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4/T 0515-2025 常见外来鱼类形态快速鉴定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西藏自治区地方标准
DB 54/T 0515—2025
常见外来鱼类形态快速鉴定规范
2025 - 09 - 15 发布2025 - 10 - 15 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原理以及形态鉴定的方法.............................................................. 2
5 快速鉴定检索表...................................................................... 2
6 种类鉴定............................................................................ 2
附录A(规范性) 表A.1 西藏常见外来鱼类快速鉴定检索表................................. 3
附录B(资料性) 表B.1 西藏常见外来鱼类快速鉴定的典型形态特征..........................4
附录C(资料性) 西藏常见外来鱼类照片..................................................5
参考文献............................................................................... 9
DB 54/T 0515—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提出。
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标准化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艳超、魏聪、周生灵、石维彬、黄琼瑶、范丹丹、翁仕洋、杨永炳、杨乐。
DB 54/T 0515—2025
1
常见外来鱼类形态快速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常见外来鱼类形态的术语和定义、原理以及形态鉴定的方法,根据外来鱼类形态特征
制定快速鉴定检索表,并对照检索表鉴定常见外来鱼类。
本文件适用于西藏常见外来鱼类的快速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第3部分: 性状测定
HJ 710.7 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内陆水域鱼类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外来鱼类
出现在其过去或者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潜在扩散范围以外的鱼类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
包括成体、苗种、受精卵或胎体。
吻须
口周缘的须,如鼻须、颌须和颏须等。
尾鳍
位于鱼体的末端,其形状包括新月形、深叉形、圆形等。
尾柄长
臀鳍基部后端至尾鳍基部的长度。
尾柄高
尾柄最低处的垂直高度。
侧线鳞
从鳃盖上方直达尾部的一条带孔的鳞的数目。
圆鳞
DB 54/T 0515—2025
2
鳞片后部外缘光滑。
骨板
鱼体侧及背部的块状骨片。
咽齿
生长在第5对鳃弓上的齿,按照行和各行齿数来计数。
鳍条
包括棘和软鳍条两类,软鳍条又分为分节而末端分支的分支鳍条和分节而末端不分支的鳍条。
4 原理以及形态鉴定的方法
将每种鱼的各种性状分离、分档,利用一系列的对比性状为鉴定工作提供简单可靠的依据。这些性
状常用的是一些可数、可量性状,简便易得。首先对外来鱼类进行外部形态观察,根据观察到的形态特
征(附录B),参照检索表(附录A)进行逐项比对,从而快速鉴定出外来鱼类种类。
5 快速鉴定检索表
鉴定对象
根据常见外来鱼类形态特征(附录B),明确常见外来鱼类名录。
分类
依据动物分类系统,按照目、科、属、种分类阶元进行分类。
快速鉴定检索表
基于典型的鱼类形态特征快速鉴定常见外来鱼类,包括但不限于外来鱼类的典型性状。在分类工作
中,常用的工具就是检索表。依据检索表中各种的形态特征描述,进行种类鉴定。
6 种类鉴定
首先,依据常见外来鱼类的形态特征,可参照附录B 进行物种的快速初步分类;随后,结合附录A
中针对特定鱼类种类的详细形态描述进行进一步判定,即可准确鉴定出对应的外来种类。
DB 54/T 0515—2025
3
A
A
附录A
(规范性)
表A.1 西藏常见外来鱼类快速鉴定检索表
1(18)鳔存在时具鳔管
2(17)体被圆鳞或裸出;颌无牙;具顶骨和下鳃盖骨;第3与第4椎骨不合并
3(6)口前部具2对或更多吻须;2对吻须分生于吻端
4(5)基枕骨的咽突分叉;侧线鳞约140以上;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9~2.9倍…………………泥鳅
5(4)基枕骨的咽突在背大动脉腹下愈后;侧线鳞约130以下……………………………大鳞副泥鳅
6(3)口前吻部无须或仅l对吻须;
7(10)臀鳍和背鳍均有后缘带锯齿的硬刺(个别臀鳍硬刺无锯齿);臀鳍分枝鳍条通常为5根(个
别为6~7根)
8(9)下咽齿臼齿状,齿式1.1.3——3.1.1,偶有4行,齿式1.1.1.3——3.1.1.1 ………………鲤
9(8)下咽齿l行,侧扁,齿式4——4…………………………………………………………………鲫
10(7)臀鳍无硬刺。如有,则背鳍硬刺的后缘光滑无锯齿
11(14)臀鳍分枝鳍条通常在7根以上,如只有5~6根,则背鳍基部起点位于腹鳍基部起点之后
12(13)下咽齿1行;须1对;尾鳍截形或微凹入……………………………………………………丁鱥
13(12)下咽齿2行;无须;尾鳍分叉……………………………………………………………拉氏鱥
14(11)臀鳍分枝鳍条一般为6根;鳞片基部无放射肋;背鳍不分枝第条3根
15(16)唇薄,简单,无乳头状突起,下唇不分叶;口上位,口角无须;下咽齿1行;侧线鳞35到
38………………………………………………………………………………………… 麦穗鱼
16(15)唇厚,发达,上下唇均具发达的乳突,下唇一般分叶;上下颌无角质边缘;体腹面胸鳍基
部无鳞片;口下位;口角有1对须………………………………………………………棒花鱼
17(2)体裸出或被骨板;颌有牙;无顶骨和下鳃盖骨;第3与第4椎骨合并;臀鳍与尾鳍相连;尾
鳍斜截或凹入;须2对;下颌突出于上颌……………………………………………………鲇
18(1)鳔存在时无鳔管
19(20)背鳍一般无鳍棘;有侧线,鼻孔每侧1个;上下颌延长如针………………………中华青鳉
20(19)背鳍具鳍棘;体不呈鳗形;左右腮孔分离;第三眶下骨正常,不后延与前鳃盖骨相接
……………………………………………………………………………………………小黄䱂
注:参考《中国淡水鱼类检索》、《安徽鱼类系统检索》。
DB 54/T 0515—2025
4
B
B
附录B
(资料性)
表B.1 西藏常见外来鱼类快速鉴定的典型形态特征
种拉丁名口位须鳞片尾鳍背部鳍
鲤Cyprinus carpio 下位或亚
下位
2对有叉形1
鲫Carassius auratus 端位无有叉形1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 上位无有叉形1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 下位1 有叉形1
丁鱥Tinca tinca 端位1 有平截或微
凹
1
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 亚下位无有叉形1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
下位5对有圆形1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下位5对有圆形1
鲇Silurus asotus 亚上位2 无截形1
小黄黝Micropercops
swinhonis
上位无有圆扇形2
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 上位无有截形1
DB 54/T 0515—2025
5
C
C
附录C
(资料性)
西藏常见外来鱼类照片
图C.1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成鱼)
注:参考《西藏鱼类图集》
图C.2 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成鱼)
注:参考《西藏鱼类图集》
图C.3 鲫Carassius auratus(成鱼)
注:参考《西藏鱼类图集》
DB 54/T 0515—2025
6
图C.4 鲤Cyprinus carpio(成鱼)
注:参考《西藏鱼类图集》
图C.5 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成鱼)
注:参考《西藏鱼类图集》
图C.6 小黄黝Micropercops swinhonis(成鱼)
注:参考《西藏鱼类图集》
DB 54/T 0515—2025
7
图C.7 鲇Silurus asotus(成鱼)
注:参考《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
图C.8 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成鱼)
注:参考《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
图C.9 拉氏鱥Phoxinus lagowskii(成鱼)
注:参考《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图鉴》
DB 54/T 0515—2025
8
图C.10 丁鱥Tinca tinca(成鱼)
注:参考《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
图C.11 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成鱼)
注:参考《长白山水生动物图鉴》
DB 54/T 0515—2025
9
参考文献
[1]朱松泉. 中国淡水鱼类检索[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姚闻卿. 安徽鱼类系统检索[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0.
[3]纪锋, 李雷. 西藏鱼类图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7.
[4]甘西, 蓝家湖,吴铁军,杨剑. 中国南方淡水鱼类原色图鉴[M]. 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5]赵文阁. 黑龙江省鱼类原色图鉴[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
[6]孙晨旭, 张君义, 丁伟. 长白山水生动物图鉴[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 201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