D=0.1179(D=0.1179(D=0.1179(D=0.1179(D=0.1179(D=0.1179(D=0.1179(D=0.1179(D2H) 0.815 0.815 0

油松、水杉其他科树木

2

白皮松

2.6 ~28.728.728.728.7

Wia =0.165(D)=0.165(D)=0.165(D)=0.165(D)=0.165(D)=0.165(D)=0.165(D)=0.165(D)=0.165(D)2.078 2.0780

Wia =0.241(D=0.241(D=0.241(D=0.241(D=0.241(D=0.241(D=0.241(D=0.241(D2H) 0.7270.727 0

白皮松、雪其他针叶树木

3

柏科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7月9日 10:09:27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59679.html
图书

T/CPUMT 030-2024 零碳实验室评价规范

T/CPUMT 030-2024 零碳实验室评价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T/CPUMT 031-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总体框架

T/CPUMT 031-2025 工业数字孪生 总体框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T/CPUMT 032-2025 工业数字孪生 通用要求

T/CPUMT 032-2025 工业数字孪生 通用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