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2348-2025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4阅读模式

JJF 2348-2025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Cone Penetration Test Equipment

2025‑11‑05 发布2026‑02‑05 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JJF 2348—2025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Offshore Cone

Penetration Test Equipment

?????????????????? ????????

??????????????????

????????

JJF 2348—2025

归口单位: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

主要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标准计量中心

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磐索地勘科技(广州) 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全国海洋专用计量器具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JJF 2348—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钱飞(国家海洋局南海标准计量中心)

参加起草人:

张保学(国家海洋局南海标准计量中心)

张岳洪(国家海洋局南海标准计量中心)

魏巍(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杨文丰(国家海洋局南海调查技术中心)

陈奇[磐索地勘科技(广州) 有限公司]

JJF 2348—2025

目录

引言……………………………………………………………………………………… (Ⅱ)

1 范围………………………………………………………………………………… ( 1 )

2 引用文件…………………………………………………………………………… ( 1 )

3 术语………………………………………………………………………………… ( 1 )

4 概述………………………………………………………………………………… ( 1 )

5 计量特性…………………………………………………………………………… ( 2 )

5.1 探头尺寸及绝缘电阻…………………………………………………………… ( 2 )

5.2 计量性能………………………………………………………………………… ( 2 )

6 校准条件…………………………………………………………………………… ( 3 )

6.1 环境条件………………………………………………………………………… ( 3 )

6.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 3 )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 4 )

7.1 校准项目………………………………………………………………………… ( 4 )

7.2 校准方法………………………………………………………………………… ( 4 )

8 校准结果表达……………………………………………………………………… ( 9 )

9 复校时间间隔……………………………………………………………………… ( 9 )

附录A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原始记录格式………………………………………… (10)

附录B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14)

附录C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20)

JJF 2348—2025

引言

JJF 1001—201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

写规则》、JJF 1059. 1—201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规范制定工

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本规范参考了JJG 391—2009 《力传感器检定规程》、JJF 1439—2013 《静力触探

仪校准规范》、JJF 1550—2015 《钻孔测斜仪校准规范》、GB/T 12763. 11—2007 《海

洋调查规范第11 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JTS/T 242—2020 《水运工程静力触探

技术规程》、T/CCES 1—2017 《孔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规程》、ISO 22476—1:2012

《岩土工程勘察和试验现场试验第1 部分:电子探头和孔压静力触探试验》(Geo⁃

technical investigation and testing— Field testing— Part 1: Electrical cone and piezocone

penetration test) 制定,采用了其中的基本原则,对具体方法和技术指标进行了细化、

补充和修改。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 2348—2025

JJF 2348—2025

1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海洋静力触探仪的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没有引用文件。

3 术语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3. 1 海洋静力触探仪offshore cone penetration test equipment

一种可通过贯入海底土体,采集其受到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孔隙水压力和

姿态倾斜角,评价海底土体力学性能的原位试验仪器。

3. 2 静力触探探头cone penetrometer

由锥尖、侧壁摩擦筒和应变腔等测量元器件组成,具有规定形状、尺寸的金属锥

形体。

3. 3 锥尖cone

静力触探探头顶端的金属元件,与海底土体接触用于测量锥尖阻力的受力部件。

注:包括锥形底部和圆柱形延伸部分。

3. 4 侧壁摩擦筒friction sleeve

位于锥尖后,与海底土体接触用于测量侧壁摩阻力的受力部件。

3. 5 净面积比area ratio of cone

锥尖阻力受力轴的横截面面积与锥尖的横截面投影面积之比。

3. 6 锥尖阻力cone resistance

静力触探探头被匀速地贯入海底土体过程中锥尖受到的阻力。

3. 7 侧壁摩阻力sleeve friction resistance

静力触探探头被匀速地贯入海底土体过程中侧壁摩擦筒受到的阻力。

3. 8 孔隙水压力pore pressure

静力触探探头被贯入过程中或停止贯入的状态时在锥面处、锥尖后靠近锥底处、

侧壁摩擦筒上部受到的水压力。

3. 9 倾斜角inclination

静力触探探头轴线相对于重垂线之间的夹角。

4 概述

本规范所指海洋静力触探仪是采用电阻应变原理测量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利

用压阻效应测量孔隙水压力和利用角度传感器测量倾斜角,其主要由静力触探探头、

电缆及数据采集仪组成。海洋静力触探仪通过贯入装置将一定规格的静力触探探头匀

速地贯入海底土体,贯入过程中将锥尖和侧壁摩擦筒受到的贯入阻力转换为内部各受

JJF 2348—2025

2

力轴上的形变,由受力轴形变进一步转换为受力轴上电信号的变化进行测量,并按其

受到的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和孔隙水压力大小,结合倾斜角的测量,评价不同深度

的海底土体力学性能,用于海洋工程地质勘察等工作。静力触探探头的结构见图1。

L L

D

D D

D

D

D

D

!

!

图1 静力触探探头的结构

1—锥面处测量孔隙水压力u1透水滤器;2—锥尖;3—锥尖后靠近锥底处测量孔隙水压力u2透水滤器;

4—锥尖阻力受力轴;5—侧壁摩擦筒;6—侧壁摩擦筒上部测量孔隙水压力u3透水滤器;7—探杆;

α—锥角;D1—锥尖直径;D2—侧壁摩擦筒前端外直径;D'2—侧壁摩擦筒前端内直径;

D3—锥尖阻力受力轴直径;D4—侧壁摩擦筒中部外直径;D5—侧壁摩擦筒后端外直径;

D'5 —侧壁摩擦筒后端内直径;L1—锥尖圆柱部分长度;L2—侧壁摩擦筒长度

5 计量特性

5. 1 探头尺寸及绝缘电阻

10 cm2海洋静力触探仪探头的尺寸见表1。

表1 10 cm2海洋静力触探仪探头尺寸

锥尖

直径D1/mm

35.3≤D1

≤36.0

注:当海洋静力触探仪不具备测量孔隙水压力u3 功能时, 可不对侧壁摩擦筒直径D2、D'2、

D5、D'5 进行检查。

圆柱部分

长度L1/mm

2.0≤L1≤

5.0

锥角α/(°)

59≤α≤61

侧壁摩擦筒

直径Di (i=2,4,5) /

mm

D1≤Di< (D1+0.35)

并且Di<36.1

长度L2/mm

132.5≤L2≤

135.0

净面积比a =

π( D3 2 )2

π( D1 2 )2

0.3≤a≤0.8

海洋静力触探仪探头的绝缘电阻见表2。

表2 海洋静力触探仪探头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MΩ

≥200

注:未使用的静力触探探头绝缘电阻≥500 MΩ。

5. 2 计量性能

海洋静力触探仪的孔隙水压力、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计量性能见表3。

表3 孔隙水压力、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

孔隙水压力

4 MPa,5 MPa,

7 MPa,20 MPa,

30 MPa

±3.0% ±1.0% 1.0% ±1.0% ±1.0%

计量项目额定负荷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

JJF 2348—2025

3

锥尖阻力

侧壁摩阻力

注:示值误差按照额定负荷进行计算,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按照额定输出值进

行计算。

10 kN,25 kN,

50 kN,75 kN,

100 kN

10 kN,11.5 kN

±3.0% ±1.0% 1.0% ±1.0% ±1.0%

表3(续)

计量项目额定负荷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

海洋静力触探仪的倾斜角计量性能见表4。

表4 倾斜角

计量项目

倾斜角

注:以上指标不是用于合格性判别,仅供参考。

测量范围

(-30~30)°

示值误差

±2°

6 校准条件

6. 1 环境条件

校准时环境条件应满足:环境温度为(20±5)℃,相对湿度为35%~75%。校准

时周围应无影响校准结果的振动、冲击及其他干扰源。

6. 2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6. 2. 1 测量标准

校准项目的测量标准应符合表5 中给出的要求。

表5 测量标准

序号

1

2

3

测量标准名称

倾斜角测量台

数字压力计或

活塞式压力计

标准测力仪

技术指标

测量范围(0~360)°,最大允许误差±20'

0.2 级及以上,其测量范围应覆盖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

水压力的测量范围,其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应不大于

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最大允许误差绝对值的1/3

0.1 级及以上,其测量范围应覆盖海洋静力触探仪锥尖

阻力和侧壁摩阻力的测量范围,进回程差应满足标准

测力仪对应级别的要求

用途

倾斜角校准

孔隙水压力

校准

锥尖阻力和

侧壁摩阻力

校准

6. 2. 2 其他设备

其他设备应符合表6 中给出的要求。

表6 其他设备

1

2

卡尺

通用角度尺

测量范围(0~300)mm,最大允许误差±0.04 mm

测量范围(0~65)°,最大允许误差±5'

静力触探探头

尺寸检查

序号测量标准名称技术指标用途

JJF 2348—2025

4

3

4

5

6

7

8

绝缘电阻表

铂热电阻

铂热电阻配套

电测仪器

恒温压力槽

恒温箱

加力结构

测量范围(0~10)GΩ,10 级及以上

测量范围(0~40)℃,A 级及以上

测量范围(0~150)Ω, 相对误差优于±5×10-5,

换算成温度后的分辨力优于0.001 ℃

控温范围(-5~55)℃ , 温度波动性优于2 ℃/

30 min,压力罐耐压应大于或等于海洋静力触探

仪孔隙水压力的测量上限

控温范围(-5~55) ℃ , 温度波动性优于2 ℃/

30 min

产生的力值范围(1~100)kN, 力值稳定性优于

0.2%×额定负荷/5 min

绝缘电阻检查

测量恒温压力槽和

恒温箱温度

用于孔隙水压力、

锥尖阻力和侧壁摩

阻力的校准

仅用于锥尖阻力和

侧壁摩阻力的校准

为锥尖阻力和侧壁

摩阻力校准

提供力值

表6(续)

序号测量标准名称技术指标用途

7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7. 1 校准项目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项目包括孔隙水压力、锥尖阻力、侧壁摩阻力的示值误差、

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和倾斜角的示值误差。

7. 2 校准方法

7. 2. 1 校准前检查

7. 2. 1. 1 外观检查

通过目测进行检查,海洋静力触探仪静力触探探头外观应平直无弯曲、光滑、无

损伤及锈蚀,不应存在不对称的磨损或异常粗糙现象。

7. 2. 1. 2 功能检查

海洋静力触探仪各部分连接应无松动现象,并在接通电源的情况下,应能正常测

量、传输、显示数据。

7. 2. 1. 3 静力触探探头尺寸检查

用卡尺和通用角度尺分别测量锥尖、侧壁摩擦筒和锥尖阻力受力轴的直径、长度、

锥角等几何尺寸,测量时应在互为垂直的90°方向上开展2 次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

为测量结果。其他锥尖横截面投影面积为2 cm2、5 cm2、15 cm2、20 cm2 等特殊静力触

探探头尺寸应按照直径成比例调整锥尖和侧壁摩擦筒部分的直径和长度。若不符合表1

中相应的尺寸要求,可不再进行以下项目的校准。

7. 2. 1. 4 绝缘电阻检查

绝缘电阻表选择电压100 V,分别与探头的各引线及外壳金属部位连接,测量二

者之间的绝缘电阻并记录,取其中最小值作为其绝缘电阻。若不符合表2 中绝缘电阻

的要求,可不再进行以下项目的校准。

7. 2. 2 倾斜角校准

7. 2. 2. 1 校准前应沿角度传感器灵敏方向插入静力触探探头,夹持位置为静力触探探

头的中部。

JJF 2348—2025

5

7. 2. 2. 2 调整静力触探探头的角度,将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示值为0°,同时调整倾

斜角测量台示值归零。

将倾斜角测量台依次向逆时针和顺时针方向分别旋转, 即逆时针方向角度设定

为: 0°,1°,2°,3°,4°,5°,10°,15°,20°,30°,顺时针方向角度设定为:0°,-1°,

-2°,-3°,-4°,-5°,-10°,-15°,-20°,-30°,在每个倾斜角校准点保持稳定

后记录相应倾斜角示值,可舍去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测量范围外的校准点。依次完

成所有测量轴倾斜角的校准。

7. 2. 2. 3 按照公式(1) 计算倾斜角的示值误差。

eα = αm - αs (1)

式中:

eα ——倾斜角示值误差,(°);

αm——倾斜角示值,(°);

αs ——倾斜角标准值,(°)。

7. 2. 3 孔隙水压力校准

7. 2. 3. 1 调节恒温压力槽至校准要求温度条件,温度条件从0 ℃、20 ℃、40 ℃中选择

不少于1 个温度点。

7. 2. 3. 2 孔隙水压力校准点在海洋静力触探仪测量范围内选取不少于5 个点,各校准

点尽量均匀分布,压力校准要遵循先升压,至额定负荷后,再以降压的顺序进行。

7. 2. 3. 3 利用海洋静力触探仪配套的饱和装置和脱气液体使静力触探探头的透水滤器

和传压通道充分饱和,校准使用前应保存在密封容器内。

7. 2. 3. 4 将饱和后的静力触探探头置于恒温压力槽的压力罐内,并与电缆、数据采集

仪连接后接上电源(见图2)。

图2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安装固定示意图

1—标准测力仪力传感器;2—海洋静力触探仪数据采集仪;3—静力触探探头;4—压力罐;

5—恒温压力槽;6—压力计;7—标准测力仪指示装置

7. 2. 3. 5 调整升降平台使压力标准器参考位置与海洋静力触探仪压力传感器参考位置

尽量在同一高度,将数字压力计或活塞式压力计和压力罐连接。

在静力触探探头与压力罐内水温达到热平衡后记录孔隙水压力零点输出值,在每

个压力校准点保持稳定并记录相应孔隙水压力测量数据。该校准过程重复完成3 次,

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进程孔隙水压力示值和回程孔隙水压力示值。

JJF 2348—2025

6

7. 2. 3. 6 按照公式(2) ~公式(6) 计算孔隙水压力的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

滞后、零点输出(图3)。

M B8

B8

"

O

图3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曲线示意图

1—零点输出Z;2—额定输出值;3—滞后H;4—直线度L;5—重复性R;

6—进程校准曲线对应的端点直线;7—进程校准曲线;8—回程校准曲线

7. 2. 3. 6. 1 示值误差

δpj =

u+jm - ujs

ujF

× 100% (2)

式中:

δpj ——在j 位置处的孔隙水压力示值误差;

u+jm ——在j 位置处的进程孔隙水压力示值,MPa;

ujs ——在j 位置处的进程压力标准值,MPa;

ujF ——在j 位置处的孔隙水压力额定负荷,MPa;

j=1——锥面处测量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示值;

j=2——锥尖后靠近锥底处测量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示值;

j=3——侧壁摩擦筒上部测量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示值。

7. 2. 3. 6. 2 直线度

Lpj =

u+jm - u'jm

ujf

× 100% (3)

式中:

Lpj ——在j 位置处的孔隙水压力直线度;

u'jm ——在j 位置处的进程校准曲线对应的端点直线上相应的压力值,MPa;

ujf ——在j 位置处孔隙水压力的额定输出值,MPa;

7. 2. 3. 6. 3 重复性

Rpj = Δu+jm

ujf

× 100% (4)

式中:

Rpj ——在j 位置处的孔隙水压力重复性;

Δu+jm——进程重复校准时,在各个压力校准点下孔隙水压力测量的极差,MPa。

JJF 2348—2025

7

7. 2. 3. 6. 4 滞后

Hpj =

u-jm - u+jm

ujf

× 100% (5)

式中:

Hpj ——在j 位置处的孔隙水压力滞后;

u-j m ——与进程校准相同标准压力条件下的回程孔隙水压力示值,MPa。

7. 2. 3. 6. 5 零点输出

Zpj =

13

Σi

= 1

3

u0j

i

ujf

× 100% (6)

式中:

Zpj ——在j 位置处的孔隙水压力零点输出;

u0j

i ——在j 位置处第i 次重复测量时的孔隙水压力零点输出值,MPa;

i ——孔隙水压力的重复测量次数。

7. 2. 4 锥尖阻力校准

7. 2. 4. 1 调节恒温压力槽或恒温箱至校准要求温度条件, 温度条件从0 ℃、20 ℃、

40 ℃中选择不少于1 个温度点,并且温度条件与孔隙水压力校准保持一致。

7. 2. 4. 2 将静力触探探头置于恒温压力槽或恒温箱内,并将静力触探探头固定,使静

力触探探头、标准测力仪、底部加力结构的中心线重合(见图2)。

7. 2. 4. 3 锥尖阻力校准初级负荷为额定负荷的10%,校准点选取不少于5 个点,各

校准点尽量均匀分布, 锥尖阻力校准要遵循先加载, 至额定负荷后, 再卸载的顺序

进行。

将静力触探探头、电缆、数据采集仪连接并接上电源,在静力触探探头与恒温压力

槽或恒温箱内温度达到热平衡后,通过底部加力结构对静力触探探头预压不少于3 次到

锥尖阻力测量的额定负荷,以减少锥尖阻力传感元件残余应力。

7. 2. 4. 4 记录锥尖阻力零点输出值,在每个锥尖阻力校准点保持稳定并记录相应锥尖

阻力测量数据。该校准过程重复完成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进程锥尖阻力示值和

回程锥尖阻力示值。

7. 2. 4. 5 锥尖阻力的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按照公式(7) ~

公式(11) 的方法进行计算(图3)。

7. 2. 4. 5. 1 示值误差

δj =

f +

jm - fjs

fjF

× 100% (7)

式中:

δj ——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示值误差,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示值误差;

f +

jm ——j 为c 时代表进程锥尖阻力示值,j 为s 时代表进程侧壁摩阻力示值,kN;

fjs ——j 为c 时代表进程锥尖阻力标准值,j 为s 时代表进程侧壁摩阻力标准值,kN;

fjF ——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额定载荷,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额定负荷,kN。

JJF 2348—2025

8

7. 2. 4. 5. 2 直线度

Lj =

f +

jm - fjm'

fjf

× 100% (8)

式中:

Lj ——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直线度,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直线度;

f +

jm ——j 为c 时代表进程锥尖阻力示值,j 为s 时代表进程侧壁摩阻力示值,kN 或

MPa 或kPa;

fjm' ——j为c时代表锥尖阻力进程校准曲线对应的端点直线上相应的值,j为s时代

表侧壁摩阻力进程校准。进线对应的端点,直线上相应的值kN 或MPa 或

kPa;

fjf ——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额定输出值,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额定输出值,kN

或MPa 或kPa。

7. 2. 4. 5. 3 重复性

Rj = Δf +

jm

fjf

× 100% (9)

式中:

Rj ——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重复性,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重复性;

Δf +

jm ——j 为c 时代表进程重复校准时,在各个力校准点下锥尖阻力测量的极差,j

为s 时代表进程重复校准时,在各个力校准点下侧壁摩阻力测量的极差,

kN 或MPa 或kPa。

7. 2. 4. 5. 4 滞后

Hj =

f -

jm - f +

jm

fjf

× 100% (10)

式中:

Hj——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滞后,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滞后;

f -

jm ——j 为c 时代表与进程校准相同标准力条件下的回程锥尖阻力示值,j 为s 时代

表与进程相同标准力条件下的回程侧壁摩阻力示值,kN 或MPa 或kPa;

f +

jm ——j 为c 时代表进程锥尖阻力示值,j 为s 时代表进程侧壁摩阻力示值,kN 或

MPa 或kPa。

7. 2. 4. 5. 5 零点输出

Zj =

13

Σi

= 1

3

f 0

ji

fjf

× 100% (11)

式中:

Zj ——j 为c 时代表锥尖阻力零点输出,j 为s 时代表侧壁摩阻力零点输出;

f 0

ji ——j 为c 时代表第i 次重复测量时的锥尖阻力零点输出值,j 为s 时代表第i 次重

复测量时的侧壁摩阻力零点输出值,kN 或MPa 或kPa;

i ——锥尖阻力或侧壁摩阻力的重复测量次数。

JJF 2348—2025

9

7. 2. 5 侧壁摩阻力校准

7. 2. 5. 1 调节恒温压力槽或恒温箱至校准要求温度条件,温度条件与锥尖阻力校准保

持一致。

7. 2. 5. 2 将卸除了锥尖的探头置于恒温压力槽或恒温箱内,并将探头固定,通过夹具

使探头的侧壁摩擦筒、标准测力仪、底部加力结构的中心线重合。

7. 2. 5. 3 侧壁摩阻力校准初级负荷为额定负荷的10%,校准点选取不少于5 个点,各

校准点尽量均匀分布,侧壁摩阻力校准要遵循先加载,至额定负荷后,再卸载的顺序

进行。

将探头、电缆、数据采集仪连接并接上电源,在探头与恒温压力槽或恒温箱内温

度达到热平衡后,通过底部加力结构对探头预压不少于3 次到侧壁摩阻力测量的额定

负荷,以减少侧壁摩阻力传感元件残余应力。

7. 2. 5. 4 记录侧壁摩阻力零点输出值,在每个侧壁摩阻力校准点保持稳定并记录相应

侧壁摩阻力测量数据。该校准过程重复完成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进程侧壁摩阻

力示值和回程侧壁摩阻力示值。

7. 2. 5. 5 侧壁摩阻力的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按照公式(7) ~

公式(11) 的方法进行计算(见图3)。

8 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证书由封面和内页组成。校准证书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 标题:“校准证书”;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进行校准的地点;

d) 证书的唯一性标识,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

f) 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

g) 进行校准的日期及仪器的接收日期;

h) 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

i) 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

j) 校准环境的描述;

k) 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

l) 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

m) 校准证书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

n) 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

o) 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

9 复校时间间隔

复校时间间隔建议为6 个月。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

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

复校时间间隔。

JJF 2348—2025

10

附录A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原始记录格式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校准使用的计量(基) 标准装置

名称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名称/编号

校准地点:

校准时环境条件:温度:( ~ ) ℃ 相对湿度:( ~ ) %

仪器名称

委托单位

规格/型号

出厂编号

证书编号

偏离校准规范的说明:

配套说明:

测量

值1

测量

值2

平均

净面积比a

锥尖

直径

D1

mm

圆柱部分

长度L1

mm

测量

范围

测量

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技术依据及代号:

锥角

α

(°)

委托日期

锥尖

阻力

受力轴

直径D3

mm

生产厂/商

外观和

功能

侧壁摩擦筒

直径D2

mm

地址

直径D'2

mm

计量(基) 标准

证书编号

检定/校准

证书编号

直径D4

mm

直径D5

mm

直径D'5

mm

有效

期至

有效

期至

长度L2

mm

JJF 2348—2025

11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原始记录格式(续)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绝缘电阻/MΩ

校准员:

倾斜角/

轴向: 轴

标准值

测量值1

测量值5

最小值

核验员:

示值

测量值2

测量值6

测量值3

测量值7

校准日期:

示值误差

测量值4

测量值8

JJF 2348—2025

12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原始记录格式(续)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倾斜角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校准员:

孔隙水压力

温度条件: ℃ 孔隙水压力测量位置:j=

校准点

第1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第2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第3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直线度扩展不确定度(k=2)

重复性扩展不确定度(k=2)

滞后扩展不确定度(k=2)

零点输出扩展不确定度(k=2)

校准员:

锥尖阻力

温度条件: ℃

校准点

标准值

标准值

第1 次

进程

第1次

进程

第1 次

回程

第1次

回程

第2 次

进程

核验员:

第2 次

进程

核验员:

第2次

回程

第2次

回程

第3 次

进程

第3 次

进程

第3 次

回程

校准日期:

第3次

回程

进程平均值

进程平均值

校准日期:

回程平均值

回程平均值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

直线度

直线度

重复性

重复性

滞后

零点输出

零点输出

JJF 2348—2025

13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原始记录格式(续)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第1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第2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第3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直线度扩展不确定度(k=2)

重复性扩展不确定度(k=2)

滞后扩展不确定度(k=2)

零点输出扩展不确定度(k=2)

校准员:

侧壁摩阻力

温度条件: ℃

校准点

第1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第2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第3 次进程

零点输出值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直线度扩展不确定度(k=2)

重复性扩展不确定度(k=2)

滞后扩展不确定度(k=2)

零点输出扩展不确定度(k=2)

校准员:

标准值

第1 次

进程

第1 次

回程

核验员:

第2 次

进程

核验员:

第2 次

回程

第3 次

进程

校准日期:

第3 次

回程

校准日期:

进程平均值

回程平均值

示值

误差

直线度

重复性

滞后

零点输出

JJF 2348—2025

14

附录B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B. 1 校准证书第2 页式样

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1. 机构授权说明:

2. 重要声明:

3. 委托日期:

4. 偏离校准规范的说明:

5. 配套说明:

JJF 2348—2025

15

B. 2 校准证书第3 页式样

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校准结果

一. 外观和功能、静力触探探头尺寸、绝缘电阻:

1. 校准使用的计量(基) 标准装置: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基) 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2. 校准使用的设备:

名称/编号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3. 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

温度

相对湿度

( ~ ) ℃

( ~ ) %

地点

4. 被校项目及校准结果:

1) 外观和功能:

2) 静力触探探头尺寸:

锥尖

直径

D1

mm

净面积比a

圆柱部

分长度

L1

mm

锥角

α

(°)

锥尖阻力

受力轴

直径D3

mm

侧壁摩擦筒

直径

D2

mm

直径

D'2

mm

直径

D4

mm

直径

D5

mm

直径

D'5

mm

长度

L2

mm

3) 绝缘电阻: MΩ

5. 校准日期: 年月日

JJF 2348—2025

16

B. 3 校准证书第4 页式样

校准结果

二. 倾斜角:

1. 校准使用的计量(基) 标准装置: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基) 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2. 校准使用的测量标准:

名称/编号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3. 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

温度

相对湿度

( ~ ) ℃

( ~ ) %

地点

4. 被校项目及校准结果: 单位:

轴向:轴

标准值

倾斜角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示值误差标准值示值误差

5. 校准日期: 年月日

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JJF 2348—2025

17

B. 4 校准证书第5 页式样

校准结果

三. 孔隙水压力:

1. 校准使用的计量(基) 标准装置: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基)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2. 校准使用的测量标准:

名称/编号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3. 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

温度

相对湿度

( ~ ) ℃

( ~ ) %

温度条件

地点

4. 被校项目及校准结果:

孔隙水压力测量位置:j=

标准值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直线度扩展不确定度(k=2)

重复性扩展不确定度(k=2)

滞后扩展不确定度(k=2)

零点输出扩展不确定度(k=2)

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

5. 校准日期: 年月日

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JJF 2348—2025

18

B. 5 校准证书第6 页式样

校准结果

四. 锥尖阻力:

1. 校准使用的计量(基) 标准装置: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基) 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2. 校准使用的测量标准:

名称/编号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3. 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

温度

相对湿度

( ~ ) ℃

( ~ ) %

温度条件

地点

4. 被校项目及校准结果:

标准值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直线度扩展不确定度(k=2)

重复性扩展不确定度(k=2)

滞后扩展不确定度(k=2)

零点输出扩展不确定度(k=2)

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

5. 校准日期: 年月日

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JJF 2348—2025

19

B. 6 校准证书第7 页式样

校准结果

五. 侧壁摩阻力:

1. 校准使用的计量(基) 标准装置:

名称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基) 标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2. 校准使用的测量标准:

名称/编号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

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

证书编号

有效期至

3. 校准环境条件及地点:

温度

相对湿度

( ~ ) ℃

( ~ ) %

温度条件

地点

4. 被校项目及校准结果:

标准值

示值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

直线度扩展不确定度(k=2)

重复性扩展不确定度(k=2)

滞后扩展不确定度(k=2)

零点输出扩展不确定度(k=2)

示值误差直线度重复性滞后零点输出

5. 校准日期: 年月日

证书编号: 原始记录号: 第页,共页

JJF 2348—2025

20

附录C

海洋静力触探仪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C. 1 倾斜角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C. 1. 1 测量模型

eα = αm - αs (C.1)

式中:

eα ——倾斜角示值误差,(°);

αm——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示值,(°);

αs ——倾斜角标准值,(°)。

以某型海洋静力触探仪在倾斜角15°下的测量结果为例,进行倾斜角示值误差校准

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C. 1. 2 不确定度来源

C. 1. 2. 1 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依据校准规范,海洋静力触探仪在15°校准点重复测量10 次,所得数据如表C. 1

所示,采用A 类评定方法。

表C. 1 倾斜角重复性测量数据

校准点/(°)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仪器倾斜角示值/(°)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示值误差/(°)

0

0

0

0

0

0

0

0

0

0

利用贝塞尔公式计算标准不确定度u1:

u1 =

Σi

= 1

n

( αmi - αˉm )2

n - 1 = 0°

式中:

αmi——海洋静力触探仪在第i 次测量倾斜角的示值,(°);

αˉm——海洋静力触探仪重复测量n 次的倾斜角平均值,(°)。

C. 1. 2. 2 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测量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JJF 2348—2025

21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u2 =

D1

2 × k = 1

2 × 3

≈ 0.29°

式中:

D1 ——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测量分辨力,(°);

k ——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均匀分布时,k = 3 。

C. 1. 2. 3 由倾斜角测量台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u3 =

|MPEαs |

k = 20 60

3

≈ 0.19°

式中:

MPEαs——倾斜角测量台最大允许误差,(°);

k ——均匀分布时,k = 3 。

C. 1.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1. 3. 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C. 2。

表C. 2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不确定来源

倾斜角测量重复性

倾斜角测量分辨力

倾斜角测量台最大允许误差

符号

u1

u2

u3

标准不确定度/(°)

0

0.29

0.19

C. 1. 3. 2 表C. 2 中各分量互不相关,倾斜角校准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 ) eα = u21

+ u22

+ u23

= 0.35°

C. 1. 4 扩展不确定度

包含因子取k = 2,海洋静力触探仪倾斜角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eα)=1°。

C. 2 孔隙水压力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C. 2. 1 测量模型

δp2 =

u+2 m - u2s

u2F

× 100% (C.2)

式中:

δp2 ——孔隙水压力示值误差;

u+2m——锥尖后靠近锥底处在进程时测量得到的孔隙水压力示值,MPa;

u2s ——进程的孔隙水压力标准值,MPa;

u2F ——孔隙水压力的额定负荷,MPa。

以某型孔隙水压力额定负荷为5 MPa 的海洋静力触探仪,在孔隙水压力1. 5 MPa

下的测量结果为例,进行孔隙水压力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C. 2. 2 不确定度来源

C. 2. 2. 1 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依据本规范,海洋静力触探仪在1. 5 MPa 校准点重复测量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

JJF 2348—2025

22

作为孔隙水压力示值,所得数据如表C. 3 所示,采用A 类评定方法。

表C. 3 孔隙水压力重复性测量数据

标准压力值/MPa

1.500

1.500

1.500

仪器孔隙水压力示值/MPa

1.502

1.504

1.504

由孔隙水压力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1= R/ (C× n )= 0.002 MPa/ (1.69× 3 )≈ 0.000 7 MPa

式中:

R——孔隙水压力重复测量n 次的极差,MPa;

C——对应测量次数n 的极差系数;

n ——重复测量的次数。

C. 2. 2. 2 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测量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u2= D1/ (2× k)= 0.001 MPa/ (2× 3 )≈ 0.000 3 MPa

式中:

D1——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测量分辨力,MPa;

k ——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均匀分布时,k = 3 。

C. 2. 2. 3 数字压力计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根据上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数字

压力计检定证书,由标准压力值测量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

u3=|MPEus |/k=(0.02% × 70 MPa) / 3 ≈ 0.008 1 MPa

式中:

MPEus——数字压力计最大允许误差,MPa;

k ——均匀分布时,k = 3 。

C. 2. 2. 4 液柱差修正不完善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校准时,使压力标准器参考位置与海洋

静力触探仪压力传感器参考位置尽量在同一高度,然而人工控制的手段不能完全消除

该项误差,校准中二者之间还有±0. 05 m 的液柱差,该液柱差产生的压力为:

Δp = ±ρ × g × h = ±1 113. 2 kg/m3 × 9. 788 3 m/s2 × 0. 05 m = ±544. 8 Pa ≈

±0. 000 5 MPa

式中:

Δp——由±h m 的液柱差产生的压力,MPa;

ρ ——打压所用介质的密度,kg/m3;

g ——当地重力加速度,m/s2;

h ——液柱差,m。

由液柱差压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JJF 2348—2025

23

u4 = Δp

k = 0.000 5 MPa

3

≈ 0.000 3 MPa

式中:

k ——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均匀分布时,k = 3 。

C. 2.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2. 3. 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C. 4。

表C. 4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来源

孔隙水压力测量重复性

孔隙水压力测量分辨力

数字压力计最大允许误差

液柱差修正不完善

符号

u1

u2

u3

u4

标准不确定度/MPa

0.000 7

0.000 3

0.008 1

0.000 3

C. 2. 3. 2 表C. 4 中各分量互不相关,孔隙水压力校准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δp2 )=

u21

+ u22

+ u23

+ u24

u2F

= 0.17%

C. 2. 4 扩展不确定度

包含因子取k = 2, 海洋静力触探仪孔隙水压力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

U(δp2)=0. 4%。

C. 3 锥尖阻力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C. 3. 1 测量模型

δc =

f +

m - fs

fF

× 100% (C.3)

式中:

δc ——锥尖阻力示值误差;

f +

m ——进程锥尖阻力示值,kN;

fs ——进程锥尖阻力标准值,kN;

fF ——锥尖阻力额定负荷,kN。

以某型锥尖阻力额定负荷为10 kN 的海洋静力触探仪,在锥尖阻力1 kN 下的测量

结果为例,进行锥尖阻力示值误差校准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C. 3. 2 不确定度来源

C. 3. 2. 1 海洋静力触探仪进程锥尖阻力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1

依据本规范,海洋静力触探仪在1 kN 校准点重复测量3 次,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

锥尖阻力示值,所得数据如表C. 5 所示,采用A 类评定方法。

表C. 5 锥尖阻力重复性测量数据

标准力值/kN

1.000

1.000

1.000

仪器锥尖阻力示值/kN

1.081

1.080

1.085

JJF 2348—2025

24

由锥尖阻力测量重复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1= R/C× n = 0.005 kN/ (1.69× 3 )≈ 0.001 7 kN

式中:

R ——锥尖阻力重复测量n 次的极差,kN;

C ——对应测量次数n 的极差系数;

n ——重复测量的次数。

C. 3. 2. 2 海洋静力触探仪锥尖阻力测量分辨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2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其计算公式为:

u2= D1/ (2× k)= 0.001 kN/ (2× 3 )≈ 0.000 3 kN

式中:

D1——海洋静力触探仪锥尖阻力测量分辨力,kN;

k ——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均匀分布时,k = 3 。

C. 3. 2. 3 标准测力仪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3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根据上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出具的标准

测力仪检定证书,由标准测力仪最大允许误差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公式为:

u3=|MPEfs |/k=(1 kN× 0.1%) / 3 ≈ 0.000 6 kN

式中:

MPEfs——标准测力仪最大允许误差,kN;

k ——均匀分布时,k = 3 。

C. 3. 2. 4 加力结构的力值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4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校准时,需通过恒温压力槽底部加力结

构对静力触探探头施加对应的标准力值,然而底部加力结构的力值稳定性为额定负荷

的0. 2%,该力值稳定性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4 = 0.2% × FS

k = 0.2% × 10 kN

3

≈ 0.011 5 kN

FS——锥尖阻力的额定负荷,kN;

k ——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均匀分布时,k = 3 。

C. 3. 2. 5 恒温压力槽底部加力结构与压力罐侧壁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和活塞杆自身重

力的合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5

采用B 类评定方法,一般服从均匀分布。校准时,需通过恒温压力槽底部加力结

构对静力触探探头施加对应的标准力值,然而底部加力结构与压力罐侧壁之间存在的

摩擦力和活塞杆自身重力的合力为0. 017 kN,该合力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

u5 = f/k = 0.017 kN/ 3 ≈ 0.009 8 kN

式中:

f ——恒温压力槽底部加力结构与压力罐侧壁之间存在的摩擦力和活塞杆自身重

力的合力,kN;

k ——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均匀分布时,k = 3 。

JJF 2348—2025

25

C. 3. 3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C. 3. 3. 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见表C. 6。

表C. 6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来源

锥尖阻力测量重复性

锥尖阻力测量分辨力

标准测力仪最大允许误差

加力结构的力值稳定性

底部加力结构与压力罐侧壁之间存在的摩

擦力和活塞杆自身重力的合力

符号

u1

u2

u3

u4

u5

标准不确定度/kN

0.001 7

0.000 3

0.000 6

0.011 5

0.009 8

C. 3. 3. 2 表C. 6 中各分量互不相关,锥尖阻力校准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uc (δc )=

u21

+ u22

+ u23

+ u24

+ u25

fF

= 0.16%

C. 3. 4 扩展不确定度

包含因子取k= 2,海洋静力触探仪锥尖阻力校准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δc) =

0. 4%。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3.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11月16日 15:41: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508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