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FA 0106012-2023 汽车压铸件孔隙率测定方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汽车压铸件孔隙率测定方法》标准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该标准由中国铸造协会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联合发布,编号为T/CFA 0106012-2023和T/CSAE 301-2023,于2023年5月29日发布,2023年8月29日实施。标准规定了汽车有色金属压铸件(铝合金、镁合金、锌合金压铸件)孔隙率的测定方法,其他行业压铸件可参照使用。
二、术语定义
标准定义了18个关键术语,包括:
- 压铸件:采用压力铸造方法制备的零件
- 孔隙:气孔、针孔、缩孔、缩松和渣孔等孔洞类缺陷的总称
- 孔隙率:孔隙在参考面中所占的面积百分比或最大孔隙允许的个数
- 参考面:用于气孔标准和相关值评定的表面
- 当量直径:与孔隙面积相等圆的直径
- 费雷特直径:经过孔隙中心的任意方向直径
- 孔隙堆积:铸件缓慢凝固区出现的很细小的孔洞
- 粗大气孔群:当孔隙堆积直径超过单个孔隙最大允许直径时的缺陷
三、孔隙分类与标识
1. 孔隙分类
标准将压铸件分为四类并给出相应标识符号:
- D类:受动态载荷的压铸件(如车身结构件、发动机悬置等)
- S类:受静态载荷的压铸件(如电机壳体、压缩机壳体等)
- F类:功能面有特殊要求的压铸件(如密封件)
- G类:其他类型
2. 标识方法
孔隙率标识采用标准编号+参数的格式,如:
- T/CFA XXX-Z4/Φ2.5/A3/H1/U0.5
- T/CFA XXX-Z4/Φ2/A4/HR1/U0.5
四、测试方法与设备
1. 测试条件
- 温度:(20±10)℃
- 湿度:≤75%
2. 测试设备选择
根据表面粗糙度选择不同测试手段:
粗糙度Rz(μm) | 测试手段 | 放大倍率 |
---|---|---|
0 | 反射光显微镜 | 20x~25x |
1~10 | 测量显微镜 | 10:1 |
11~25 | 放大镜/测量显微镜 | 5:1~6:1 |
>25 | 放大镜/数学照相术 | 1:1~2:1 |
粗轮廓 | 肉眼观察 | - |
加工面 | 肉眼观察 | - |
五、样品制备流程
- 取样部位:按图纸规定或CAE分析确定的应力集中区域
- 粗处理:表面粗糙度Rz≥200μm时使用砂轮机处理
- 镶嵌:微小试样采用镶嵌固化
- 研磨:使用不同粒度研磨纸获得所需粗糙度
- 抛光:达到镜面光亮,无刮痕或毛刺
- 腐蚀:使用4%氢氟酸腐蚀3-5秒
六、测定步骤
- 选取区域:选择最严重区域,视场大小(4×3)mm²,数量≥30个
- 基准面确定:选择最大正方形、三角形或圆形作为基准面
- 孔隙率计算:使用金相显微镜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孔隙率计算
- 孔隙率定级:
- D/S/G类:1%-4%修约到整数,>5%以5%为级数
- F类:>0.25mm孔隙修约级数0.05mm
七、测定报告内容
包括试样名称、批号、报告编号、检测日期、检测人、剖切位置、放大倍数、孔隙率/最大孔隙数量、判定结论等。
八、精度与偏差
- 重复性误差≤±2%
- 偏差来源:试样代表性、抛光面选择、视场数量、放大倍数不当等
- 提高精度方法:增加取样数量、选择真实显示最严重区域的试样
九、参考文献
标准参考了VDG P 201、VDG P 202、VW 50093、PV 6093等国际标准和上汽集团的企业标准。
该标准的实施将促进国内厂家掌握汽车压铸件孔隙率的测定方法,填补了国内相关标准的空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