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CTAS 81-2023 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热粘罩面设计施工技术规程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1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就地再生热粘罩面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二级及以上公路的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热粘罩面工程,城市次干路及以上道路可参照使用。
2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JTG/T 514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
JTG/T 5142-01 公路沥青路面预防养护技术规范
JTG/T 5521 公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规范
JTG 5220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JTG 5421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设计规范
JTG F40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JTG H30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3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 hot in hot inhot inhot in-place place place recycling and overlayrecycling and overlay recycling and overlay recycling and overlayrecycling and overlay recycling and overlayrecycling and overlay recycling and overlay recycling and overlay recycling and overlay
将既有沥青路面加热、翻松,就地掺加一定数量的沥青再生剂、新沥青混合料(需要时)、新沥青(需要时),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利用第一台摊铺设备摊铺再生沥青混合料,其后紧跟第二台摊铺设备将厚度不大于40mm的罩面沥青混合料摊铺于再生沥青混合料之上,一次性碾压成型。
3.2 .2
一次性碾压 一次性碾压 OneOne -time rollingtime rollingtime rollingtime rolling time rollingtime rolling time rollingtime rollingtime rolling
再生后的路面,碾压前摊铺罩面沥青混合料,罩面沥青混合料和再生沥青混合料一次碾压成型。
4 基本规定
4.1 .1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技术可用于普通沥青路面、改性沥青路面、SMA沥青路面等常见沥青路面。
4.2 应用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技术时,既有路面应具备以下条件:
a)整体强度满足使用要求,整体评价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80;
T/CCTAS 81—2023
2
b)路面状况指数PCI≥75,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70;
c)既有路面损坏程度不超过轻度裂缝、轻度松散、轻度沉陷、轻度波浪拥抱、轻微泛油。
4.3 应对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进行取样分析,开展相关室内试验,确定再生剂、新沥青、新沥青混合料等的掺加量。
4.4 4.4 应进行试验段铺筑,验证方案、设备和材料等的适用性。
4.5 沥青路面就地再生热粘罩面应避免在雨天施工,施工时气温宜不低于10℃。
4.6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质量管理及成品保护。
5 5 调查与评价
5.1 5.1 5.1 一般规定
5.1.1.1.1 .1.1 调查应包括基础资料调查、路面技术状况调查等内容,调查结果应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制定养护方案提供依据。
5.1.2 5.1.2 5.1.2 调查与评价应按图1流程执行。
图 1 调查与评价流程图 调查与评价流程图 调查与评价流程图
T/CCTAS 81—2023
3
5.1.3 5.1.3 5.1.3 既有路面调查与评价可参照JTG H20计算路面结构强度指数(PSSI)、路面状况指数(PCI)和路面车辙深度指数(RDI)等评价指标。
5. 2 路况调查
5. 2.1 资料收集应符合以下规定:
a)基础资料应包括技术标准、养护信息、交通状况、自然条件、经济参数、筑路材料等;
b)既有路面的现状结构形式应综合建设及养护信息资料进行确认。
表 1 1 既有 路面 资料 收集 项目
序号
收集项目
详细内容
1
技术标准
公路等
级、设计标准面结构横断形式2
养护信息
近三年养护方式和效果、路况检测数据及主要病害类型等
3
交通状况
近三年交通量、组成数据事故多发路段等
4
自然条件
气候、地形貌水文质等
5
经济参数
人工费用、运输成本地方经济指标等
6
筑路材料
材料来源、质量单价等
7
其他资料
工程用水电、便道绕行路线经验等
5. 2.2 既有路面损坏状况现场调查应按照JTG H20的要求,详细记录路面纵、横向裂缝、坑槽、车辙、泛油、修补等病害类型的数量(范围)、破坏程度及所在位置。
5. 2.3 路面损坏情况应采用取芯法,取芯位置、频率和深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a)路面取芯应采用直径100mm或150mm的钻头,取芯点主要位于典型病害处,包括纵裂、横裂、车辙等病害位置,取芯深度宜超过基层底面;
b)取芯过程中应详细记录芯样的完整性、厚度、层间粘结情况、下承层整体性等;
c)裂缝病害取芯应选择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及网裂等位置,并记录芯样的裂缝发展特征(包含裂缝深度、宽度等);
d)车辙病害取芯应选择代表性路段,宜分别在同一横断面的波谷、波峰、硬路肩等处取芯,并记录变形层位和变形量等;
e)完好路段应进行取芯,并记录路面结构和各层厚度等,可选择硬路肩处取芯。
5. 2.4 取样应符合以下规定:
a)可采用液压镐、切割机或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单个取样点每层样品质量宜不少于100kg;
b)应根据对既有路面的基础资料和现场调查情况,综合确定取样位置和点数。若施工路段整体沥青路面结构、修建时间和养护历史一致,可取一个代表点,若有不同,则应在不同代表性位置进行取样,宜每公里取一个代表点;
c)应根据典型病害的严重程度,综合确定路面取样层位;
d)应尽量保持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和沥青老化程度不变。
5. 3 路面评价
5.3.1 路面结构强度检测宜采用快速检测设备,检测频率和设备应满足JTG H20的要求。
T/CCTAS 81—2023
4
5. 3.2 应按表2的各项规定对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进行试验检测。
表 2 2 既有路面沥青 既有路面沥青 混合料 混合料 检测项目 检测项目
材料
检测项目
检测频度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
沥青含量
每2km 12km 12km 12km 12km 1个点
≥3.8%
T0722/T0735
级配
实测
既有路面中的沥青
沥青25℃针入度(0.01mm)
每5km 15km 15km 15km 15km 1个点, 每个点至少
两组
≥20
T0604
延度
实测
T0606
软化点
实测
T0605
注:具体检测数量和批次可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相应调整,若既有路面材料变异性较大,可根据既有路面情况适当加密检测频率。
6 6 材料
6.1 .1 .1 新沥青
6.1.1 6.1.1 6.1.1 再生现场添加的新沥青宜采用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
6.1.2.1.2 .1.2 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应符合JTG F40的有关规定。
6.2 6.2 6.2 沥青再生剂
6.2.1 沥青再生剂应满足表3的技术要求。
表 3 3 沥青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沥青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沥青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沥青再生剂的技术要求
检测项目
要求
检测方法
60 ℃黏度( mm 2/s )
50 -175175175
T0619 T0619 T0619 T0619 T0619 T0619
闪点 (℃)
≥220
T0611T0611T0611T0611T0611
饱和分含量 (%) (%)
≤30
T0618T0618T0618T0618T0618
芳香分含量 (%) (%)
≥30
T0618T0618T0618T0618T0618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黏度对比
≤3
T0619T0619T0619T0619T0619
薄膜烘箱试验前后质量变化 (%)
≤4,≥-4
T0609/T0610T0609/T0610T0609/T0610T0609/T0610T0609/T0610T0609/T0610 T0609/T0610T0609/T0610T0609/T0610T0609/T0610
相对密度
实测
T0603T0603T0603T0603T0603
注:由于再生剂生成条件的复杂性,即使同类组分、同一批次的再生剂,同一人做试验,组分试验结果也会相差较大,因此饱和分、芳香分含量建议为参考指标,再生剂指标主要是评价其施工性能,而其再生效果建议通过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试验确定。
6.2.2 选择沥青再生剂时,应以改善老化沥青性能和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的力学性能为原则,再生剂本身的性能可作为参考指标。
6.2.3 6.2.3 6.2.3 再生剂应具有施工和易性好、渗透性强、热稳定性好等特点。
T/CCTAS 81—2023
5
6.3 6.3 6.3 再生沥青混合料 再生沥青混合料
6.3.1.3.1 .3.1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6.3.2.3.2 .3.2 就地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技术要求和性能检验,应符合JTG F40中相应热拌沥青混合料类型的技术要求。
6.4 6.4 6.4 罩面 材料
6.4.1 新添加的罩面沥青混合料应满足JTG F40和JTG/T 5142-01的技术要求,宜采用细粒式沥青混合料。
6.4.2 罩面沥青混合料中的沥青、集料、填料等各原材料均应满足JTG F40的技术要求。
7 7 设计
7.1 7.1 7.1 一般规定
7.1.1 7.1.1 7.1.1 应在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试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既有路面状况评价结果,开展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1. 7.1. 2 既有路面面层存在雾封层、碎石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等封层时,应试验验证面层材料就地热再生利用的可行性。
7.1. 7.1. 3 既有路面面层存在罩面层时,应根据再生厚度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7.1. 7.1. 4 应按照工程所在地的气候特点确定沥青路面各项设计参数和技术指标。
7.1. 7.1. 5 应用于桥面施工时,应进行桥梁结构安全评估和桥面结构设计;应用于一般道路时,可不做路面结构设计。
7.2 7.2 7.2 方案 设计
7.2.1 2.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再生厚度一般为20-50mm,宜为上面层厚度。
7.2.2 7.2.2 7.2.2 施工设计前应进行局部深层病害处理,宜采用非开挖的处理方式。
7.2.3.2.3 .2.3 破损松散类病害的深度超过就地热再生施工深度时,应予挖补处理。
7.2.4.2.4 .2.4 深度为30-50mm的变形类病害,再生前应进行铣刨处理。
7.2.5.2.5 .2.5 影响施工质量的裂缝应预先处理。
7.2.6.2.6 .2.6 罩面厚度应根据既有路面技术状况、主要病害类型、交通量大小及组成、气候条件、工程经验、养护目标等因素综合考虑。
7.2.7.2.7 .2.7 既有路面罩面层和再生层厚度之和应不大于100mm。
7.2.8.2.8 .2.8 应结合调查与评价结果进行就地再生热粘罩面工艺设计,宜分为两个基本工艺,工艺一采用施工队列一,工艺二采用施工队列二。
7.2.9.2.9 .2.9 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级配无需调整宜采用工艺一,需调整应采用工艺二,施工队列宜符合图2排列顺序。
图 2 2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施工队列图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施工队列图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施工队列图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施工队列图 就地再生热粘罩面施工队列图
T/CCTAS 81—2023
6
7.3 7.3 7.3 沥青再生剂添加量设计 沥青再生剂添加量设计 沥青再生剂添加量设计 沥青再生剂添加量设计
7.3.1 7.3.1 7.3.1 应根据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的型号和老化程度、沥青含量、既有路面沥青混合料掺配比例及再生剂与沥青的配伍性等,经试验确定适宜的沥青再生剂类型。
7.3.2 7.3.2 7.3.2 再生剂用量宜采用试配法进行旧沥青再生试验:将再生剂按一定间隔的等差数列比例掺入旧沥青,测定再生沥青的三大指标,绘制再生剂添加量和三大指标变化曲线,选择针入度恢复至既有路面新沥青次级标号范围的再生剂添加量,作为初定再生剂添加量,再结合再生沥青混合料指标,确定最终再生剂添加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