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 188-2025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文档天下 图书评论310阅读模式

GBZ 188-2025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GBZ 188—2025

代替GBZ 188—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2025-08-20 发布2026-08-01 实施

目 次

目 次.............................................................................. I

前 言.............................................................................. 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3

4 总则................................................................................ 4

4.1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 4

4.2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

4.3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4

4.4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5

4.5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5

4.6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6

4.7 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7

4.8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7

4.9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 8

4.10 常规医学检查................................................................... 8

5 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

5.1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 8

5.2 四乙基铅....................................................................... 10

5.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 10

5.4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12

5.5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 12

5.6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 13

5.7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 14

5.8 氧化锌......................................................................... 15

5.9 砷及其化合物................................................................... 15

5.10 砷化氢........................................................................ 17

5.11 磷及其无机化合物(黄磷) ...................................................... 18

5.12 磷化氢........................................................................ 19

5.13 可溶性钡化合物................................................................ 19

5.14 钒及其无机化合物.............................................................. 20

5.15 三烷基锡...................................................................... 21

5.16 铊及其无机化合物.............................................................. 21

5.17 羰基镍........................................................................ 22

5.18 氟及其无机化合物.............................................................. 23

5.19 苯............................................................................ 24

5.20 二硫化碳...................................................................... 25

5.21 四氯化碳...................................................................... 26

5.22 甲醇.......................................................................... 27

5.23 汽油.......................................................................... 28

5.24 溴甲烷........................................................................ 29

5.25 1,2-二氯乙烷.................................................................. 29

5.26 正己烷........................................................................ 30

5.27 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 31

5.28 三硝基甲苯.................................................................... 32

5.29 联苯胺........................................................................ 32

5.30 氯气.......................................................................... 33

5.31 二氧化硫...................................................................... 34

5.32 氮氧化物...................................................................... 35

5.33 氨............................................................................ 36

5.34 光气.......................................................................... 37

5.35 甲醛.......................................................................... 38

5.36 一甲胺........................................................................ 39

5.37 一氧化碳...................................................................... 40

5.38 硫化氢........................................................................ 41

5.39 氯乙烯........................................................................ 42

5.40 三氯乙烯...................................................................... 43

5.41 氯丙烯........................................................................ 44

5.42 氯丁二烯...................................................................... 44

5.43 有机氟........................................................................ 45

5.44 二甲基甲酰胺.................................................................. 46

5.45 氰及腈类化合物................................................................ 47

5.46 酚(酚类化合物参照执行) ....................................................... 48

5.47 五氯酚........................................................................ 49

5.48 氯甲醚、双氯甲醚.............................................................. 49

5.49 丙烯酰胺...................................................................... 50

5.50 偏二甲基肼.................................................................... 51

5.51 硫酸二甲酯.................................................................... 51

5.52 有机磷........................................................................ 53

5.53 氨基甲酸酯类.................................................................. 53

5.54 拟除虫菊酯类.................................................................. 54

5.55 酸雾或酸酐.................................................................... 55

5.56 致喘物........................................................................ 56

5.57 焦炉逸散物.................................................................... 58

5.58 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 ........................................................ 58

5.59 溴丙烷(1-溴丙烷) ............................................................ 59

5.60 碘甲烷........................................................................ 60

5.61 环氧乙烷...................................................................... 61

5.62 氯乙酸........................................................................ 62

5.63 铟及其化合物.................................................................. 63

GBZ 188-2025

III

5.64 煤焦油、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 63

5.65 β-萘胺........................................................................ 64

6 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65

6.1 游离二氧化硅粉尘............................................................... 65

6.2 煤尘........................................................................... 66

6.3 石棉粉尘....................................................................... 66

6.4 其他致尘肺病的无机粉尘......................................................... 67

6.5 棉尘(包括亚麻、软大麻、黄麻粉尘) ............................................. 68

6.6 有机粉尘....................................................................... 69

6.7 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 ............................... 70

6.8 硬金属粉尘..................................................................... 71

6.9 毛沸石粉尘..................................................................... 71

7 接触有害物理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72

7.1 噪声........................................................................... 72

7.2 手传振动....................................................................... 74

7.3 高温........................................................................... 75

7.4 高气压......................................................................... 76

7.5 紫外辐射(紫外线) ............................................................. 78

7.6 微波........................................................................... 79

7.7 低温........................................................................... 80

7.8 激光........................................................................... 81

8 接触有害生物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2

8.1 布鲁氏菌....................................................................... 82

8.2 炭疽芽孢杆菌................................................................... 83

8.3 蜱传脑炎病毒(森林脑炎病毒) ................................................... 83

8.4 布氏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 ................................................... 84

8.5 人免疫缺陷病毒................................................................. 85

9 特殊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85

9.1 电工作业....................................................................... 85

9.2 高处作业....................................................................... 86

9.3 压力容器作业................................................................... 87

9.4 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 87

9.5 高原作业....................................................................... 88

9.6 航空作业....................................................................... 90

9.7 刮研作业....................................................................... 91

9.8 井下工人长期蹲跪姿、爬行、侧卧、肩扛作业....................................... 92

9.9 制造业工人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业......................................... 93

9.10 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救援作业................................................ 94

10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 94

11 职业健康监护常规医学检查内容和方法................................................ 94

12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推荐性检查................................................ 94

13 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 94

14 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编制指南...................................................... 94

15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 94

16 疑似职业病告知书.................................................................. 94

附录A (资料性)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95

附录B (规范性) 职业健康监护常规医学检查内容和方法..................................97

附录C (资料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推荐性检查.................................110

附录D (规范性) 加压试验和氧敏感试验方法...........................................123

附录E (资料性) 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编制指南.......................................124

附录F (资料性)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编制指南.......................................127

附录G (资料性) 疑似职业病告知书...................................................131

前 言

本标准为强制性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与GBZ 188—2014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

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删除了体检结论中的复查项(见2014年版的4.8.3);

——更改了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内容(见4.9,2014年版的4.9);

——增加了接触甲苯、溴丙烷、碘甲烷、环氧乙烷、氯乙酸、铟及其化合物、煤焦油、煤焦油沥青、

石油沥青、β-萘胺、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硬金属粉尘、

毛沸石粉尘、低温、激光、蜱传脑炎病毒、布氏疏螺旋体、人免疫缺陷病毒作业人员及刮研作

业、井下工人长期蹲跪姿、爬行、侧卧、肩扛作业、制造业工人长时间腕部重复作业或用力作

业、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救援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见5.58、5.59、5.60、5.61、5.62、5.63、

5.64、5.65、6.7、6.8、6.9、7.7、7.8、8.3、8.4、8.5、9.8、9.9、9.10);

——增加了接触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二硫化碳、丙烯酰胺作业

人员的应急健康检查(见5.1.4、5.9.4、5.18.4、5.20.4、5.49.4);

——增加了接触苯的氨基与硝基化合物、光气、一甲胺、有机氟、硫酸二甲酯作业人员的离岗时职

业健康检查(见5.27、5.34、5.36、5.43、5.51,2014年版的第5章);

——删除了甲苯二异氰酸酯(见2014年版的5.44);

——删除了结核病防治作业、肝炎病防治作业(见2014年版的9.4、9.5);

——删除了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中的选检项目,保留应急健康检查中的选检项

目(见2014年版的第5章、第6章、第7章、第8章和第9章);

——增加了部分危害因素的补充检查项目(见第5章、第6章、第7章和第9章);

——增加了已颁布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的生物标志物的检测(见第5章);

——更改了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见附录A,2014年版的附录A);

——更改了神经系统常规检查,并将常规检查内容放入附录B(见B.2.5,2014年版的4.10.2);

——删除了《粉尘作业人员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DR摄片)技术要求》(见2014年版的附录C);

——增加了《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推荐性检查》(见附录C);

——增加了《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编制指南》(见附录E):

——增加了《疑似职业病告知书》(见附录G)。

本标准由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职业健康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技术审查和技术咨询,由中国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协调性和格式审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负责业务管理、法规司负责统筹管

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上海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同济

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院)、国家电网公司职业病防治院、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

中心、北京市化工职业病防治院、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辽宁省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余晨、李德鸿、孙道远、侯强、张巡淼、闫永建、袁伟明、宣逸群、乔昕、夏

玉静、朱秋鸿、蒋轶文、齐放、吕向裴、王焕强。

本标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GBZ 188-2025

VI

——2007年首次发布为GBZ 188—2007,2014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健康监护的基本原则和对接触相关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开展健康监护的目标

疾病、健康检查的内容和周期。

本标准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包括职业性放射性因素)劳动者的健康监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标准。

GB 20827 职业潜水员体格检查要求

GBZ 3 职业性慢性锰中毒诊断标准

GBZ 4 职业性二硫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 5 职业性氟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GBZ 6 职业性慢性氯丙烯中毒诊断标准

GBZ 7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

GBZ 8 职业性急性有机磷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GBZ 9 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紫外线角膜结膜炎)诊断标准

GBZ 10 职业性急性溴甲烷中毒诊断标准

GBZ 11 职业性急性磷化氢中毒的诊断

GBZ 12 职业性铬鼻病的诊断

GBZ 14 职业性急性氨中毒的诊断

GBZ 15 职业性急性氮氧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GBZ 16 职业性急性甲苯中毒的诊断

GBZ 17 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

GBZ 18 职业性皮肤病的诊断总则

GBZ 19 职业性电光性皮炎诊断标准

GBZ 20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诊断

GBZ 23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 24 职业性减压病的诊断

GBZ 26 职业性急性三烷基锡中毒诊断标准

GBZ 27 职业性汽油中毒诊断标准

GBZ 28 职业性急性羰基镍中毒诊断标准

GBZ 29 职业性急性光气中毒的诊断

GBZ 30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GBZ 31 职业性急性硫化氢中毒诊断标准

GBZ 32 职业性氯丁二烯中毒的诊断

GBZ 33 职业性急性甲醛中毒诊断标准

GBZ 34 职业性急性五氯酚中毒诊断标准

GBZ 35 职业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188-2025

2

GBZ 36 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的诊断

GBZ 37 职业性铅及其无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

GBZ 38 职业性急性三氯乙烯中毒诊断标准

GBZ 39 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的诊断

GBZ 40 职业性急性硫酸二甲酯中毒诊断标准

GBZ 41 职业性中暑的诊断

GBZ 42 职业性急性四氯化碳中毒诊断标准

GBZ 43 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

GBZ 44 职业性急性砷化氢中毒的诊断

GBZ 45 职业性三硝基甲苯白内障诊断标准

GBZ 47 职业性急性钒中毒的诊断

GBZ 48 金属烟热诊断标准

GBZ 49 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

GBZ 50 职业性丙烯酰胺中毒的诊断

GBZ 51 职业性化学性皮肤灼伤诊断标准

GBZ 52 职业性急性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中毒诊断标准

GBZ 53 职业性急性甲醇中毒的诊断

GBZ 54 职业性化学性眼灼伤的诊断

GBZ 56 职业性棉尘病的诊断

GBZ 57 职业性哮喘的诊断

GBZ 58 职业性急性二氧化硫中毒的诊断

GBZ 59 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诊断标准

GBZ 60 职业性过敏性肺炎的诊断

GBZ 61 职业性牙酸蚀病的诊断

GBZ 62 职业性皮肤溃疡诊断标准

GBZ 63 职业性急性钡及其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GBZ 65 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GBZ 66 职业性急性有机氟中毒诊断标准

GBZ 67 职业性铍病的诊断

GBZ 68 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

GBZ 69 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的诊断

GBZ 70 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

GBZ 71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的诊断总则

GBZ 73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诊断标准

GBZ 80 职业性急性一甲胺中毒诊断标准

GBZ 81 职业性磷中毒诊断标准

GBZ 82 职业性滑囊炎诊断标准

GBZ 83 职业性砷中毒的诊断

GBZ 84 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

GBZ 85 职业性急性二甲基甲酰胺中毒的诊断

GBZ 86 职业性急性偏二甲基肼中毒诊断标准

GBZ 88 职业性森林脑炎诊断标准

GBZ 89 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

GBZ 188-2025

3

GBZ 90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诊断

GBZ 91 职业性急性酚中毒诊断标准

GBZ 92 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

GBZ 93 职业性航空病诊断标准

GBZ 94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

GBZ/T 157 职业病诊断名词术语

GBZ 185 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诊断标准

GBZ 209 职业性急性氰化物中毒诊断标准

GBZ 226 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

GBZ 227 职业性传染病的诊断

GBZ/T 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2部分:化学物

GBZ 237 职业性刺激性化学物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

GBZ/T 238 职业性爆震聋的诊断

GBZ 239 职业性急性氯乙酸中毒的诊断

GBZ 245 职业性急性环氧乙烷中毒的诊断

GBZ 246 职业性急性百草枯中毒的诊断

GBZ/T 247 职业性慢性化学物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GBZ 258 职业性急性碘甲烷中毒的诊断

GBZ/T 260 职业禁忌证界定导则

GBZ 278 职业性冻伤的诊断

GBZ 288 职业性激光所致眼(角膜、晶状体、视网膜)损伤的诊断

GBZ 289 职业性溴丙烷中毒的诊断

GBZ 290 职业性硬金属肺病的诊断

GBZ 291 职业性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的诊断

GBZ 292 职业性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锡、铁、锑、钡及其化合物等)肺沉着病的诊断

GBZ 294 职业性铟及其化合物中毒的诊断

GBZ 324 职业性莱姆病的诊断

GBZ/T 325 疑似职业病界定标准

GBZ 336 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

GBZ 337 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

WS 293 艾滋病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诊断

3 术语和定义

GBZ/T 15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职业健康监护occupational health surveillance

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

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性,并及

时地将健康检查资料、分析结果及相关建议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

者健康。

注: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离岗后健康检查、应急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

GBZ 188-2025

4

[来源:GBZ/T 157—2009,4.1,有修改]

3.2

职业健康检查occupational medical examination

通过医学手段和方法,针对劳动者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产生的健康影响和健康损害进行临

床医学检查,了解受检者健康状况,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可能的其他疾病及健康损害的医疗

行为。

注:职业健康检查是劳动者健康监护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的资料来源。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

健康检查。

[来源:GBZ/T 157—2009,4.2,有修改]

4 总则

4.1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的

4.1.1 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

4.1.2 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

4.1.3 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相关性及危害程度。

4.1.4 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

4.1.5 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工作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证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

4.1.6 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4.1.7 为制定或修订职业健康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

4.2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应用

4.2.1 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收集的劳动者健康资料只能用于以保护劳动者个体和群体的职业健康为目

的的相关活动,应防止资料的滥用和泄露。

4.2.2 职业健康监护资料应遵循医学资料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的原则,应注意维护资料的完整和准确并

及时更新。

4.2.3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以适当的方式向用人单位、劳动者提供和解释个体和群体的健康信息,以

促使他们能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维护就业权方面考虑,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4.2.4 在应用健康监护资料评价劳动者对某一特定作业或某类型工作是否适合时,应首先建议改善工

作环境条件和加强个体防护,在此前提下才能评价劳动者是否适合该工作。同时劳动者健康状况和工作

环境随时都在发生变化,所以判定是否适合不应只是一次性的。

4.3 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为有效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应根据劳动者所接触(或拟从事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所从

事的工作性质,规定监护的目标疾病。本标准规定职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为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在确

定职业禁忌证时,应注意有职业禁忌证的人员在从事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时更易导致健康损害

的必然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的前提下以为劳动者提供充分就业机会为原则。本标准中患有致劳动

能力永久丧失的疾病不列为职业禁忌证。

确定职业健康监护目标疾病应根据以下原则:

a) 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禁忌证,应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所规定的职业禁忌证的必然联系及相关

程度;

GBZ 188-2025

5

b) 目标疾病如果是职业病,应是国家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规定的疾病,应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明

确的因果关系;

c) 有确定的监护手段和医学检查方法,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目标疾病;

d) 早期发现后采取干预措施能对目标疾病的转归产生有利的影响。

4.4 开展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界定原则

4.4.1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

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本标准将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检查分

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推荐性检查内容统一放入附录。

4.4.2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以下条件的,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

a) 该危害因素有确定的慢性毒性作用,并能引起慢性职业病或慢性健康损害;或有确定的致癌性,

在暴露人群中所引起的职业性肿瘤有一定的发病率;

b) 该因素对人的慢性毒性作用和健康损害或致癌作用尚不能肯定,但有动物实验或流行病学调查

的证据,有可靠的技术方法,通过系统地健康监护可提供明确的证据;

c) 有一定数量的暴露人群。

4.4.3 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的,上岗前执行强制性健康检查,在岗期间

执行推荐性健康检查,并适当延长体检周期。本标准纳入的对人体只有急性健康损害的危害因素均列出

明确的职业禁忌证。

4.4.4 如需对本标准未包括的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开展健康监护,需通过专家评估后确定。评估内容

包括:

a) 这种物质在国内正在使用或准备使用,且有一定量的暴露人群;

b) 有文献资料,主要是毒理学研究资料,确定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害化学物质的分类标准及

其对健康损害的特点和类型;

c) 查阅流行病学资料及临床资料,有证据表明其存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可能性或有理由怀疑在预

期的使用情况下会损害劳动者健康;

d) 对这种物质可能引起的健康损害,是否有开展健康监护的正确、有效、可信的方法,需要确定

其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计值;

e) 健康监护能够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产生有利的结果。对个体可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并采取有效的

预防或治疗措施;对群体健康状况的评价可预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f) 健康检查的方法是劳动者可接受的,检查结果有明确的解释;

g) 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

4.4.5 电工作业、高处作业、压力容器作业为高风险作业,操作不当可能造成事故或带来意外伤害,

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考虑道路交通安全和劳动者人身安全,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

视屏作业相对传统有害作业为新作业方式,为积极预防可能的健康影响,实行推荐性健康监护;高原作

业、航空作业、刮研作业、井下工人长期蹲跪姿、爬行、侧卧、肩扛作业、制造业工人长时间腕部重

复作业或用力作业、参与突发事件处置的应急救援作业可导致法定职业病,有相应的职业病诊断标准,

实行强制性健康监护。

4.5 职业健康监护人群的界定原则

4.5.1 接触需要开展强制性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都应接受健康监护。

4.5.2 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为推荐性的,原则上根据用人单位的安排接受健康监护。

4.5.3 虽不是直接从事接触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但在工作场所中受到与直接

接触人员同样的或几乎同样的接触,应视同职业性接触,需和直接接触人员一样接受健康监护。

GBZ 188-2025

6

4.5.4 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和发病的特点及剂量-效应关系,主要根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

浓度或强度以及个体累计暴露的时间长度和工种,确定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人群。

4.5.5 用人单位根据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职业

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报告和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确定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名

单,并提交给职业健康检查机构。

4.6 职业健康监护的种类和周期

4.6.1 职业健康检查

4.6.1.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基础健

康档案。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下列人员应进

行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a) 拟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包括转岗到该种作业岗位的人员;

b) 拟从事有特殊健康要求作业的人员,如高处作业、电工作业、职业机动车驾驶作业等。

4.6.1.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长期从事规定的需要开展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进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健

康检查。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或疑似职业病;早期发现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

的健康损害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

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周期应根据不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目标疾病的潜伏期或潜隐期和防护措施等因素决定。

4.6.1.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

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

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 d内,且该岗位工艺流程、使用原辅材料、操

作方式、防护措施无变化的,视为离岗时检查。

如劳动者在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或岗位的30 d内离岗,且该岗位危害因素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免

于离岗时检查。

4.6.2 离岗后健康检查

一些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性健康影响,所致职业病或职业肿瘤常有较长的潜伏期或潜隐期,故劳

动者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

离岗后健康检查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

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4.6.3 应急健康检查

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根据事故处理的要求,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

者,应及时组织应急健康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确定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

供依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

从事可能导致职业性传染病的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及时开展

应急健康检查,随时监测疫情动态。

GBZ 188-2025

7

4.7 职业健康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确定

4.7.1 职业健康监护是职业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应根据健康监护的种类、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

其目标疾病,确定具体的医学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本标准对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者规定的检查内

容是最低检查标准。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可根据不同情况提出建议增加检查指标,但应有依据。确定健康

监护方法和检查指标的基本原则是:

a) 检查方法应是成熟的可靠的技术;

b) 检查方法和指标易为劳动者接受;

c) 检查指标应有明确的意义,并与监护目标密切相关;

d) 应考虑检查指标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不能满足要求的检查;

e) 考虑检查方法和检查指标的合理费用;

f) 考虑文化、宗教等因素,符合医学伦理道德规范;

g) 定期对整个职业健康监护项目进行审查,并根据工作条件的改善及时进行修改。

4.7.2 用于职业健康监护的生物标志物分为接触性生物标志物和效应性生物标志物。接触性标志物是反

映机体生物材料中外源性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或外源性物质与某些靶细胞或靶分子相互作用产物含量的指

标。效应性标志物是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作为筛检目标疾病的生物

标志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a) 有灵敏可靠的生物检测方法,易为劳动者接受;

b) 接触性生物标志物能够反映劳动者的内暴露水平;

c) 效应性生物标志物能反映所暴露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效应。

4.8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与评价

4.8.1 职业健康检查报告的种类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根据相关规定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按时向用人单位提

交职业健康检查报告。报告分为职业健康检查个体报告、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和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

告三种。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报告和评价应遵循法律严肃性、科学严谨性和客观公正性。

4.8.2 职业健康检查个体报告

4.8.2.1 每份受检对象的职业健康检查表应由主检医师审阅后填写体检结论并签名。个体报告应在

规定的时间内书面送达用人单位。

4.8.2.2 根据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劳动者个体健康检查结论可分为以下4 种:

a) 目前未见异常:本次职业健康检查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b) 疑似职业病:健康检查发现劳动者可能患有职业病,应出具疑似职业病告知书,并在建议中明

确提出劳动者至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疑似职业病界定按GBZ/T 325的规定执行;

c) 职业禁忌证:健康检查发现劳动者有职业禁忌证,需写明职业禁忌证所对应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具体疾病名称或异常情况,职业禁忌证界定按GBZ/T 260的规定执行;

d) 其他疾病或异常:除目标疾病之外的其他疾病或未达到目标疾病的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

4.8.3 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

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是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给委托单位(用人单位)的书面报告,是对本次职业健

康检查的全面总结和分析,内容应包括:受检单位、职业健康检查种类、委托健康检查人数、实际检查

人数、检查时间和地点、健康检查工作的实施情况、发现的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和其他疾病的人数

和汇总名单、处理建议等。如有未完成复查/补充检查者,报告中应列出未完成人员名单,包括受检者

GBZ 188-2025

8

姓名、性别、接触有害因素名称、检查结果及需复查/补充检查的项目。此后出具的复查/补充检查报告

内容包括:受检者姓名、性别、接触有害因素名称、首次检查及复查/补充检查结果、本次体检结论、

处理建议等。个体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可用一览表的形式列出。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应在规定的时间内

书面告知用人单位。

4.8.4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是根据收集到的历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工作场所监测资料及健康监护过程

中收集到的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劳动者健康损害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以及导致发生职业危害的原

因,预测健康损害的发展趋势,对用人单位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做出总体评价,并提出综合改进建议。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可根据受检单位职业健康监护资料的实际情况及用人单位的委托要求,共同协商决定

是否出具职业健康监护评价报告。

4.8.5 职业健康检查结果的告知和报告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发现疑似职业病时,应当告知劳动者本人并及时通知用人单位,同时向所在地卫

生健康主管部门报告。发现职业禁忌证时,应当及时告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按相

关规定,加强职业健康检查信息的统计报告工作。

4.9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

4.9.1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是在职业健康检查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

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4.9.2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包括:

a) 职业健康检查的文书,包括委托协议书、职业健康检查总结报告和告知材料;

b) 用人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c) 其他有关材料。

4.9.3 档案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a) 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应当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其保存时间应当自劳动者最后一次职业健康检

查结束之日起不少于15年;

b) 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应有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应保证档案只能用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并严格遵守

隐私保护规定。

4.10 常规医学检查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常规医学检查项目和特殊医学检查项目。常规医学检查项目是指作为一般健康检

查和大多数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健康检查都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时均应填写个

人基本信息资料并检测一般医学生理指标,在此后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查中不再赘述。特定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需要进行常规医学检查项目之外的其他医学检查,在相应的地方给予具体的规定。

5 接触有害化学因素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

5.1 铅及其无机化合物(铅,CAS 号:7439-92-1)

5.1.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1.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中度及以上贫血;

GBZ 188-2025

9

b) 卟啉病;

c)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5.1.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贫血、卟啉病等相关病史及症状,如便秘、腹痛、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无力等。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空腹血糖、心电图、血铅或尿铅;

2) 补充检查项目:空腹血糖异常或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者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肌电

图。

5.1.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1.2.1 目标疾病:

a) 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按GBZ 37);

b) 职业禁忌证:同5.1.1.1。

5.1.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症状及贫血所致的常见症状。如:腹痛、食欲减退、

便秘、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减退、四肢麻木等。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消化系统和贫血的体征;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血铅和/或尿铅、空腹血糖;

2) 补充检查项目:血铅≥2.9 μmol/L(600 μg/L)或尿铅≥0.58 μmol/L(120 μg/L)者可选择

尿δ-氨基-γ-酮戊酸(δ-ALA)、血液锌原卟啉(ZPP))或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空腹血糖异常或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者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肌电图。

5.1.2.3 健康检查周期:

a) 血铅1.9 μmol/L~2.9 μmol/L(400 μg/L~600 μg/L),或尿铅0.34 μmol/L~0.58 μmol/L(70 μg/L~

120 μg/L),复查血铅或尿铅周期为3个月;

b) 血铅<1.9 μmol/L(400 μg/L), 或尿铅<0.34 μmol/L(70 μg/L),1年。

5.1.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1.3.1 目标疾病:职业性慢性铅中毒。

5.1.3.2 检查内容:同5.1.2.2。

5.1.4 应急健康检查

5.1.4.1 目标疾病:

a) 职业性急性铅中毒(按GBZ 37);

b) 金属烟热(按GBZ 48)。

5.1.4.2 检查内容:

GBZ 188-2025

10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短时间内吸入大量铅及其无机化合物的职业史及恶心、呕吐、腹胀、乏力、

头晕、头痛、口内有金属味、多汗、少尿等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消化系统;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肝肾B超、血铅、胸部X射线摄

片;

2) 选检项目:网织红细胞、胸部CT、脑电图、头颅CT或MRI。

5.2 四乙基铅(CAS 号:78-00-2)

5.2.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2.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b) 已确诊并仍需要医学监护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5.2.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无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障碍病史及相关症状。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5.2.2 应急健康检查

5.2.2.1 目标疾病:职业性急性四乙基铅中毒(按GBZ 36)。

5.2.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短时间内接触较大剂量四乙基铅的职业史,中枢神经系统及精神症状。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注意体温、血压、脉搏测量;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注意有无病理反射;

3) 眼底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肾功能;

2) 选检项目:脑电图、血铅或尿铅、头颅CT或MRI。

5.3 汞及其无机化合物(汞,CAS 号:7439-97-6)

5.3.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3.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b) 已确诊并仍需要医学监护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c) 慢性肾脏病;

d)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5.3.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精神、肾脏病史及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多梦、记

忆力减退、多汗等。

GBZ 188-2025

11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口腔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口腔黏膜、牙龈;

3)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注意有无震颤(眼睑、舌、手指震颤)。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肝肾B超、心电图;

2) 补充检查项目:空腹血糖异常或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者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肌电

图。

5.3.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3.2.1 目标疾病:

a) 职业病:职业性慢性汞中毒(按GBZ 89);

b) 职业禁忌证:同5.3.1.1。

5.3.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头晕、乏力、失眠、烦躁、多梦、记忆力减退、

易激动、多汗以及手颤、精细动作障碍等;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注意有无震颤(眼睑、舌、手指震颤);

3) 口腔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口腔及牙龈炎症,牙齿缺失情况。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空腹血糖、肝肾B超、心电图、尿汞、尿β2-微球蛋

白或α1-微球蛋白或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2) 补充检查项目:空腹血糖异常或有周围神经损害表现者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神经-肌电

图。

5.3.2.3 健康检查周期(按GBZ/T 229.2):

a)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II级及以上:1年;

b) 作业场所有毒作业分级I级及以下:2年。

5.3.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3.3.1 目标疾病:职业性慢性汞中毒(按GBZ 89)。

5.3.3.2 检查内容:同5.3.2.2。

5.3.4 应急健康检查

5.3.4.1 目标疾病:职业性急性汞中毒(按GBZ 89)

5.3.4.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汞蒸气的职业接触史及发热、头晕、头痛、震颤,流

涎、口腔溃疡、牙龈肿胀,皮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咳嗽、气急、胸闷等症状。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注意有无病理反射;

3) 口腔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口腔黏膜、牙龈;

4) 眼底检查。

GBZ 188-2025

12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血氧饱和度;

2) 选检项目:尿β2-微球蛋白、尿蛋白定量、尿汞、脑电图、头颅CT或MRI。

5.4 锰及其无机化合物(锰,CAS 号:7439-96-5)

5.4.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4.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

b) 肝豆状核变性;

c) 已确诊并仍需要医学监护的精神障碍性疾病。

5.4.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精神病史及症状,如头晕、乏力、睡眠障碍、健忘、错觉、幻觉、抑

郁或躁狂等。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

3) 眼科常规检查,注意有无角膜色素环(K-F环)。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5.4.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4.2.1 目标疾病:

a) 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锰中毒(按GBZ 3);

b) 职业禁忌证:同5.4.1.1。

5.4.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精神症状,如头晕、易疲乏、睡眠障碍、健忘、多汗、心悸、肢体震

颤,感情淡漠、性格改变、不自主哭笑等。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神经系统常规检查,注意肌张力的变化和共济失调、病理反射等;

3) 眼科常规检查,注意有无角膜色素环(K-F环)。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

5.4.2.3 健康检查周期:1 年。

5.4.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4.3.1 目标疾病:职业性慢性锰中毒。

5.4.3.2 检查内容:同5.4.2.2。

5.5 铍及其无机化合物(铍,CAS 号:7440-41-7)

5.5.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5.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活动性肺结核;

b)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GBZ 188-2025

13

c) 支气管哮喘;

d) 慢性间质性肺疾病;

e) 慢性皮肤溃疡。

5.5.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病史及症状,过敏性疾病史和皮肤病史。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皮肤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含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5.5.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5.2.1 目标疾病:

a) 职业病:

1) 职业性慢性铍病(按GBZ 67);

2) 职业性铍接触性皮炎(按GBZ 20)、铍溃疡(按GBZ 62)。

b) 职业禁忌证:同5.5.1.1。

5.5.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胸闷、气急、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b) 体格检查:

1) 内科常规检查;

2) 皮肤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肺功能。

5.5.2.3 健康检查周期:1 年。

5.5.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5.3.1 目标疾病:同5.5.2.1 a)。

5.5.3.2 检查内容:同5.5.2.2。

5.5.4 应急健康检查

5.5.4.1 目标疾病:职业性急性铍病(按GBZ 67)。

5.5.4.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铍化合物的职业接触史及胸闷、气急、咳嗽、咳痰、

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血氧饱和度;

2) 选检项目:血气分析、肝脾B超、尿铍。

5.6 镉及其无机化合物(镉,CAS 号:7440-43-9)

5.6.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6.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慢性肾脏病;

GBZ 188-2025

14

b) 骨质疏松症。

5.6.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有关肾脏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病史及相关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尿镉、肝肾B超、

胸部X射线摄片、骨密度(DXA法)。

5.6.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6.2.1 目标疾病:

a) 职业病:职业性慢性镉中毒(按GBZ 17);

b) 职业禁忌证:同5.6.1.1。

5.6.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头晕、乏力、咳嗽、气短、腰背及肢体疼痛等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尿镉、尿β2-微球蛋白或尿视黄醇

结合蛋白、肝肾B超、骨密度(DXA法)。

5.6.2.3 健康检查周期:1 年。

5.6.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6.3.1 目标疾病:职业性慢性镉中毒。

5.6.3.2 检查内容:同5.6.2.2。

5.6.4 应急健康检查

5.6.4.1 目标疾病:

a) 职业性急性镉中毒(按GBZ 17);

b) 金属烟热(按GBZ 48)。

5.6.4.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氧化镉烟尘的职业接触史及头晕、头痛、乏力、胸闷、

四肢酸痛、寒战、发热、咳嗽、咳痰、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重点检查呼吸系统;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肾功能、血氧饱和度、胸部X射线摄片、

血镉;

2) 选检项目:肺功能、血气分析。

5.7 铬及其无机化合物(铬,CAS 号:7440-47-3)

5.7.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7.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慢性皮肤溃疡;

b) 萎缩性鼻炎。

5.7.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鼻腔、皮肤疾病史。

b) 体格检查:

GBZ 188-2025

15

1) 内科常规检查;

2) 鼻及咽部常规检查;

3) 皮肤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

5.7.2 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5.7.2.1 目标疾病:

a) 职业病:

1) 职业性铬鼻病(按GBZ 12);

2) 职业性铬溃疡(按GBZ 62);

3) 职业性铬所致皮炎(按GBZ 20);

4) 职业性肿瘤(六价铬化合物所致肺癌)(按GBZ 94)。

b) 职业禁忌证:同5.7.1.1。

5.7.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耳鼻喉、皮肤疾病史及相关症

状;

b) 体格检查:同5.7.1.2 b);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尿常规、肺功能、胸部CT、尿铬。

5.7.2.3 健康检查周期:1 年。

5.7.3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5.7.3.1 目标疾病:同5.7.2.1 a)。

5.7.3.2 检查内容:同5.7.2.2。

5.8 氧化锌(CAS 号:1314-13-2)

5.8.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8.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支气管哮喘。

5.8.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过敏史、哮喘病史及有无咳嗽、气短、喘憋等呼吸系统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必检项目为血常规(含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尿常规、肝功能、心电图。

5.8.2 应急健康检查

5.8.2.1 目标疾病:金属烟热(按GBZ 48)。

5.8.2.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氧化锌烟尘的职业接触史及头晕、乏力、胸闷、气急、

肌肉痛、关节痛、发热、畏寒等临床症状;

b) 体格检查:内科常规检查;

c)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必检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

2) 选检项目:胸部CT。

5.9 砷及其化合物(砷,CAS 号:7440-38-2)

GBZ 188-2025

16

5.9.1 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

5.9.1.1 目标疾病为职业禁忌证:

a) 慢性肝病;

b) 多发性周围神经病;

c) 严重慢性皮肤疾病;

d) 非职业性砷中毒。

5.9.1.2 检查内容:

a) 症状询问:重点询问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病史及症状,如乏力、头痛、头晕、失眠、四

肢远端麻木、疼痛,双下肢沉重感、消化不良、肝区不适等以及长期不<

资源下载此资源下载价格为5金币立即购买,VIP免费

1.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本站大部份文档均属免费,部份收费文档,经过本站分类整理,花了精力和时间,收费文档是为了网站运营成本等费用开支;
2.所有收费文档都真实可靠,为了节约成本,文档在网站前台不做预览,如果付费后,与实际文档不符合,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申请退款;
3.购买会员(或单次下载)即视为对网站的赞助、打赏,非商业交易行为(不认同此观点请勿支付)请慎重考虑;
4.付费下载过程中,如果遇到下载问题,都可以加微信号pdftj88解决;
5.手机支付,尽量选择支付宝支付;
6.如图集或者标准不清楚,在本站找不到您需要的规范和图集,希望增加资料等任何问题,可联系微信号:pdftj88解决;

文档天下
  • 本文由 发表于 2025年9月7日 11:30:02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998pdf.com/62179.html
图书

结构工程识图精讲100例

结构工程识图精讲100例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
图书

DB11/T 465-2025 燃气供应单位安全评价

DB11/T 465-2025 燃气供应单位安全评价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
图书

DB11/T 630-2025 美容服务质量要求

DB11/T 630-2025 美容服务质量要求 ,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填写信息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