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 881-2025 玉米、冬小麦和棉花水分诊断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玉米、冬小麦和棉花水分诊断指南》(T/CI 881-2025)主要内容总结
1. 文件概述
-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国北方地区玉米、冬小麦和棉花的水分诊断,指导灌溉管理以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 起草单位:由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联合制定。
- 核心内容:建立作物水分诊断指标体系,提供关键指标、监测方法、阈值及诊断流程。
2. 术语与定义
文件定义了20个关键术语,涵盖大气、土壤、作物三个维度的水分指标,例如:
- 气象干旱(如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帕默尔干旱指数)。
- 土壤水分(如田间持水量、土水势)。
- 作物生理指标(如叶水势、CWSI、CWDI)。
3.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提出12项原则,强调:
- 科学性:基于植物生理学原理。
- 实用性:指标需易于测量(如遥感结合地面数据)。
- 动态性:考虑作物生育阶段差异(如玉米拔节期需更高土壤湿度)。
- 系统性:综合大气、土壤、作物多维度数据。
4. 水分诊断方法
(1)大气干旱诊断
- 5种气象干旱指数:
- 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适用于资料较少地区)。
-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结合30天和90天降水数据,适用资料完善地区)。
- 其他:标准化降水指数、帕默尔指数、相对湿润度指数。
- 等级划分:按GB/T 20481-2017分为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
(2)土壤水分诊断
- 监测方法:
- 田块尺度:频域反射法(GB/T 33705)。
- 农场尺度:无人机多光谱遥感+烘干法校正。
- 灌区尺度:卫星遥感(如Sentinel-1/2)。
- 关键指标:
- 土壤相对湿度(R=含水量/田间持水量),阈值见附录A(如玉米拔节期需65%~75%)。
- 土水势:冬小麦临界值为-30 kPa,玉米为-20~-30 kPa。
(3)作物水分诊断
- 生理指标监测:
- 叶片含水量:田块用红外光谱法,区域用遥感反演。
- 叶水势:压力室法测定(如冬小麦拔节期临界值-1.1~-1.2 MPa)。
- 冠层温度:反映蒸腾与水分胁迫(通过红外热像仪或卫星数据)。
- 综合指数:
- CWSI(作物水分胁迫指数):公式基于冠层温度与参考温度,阈值分生育阶段(如玉米抽穗期0.32~0.39)。
- CWDI(水分亏缺指数):计算潜在与实际蒸散量差值。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质量控制:传感器校准、合理采集频率(如蒸腾速率需高频监测)。
- 多源数据融合:
- 结合遥感(大范围)与地面数据(高精度)。
- 机器学习建模(如随机森林预测水分状况)。
- 模型验证:需通过历史数据训练与实地校验。
6. 诊断流程
- 有观测资料地区:
- 监测气象、土壤、作物指标。
- 先诊断大气干旱,再评估土壤与作物水分。
- 根据阈值(附录A)决定灌溉(如土壤相对湿度<65%需灌水)。
- 无观测资料地区:
- 经验法:观察叶片萎蔫、土壤触感、天气预报等。
7. 附录A(关键阈值表)
- 土壤相对湿度:分地区、作物、生育阶段(如华北玉米抽雄期需75%~85%)。
- 叶水势临界值:如棉花现蕾期-1.1~-1.2 MPa。
- CWSI阈值:西北冬小麦开花期0.39~0.51。
8. 参考文献
引用国家标准(如GB/T 34810-12)、学术著作及期刊论文,支撑指标的科学性。
核心价值
- 多尺度监测:从田块到灌区,整合地面传感器与遥感技术。
- 动态阈值:针对不同作物、生育阶段和区域提供差异化标准。
- 技术融合:传统测量(如环刀法)与现代技术(机器学习、无人机)结合。
- 指导实践:直接服务于农业灌溉决策,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