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886.41-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886.41—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2025-09-02发布2026-03-02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B1886.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本标准与GB1886.41—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黄原胶的范围;
———增加了黄原胶含量指标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总氮的检验方法;
———增加了异丙醇指标及检验方法;
———增加了砷指标及检验方法;
———修改了微生物检验方法的前处理方法。
Ⅰ
GB1886.41—202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黄原胶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淀粉质为主要原料,经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发酵并经乙醇
或异丙醇提纯、干燥、粉碎而成的食品添加剂黄原胶。
2 分子式和结构式
2.1 分子式
(C35H49O29)n
2.2 结构式
标引说明:
Me———Na、K、12
Ca。
3 技术要求
3.1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1
GB1886.41—2025
表1 感官要求
项目要求检验方法
色泽类白色或浅米黄色
状态颗粒或粉末
取适量试样置于清洁、干燥的白瓷盘中,在自然光线
下观察色泽和状态
3.2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目指标检验方法
黄原胶含量(以干基计),w/% 72.0~108.0 附录A中A.3
黏度/(cP) ≥ 600 附录A中A.4
剪切性能值≥ 6.5 附录A中A.5
干燥失重,w/% ≤ 15.0 附录A中A.6
灰分,w/% ≤ 16.0 GB5009.4中总灰分的测定a
总氮,w/% ≤ 1.5 GB5009.5中凯氏定氮法b
丙酮酸,w/% ≥ 1.5 附录A中A.7
异丙醇c/(mg/kg) ≤ 500 GB25535—2010中附录B
铅(Pb)/(mg/kg) ≤ 2.0 GB5009.12或GB5009.75
砷(以As计)/(mg/kg) ≤ 1.0 GB5009.11或GB5009.76
a 试样预先在105℃ ±1℃下干燥4h。
b 计算公式中不乘以氮换算为蛋白质的系数F。
c 仅针对提取溶剂使用异丙醇的产品。
3.3 微生物限量
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
项目限量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CFU/g) ≤ 5000 GB4789.2a
大肠菌群/(MPN/g) ≤ 3.0 GB4789.3a
霉菌和酵母/(CFU/g) ≤ 500 GB4789.15a
沙门氏菌/25g 不得检出GB4789.4b
a 在无菌条件下,准确称取1.0g试样,溶解于99mL无菌磷酸盐缓冲液或无菌生理盐水中,制成1∶100稀释度
的均质液作为初始样品匀液,后续检测步骤分别按照GB4789.2、GB4789.3[第一稀释度使用双料月桂基硫酸
盐胰蛋白胨肉汤(LST)]、GB4789.15执行。
b 在无菌条件下,准确称取25.0g试样,溶解于2475mL无菌缓冲蛋白胨水(BPW)培养基中预增菌,后续检测
步骤按GB4789.4执行。
2
GB1886.41—2025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试验
中所用标准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和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601、
GB/T602、GB/T603的规定制备。试验中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溶解性试验
称取1g试样,精确至0.01g,慢慢倾入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中,开启搅拌器至转速200r/min,边
搅拌边加入试样,25min后应可溶解。按该方法将试样加入乙醇、丙酮或乙醚中不溶解。
A.2.2 凝胶试验
加300mL水于500mL烧杯中,预热至80℃,开启搅拌器至转速200r/min,边搅拌边加入干燥试
样和槐豆胶各1.5g(精确到0.01g),至混合物形成溶液后,继续搅拌30min以上(搅拌过程中水温不低
于60℃)。停止搅拌,在室温下至少冷却2h,当温度降到低于40℃时,形成凝胶状物。按该方法制备
1%的试样溶液作为对照,不加槐豆胶,无此胶状物出现。
A.3 黄原胶含量(以干基计)的测定
A.3.1 方法提要
黄原胶试样经低浓度的氢氧化钾和盐酸溶液处理后,先用无水乙醇沉淀,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去除杂
质后过滤,滤渣经干燥称重,计算黄原胶含量。
A.3.2 试剂和材料
A.3.2.1 氢氧化钾溶液(0.04g/mL):称取4g氢氧化钾,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A.3.2.2 稀盐酸溶液(1+3,体积比):吸取10mL盐酸,加入30mL水,混匀。
A.3.2.3 无水乙醇。
A.3.2.4 丙酮。
A.3.2.5 硅藻土545。
A.3.2.6 硝酸银试液(17g/L):称取1.7g硝酸银,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
A.3.3 仪器和设备
A.3.3.1 离心机。
A.3.3.2 真空干燥箱。
A.3.3.3 玻璃过滤器(G3)。
A.3.3.4 干燥器。
A.3.3.5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1g。
A.3.4 分析步骤
在玻璃过滤器(G3)中加入硅藻土545,约0.5cm 厚度,置于真空干燥箱内,于80 ℃,40kPa~
3
GB1886.41—2025
53kPa条件下干燥,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并重复以上干燥、称量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之差不
超过2mg,即为恒重,质量记为m1,精确至0.001g。准确称取干燥失重测定后的试样0.5g,精确至
0.001g,质量记为m 。加10mL无水乙醇使样品充分分散,再加10mL氢氧化钾溶液(0.04g/mL)溶
解,并加水90mL。向该溶液中加15mL稀盐酸(1+3)和300mL无水乙醇,并剧烈搅拌。静置2h
后,4000r/min离心10min,除去上清液。再次加入适量无水乙醇,重复上述离心、除去上清液步骤,直
至上清液中没有氯化物(倾出约10mL上清液于烧杯中,加入0.5mL硝酸银试液,无浑浊现象,则上清
液中无氯化物)。用上述恒重后的玻璃过滤器过滤沉淀,使用无水乙醇洗涤。最终残留物用30mL丙
酮清洗后,先将带有残留物的玻璃过滤器放置在通风橱内约30min以上,再于80 ℃,40kPa~53kPa
条件下真空干燥4h后,取出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并干燥至恒重,质量记为m2,精确至0.001g。
A.3.5 结果计算
黄原胶含量w1,按式(A.1)计算:
w1 =
m2 -m1
m ×100% …………………………(A.1)
式中:
m2———玻璃过滤器、硅藻土和残留物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1———玻璃过滤器和硅藻土干燥后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在重复性条件下获
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3.0%。
A.4 黏度的测定
A.4.1 仪器和设备
旋转黏度计。
A.4.2 测定条件
A.4.2.1 转子型号:3号转子。
A.4.2.2 转子转速:60r/min。
A.4.2.3 测定温度:24℃~25℃。
A.4.3 分析步骤
A.4.3.1 试样溶液制备
分别准确称取3g试样和氯化钾,精确至0.01g,混合后在开启搅拌器的条件下缓慢加入盛有294g
蒸馏水的400mL烧杯中。避免混合物粘到搅拌叶或烧杯壁上,并以800r/min连续搅拌2h,温度保持
24℃~25℃;停止搅拌,取出烧杯,用搅拌棒或其他类似物上下翻动溶液至均匀无明显气泡。
A.4.3.2 测定
用旋转黏度计在A.4.2规定的条件下测定试样溶液的黏度值。
A.5 剪切性能值的测定
A.5.1 测定方法
按A.4分别测定3号转子在转速6r/min和60r/min时的黏度值,按式(A.2)计算剪切性能值。
4
GB1886.41—2025
A.5.2 结果计算
剪切性能值N ,按式(A.2)计算:
N =η1
η2 …………………………(A.2)
式中:
η1———转速6r/min时的黏度值,单位为厘泊(cP);
η2———转速60r/min时的黏度值,单位为厘泊(cP)。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A.6 干燥失重的测定
A.6.1 方法提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将试样烘干至恒重,计算失去的物质质量。
A.6.2 仪器和设备
A.6.2.1 玻璃制称量瓶:内径60mm~70mm,高35mm 以下。
A.6.2.2 电热恒温干燥箱。
A.6.2.3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A.6.3 分析步骤
称取1.0g~2.0g(精确至0.0001g)的试样于已烘至恒重的称量瓶中,加盖,侧摇,使试样在称量瓶
中均匀分布,将载物的称量瓶放入干燥箱中,打开瓶盖,将瓶盖留在干燥箱内,在105 ℃±1 ℃下干燥
2.5h,将带试样的称量瓶立即盖上盖子,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量。然后再放入干燥箱中干燥
1h,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后称量,并重复干燥及称重操作直至恒重。根据减轻的质量和取样
量计算干燥失重。
A.6.4 结果计算
干燥失重的质量分数w2,按式(A.3)计算:
w2 =
m3 -m4
m ×100% …………………………(A.3)
式中:
m3———烘干前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4———烘干后称量瓶和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试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
不大于0.2%。
A.7 丙酮酸的测定
A.7.1 方法提要
黄原胶经过盐酸酸解后释放出丙酮酸,丙酮酸与2,4-二硝基苯肼反应生成丙酮酸-2,4-二硝基苯
腙,在碳酸钠溶液中显棕红色,通过测定试样溶液与丙酮酸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值判定试样的丙酮酸
含量。
5
GB1886.41—2025
A.7.2 试剂和材料
A.7.2.1 丙酮酸。
A.7.2.2 2,4-二硝基苯肼。
A.7.2.3 乙酸乙酯。
A.7.2.4 1mol/L 盐酸溶液:量取9 mL 盐酸,加水定容至100 mL。2 mol/L 盐酸:吸取18 mL 盐
酸,加水定容至100mL。
A.7.2.5 0.1mol/L碳酸钠标准溶液:称取5.3g碳酸钠,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
A.7.3 仪器和设备
A.7.3.1 分光光度计。
A.7.3.2 电子天平:感量为0.0001g。
A.7.4 标准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45.0mg丙酮酸(精确至0.1mg),移入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取该
溶液10mL置于50mL具塞烧瓶中,吸取20mL1mol/L盐酸加入烧瓶中,称量烧瓶,回流加热3h。
冷却至室温,并补充回流过程中所失去的水分。移取1mL2,4-二硝基苯肼的盐酸溶液(1∶200,盐酸
溶液为2mol/L)于3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2mL 具塞烧瓶中经回流处理的溶液,混匀,置室温下
5min,先用5mL乙酸乙酯萃取,弃去水层,再用5mL碳酸钠标准溶液萃取乙酸乙酯中的腙,萃取三
次,收集萃取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碳酸钠标准溶液稀释至刻度。
A.7.5 试样溶液制备
准确称取600.0mg试样(精确至0.1mg),移入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取该溶
液10mL置于50mL具塞烧瓶中,吸取20mL1mol/L盐酸加入烧瓶中,称量烧瓶,回流加热3h。冷
却至室温,并补充回流过程中所失去的水分。移取1mL2,4-二硝基苯肼的盐酸溶液(1∶200,盐酸溶
液为2mol/L)于30 mL 分液漏斗中,加入2 mL 具塞烧瓶中经回流处理的溶液,混匀,置室温下
5min,先用5mL乙酸乙酯萃取,弃去水层,再用5mL碳酸钠标准溶液萃取乙酸乙酯中的腙,萃取三
次,收集萃取液置于50mL容量瓶中,用碳酸钠标准溶液稀释至刻度。
A.7.6 测定
在适宜的分光光度计上将待测样品装入1cm 比色皿,以碳酸钠标准溶液为空白,测定试样溶液和
标准溶液在375nm 处的吸光度值。试样溶液的吸光度不低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则试样的丙酮酸含
量不低于1.5%。
6
GB1886.41—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