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866-2024 数字政务公共数据 安全管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数字政务公共数据安全管理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机构的政务公共数据安全管理,规定了数据分类分级、基本要求、生命周期管理及运营管控要求,旨在保障公共数据的安全性、合规性和可用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包括:
- GB/T 22239(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 GB/T 39786(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
- GB 50174/50462(数据中心设计及验收规范)
- GB/T 43697(数据分类分级规则)等。
3. 术语与定义
- 公共数据:政务部门或公共服务组织在履职过程中收集、产生的数据。
- 数据安全:通过管理和技术措施确保数据保护与合规使用的状态。
- 缩略语:如DLP(数据防泄漏)、UEBA(用户行为分析)等。
4. 数据分类分级
4.1 数据分类
- 分类维度:
- 技术选型:产生频率、结构化特征、存储方式(如关系数据库)、处理时效(实时/批量)等。
- 业务应用:行业领域(参考GB/T 4754)、数据质量、流通类型(可交易性)等。
- 安全隐私:敏感度(高/低/不敏感)。
- 分类方法:按机构职责明确数据范围,制定分类细则并动态更新。
4.2 数据分级
- 分级标准:敏感度从低到高分为1~4级及以上,需动态复核调整。
- 分级流程:识别数据分级要素(如业务属性、危害程度),综合定级并定期更新。
4.3 实施流程
6步骤:资产梳理→制定细则→分类→分级→审核上报→动态更新。
5. 基本要求
5.1 机构安全
- 设立数据安全领导小组,建立管理制度、审批程序及问责机制。
5.2 人员安全
- 技术能力:熟悉安全工具、风险评估、隐私保护技术(如差分隐私)。
- 管理要求:背景调查、关键岗位责任协议(如数据审计岗)、离职权限回收。
5.3 数据安全
- 责任主体明确,资源目录分级保护,元数据加密存储并记录操作日志。
5.4 物理安全
- 机房符合GB 50174标准,部署门禁监控,终端设备绑定人员身份。
6. 生命周期管理
6.1 数据归集
- 确保完整性(清洗校验)、安全性(脱敏加密)、及时性(定期更新)。
6.2 数据传输
- 使用TLS/SSL、国产加密算法,检测完整性并防范泄露。
6.3 存储与备份
- 存储:多用户隔离、安全配置扫描、生物信息与身份信息分开存储。
- 备份:本地/异地灾备,定期恢复测试,介质销毁需物理破坏。
6.4 数据处理
- 基本要求:脱敏工具、日志审计、风险监测。
- 加密与脱敏:按敏感度选择算法,脱敏方法包括掩码、替换、散列等。
6.5 共享开放
- 共享:接口调用需身份鉴别、参数过滤,记录日志。
- 开放:分级管理(无条件/有条件开放),数据需脱敏后封装接口。
- 授权运营:在监管机制下分场景开展,保障隐私与商业秘密。
6.6 数据销毁
- 失去价值的数据需脱敏后销毁,存储介质需物理销毁并记录。
7. 运营管控
7.1 数据操作管理
- 权限控制:最小授权原则,审批流程,定期清查权限。
- 操作规范:限制批量操作,重要操作需审批并审计。
7.2 安全保障
- 流量监测:关键节点异常流量分析(如批量下载)。
- 异常行为监测:建立特征库(如非授权访问),实时监控外发行为。
- 安全审计:日志保存≥12个月,覆盖所有用户操作,支持溯源分析。
- 监测评估:定期自评估或第三方评估,重大变更时需重新评估。
8. 参考文献
引用国家标准如《数据安全能力成熟度模型》(GB/T 37988)、《数据分类指南》(GB/T 38667)等。
核心要点
- 分类分级:多维分类(技术、业务、安全)+动态分级(1~4级)。
- 全生命周期管理:从归集到销毁各环节的安全控制(如加密、脱敏、审计)。
- 责任与流程:明确机构/人员责任,规范审批、监测、评估流程。
- 技术支撑:密码技术、区块链存证、UEBA等前沿应用。
- 合规性: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如等保三级),强调数据主权与隐私保护。
本规范为政务数据安全提供了系统性框架,兼顾技术与管理要求,适用于各类公共数据场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