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ET 105-2024 产业园区型综合智慧能源规划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产业园区型综合智慧能源规划导则》(T/CET 105-2024)的详细内容总结,按标准框架结构化呈现:
1. 范围
- 适用于产业园区型综合智慧能源规划的编制,涵盖规划基本规定、资源分析、现状评估、需求预测、方案制定、管控平台、环境及经济分析。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19项国家标准(GB/T、GB)和行业标准(DL/T、NB/T等),涉及光伏组件、消防设计、氢气站、充电站等领域,如:
GB/T 9535
(光伏组件)GB 50177
(氢气站设计)GB 50966
(充电站设计)
3. 术语与定义
- 核心概念:
- 综合智慧能源: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多品种能源一体化集成,具备低碳、高效、智慧化特征。
- 产业园区型规划:科学整合电力、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降低能耗。
- 区域能源:区域内能源生产、供应、输配、使用全过程的科学集成。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要求
- 需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环保政策(如“双碳”目标),与城乡、交通等规划协调。
- 数据基础:规划编制依赖完整准确的收资(附录A列明资料清单)。
4.2 编制原则
- 遵循 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智慧 原则,最大化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
- 分阶段实施(总体规划→分步建设),多方案比选与技术经济分析。
4.3 编制范围
- 明确地理区域、行政区划、面积,区分建成区与规划区负荷计算。
4.4 规划年限与目标
- 年限:近期(1–2年)、中期(5年)、远期(≥10年)。
- 目标:能耗总量控制、能源结构优化(可再生能源占比)、能效提升。
4.5 规划内容
- 必须包含:资源禀赋分析、能源现状、需求预测、规划方案、管控平台、环境及经济分析。
- 成果:规划文本、图纸及附录B的编制流程。
5. 资源禀赋分析
5.1 化石能源
- 评估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及重大项目计划,强调清洁高效利用。
5.2 可再生能源
- 风/光资源:分析风速分布、辐照量、等效发电小时数及政策支持。
- 其他:水资源(污水余热利用)、生物质(农业/林业废弃物预测)、地热能(防过度开采)。
6. 能源现状分析
- 供给现状:调研电源、供能网络、综合能源站运行数据。
- 消费现状:分品类统计电、热、冷、气、氢的消费量及重点用户分布。
- 供需平衡:识别总量/结构性失衡风险(如季节波动、地缘政治影响)。
7. 能源需求预测
7.1 基本原则
- 需结合区域总体规划,收资包括:产业规划、历史负荷数据、政策文件等。
7.2–7.6 分品类负荷预测
能源类型 | 预测方法 | 关键指标(附录C-E) |
---|---|---|
电力 | 横向比较法、单位用地/建筑面积法(工业用地:200–800 kW/hm²) | 附录C:人均用电量、负荷密度 |
热力 | 建筑采暖指标法(节能建筑:40–45 W/m²)、工业叠加法 | 附录D:采暖/空调热指标 |
冷量 | 空调冷指标法(办公建筑:80–110 W/m²)、数据中心按机架(3–5 kW/架) | 附录E:冷负荷指标 |
天然气 | 分类指标法(工业按产能、交通按车辆里程) | 不可预见用气占比3–5% |
氢气 | 分原料用氢(化工/冶金)与燃料用氢(交通/电力),结合地方绿氢政策 | — |
8. 规划方案
8.1 一般要求
- 以用户为核心,多能流集成设计,确保安全可靠传输。
8.2 电力系统
- 分布式燃机:效率≥70%,选址避开工污染区。
- 光伏/风电:就近消纳,光伏组件需符合
GB/T 9535
,风电优选低噪声机组。 - 储能系统:
- 平滑新能源波动→容量≥新能源装机的10%;
- 削峰填谷→按负荷特性优化配置。
- 智能微电网:电压≤110kV,可再生能源占比≥50%,具备孤岛运行能力。
8.3 冷热系统
- 优先顺序:废热/余热 → 地热能/生物质 → 天然气联供 → 电制冷。
- 禁止:直接电供热(除非无替代方案)。
- 区域供冷:适用于高密度建筑群(冷负荷≥125 W/m²)。
8.4 氢能系统
- 制备:优先绿氢,控制化石能源制氢。
- 储运:无缝金属管道、安全间距(符合
GB 50177
)。 - 加氢站:与加油站协同布局。
8.5–8.9 其他专项
- 核能供热:与城市规划衔接。
- 余热利用:梯级利用工业余热。
- 充电桩:大型停车场≥10%车位配桩,避开水害/爆炸风险区。
- 综合能源站:符合
DL/T 5508
,统筹水电通信设施。
9. 综合智慧能源管控平台
- 架构:分层设计、模块化接口,支持云边协同。
- 核心功能:
- 能量管理(多能流优化);
- 设备全周期监控;
- 能效评估(对标优化);
- 安全合规(符合
GB/T 22239
信息安全要求)。
10.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碳排放:核算边界包括燃料燃烧、购入电力等,采用排放因子法。
- 社会效益:估算投资带动就业/税收,提出低碳行动建议。
- 环境效益:测算可再生能源替代标准煤量及污染物(SO₂/NOₓ)减排量。
11. 技术经济分析
- 评估维度:
- 技术成效(供能可靠性、能源效率);
- 经济效益(单位供能成本、投资回收期);
- 社会效益(减排率、节能率)。
附录核心内容
- A(收资清单):资源条件、相关规划、供能设施、厂区用能数据。
- B(编制流程):标准化的规划步骤流程图。
- C-E(负荷指标):电/热/冷负荷密度参考表(如工业用地热负荷25–65 t/(h·km²))。
参考文献
- 补充配套标准(如
GB 50072
冷库设计、GB 50174
数据中心设计)。
此导则系统性整合了能源规划的技术路径、量化指标及实施框架,为产业园区低碳转型提供标准化支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