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晋) 148-2025 固定污染源烟气(CO2、CH4)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山西省地方计量技术规范
JJF(晋) 148-2025
固定污染源烟气(CO2、CH4)排放连
续监测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in the flue ga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2025-08-26 发布2025-11-01 实施
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JJF(晋)148-2025
归口单位:山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起草单位: 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山西仲测计量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规范委托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负责
解释
固定污染源烟气(CO2、CH4)排放
连续监测系统校准规范
Calibr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carbon dioxide and methane in
the flue gas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
JJF(晋)148-2025
JJF(晋)148-2025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宋福胜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刘凯雄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李朝锦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刘庆华山西省检验检测中心(山西省标准计量技术研究院)
参加起草人:
杨伟敏山西仲测计量研究院有限公司
芦思尧山西仲测计量研究院有限公司
JJF(晋)148-2025
I
目录
引言.......................................................................................................................... (II)
1 范围........................................................................................................................ (1)
2 引用文件................................................................................................................ (1)
3 概述........................................................................................................................ (1)
4 计量特性................................................................................................................ (1)
5 校准条件................................................................................................................ (2)
5.1 环境条件..................................................................................................... (2)
5.2 测量标准及其它设备................................................................................. (2)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3)
6.1 校准项目一览表......................................................................................... (3)
6.2 校准前准备.................................................................................................. (3)
6.3 系统非工况状态下计量特性校准............................................................. (4)
6.4 系统工况状态下计量特性校准................................................................. (5)
7 校准结果表达........................................................................................................ (8)
8 复校时间间隔........................................................................................................ (8)
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9)
附录B 校准记录格式........................................................................................... (10)
附录C 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4)
JJF(晋)148-2025
II
引言
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
语及定义》以及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支撑本
规范制定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本规范为首次发布。
JJF(晋)148-2025
1
固定污染源烟气(CO2、CH4)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1 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测量固定污染源烟气中二氧化碳(0~50)×10-2mol/mol 和甲
烷(0~1000)10-6mol/mol 的在线监测系统的计量校准。
2 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以下文件:
JJF 1585《固定污染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校准规范》
HJ75《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
HJ76《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及
检测方法》
HJ 870《固定污染源废气二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3 概述
固定污染源烟气(CO2、CH4)排放连续监测系统(以下简称CEMS)由二氧化
碳、甲烷气体监测单元、废气参数监测单元、数据采集与处理单元组成。通过采
样和非采样方式,测定废气中(二氧化碳、甲烷)浓度、废气参数(温度、压力、
流速或流量等),同时计算烟气排放速率和排放量,显示和打印各种参数、图表
并通过数据图文传输系统传输至系统。
CEMS 主要原理是通过非分散红外(NDIR)技术或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光谱技术进行测量,结合气体采样、预处理和分析模块实现实时烟气(CO2、CH4)
排放量的监测。
4 计量特性
CEMS 计量特性分为非工况状态下(见表1)和工况状态下(见表2)。
表1 非工况状态下被校准系统主要计量特性
参数校准项目技术要求
二氧化碳
响应时间≤90s
零点漂移≤2% FS
量程漂移≤3% FS
示值误差±5%
重复性≤3%
甲烷
响应时间≤90s
零点漂移≤2% FS
量程漂移≤3% FS
示值误差±5%
重复性≤3%
JJF(晋)148-2025
2
表2 工况状态下被校准系统主要计量特性
参数测量范围示值误差重复性
二氧化碳(0~50)×10-2mol/mol ±15% ≤5%
甲烷(0~1000)×10-6mol/mol ±15% ≤5%
流速
≤10m/s ±12%
≤5%
>10m/s ±10%
温度(0~800) ℃ ±3℃ ≤2℃
差压(-10~10)kPa ±5% /
注:I、FS 表示满量程;
II、二氧化碳排放浓度单位换算1×10-6mol/mol=1.96mg/m3,甲烷排放浓度单位换算1×
10-6mol/mol=0.71mg/m3;
III、表1 和表2 中的计量特性仅供参考,不作为合格判定的依据。
5 校准条件
5.1 环境条件
5.1.1 室内环境温度(15~35)℃;室外环境温度(-20~50)℃;
5.1.2 相对湿度:≤90%;大气压:(80~106)kPa;
5.1.3 供电电压:AC(220±22)V,供电频率(50±0.5)Hz.
5.2 测量标准及其它设备
5.2.1 非工况下校准标准器及配套
5.2.1.1 气体标准物质
由国家有证空气(氮)中二氧化碳或甲烷气体标准物质,U
rel≤2.0%(k=2);
5.2.1.2 零点气
高纯氮气(氮气纯度不低于99.99%)或清洁空气,零点气中二氧化碳或甲
烷气体含量不高于0.1μmol/mol。
5.2.1.3 秒表
分度值不大于0. 01s
5.2.2 工况下校准标准器及配套
5.2.2.1 烟气分析仪(二氧化碳和甲烷)
测量范围:二氧化碳(0~50)×10-2mol/mol、甲烷(0~1000)×10-6mol/mol。
最大允许误差:±5%
重复性:≤1.5%
JJF(晋)148-2025
3
5.2.2.2 标准皮托管
皮托管系数k=0.81~0.86。
5.2.2.3 流速测量装置
测量范围(0.1~30)m/s;
最大允许误差±2.5%。
5.2.2.4 测温仪
测量范围(0~800)℃
最大允许误差不超过±1℃。
5.2.2.5 智能压力变送器
测量范围(-10~10)kPa, 0.05 级。
6 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1 校准项目一览表
表3 非工况校准项目
序号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条款号校准方法条款号
1 二氧化碳、甲烷响应时间6.3.1
2 二氧化碳、甲烷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6.3.2
3 二氧化碳、甲烷示值误差6.3.3
4 二氧化碳、甲烷重复性6.3.4
表4 工况校准项目
序号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条款号校准方法条款号
1 二氧化碳、甲烷示值误差及重复性6.4.1
2 流速示值误差及重复性6.4.2
3 温度示值误差及重复性6.4.3
4 差压示值误差6.4.4
6.2 校准前准备
CEMS 系统应具有产品铭牌,铭牌上应标有产品名称、型号、生产单位、出
厂编号、制造日期、电源规格、适用环境条件、主要参数量程等信息。
CEMS 系统表面应完好无损,无明显缺陷,各零、部件连接可靠,各操作键、
按钮使用灵活,定位准确。
CEMS 主机面板显示清晰,涂色牢固,字符、标识易于识别,不应有影响读
JJF(晋)148-2025
4
数的缺陷。
CEMS 系统外壳或外罩应耐腐蚀、密封性能良好、防尘、防雨。
6.3 系统非工况状态下计量特性校准
二氧化碳、甲烷
6.3.1 响应时间
按照CEMS 系统使用说明书连接管路通入零点气进行标零,首先向系统中通
入约满量程约80%的标准气体,读取仪器稳定初值,然后通入零点校准气,让仪
器回零后,再通入上述标准气体,同时用秒表记录仪器达到初值90%的时间,重
复上述步骤三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系统的响应时间。
6.3.2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a)按照CEMS 说明书连接气路系统,将零点气通入CEMS,待示值稳定后
标零;
b)然后将约80%满量程浓度的标准气体通入系统采样口,待示值稳定后记录
示值;
c)每隔2h 通入零点气,记录示值,再通入约80%满量程浓度标准气体,记
录示值。连续重复上述操作4 次,按照公式(1)、(2)分别计算零点漂移ΔZ
和量程漂移ΔS 取绝对值最大值为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100%
R
Max Z Z
ΔZ i
0 (1)
100% 0 0
R
Max S Z S Z
S i i (2)
式中:
Z0—零点读数初始值,mol/mol 或mg/m3;
Zi—第i 次零点读数值,i=1~4, mol/mol 或mg/m3;
ΔZ—零点漂移,%;
R—CEMS 仪器满量程值FS,mol/mol 或mg/m3;
S0—量程值读数初始值,mol/mol 或mg/m3;
Si—第i 次量程读数值,i=1~4, mol/mol 或mg/m3;
ΔS—量程漂移,%。
6.3.3 示值误差
待CEMS 系统运行稳定后,依次通入CEMS 系统满量程约20%、50%、80%
JJF(晋)148-2025
5
的标准气体,分别记录各浓度标准气体的测量值Cj,重复上述操作3 次,计算3
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按公式(3)分别计算不同浓度点的示值误差。
100%
si
i si
i C
C C
(3)
式中:
Δi —示值误差%;
i C —每种浓度3 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mol/mol 或mg/m3;
Csi—标准气体的浓度,mol/mol 或mg/m3。
6.3.4 重复性
待CEMS 系统运行稳定后,通入浓度约为满量程50%的标准气体,记录测
量值,重复上述操作6 次,按公式(4)计算CEMS 系统的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
差来表示。
100%
1
( )
1
2
1
n
C C
C
s
n
j
j
r (4)
式中:
sr—重复性,%;
Cj—第j 次的测量值,j=1~6,mol/mol 或mg/m3;
C —6 次CEMS 系统示值的算术平均值,mol/mol 或mg/m3;
n—测量次数,n=6.
6.4 系统工况状态下计量特性校准
6.4.1 二氧化碳、甲烷示值误差及重复性
将烟气分析仪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放置在现场操作平台,接通各气路系统,启动并预热
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在互不影响测量的前提下,烟气分析仪测量断面应尽可能靠近系统测量
断面。待烟气分析仪稳定工作后,记录烟气分析仪测试起止时间及测量值Csi,gas,从烟气分
析仪开始记录数据起,同时记录CEMS 系统同一时间段内的测量的烟气浓度值Ci,gas,重复
上述步骤6 次。
按公式((5)(6)计算示值误差;
100%
6
1 6
1 ,
' .,
i si gas
i gas
gas C
(5)
JJF(晋)148-2025
6
i gas i gas si gas C C , , , (6)
式中:
Δ’gas—示值误差,%;
Csi,gas—第i 次烟气分析仪测量值,i=1~6,mol/mol 或mg/m3;;
Ci,gas—第i 次CEMS 系统测量的CO2 、CH4 浓度,i=1~6,mol/mol 或mg/m3;;
Δi,gas—第i 次CEMS 系统与烟气分析仪测量值的差值,mol/mol 或mg/m3。
按公式(7)计算CO2 、CH4 示值误差的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100%
1
( )
1
2
1
n
C C
C
s
n
i
i
gas (7)
式中:
sgas—重复性,%;
Cj—第i 次的测量值的示值误差,i=1~6,mol/mol 或mg/m3;
C —6 次示值误差的算术平均值,mol/mol 或mg/m3;
n—测量次数,n=6。
6.4.2 流速示值误差及重复性
将皮托管与流速测量装置连接调试好后开展测量,在互不影响测量的前提
下,流速测量装置测量断面应尽可能靠近系统测量断面。记录流速测量装置测试
起止时间及测量值vsi,从流速测量装置开始记录数据起,同时记录CEMS 系统同
一时间段内的测量的烟气流速vi
,重复上述步骤6 次。按照式(8)计算流速的示值误差Δv。
100%
6
1 6
1
i si
i si
v v
v v
(8)
式中:
Δv—流速的示值误差的算术均值,%
vsi—第i 次流速测量装置测量的烟气流速,i=1~6,m/s;
vi—第i 次CEMS 系统测量的烟气流速,i=1~6,m/s
重复性
按公式(9)计算流速示值误差的重复性,以相对标准偏差来表示。
JJF(晋)148-2025
7
100%
1
( )2
1
n
s
v
n
i
vi
v (9)
式中:
sv—流速的示值误差的标准偏差,重复性,%;
Δvi—第i 次流速的测量示值误差,%;
Δv—6 次示值误差的算术平均值,%;
n—测量次数,n=6。
6.4.3 温度示值误差及重复性
将测温仪连接调试好后开展测量,在互不影响测量的前提下,测温仪测量
断面应尽可能靠近系统测量断面。记录测温仪测试起止时间及测量值Tsi,从测
温仪开始记录数据起,同时记录CEMS 系统同一时间段内的测量的烟气温度Ti,
重复上述步骤6 次。按照式(10)计算温度的示值误差ΔT。
6
1
( )
6
1
i
T i Si T T (10)
式中:
ΔT—系统温度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均值,℃;
Ti—第i 次,CEMS 系统测量的烟气温度,℃;
Tsi—第i 次,测温仪测得的实际温度值,℃。
重复性
按公式(11)计算温度示值误差的重复性。
1
( )2
1
n s
T
n
i
Τi
Τ (11)
式中:
sT—温度的示值误差的标准偏差,重复性,℃;
ΔTi—第i 次温度的测量示值误差,℃;
ΔT—6 次示值误差的算术平均值,℃;
n—测量次数,n=6。
6.4.4 压力示值误差
将智能压力变送器连接调试好后开展测量,在互不影响测量的前提下,
JJF(晋)148-2025
8
100%
6
1 6
1
i si
i si
P p
p p
智能压力变送器测量断面应尽可能靠近系统测量断面。记录智能压力变送器测试
起止时间及测量值psi,从智能压力变送器开始记录数据起,同时记录CEMS 系
统同一时间段内的测量的烟道压力pi,重复上述步骤6 次。按照公式(12)计算
压力的示值误差。
(12)
式中:
ΔP—压力的示值误差均值,%
psi—第i 次智能压力变送器测得的烟道压力,i=1~6,kPa;
pi—第i 次系统测量的烟道压力,i=1~6,kPa
7 校准结果表达
校准结果应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上反映,校准证书或报告至少包括以下信息:
a) 标题:“校准证书” ;
b) 实验室名称和地址;
c) 证书编号、页码、总页数;
d) 送检单位名称;
e) 被校准仪器名称;
f) 被校准仪器的制造厂、规格型号、编号;
g) 校准所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名称及有效期;
h) 本规范的名称、编号;
i) 校准时环境温度、湿度情况;
j) 校准项目的校准结果;
k) 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
l) 校准人签名、核验人签名、批准人签名;
m) 校准证书签发日期;
n) 未经校准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校准证书。
8 复校时间间隔
建议仪器的复校时间间隔为1 年。在相邻两次校准期间,如果对仪器的监测
数据有怀疑或仪器更换主要部件及修理后应对仪器重新校准。
JJF(晋)148-2025
9
附录A
校准证书内页格式示例
A.1 通用技术要求
A.2 系统非工况状态下校准结果
A.2.1 校准环境条件:
环境温度: ℃ 相对湿度: % 气压: Pa
A.2.2 二氧化碳、甲烷
校准项目二氧化碳校准结果甲烷校准结果备注
响应时间
零点漂移
量程漂移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A.3 系统工况状态下校准结果
A.3.1 校准工况烟气参数:
环境温度: ℃ 环境湿度: %RH 气压:
Pa
A.3.2 二氧化碳、甲烷
校准项目二氧化碳校准结果甲烷校准结果备注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A3.3 流速
校准项目校准结果备注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A. 3.4 温度
校准项目校准结果备注
示值误差
重复性
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A3.5 压力
校准项目校准结果备注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
JJF(晋)148-2025
10
附录B
校准记录格式示例
B.1 外观
B.2 系统非工况状态下校准记录格式
二氧化碳、甲烷
B.2.1 响应时间
标准气体名称、浓度
响应时间
1 2 3 平均值
1
2
B.2.2 零点漂移和量程漂移
标准气体浓度
零点零点量程量程
初始值读数值初始值读数值
零点漂移/ (%FS)
量程漂移/ (%FS)
标准气体浓度
零点零点量程量程
初始值读数值初始值读数值
零点漂移/ (%FS)
量程漂移/ (%FS)
JJF(晋)148-2025
11
B.2.3 示值误差
标准气体浓度示值1 示值2 示值3 平均值示值误差/%
标准气体浓度示值1 示值2 示值3 平均值示值误差/%
B.2.4 重复性
标准气体浓度示值1 示值2 示值3 示值4 示值5 示值6 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
标准气体浓度示值1 示值2 示值3 示值4 示值5 示值6 平均值
相对标准偏差/%
校准员: 核验员: 校准日期:
JJF(晋)148-2025
12
B.3 系统工况状态下校准记录
B.3.1 二氧化碳、甲烷
测量位置
测量数据
系
统
1
实
际
1
系
统
2
实
际
2
系
统
3
实
际
3
系
统
4
实
际
4
系
统
5
实
际
5
系
统
6
实
际
6
测量值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平均值
重复性
测量位置
测量数据
系
统
1
实
际
1
系
统
2
实
际
2
系
统
3
实
际
3
系
统
4
实
际
4
系
统
5
实
际
5
系
统
6
实
际
6
测量值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平均值
重复性
B.3.2 流速
测量位置
测量数据
系
统
1
实
际
1
系
统
2
实
际
2
系
统
3
实
际
3
系
统
4
实
际
4
系
统
5
实
际
5
系
统
6
实
际
6
测量值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平均值/%
重复性
B.3.3 温度
测量位置
测量数据
1 2 3 4 5 6
CEMS 系统示值/℃
测温仪示值/℃
示值误差/℃
示值误差平均值/℃
重复性
JJF(晋)148-2025
13
B.3.4 压力
测量位置
测量数据
系
统1
实
际1
系
统2
实
际2
系
统3
实
际3
系
统4
实
际4
系
统5
实
际5
系
统6
实
际6
压力示值/
(kPa)
示值误差
/%
示值误差平均值/%
校准员: 核验员: 校准日期:
JJF(晋)148-2025
14
附录C
示值误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1 非工况下二氧化碳浓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1.1 测量模型
i 100%
si
si
C
C C
(1)
式中:
—浓度示值误差,%
i C —3 次示值的算术平均值,mol/mol 或mg/m3
si C —通入标准气体的浓度,mol/mol 或mg/m3
1.2 不确定度来源
1.2.1 重复性条件下重复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A u 。
1.2.2 标准气体引入的不确定度标u 。
1.2.3 温度效应、压力影响及其他不确定度来源均忽略不计。
1.3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1.3.1 标准不确定度
A u 可以通过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连续多次手动测量Ci 的重复性获得,采用
A 类方法评定。实际测量时,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3 次,以3 次测量的平均
值作为测量结果,则可计算得A u 标准不确定度为:
/ 3 A r u s (2)
100%
1
( )
1 1
n
c c
c
s
n
i
i i
r (3)
JJF(晋)148-2025
15
表C1 使用标准气体进行重复性测量结果
标准气名称、浓度
示值
1
示值
2
示值
3
示值
4
示值
5
示值
6
相对标准偏差( r s )
氮中二氧化碳
5.0%
5.1 5.1 5.0 5.2 5.0 5.1 1.5%
可得 / 3 1.5%/ 3 1% A r u s
1.3.2 标准不确定度
标u 由标准气体不确定度使Csi 标准气体最大不确定度为2%,k=2,则:
2%/2 1% 标u
1.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A u 、标u 彼此不相关,可用方和根法合成。
2 2 1.41% 标u ( ) u u crel A
1.5 扩展不确定度
2 2 1.41% 2.9% rel ( ) crel U u (k=2)
2 工况下气态污染物浓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2.1 测量模型
对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示值误差按照公式4、5 来计算:
100%
6
1 6
1 ,
' .,
i si gas
i gas
gas C
(4)
i gas i gas si gas C C , , , (5)
式中:
Δ’gas—6 次测量的二氧化碳示值误差算术平均值,%;
Csi,gas—第i 次烟气分析仪测量的二氧化碳浓度,i=1~6,%;
Ci,gas—第i 次CEMS 系统测量的二氧化碳浓度,i=1~6,%;
Δi,gas—第i 次CEMS 系统与烟气分析仪测量的浓度差值,%。
2.2 不确定度来源
2.2.1 烟气中待测物浓度变化等随机因素使Ci,gas 和Csi,gas 测量重复性引入的不确
JJF(晋)148-2025
16
定度( ) i u D
2.2.2 烟气分析仪误差使Csi,gas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 si, gass u c 。
2.3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2.3.1 标准不确定度( ) i u D
i u D 由烟气气态污染物浓度变化等随机因素引起,为了减少烟气气态污染
物浓度变化的影响,不单独分别考虑Ci,gas 和Csi,gas 的测量重复性,而采取考虑
Ci,gas 和Csi,gas 差的重复性获得,采用A 类方法评定。
当根据公式(5)来计算示值误差:
100%
1
( )
( ) 1
' 2
,
,
rel rel
n
C
u D s
n
i
gas
si gas
i gas
i (6)
其中i gas i gas si gas C C , , , 。
表C2 二氧化碳浓度示值误差测量结果
测量位置
测量数据/(%)
系统
1
实际
1
系统
2
实际
2
系统
3
实际
3
系统
4
实际
4
系统
5
实际
5
系统
6
实际
6
测量值% 40.6 40.1 40.8 40.3 41.6 41.1 41.8 41.3 41 40.5 41.4 40.9
示值误差% 1.25 1.24 1.21 1.21 1.23 1.22
示值误差平均值% 1.72 重复性% 0.02
则( ) 0.02% rel rel u D s i
2.3.2 标准不确定度( ) si u c
( ) si u c 由烟气分析仪使si c 不准引起,校准装置最大允许误差为±5%,可认为服
从均匀分布。
当根据公式(5)来计算示值误差:
( ) 5% / 3 2.89% si u c
2.4 扩展不确定度
( ) i u D 与( ) si u c 不相关,可用方和根法合成。
JJF(晋)148-2025
17
对于二氧化碳浓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
( ) 6 ( ) / 6 6 ( )2 / 62 2.89%
rel
2 2
rel
'
crel gas i si u u D u c
其扩展不确定度为: 2 ( ' ) 5.8%
rel crel gas U u (k=2)
3 工况下流速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3.1 测量模型
100%
6
1
1
n
i si
i si
v v
v v (7)
式中:
v ----流速示值误差的均值,%;
si v ----第i 次流速测量装置测量的烟气流速,i=1 ~ 6,m/s;
i v ----第i次系统装置测量的烟气流速,i=1 ~ 6,m/s;
3.2 不确定度来源
3.2.1 烟气流速变化等随机因素使i v 和si v 测量不重复引入的不确定度( ) i u D
3.2.2 流速测量装置使si v 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 si u v
3.3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3.3.1 标准不确定度( ) i u D
由烟气流速变化等随机因素引起,为了减少烟气流速变化变化的影响,不单
独分别考虑i v 和si v 的测量重复性,而采取考虑i v 和si v 差的重复性获得。
( ) i u D 可以通过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连续多次手动测量i v 和si v 的重复性获
得,采用A 类方法评定。
1
( )
( ) 1
2
rel rel
n
u D s
n
i
vi v
i
其中100%
si
i si
vi v
v v
JJF(晋)148-2025
18
表C3 示值误差测量结果
测量
位置
测量数据
系统
1
实际
1
系统
2
实际
2
系统
3
实际
3
系统
4
实际
4
系统
5
实际
5
系统
6
实际
6
流速
m/s
14.3
6
14.4
7
14.4
3
14.5
2
14.4
7
14.5
7
14.5
1
14.6
2
14.5
3
14.6
4
14.4
4
14.5
3
示值
误差
/%
-0.77 -0.62 -0.69 -0.76 -0.76 -0.62
示值误差平均值/% -0.70 重复性/% 0.07
计算得到: ( ) 0.07% rel rel u D s i
3.3.2 标准不确定度( ) si u v
( ) si u v 由流速测量装置使si v 不准引起,烟气测试仪最大误差为 2.5%,认为
服从均匀分布。
( ) 2.5% / 3 1.44%
si u v
3.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 i u D 和( ) si u v 不相关,可用方和根法合成。
( ) 6 ( ) / 6 6 ( )2 / 62 1.44%
rel
2 2
crel rel v i si u u D u c
3.5 扩展不确定度
2 ( ) 2.88% 3.0% rel rel v U u (k=2)
4 工况下温度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4.1 测量模型
n
i
T i si T T
6 1
1 (8)
T ----系统温度测量装置的示值误差均值,℃;
i T ----第i 组,系统温度测量装置显示的烟气温度,℃;
si T ----第i 组,测温仪测量的实际温度值,℃;
4.2 不确定度来源
JJF(晋)148-2025
19
4.2.1 Ti 的平均值的标准不确定度u(T )
4.2.2 烟气测试仪使oTi Y 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 oTi u Y
4.3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4.3.1 标准不确定度u(T )
u(T )由烟气温度变化等随机因素引起,为了减少烟气温度变化变化的影
响,不单独分别考虑Ti Y 和oTi Y 的标准不确定度,而采取考虑Ti Y 和oTi Y 差的随机标
准不确定度,采用A 类方法评定。
表C4 温度示值误差测量结果
测量位置
多次测量数据
1 2 3 4 5 6
CEMS 系统示值/℃ 51 51 52 52 53 50
测温仪示值/℃ 49 51 50 49 52 48
示值误差/℃ 2 0 2 3 1 2
示值误差平均值/℃ 1.7
重复性/℃ 1.07
计算得到: 1.07 6
1
( )
( ) ( ) 1
2
rel
n
n
u s
n
i
Ti T
T T ℃,
4.3.2 标准不确定度( ) oTi u Y
( ) oTi u Y 由测温仪使oTi Y 不准引起,烟气测试仪最大误差为1℃,可认为服从均
匀分布。
( ) 1℃ / 3 0.58℃ rel oTi u Y
4.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u(T )和( ) oTi u Y 不相关,可用方和根法合成。
( ) 6 ( ) / 6 6 ( )2 / 62 0.73℃
rel
2 2
crel rel T T oTi u u u Y
4.5 扩展不确定度
2 ( ) 1.46℃ 1.5℃ rel rel T U u (k=2)
5 工况下压力示值误差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5.1 测量模型
JJF(晋)148-2025
20
(9)
式中:
ΔP—压力的示值误差均值,%
psi—第i 次标准压力变送器测得的烟道压力,i=1~6,kPa;
pi—第i 次系统测量的烟道压力,i=1~6,kPa
5.2 不确定度来源
5.2.1 烟道压力变化等随机因素使pi和psi测量不重复引入的不确定度( ) i u P
5.2.2 标准压力变送器使psi不准引入的不确定度( ) si u p
5.3 输入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5.3.1 标准不确定度( ) i u P
由烟道压力变化等随机因素引起,为了减少烟道压力变化的影响,不单独分
别考虑pi 和psi 的测量重复性,而采取考虑pi 和psi 差的重复性获得。
( ) i u P 可以通过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连续多次手动测量pi和psi的重复性获
得,采用A 类方法评定。
1
( )
( ) 1
2
rel rel
n
u P s
n
i
pi p
i
其中100%
si
i si
pi p
p p
表C5 示值误差测量结果
测量
位置
测量数据/kPa
系统
1
实际
1
系统
2
实际
2
系统
3
实际
3
系统
4
实际
4
系统
5
实际
5
系统
6
实际
6
流速
kPa
3.96
8
3.99
9
3.23
6
3.25
7
3.50
4
3.52
7
3.01
2
3.03
4
3.55
7
3.57
9
3.96
3
3.98
9
示值
误差
/%
-0.78 -0.64 -0.65 -0.73 -0.61 -0.65
示值误差平均值/% -0.68 重复性/% 0.064
计算得到: ( ) 0.064% rel rel u P s i
100%
6
1 6
1
i si
i si
P p
p p
JJF(晋)148-2025
21
5.3.2 标准不确定度( ) si u p
( ) si u p 由标准压力变送器使psi不准引起,标准压力变送器准确度等级为0.5
级,则其最大允许误差为±0.5FS,认为服从均匀分布。
( ) 0.5% / 3 0.29%
si u p
5.4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 ) i u P 和( ) si u p 不相关,可用方和根法合成。
( ) 6 ( ) / 6 6 ( )2 / 62 0.29%
rel
2 2
crel rel p i si u u P u p
5.5 扩展不确定度
2 ( ) 0.58% 0.6% rel rel p U u (k=2)
JJF(晋)148-202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