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IPS 014-2025 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概述
《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规范》(T/CIPS 014-2025)是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提出并归口的团体标准,旨在规范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该标准由中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0余家单位共同起草,主要起草人包括谢小勇、何炼红等专家。
标准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制定,适用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为这些机构提供专利转化服务的企事业单位。
二、总体要求
标准提出了专利转化运用的三大总体要求:
- 平衡性:需协调平衡各利益相关方的权益
- 效率性:建立反馈机制,定期优化工作流程,以最少资源投入实现最大经济社会效益
- 保密性:明确商业秘密范围,注重保护国家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
三、专利转化流程环节
标准详细规定了专利转化运用的全流程管理,包括8个关键环节:
- 专利评估与分级:通过自评、第三方评估或专家评审等方式进行价值评估,将专利划分为重点专利、一般专利和非优先专利等级别(专利价值自评表见附录B)
- 合作方选择与谈判:综合考虑信誉、能力、资源保障和专利匹配度等因素筛选合作方(潜在合作伙伴筛选清单见附录C),明确谈判目标并制定策略(谈判准备清单见附录D)
- 个性化转化方案制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利特性制定方案,包括转化方式、商业模式、市场渗透策略等(专利转化运用方式适用情形见附录E)
- 内部审批与管理:建立内部审批管理制度,明确专利权属、利益分配、责任承担等事项
- 合同签署与备案:明确双方权利义务,依法办理登记或备案手续
- 合同实施与监督:按合同条款推进转化,建立定期反馈机制
- 效果评估与反馈:构建系统化评估反馈机制,总结经验教训,优化流程
四、组织管理要求
1. 组织机构设置
高校和科研机构应设立专门负责专利转化运用的部门,明确其管理职责和服务职责(工作要求见附录F):
- 管理职责:制定发展战略、审定流程文件、协调资源、监督执行、绩效考核等
- 服务职责:日常管理、全流程跟踪、信息服务、组织对接活动、培训等
2. 制度建设
- 基本制度:包括专利申请、评估、项目管理、成果赋权、收益分配等各环节规定
- 激励制度:明确激励对象、方式、标准和程序,激发创新活力
- 报告制度:建立定期报告和重大事项专项报告制度,平衡信息公开与保密要求
3. 管理内容
- 资源管理:建立专利资源库,统筹规划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
- 机构管理:加强内外部机构管理,制定监管规则
- 人员管理:包括履职评价、违规问责、保密义务、竞业禁止、培训等
- 合同管理:覆盖合同起草、审核、签订、履行、变更和终止全过程
- 绩效管理:建立科学评价体系,定期评估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 风险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风险管理机制,做好风险识别、评估和防控
五、评价与改进
- 评价:可参照T/CIPS 013-2024《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评价规范》
- 改进:针对评价发现问题制定纠正措施和实施计划
六、附录内容
标准包含6个附录,为专利转化工作提供实用工具和指导:
- 附录A:专利转化运用流程图
- 附录B:专利价值自评表(含技术先进性、法律状态、技术成熟度等10项评估指标)
- 附录C:潜在合作伙伴筛选清单(技术匹配度、市场能力、财务状况等5方面评估)
- 附录D:专利转化谈判准备清单(文件准备、信息收集、谈判策略等)
- 附录E:专利转化运用适用情形(10种转化方式的特点及适用条件)
- 附录F:专利转化管理与服务部门及人员工作要求清单
七、实施意义
该标准的制定旨在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相关任务部署,推动供需双方精准对接,高效互动,切实解决高校和科研机构"不愿转""不会转"和专利成果"不能转"的问题,促进创新成果价值实现,提升核心竞争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