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SBME 081-2024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设施设备和试剂耗材配置通用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设施设备和试剂耗材配置通用要求》
以下是对T/CSBME 081-2024标准的详细内容总结。该标准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发布,旨在规范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真菌检测方面的设施设备、试剂耗材和信息系统配置,以提升病原真菌检测能力、保障生物安全,并响应国家《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要求。标准适用于开展真菌检测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也可作为其他实验室的参考依据。总结将按照标准结构组织,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定义、总体要求、具体配置要求(环境设施、仪器设备、试剂耗材、信息系统)以及附录细节,确保结构丰富且内容详尽。
1. 文档背景与目的
- 背景:标准基于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发布的《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强调需加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建设,规范真菌感染诊治,提升病原学诊断能力。真菌感染(如酵母菌、丝状真菌和双相真菌)的诊断对临床至关重要,但存在实验室配置不统一、生物安全风险高等问题。
- 目的: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真菌检测设施设备和试剂耗材的标准化配置指南,确保检测过程安全、准确、高效,同时促进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标准覆盖真菌检测全流程,包括样本处理、形态学检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环节。
2. 范围
- 标准规定了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所需的设施设备、试剂耗材和信息系统配置的通用要求。
-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医疗机构内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即对临床样本进行微生物检测的实验室)。其他类型实验室(如研究型实验室)可参考使用。
- 不适用范围:标准不涉及真菌检测的具体操作方法或性能验证细节,相关要求需参考规范性引用文件(如WS/T 805-2022、CLSI M27等)。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 标准引用了多项国内外权威文件,以确保配置要求符合生物安全和检测规范:
- 生物安全类:GB 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WS 233-2017《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 442-2024《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这些文件规定了实验室的防护水平、分区管理和安全操作要求。
- 检测方法类:包括WS/T 411-2024(抗丝状真菌药敏试验)、WS/T 421-2024(抗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WS/T 497(侵袭性真菌病诊断操作指南)以及国际标准如CLSI M54Ed2(真菌培养原则)和EUCAST E.DEF 7.4(酵母菌药敏试验方法)。这些文件用于指导检测环节的性能验证和质量控制。
- 其他参考:CNAS-CL02:202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国内专家共识(如《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真菌检测能力建设基本要求专家共识》)等,确保配置的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4. 术语和定义
- 标准明确定义了关键术语,避免歧义:
- 病原真菌(3.1):指通过感染导致宿主患病的真菌,包括酵母菌(如念珠菌)、丝状真菌(如曲霉)和双相真菌(如组织胞浆菌)。
-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3.2):医疗机构内负责临床样本微生物检测的专用实验室。
- 真菌检测(3.3):围绕病原真菌进行的体外诊断操作,涵盖样本处理、形态学检验、培养、鉴定、药敏试验、免疫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等技术环节。
- 基本配置(3.4):真菌检测的最低必需配置要求,所有实验室必须满足。
- 推荐配置(3.5):提升检测效率和质量的建议配置,适用于条件允许的实验室。
- 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BSL-2)(3.7):符合GB 19489-2008标准的实验室,提供中等生物安全防护,适用于多数真菌操作。
- 缩略语:如MALDI-TOF MS(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NGS(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用于简化后续内容。
5. 总体要求
- 实验室设置原则(5.1-5.3):
- 实验室应根据医疗机构规模和诊治对象设置独立真菌检测区域或专用真菌实验室。酵母菌检测可在BSL-2实验室进行,而丝状真菌检测需单独分区以防交叉污染。
- 双相真菌的处理需特殊注意:初始接种和直接检查可在BSL-2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柜内操作,但后续活菌操作(如传代培养)不应在BSL-2进行。
- 配置需符合WS 233-2017(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WS 442-2024(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确保安全性和规范性。
- 安全与质量控制(5.2):所有设施设备和试剂耗材的配置需进行性能验证,并做好全过程质量控制(如试剂储存、仪器校准)。
6. 环境设施配置要求
- 酵母菌检测环境(6.1):可在BSL-2实验室操作,无需额外分区。多数操作可在工作台进行,但高风险菌种(如耳念珠菌、新型/格特隐球菌)建议在生物安全柜内处理。
- 丝状真菌检测环境(6.2-6.3):
- 必须设置独立区域,与细菌、病毒实验室隔离,避免交叉污染。面积需满足工作需求。
- 至少配置1台二级生物安全柜,全流程操作(接种、培养、检查)均在柜内进行。
- 推荐设置独立真菌实验室,按功能分区(如样本处理区、形态学检验区、培养鉴定区等)。实验室宜保持负压,气流从低污染区向高污染区流动,生物安全柜房间需单通道空气系统。
- 通用要求(6.4-6.5):工作区需配备洗手池(靠近入口)、充足照明、通风、供水和供电。工作台面需耐腐蚀(如含氯消毒剂)、耐染液和有机溶剂。高致病性双相真菌样本的处理需严格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个人防护。
7. 仪器设备配置要求
- 通用原则(7.1-7.2):实验室需根据检测环节配置适宜仪器设备,并进行性能验证(参考WS/T 807-2022)。具体配置分为酵母菌(附录A)和丝状真菌(附录B),双相真菌参照丝状真菌要求。
- 酵母菌检测仪器配置(附录A):
- 基本配置:覆盖样本处理(如二级生物安全柜、普通离心机)、形态学检验(如普通光学显微镜)、培养(如沙保罗培养基、普通培养箱)、鉴定(如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手工鉴定系统)、药敏试验(如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板)、免疫学检测(如隐球菌抗原检测试剂)、分子生物学检测(如PCR仪)。
- 推荐配置:提升自动化和精准度,如样本自动接种仪、荧光显微镜、MALDI-TOF MS、全自动药敏系统、mNGS检测系统。
- 丝状真菌检测仪器配置(附录B):
- 基本配置:强调安全操作设备(如二级生物安全柜)、特殊培养箱(25°C-30°C和35°C-37°C)、形态学检验工具(如乳酸酚棉蓝染液)、药敏试验设备(如Etest条)。
- 推荐配置:包括自动化染片机、MALDI-TOF MS、特殊培养基(如燕麦培养基)、分子检测系统(如第一代测序仪)。
8. 试剂耗材配置要求
- 通用原则(8.1-8.2):试剂耗材需按制造商或指南规范储存和使用前验证,确保质量控制。配置同样分为酵母菌(附录A)和丝状真菌(附录B)。
- 酵母菌试剂耗材(附录A):
- 基本配置:包括样本处理耗材(如无菌盐水、研磨器)、形态学染液(如革兰染液)、培养介质(如沙保罗培养基含/不含抑制剂)、鉴定试剂(如手工酵母菌鉴定系统)、药敏试验耗材(如真菌药敏板)。
- 推荐配置:如真菌专用血培养瓶、自动化鉴定试剂、分子检测耗材(如核酸提取试剂)。
- 丝状真菌试剂耗材(附录B):
- 基本配置:样本处理耗材(如无菌盐水)、形态学染液(如10%氢氧化钾溶液)、培养介质(如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药敏试验耗材(如RPMI-1640培养基)。
- 推荐配置:如特殊染液(如吉姆萨染液)、免疫学检测试剂(如曲霉抗体检测试剂)、分子耗材(如恒温扩增试剂)。
9. 信息系统配置要求
- 核心功能(9.1-9.3):实验室信息系统(LIS/HIS)需支持真菌检测全流程管理,包括医嘱开单、标本采集与接收、检测操作、报告审核与展示、菌种保存等,确保全程可追溯。
- 系统应支持与检测设备(如MALDI-TOF MS、PCR仪)的单向或双向数据传输。
- 推荐支持不合格标本和危急值报告的处理功能,提升响应效率。
- 数据管理:需记录操作人员和时间点,符合CNAS-CL02:2023的追溯要求。
10. 附录内容
- 附录A(规范性):详细列出酵母菌检测的仪器设备和试剂耗材配置表(见表A.1),分技术环节(样本处理、形态学检验等)说明基本和推荐配置。例如:
- 鉴定环节基本配置包括念珠菌显色培养基,推荐配置为MALDI-TOF MS。
- 药敏试验基本配置为真菌微量肉汤稀释法药敏板,推荐配置为全自动系统。
- 附录B(规范性):类似地,针对丝状真菌检测提供配置表(见表B.1)。强调丝状真菌的特殊需求,如培养需封口膜、鉴定需小培养耗材。
- 双相真菌处理:在丝状真菌框架下,仅允许初步培养和鉴定,不单独列出配置。
11. 参考文献
- 标准引用了21项文献,包括国家标准(如WS/T 805-2022)、国际指南(如CLSI M38)、专家共识(如《侵袭性真菌病真菌学检查指南》)和研究论文(如张栋等《病原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性能确认方案》)。这些文献为配置要求提供技术支撑,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结论
T/CSBME 081-2024标准是一份全面、实用的指南,旨在通过标准化配置提升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真菌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它详细区分了酵母菌和丝状真菌的不同需求,强调了基本配置的强制性及推荐配置的优化价值,同时整合了国内外最新规范。实验室在实施时,需结合自身规模和技术条件,优先满足基本要求,并逐步引入推荐配置以提升效率。该标准的应用将有助于减少微生物耐药风险,提高真菌感染的诊断准确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