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5918-2025 危险化学品 天然气泄漏检测 激光光谱法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3阅读模式

SN/T 5918-2025 危险化学品 天然气泄漏检测 激光光谱法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918—2025

2025‑07‑25 发布2026‑02‑01 实施

危险化学品 天然气泄漏检测

激光光谱法

Hazardous chemicals—Natural gas leakage detection—

Laser spectroscopy method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

SN/T 5918—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海关、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明海关、

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清江、陈昇、马腾洲、刘汗青、朱亦鸣、吴婷。

SN/T 5918—2025

危险化学品 天然气泄漏检测

激光光谱法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使用激光光谱技术对危险化学品中天然气泄漏检测的原理、一般要求(环境、对象、人

员、仪器性能及使用)、仪器校准、检测流程、泄漏风险预警、检测报告及符合性声明等要求。

本文件针对天然气泄漏场景,适用于口岸、码头、游轮等场地装卸、运输、储存过程,指导用户应用窄

频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快速、高灵敏度辨识天然气泄漏浓度及风险,用于危险化学品天然气泄漏检测及风

险预警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12474 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

GB 17820 天然气

GB/T 33360 气体分析 痕量分析用气体纯化技术导则

GB/T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HG/T 2066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标准

IEC 60825‑1 Satety of laser products—Part 1:Equipment classification and requirements

3 术语和定义、符号

3.1 术语和定义

3.1.1

天然气 natural gas

由气态低分子烃和非烃气体组成的混合气。

注: 成分主要有甲烷,少量乙烷、丙烷、氮和丁烷。标准天然气符合GB 17820 标准,根据高位发热量、总硫、硫化氢和

二氧化碳含量分为一类和二类:一类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不高于6 mg/m3(101.325 kPa 和20 ℃ 下折合为

4.7 μmol/mol);二类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不高于20 mg/m3(101.325 kPa 和20 ℃ 下折合为15.5 μmol/mol)。

3.1.2

浓度-光程积分 concentration‑optical path integral

沿测量光路,待测气体浓度对光程长度的积分。

3.1.3

等效浓度光程积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optical path product

在对一个气体吸收池,其内部长度为已知量,通入的气体在内部为均匀分布,则该吸收池对入射光线

的吸收效果等于气体浓度乘以内部长度,称为等效浓度光程积。

1

SN/T 5918—2025

3.1.4

等效浓度 equivalent concentration

对于已知的吸收池或测量光路,用测量得到的浓度-光程积除以光程长度计算得到的待测气体平均

浓度。

3.1.5

比尔-朗伯定律 Beer‑Lambert Law

吸光度等于气体吸收系数乘以气体浓度对光程的积分。

3.1.6

反射目标距离 reflected target distance

在反射法检测过程中,反射对象同检测仪器之间的距离。

3.1.7

零点气 zero gas

针对目标气体的窄频激光波段,无吸收峰且对激光束无干扰的气体。

注: 符合GB/T 33360 的要求。

3.1.8

量程 detection range

仪器的校准上限,为校准所用标准气体的浓度值(进行多点校准时,为校准所用标准气体的最高质量

浓度值),校准量程应小于或等于仪器的满量程。

3.1.9

爆炸极限 explosion limit

可燃物质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后遇火源发生爆炸浓度极限。

3.2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i:第i 种易燃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率。

Bj:第j 种惰性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率。

-C

:仪器测量的算术平均值,mg/m3。

Ci:量程校准气体第i 次测量值,mg/m3。

C0:通入仪器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mg/m3。

ELi:i 组分的爆炸极限,%(Vol.)。

Fi:第i 种易燃气体。

i:记录数据的序号。

j:记录次数的序号。

Ij:第j 种惰性气体。

k0:体积分率归一化系数。

Kj:第j 种惰性气体对氮气的等价系数。

Li:i 易燃气体组分的可燃低限值。

LEL:爆炸下限值,%(Vol.)。

Lm:混合气体的爆炸,%(Vol.)。

MDL:方法检出限。

n:测量次数。

R1:易燃气体混合物易燃性判据一。

2

SN/T 5918—2025

R2:易燃气体混合物易燃性判据二。

S:n 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差。

Sr:待测仪器重复性。

t:自由度。

Tci:易燃气体和定量氮气混合时不可燃的最大浓度,%(Vol.)。

UEL:爆炸上限值,%(Vol.)。

Vi:i 易燃气体组分体积分数。

X(O2):氧气的体积分率。

4 检测原理

4.1 基于危险化学品中的天然气组分气体(以甲烷为主)对窄带激光具有高选择吸收的特性,利用可调

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TDLAS)技术,通过调节发射激光的波长,使其与待测气体的某个特定吸收波长

重合,分子会吸收激光的能量被激发(更强的振动),从而使穿过气团的光强减弱,被探测器接收到。通过

算法处理窄带激光被该精细光谱峰吸收的强度并推算气体浓度。根据比尔-朗伯定律,在确定气体吸收

系数的前提下可计算出待测气体浓度-光程积分。气体吸收系数可由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在应用中对

待测气体的特定吸收峰为一常数。

4.2 本方法的测量值为待测气体浓度-光程积分,单位常用微摩尔每摩尔乘米[μmol/(mol∙m)];当光程

可以确定,且可以认为待测气体在该光程上为均匀分布时,可将该值除以光程得到等效浓度。当待测气

体在光程上非均匀分布时,可以通过多次采集或估算等方法来确定气团的浓度和分布。

5 一般要求

5.1 环境要求

环境温度:-20 ℃~60 ℃,大气压:80 kPa~106 kPa;相对湿度:5%~90%(无凝结);风速:5 m/s 以

内;检测范围内能见度好,视野较清晰。

5.2 检测对象要求

检测对象的气体需对特定波长的窄频激光束有较强的吸收峰,且其他杂质气体在该特定波长下对窄

频激光吸收小且不干扰检测对象的吸收峰。

5.3 人员要求

检测人员应熟悉被测设备,了解其易发生泄漏的位置以及泄漏气体的聚集和扩散特点,熟悉可调谐

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法原理。

5.4 仪器要求

5.4.1 性能要求

5.4.1.1 最大探测距离根据仪器类别而定;在常压(101.325 kPa)、无风、透光率大于0.8、相对湿度小于

85% 条件下漫反射方式最大检测距离不低于15 m。

5.4.1.2 激光束距离30 m 处不大于光斑直径30 cm,直线偏差在±0.5°,且红外波段最大功在5 mW~20 mW。

5.4.1.3 仪器连续稳定工作时间不低于3 h。

5.4.1.4 单次测量响应时间不高于3 s。

3

SN/T 5918—2025

5.4.1.5 测量准确性不大于实际值±5%。

5.4.1.6 测量重复性不超过5%。

5.4.1.7 测量稳定性不大于满量程±5%。

5.4.1.8 最小量程(可代表灵敏度)需列明是直接实测值还是通过Method Detect Limit 方法(附录A)计

算的最低检出限值。

5.4.1.9 最大量程和实测下限值推荐附录B 中数值。

5.4.1.10 温度适应性试验极值温度下测量准确性不超过实际值±10%,测量稳定性不超过满量程

±10%。

5.4.1.11 湿度适应性试验极值湿度下测量准确性不超过实际值±10%,测量稳定性不超过满量程

±10%。

5.4.1.12 稳定工作温度范围为-20 ℃~60 ℃,在该温度下限值和上限值下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指标

仍符合上述要求。

5.4.2 功能要求

仪器性能应符合如下要求:

a) 需带自校准功能,包含零点和准确性校准模块;

b) 需带预警功能,包含天然气爆炸、燃烧、毒性报警模块。

5.4.3 校准用标准物质要求

采用与仪器所测气体种类相同的国家有证气体标准物质。气体标准物质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不大

于2.5%(k=2),采用气体稀释装置将有证气体标准物质从高浓度稀释成被检仪器量程范围内的测试浓

度。稀释装置的流量示值误差不大于±1%,重复性应不大于0.5%。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单位在使用时

应换算成与被检仪器的表示单位一致。

5.4.4 安全要求

仪器应满足当地防爆、防静电、防腐、防雷、防尘、用电要求。其中,检测用激光Class Ⅰ,指示激光

Class Ⅲa,符合IEC 60825‑1 要求。检测过程中应当根据天然气的危险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避

免潜在危险的发生。

6 检测仪器校准

6.1 自校

6.1.1 根据环境条件进行零点自校准,用零点气标准气腔/室下消除外界和仪器内部噪音干扰后进行归

零校准。

6.1.2 准确性自校准应用内置/外置标准气腔/室(见附录C)和已知浓度(建议取20% 量程浓度)气体连

续测量不少于8 次,去掉最大和最小值后求取平均值,用平均值与已知浓度值进行相对误差计算,用所得

数值判断是否准确。

6.1.3 根据环境条件进行光强度自校准,必要时可增设反光面,保障监测路线内反射回来的光有足够强

度,避免环境干扰。

6.2 定期校准

6.2.1 校准时应在常温(20 ℃)、常压(101.325 kPa)、无外界干扰(如风、人)、相对湿度小于85% 环境下,

4

SN/T 5918—2025

采用标准气腔/室(见附录C)承装零点气和已知浓度标准气体,进行零点、量程校准,评测仪器准确性、重

复性、稳定性、最大检测距离以及高低温适用性。

6.2.2 零点和精密度需在零点气体下消除外界和仪器内部电路噪音干扰后进行校准。

注: 零点气体能进行实时监测和定量测量,宜采用高纯氮气(99.999%)。

6.2.3 量程需至少对10%、30% 和60% 满量程的三点进行校准;其中最小量程可为实测下限值或方法

检出限值(附录A),但需标注清楚。

6.2.4 准确性校准需待设备稳定后,通过标准气腔/室测已知浓度的标准甲烷气体,连续读取不少于8 个

值,去掉最大和最小值后求取平均值,用平均值与已知浓度值进行相对误差计算,所得数值作为准确性判

别值。计算方式见式(1)。

ΔC =

-C

- C0

C0

× 100% …………………………( 1 )

式中:

-C

——仪器示值的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C0——通入仪器气体标准物质的浓度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6.2.5 重复性校准需通入约为满量程50% 的气体标准物质,记录仪器稳定示值Ci,撤去气体标准物质;

在相同条件下重复上述操作8 次。去掉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最高值,然后按式(2)计算的相对标准偏差作

为重复性Lambert Law。

Sr = 1-C

× Σi = 1

n (C ) i - -C 2

n - 1 × 100% …………………………( 2 )

式中:

Sr ——待测仪器重复性;

-C

——量程校准气体测量算术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Ci ——量程校准气体第i 次测量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3);

i ——记录数据的序号,i=1,2,…,n;

n ——测量次数,n≥10。

6.2.6 稳定性校准对于固定式仪器需6 h 连续稳定测量零点气和满量程50% 标准气,分别计算1 h、3 h、

6 h 后检测浓度,对于手持式仪器需3 h 连续测量零点气和满量程50% 标准气,分别计算1 h、2 h、3 h 后

检测浓度,通过检测浓度与已知浓度的差值除以满量程所得数值(3 个数最大值)作为稳定性判别值。

6.2.7 校准用零点气应符合GB/T 33360 的要求,其碳氢化物的含量应比仪器检测限至少低一个数量

级;标准气腔/室浓度应小于待测仪器满量程浓度。

6.2.8 探测距离校准,需在常压、相对湿度小于85% 条件下,用反射率在0.8~0.9 反射目标,测量光路内

插入光程池,内部气体的等效浓度光程积为量程一半,移动反射或对射目标,在满足测量准确性指标情况

下,最远的目标距离。可在其他的条件下测量该值,但此时应在结果后特别注明试验条件。

6.2.9 准确测量是指重复测量一致性和测量准确性均满足要求;采用一般建筑及设施的表面作为激光的

反射面时,且其漫反射率在0.3~0.9 之间,建议探测距离为0 m~30 m;采用点对点镜面反射式,或采用

光学合作目标时大于30 m。

6.2.10 温度适应性需至少针对稳定工作温度下限值(-40 ℃)和上限值(70 ℃),用满量程10% 标准气

进行准确性、重复性、稳定性重复测试,判别各性能指标是否在合理偏差范围内。

6.2.11 湿度适应性应至少针对稳定工作湿度上限值(93%±2%),用满量程10% 标准气进行准确性、重

复性、稳定性重复测试,判别各性能指标是否在合理偏差范围内。

注: 仪器定期校准至少1 年1 次;在任何一次测验中,如果仪器不能检出量程范围内的泄漏浓度,则仪器需要重新校

准,并且从上一次合格的校准以后所有的检测量均应重新进行检测。

5

SN/T 5918—2025

6.3 校准报告

校准报告需至少包含以下内容:

a) 报告的标识、编号;

b) 编制报告的日期、校准日期和有效期;

c) 环境条件记录情况(大气压力、环境温度、环境湿度等);

d) 校准过程记录;

e) 所用的可溯源到国家标准的标准气体;

f) 结果和结论;

g) 单位及校准资质证明;

h) 三级审核签字并盖国家/行业认可校准资格的公章;

i) 备注。

7 检测流程

7.1 资料审查及方案制定

检测人员对盛装介质种类,盛装介质容器设计、制造、使用管理、上次检验等资料进行审查,并制定检

测方案。

7.2 检测前准备

检测前需检查仪器是否完好,是否在校准有效期内,是否符合环境和安全使用要求;记录现场环境、

检测范围及位置,明确检测气体种类,选择合适的激光器和光程,并进行仪器自校准。

7.3 检测实施

待检测仪器预热稳定后开始检测;检测时同一测量点连续测量次数不少于10 次,去掉一个最大值和

最小值,其余取平均值作为浓度实测值,单位为μmol/(mol∙m);检测后需做好数据记录并保存。

注: 检测时当回波能量过低时应检查光路和气室,并重新调整反射面,确认激光能够正确沿测量光路传播,保证在回

波能量较高条件下进行测量。

7.4 检测结果及报告

检测时应记录检测结果,检测完成后出具检测报告。

8 泄漏风险预警

8.1 总则

天然气泄漏易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现象。假设检测仪器与检测目标空间范围内待测气体浓度分布

均匀,由仪器检测浓度[μmol/(mol∙m)]和检测目标距离(m)计算出待测气体含量(μmol/mol),并基于所

处环境易燃性、爆炸极限及毒性标准中危险值,设置仪器检测预警值。更多气体爆炸性、易燃性及毒性数

据见附录D。

注: 检测时需标定待测点目标距离或检测仪器自带测距功能并实时测距。

6

SN/T 5918—2025

8.2 爆炸极限

8.2.1 天然气中以甲烷为主,根据HG/T 20660,甲烷爆炸极限下限(LEL)为5.3%(Vol.),上限为

15.0%(Vol.),更多气体爆炸极限见表D.1。

8.2.2 在未知天然气各气体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甲烷爆炸极限值作为天然气的爆炸极限。

8.2.3 在已知天然气各气体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多组分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计算方法见

式(3),或根据GB/T 12474 通过爆炸试验进行实测。

Lm = 100

V1

EL1

+

V2

EL2

+ ⋯ +

Vm

ELm

…………………………( 3 )

式中:

Lm ——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Vol.);

ELi ——i 组分的爆炸极限,%(Vol.);

Vi ——i 组分的体积分数。

8.3 易燃性

8.3.1 天然气泄漏到空气中易产生燃烧现象,根据式(4)、式(5)计算易燃气体混合物易燃性,易燃性判定

原则为:R1 和R2 都大于1。其中,混合物的成分通过等价系数重新计算,见式(6)与式(7)。所有惰性气

体组分以氮气为参照物,通过归一化系数Kj 和整体因子N2 对不同惰性气体的稀释能力进行归一化处

理,从而统一其影响强度。

R1 =Σi

n Vi

Tci[1-X ( O2 ) /21%]

> 1 …………………………( 4 )

R2 =Σi

n Vi

Li

> 1 …………………………( 5 )

k0 = Σi = 1

n Ai( F ) i +Σj = 1

p Bj ( I ) j

Σi = 1

n Ai( F ) i +éë

ùû

Σj = 1

p Kj Bj ( I ) j ( N2 )

…………………………( 6 )

Vi = k0 Ai( Fi ) …………………………( 7 )

式中:

Vi ——i 易燃气体组分体积分数;

Tci ——易燃气体和定量氮气混合时不可燃的最大体积分率,见表D.2;

Li ——i 易燃气体组分的可燃低限值;

Ai ——第i 种易燃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率;

Bj ——第j 种惰性气体在混合气体中所占体积分率;

k0 ——体积分率归一化系数;

p ——惰性气体种类数;

Kj ——第j 种惰性气体对氮气的等价系数,见表D.3;

X(O2)——氧气的体积分率,小于21%;

Fi ——第i 种易燃气体;

Ij ——第j 种惰性气体;

N2 ——氮气作为参照物。

8.3.2 在未知天然气各气体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建议采用纯甲烷在空气的浓度值,即表D.2 中4.4%

(Vol.)作为天然气的易燃性判断。

7

SN/T 5918—2025

8.3.3 在已知天然气各气体成分含量的情况下,建议根据天然气各可燃气体在空气中浓度值计算天然气

的易燃性判断。

8.4 毒性

8.4.1 天然气中毒性气体主要为硫化氢,可能伴有微量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8.4.2 若天然气质量符合GB 17820 且泄漏场景为开放空间,则无需进行毒性判断。

8.4.3 若天然气质量不符合GB 17820 或泄漏场景为密闭空间,则需检测或样品分析环境中硫化氢、二

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并根据天然气中毒性气体的毒性EPRGs 数据进行毒性程度判断,EPRGs 分为

三个等级。

a) EPRG‑1 指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除了短暂的不良健康影响或嗅到明显的异味之

外,不会有其他不良影响的最大容许浓度。

b) EPRG‑2 指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而不致使身体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或者出现的

健康影响或症状不会削弱该个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能力的最大容许浓度。

c) EPRG‑3 指绝大多数人员暴露于有毒气体环境中约1 h,而不致对生命造成威胁的最大容许

浓度。

8.5 预警值

8.5.1 检测仪器预警值是根据爆炸极限、易燃性、毒性危险值而定,根据爆炸极限、易燃性、毒性预警值分

别进行预警,只要达到一个预警值就报警且显示预警类别及级别。

8.5.2 爆炸极限依据GB/T 50493 分为两级预警,25% 爆炸下限值作为低爆预警,50% 爆炸下限值作为

高爆预警。

8.5.3 易燃性分为两级预警,根据易燃性判断原则,当R1 和R2 中一个达到0.75 时的状态作为低燃预警,

当R1 和R2 同时达到0.75 时的状态作为高燃预警。

8.5.4 毒性分为三级预警,以毒性气体EPRG‑1 毒性浓度值作为轻度中毒预警,以毒性气体EPRG‑2 毒

性浓度值作为中度中毒预警,以毒性气体EPRG‑3 毒性浓度值作为高度中毒预警。

注:当毒性气体为多种气体时,分别检测各种气体浓度并根据EPRGs 判断,只要有一种气体达到预警值即报警,报警

按照所有气体最高预警值进行报警。

8

SN/T 5918—2025

附录A

(资料性)

方法检出限计算

检测仪器运行稳定后,每间隔2 min 记录该时间段数据的平均值(记为1 个数据),获得表A.1 中平行

测量次数(对于非连续测量的仪器间隔时间应为其测量周期时间),不少于10 次;计算所有数据的标准

差,由表获得置信度为99% 时的t 分布,由式(A.1)计算出检测仪器的方法检出限。

MDL = t ( n - 1,0.99) × S …………………………( A.1 )

式中:

MDL ——方法检出限,单位为微摩尔每摩尔米[μmol/(mol·m)];

n ——样品的平行测量次数;

t ——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 时的t 值(单边);

S ——n 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差。其中,当自由度为n-1,置信度为99% 时的t 值可参考表中取值。

表A.1 t 取值表(单边)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821 4

2.763 8

2.718 1

2.681 0

2.650 3

2.624 5

2.602 5

2.583 5

2.566 9

2.552 4

2.539 5

2.528 0

2.517 6

2.508 3

2.499 9

2.492 2

2.485 1

2.478 6

2.472 7

2.467 1

平行测量次数(n) 自由度(n-1) t(n-1,0.99)

9

SN/T 5918—2025

30

31

注:其他t(n-1,0.99)值从t 分布表中查找。

29

30

2.462 0

2.457 3

平行测量次数(n) 自由度(n-1) t(n-1,0.99)

表 A.1 t 取值表(单边) (续)

10

SN/T 5918—2025

附录B

(资料性)

天然气中典型气体组分浓度探测量程

在101.325 kPa,20 ℃ ,实验室环境5 m 探测距离标准气室下,以遥测漫反射TDLAS 方式为例见

表B.1。

表B.1 典型气体组分浓度检测量程

典型气体组分

甲烷

硫化氢

乙烯

乙烷

一氧化碳

丙烷

最大量程/(μmol/mol)

200 000

100 000

400 000

150 000

800 000

120 000

实测下限值/(μmol/mol)

20

500

200

15 000

50

1 000

11

SN/T 5918—2025

附录C

(资料性)

光谱标定气腔/室推荐参数

光谱标准气腔/室可参考如下要求:

a) 光学材质建议选用高透光、低气体吸附的增强膜性玻璃;

b) 透光性体现在1 μm~2 μm 透过率均匀,透光率不低于0.8,透光率需经过测试检测;

c) 标腔前后透光镜面采用非平行设计,两者夹角在10°以内,建议选5°~8°。结构建议采用圆筒形

式,注气口尽可能小,标准气腔/室长度建议在5 cm~40 cm 之间,直径建议不小于10 mm;尺寸

需经过量值溯源检测;

d) 可换气式气腔使用时保持清洁,每次充气有效期不超过3 个月,密封性需经过检漏测试;

e) 一次封闭式气腔充气时需考虑壁面吸附平衡,使用时注意避免磕碰划伤,充装好后反复使用不

超过8 年。

12

SN/T 5918—2025

附录D

(资料性)

天然气爆炸性、易燃性及毒性数据

天然气气体的爆炸极限数据见表D.1。

表D.1 天然气气体的爆炸极限数据(101.325 kPa,20 ℃)

气体

甲烷

乙烷

乙烯

乙炔

丙烷

丙烯

丙二烯

丙炔

正丁烷

异丁烷

1‑丁烯

2‑丁烯(顺)

2‑丁烯(反)

异丁烯

一氧化碳

硫化氢

CAS 号

74‑82‑8

74‑84‑0

74‑85‑1

74‑86‑2

74‑98‑6

115‑07‑1

463‑49‑0

74‑99‑7

106‑97‑8

75‑28‑5

106‑98‑9

590‑18‑1

624‑64‑6

115‑11‑7

1333‑74‑0

630‑08‑0

7783‑06‑4

沸点/

-161.5

-88.6

-103.9

-83.8(升华)

-42.1

-47.7

-34.5

-23.3

-0.5

-12

-6.3

1.0

2.5

-6.9

-252.8

-191.4

-60.4

闪点/

-188

-135

-136

-17.7(OC)

-104

-108

-136.6

-151

-60

-83

-80

-73

-58.5

-80

<-50

-50

<-50

爆炸下限

LEL/%

(Vol.)

5.3

3.0

2.7

2.5

2.1

1

2.1

1.7

1.5

1.9

1.6

1.6

1.8

1.7

4.1

12.5

4.0

爆炸上限

UEL/%

(Vol.)

15

12.5

36

82

9.5

15

13

11.7

8.5

8.4

10.0

9.7

9.7

9.0

74.1

74.2

46

天然气中易燃气体的易燃性数据见表D.2。

表D.2 天然气中易燃气体的易燃性数据(101.325 kPa,20 ℃)

甲烷

乙烷

乙烯

乙炔

74‑82‑8

74‑84‑0

74‑85‑1

74‑86‑2

8.7

4.5

4.1

3.0

4.4

2.4

2.4

2.3

气体CAS 号

不可燃最大体积分率Tci/%

(Vol.)

可燃低限Li/%(Vol.)

13

SN/T 5918—2025

丙烷

丙烯

丙二烯

丙炔

正丁烷

异丁烷

1‑丁烯

2‑丁烯(顺)

2‑丁烯(反)

异丁烯

一氧化碳

硫化氢

74‑98‑6

115‑07‑1

463‑49‑0

74‑99‑7

106‑97‑8

75‑28‑5

106‑98‑9

590‑18‑1

624‑64‑6

115‑11‑7

1333‑74‑0

630‑08‑0

7783‑06‑4

3.7

4.2

2.7

2.3

3.6

3.4

3.3

3.3

3.3

4.0

5.5

15.2

8.9

1.7

1.8

1.9

1.9

1.4

1.5

1.5

1.5

1.5

1.6

4.0

10.9

3.9

表D.2 天然气中易燃气体的易燃性数据(101.325 kPa, 20 ℃) (续)

气体CAS 号

不可燃最大体积分率Tci/%

(Vol.)

可燃低限Li/%(Vol.)

惰性气体的氮等价系数数据见表D.3。

表D.3 惰性气体的氮等价系数数据(101.325 kPa, 20℃)

气体

氮气

二氧化碳

氦气

氩气

二氧化硫

CAS 号

7727‑37‑9

124‑38‑9

7440‑59‑7

7440‑37‑1

7446‑09‑5

等价系数K

1

1.5

0.9

0.55

1.5

天然气中毒性气体的毒性数据见表D.4。

表D.4 天然气中毒性气体的毒性数据(101.325 kPa, 20℃)

气体

一氧化碳

硫化氢

二氧化硫

注1:EPRGs,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s,指美国工业卫生协会和应急响应计划委员会制定的针对单

一化学品暴露的健康指导浓度值。

注2:CAS,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指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社。

CAS 号

630‑08‑0

7783‑06‑4

7446‑09‑5

EPRG‑1/

(μmol/mol)

200

25

0.3

EPRG‑2/

(μmol/mol)

350

150

3

EPRG‑3/

(μmol/mol)

500

750

25

14

SN/T 5918—2025

参考文献

[1] GB/T 5616 无损检测 应用导则

[2] GB/T 9445 无损检测 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3] GB/T 12604.7 无损检测 术语 泄漏检测

[4] GB/T 20737 无损检测 通用术语和定义

[5] GB/T 27862 化学品危险性分类试验方法 气体和气体混合物燃烧潜力和氧化能力

[6] GB 30000.3 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 第3 部分:易燃气体

[7] 2022 AIHA Emergency Response Planning Guideline s(ERPGs)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IHA

(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应急响应计划指导值

15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9月17日 15:51:35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2483.html
图书

JT/T 1256-2025 港口航道图编绘技术规定

JT/T 1256-2025 港口航道图编绘技术规定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JT/T 1563-2025 港口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要求

JT/T 1563-2025 港口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
图书

JT/T 1564-2025 港口集疏运系统通信框架

JT/T 1564-2025 港口集疏运系统通信框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图书

JT/T 1565-2025 应急潜水救生安全作业要求

JT/T 1565-2025 应急潜水救生安全作业要求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JT/T 1566-2025 海区雷达应答器配布导则

JT/T 1566-2025 海区雷达应答器配布导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