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879-2025 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安全教育实训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安全教育实训规范 (T/CI 879-2025) 主要内容总结
本规范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本科等教育机构在装备制造类专业(如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工程、自动化、人工智能等涉及高风险设备的专业)开展安全教育实训提供标准化的指导,以预防安全事故、减少隐患、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 核心目标与适用范围 (第1章 范围)
- 目标: 通过有效的管理制度、技术手段和培训,预防安全事故,减少安全隐患,保障师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 范围:
- 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职本科的装备制造类专业安全教育实训。
- 普通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的相关专业可参照执行。
- 装备制造类实训场所定义: 涉及高温、高压、高速、高大机械设备,强电、强磁、激光设备,以及大型机房等,主要风险包括机械伤害(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灼伤、触电、激光伤害等。
二、 规范性引用文件 (第2章)
- 明确引用了《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 作为标准支撑之一。
三、 安全责任体系 (第4.1章)
建立清晰的四级安全责任体系,强调“谁使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
- 学校层面:
- 设立安全教育工作领导机构,校党委书记/校长是第一责任人。
- 制定准入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应急预案。
- 配备防护设施、急救设备和消防器材,并定期维护。
- 保障安全通道畅通,定期巡查评估风险,保障安全投入。
- 监督二级单位安全工作。
- 二级单位(院系)层面:
- 主要领导(院系负责人)是主要领导责任人。
- 明确分管领导、实训场所责任人,指定安全员,签订安全责任书。
- 建立并执行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制度。
- 负责设施设备维护保养与检测。
- 定期检查隐患,闭环管理,建立安全台账。
- 制定单位级应急预案并演练。
- 张贴操作规程、警示标志,设置安全信息牌。
- 实训场所管理人员(安全员)/实训项目负责人层面:
- 直接责任人,落实日常安全管理(准入、防护、检查等)。
- 进行风险巡查、检查、评估,及时报告和消除隐患。
- 事故发生时启动预案,组织疏散急救。
- 制止违规行为。
- 实训项目负责人需辨识项目危险源,制定防范措施和现场处置方案,对学生进行专项安全培训考核。
- 学生(学员)层面:
- 服从管理,遵守操作规程。
- 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PPE)。
- 必须通过安全培训考核。
- 发现异常立即停机断电报告。
- 做好实训后整理清洁。
四、 安全管理制度 (第4.2章)
要求建立健全四项核心制度:
- 安全检查制度:
- 学校:每年≥4次全面检查。
- 二级单位:每月≥1次检查。
- 实训管理人员:经常性检查。
- 实行“闭环管理”(排查、登记、报告、整改、复查)。
- 安全教育培训与准入制度:
- 学校:每学期≥1次。
- 二级单位:每学期≥2次。
- 对所有进入实训场所人员(含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技能、操作规范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准入。
- 项目风险评估与管控制度:
- 对涉及重要危险源(机械伤害、触电、灼伤等)的实训项目必须进行风险评估。
- 每周评估实训场所安全条件,不达标不得开展实训。
- 安全应急制度:
- 学校:每年≥1次演练。
- 二级单位:每学期≥1次演练。
- 实训场所:每学期≥2次学习/培训/演练。
- 确保应急功能完备、响应及时。
- 每月检查防护装备、应急物资有效性。
五、 日常安全管理与应急措施 (第4.3 & 4.4章)
- 日常安全管理:
- 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 建立安全检查台账和记录(参考附录A)。
- 检查内容包括:场所环境、安全设施、基础安全等。
- 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上报,直至消除隐患。
- 应急指挥机制:
- 学校成立事故应急指挥机构。
- 成立工作小组(部门负责人、安保、医护等)接受指挥。
- 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
- 二级单位制定针对性预案并上报。
- 预案内容必须包含: 风险分析、机构职责(通信联络、疏散、救护、保卫)、处置程序、应急保障(通信、物资、装备)、备用方案。
- 预案需评审论证(专家参与或推演)。
- 定期演练并根据总结修订完善。
- 事故处置与善后:
- 立即启动预案,组织疏散,上报。
- 判定伤情,开展急救(呼救、使用急救设备)。
- 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擅自清理。
- 相关人员配合调查。
- 事后总结教训,做好心理疏导、舆情管理、改进工作。
六、 安全教育实训内容 (第5章)
- 安全教育与培训 (5.1):
- 学校定期开展(每学期≥1次)。
- 安全准入: 培训考核纳入准入条件。
- 二级单位严格执行准入,留存记录。
- 推荐学时: 中职16学时,高职/高职本科14学时。
- 培训内容表 (表1):
- 安全法规政策/安全管理制度 (1学时)
- 安全标志识别/防护用品使用 (1学时)
- 伤害类型/危险源/实训场景 (中职3/高职2学时)
- 安全隐患预防与处置 (中职3/高职2学时)
- 设备布置/安全用电用气 (1学时)
-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1学时)
- 安全检查 (1学时)
- 应急处理/疏散/报告 (1学时)
- 典型案例分析 (4学时)
- 安全教育知识测评 (5.2):
- 通过线上线下课程、视频、后果呈现、测评等方式传授和评估安全知识能力。
- 建立安全准入和档案。
- 推荐建立安全模拟操作和事故案例库。
- 安全隐患识别 (5.3, 表2):
- 详细列出了装备制造类实训场所常见的 16大类安全隐患及其具体场景:
- 卷绕和绞缠 (车床、输送带等)
- 卷入和碾压 (旋转机械、冲压机等)
- 挤压、剪切和冲撞 (压力机、剪切机、移动机械等)
- 飞出物打击 (切削加工、焊接、铸造等)
- 物体坠落打击 (起重机、吊装等)
- 切割和擦伤 (锯床、车床、铣床等)
- 跌倒、坠落 (升降平台、行车等)
- 高温 (铸造等)
- 有毒有害化学品、气体、粉尘及弧光辐射 (焊接、粉末冶金、防锈、焊接护目)
- 噪声 (空压机等)
- 火灾与爆炸 (易燃品存放、气瓶、电气火灾等)
- 车辆伤害 (叉车等)
- 直接接触触电 (设备操作检修、临时用电、电线破损等)
- 间接接触触电 (设备故障漏电、电线破损漏电、潮湿/静电、电容放电)
- 跨步电压触电 (高压设备/线路故障附近)
- 感应电压触电 (高压线/设备附近)
- 详细列出了装备制造类实训场所常见的 16大类安全隐患及其具体场景:
- 安全隐患处置 (5.4):
- 安全操作规程要求: 必须制定,涵盖环境、设备、人员、程序、异常处理等。分作业前、中、后三个阶段明确检查项和操作要求。
- 安全等级划分: 参考相关管理办法进行风险评估,分为 I级(红/重大风险)、II级(橙/高风险)、III级(黄/中风险)、IV级(蓝/低风险)。
- 处置流程: 明确责任人步骤。一般隐患限期排除;重大隐患局部/全部停用并上报限期整改;特别重大隐患立即停用上报,疏散警戒,彻底整改。
- 具体处置方式 (表3): 针对16类安全隐患,分别给出典型设备举例和具体处置措施举例(如遵守规程、正确穿戴PPE、安装防护装置、合理布局、设置安全距离、使用紧急停止系统、接地、通风、湿法作业、使用防爆设备、维护检查等)。
- 监督与验证: 设立监督机制,验证整改有效性。
- 记录与报告: 记录保存隐患及整改情况,编制整改报告。
七、 实训场地标识与管理 (第6章)
- 标识要求: 醒目位置悬挂符合GA/T 74的安全标识、警示牌、安全信息牌(含风险点、责任人、危险类别、防护措施、应急电话),及时更新。
- 空间布局: 安全空间布局合理,标志清晰,消防通道通畅,紧急出口合理,分区明确。
- 物品管理: 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卫生良好,实训后归位,无废弃或无关物品。
- 安全手册: 编制并发放实训场所安全手册至每位师生。
- 持续改进: 根据实际情况持续改进标识与管理。
八、 附录与参考文献 (附录A & 参考文献)
- 附录A (资料性): 提供了详细的《装备制造类安全教育实训安全检查记录表》模板,用于日常安全管理记录。该表涵盖:
- 实验场所环境 (安全信息牌、消防通道、层高、通风、管道标识等)
- 安全设施 (消防设施、应急喷淋洗眼、通风系统、门禁监控、防爆措施)
- 基础安全 (用电用水安全、个体防护)
- 机电安全 (仪器设备常规管理、机械安全、电气安全、粉尘安全)
- 特种设备与常规冷热设备 (起重设备、压力容器、场内专用车辆)
- 每一项均有“检查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情况”记录栏。
- 参考文献: 列出了标准制定过程中参考的十余项重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部门规章及管理文件(如GB 2894, GB 9448, GB/T 23821, GB 39800.1, XF 86, JY/T0616, 《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教育部相关规范及管理办法等)。
总结核心价值:
该规范为职业教育装备制造类专业构建了一套完整、可操作的安全教育实训体系框架,从责任划分、制度建设、内容设计(理论+实操+隐患识别处置)、场地管理到检查评估,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它特别强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注重安全准入和应急处置能力培养,并提供了安全检查记录表这一实用工具,对于提升相关专业实训场所本质安全水平和师生安全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