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5921.1-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1部分:通用规则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11. 020
CCS C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921. 1—2025
2025‑07‑25 发布2026‑02‑01 实施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abroad vectors—Mosquito—Part 1:General rule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
SN/T 5921.1—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SN/T 5921《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的第1 部分。SN/T 5921 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第2 部分:冈比亚按蚊;
——第3 部分:达氏按蚊;
——第4 部分:三列伊蚊。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宁波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厦门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刚、张晓龙、吴薇、贺骥、黄恩炯、宋锋林。
Ⅰ
SN/T 5921.1—2025
引言
病媒生物区系分布是一个大洲中各国家或区域的特有生物标签,不同区系有着该区系下独特的种类
和特性,而种类和特性的不同决定了媒介效能的差异。当病媒生物随跨国贸易等途径输入到另一个国家
或区域,就可能在入侵地定植并扩散,同时也带来了各大洲病媒生物进入我国的可能,给生物安全带来
风险。
SN/T 5921《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针对境外重要蚊媒,旨在制定形态学鉴定的技术方
法,从而对其在口岸区域的入侵采取相应的措施,拟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1 部分:通用规则。目的在于规定境外重要病媒生物蚊类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
特征和结果判定方法。
——第2 部分:冈比亚按蚊。目的在于规定冈比亚按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
果判定方法。
——第3 部分:达氏按蚊。目的在于规定达氏按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
定方法。
——第4 部分:三列伊蚊。目的在于规定三列伊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
定方法。
本文件为第1 部分。
Ⅱ
SN/T 5921.1—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境外重要病媒生物蚊类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境外重要病媒生物蚊类的形态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SN/T 5042.1—2018 常见蚊虫鉴定方法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SN/T 5042.1—2018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雄虫尾器 terminalia
雄蚊羽化24 h 以后,腹节Ⅷ~Ⅺ做180°的扭转,然后固定位置不再改变。
注: 在描述时仍按照未扭转的方向定位和命名。
3.2
抱肢 copulatory forceps
从腹节Ⅸ伸出的一对铗状构造,是尾器的最大部分。
注: 分为抱肢基节和抱肢端节两部分。
3.3
触角 antennae
成蚊触角由15 节组成,自基部起依次为柄节(scape)、梗节(torus)和鞭节(flagellum)三部分。
3.4
触须 palpus
成蚊触须位于唇基腹面两侧,形状因种类和性别而不同。
3.5
盾片 clasper mesonotum
成蚊背板的主体部分。
注: 分为前突部(anterior promontary),位于盾片前端正中;侧盾片(paratergite),为盾片两侧的纵长条;凹陷区(fossa),
也称为肩窝,位于盾片前外侧;盾角(scutal angle),在凹陷区外侧;小盾前区(prescutellar space),位于小盾片前方。
4 基本信息
拉丁文:Culicidae。
1
SN/T 5921.1—2025
分类地位:蚊科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蚊科(Culicidae)
。
蚊类重要生物学信息见SN/T 5042.1—2018 中附录A。
5 形态特征
5.1 蚊科形态特征
见SN/T 5042.1—2018。
5.2 各亚科形态特征
见SN/T 5042.1—2018。
5.3 各属形态特征(见附录A)
5.3.1 巨蚊属(Toxorhynchites)
喙末段明显变细,并向下弯曲如钩状。
5.3.2 库蚊属(Culex)
跗节末端有发达的叶瓣状爪垫。
5.3.3 伊蚊属(Aedes)
成蚊喙细直,不侧扁,末端不膨大;中胸后背片无鳞片或棕毛;有气门后鬃,无气门鬃;通常翅纵脉6
末端在翅缘终止处明显超过纵脉5 的分叉点,翅鳞窄,偶有宽鳞,但鳞形对称。
5.3.4 按蚊属(Anopheles)
小盾片圆弧状,缘毛均匀分布;腹部无鳞片或鳞片很少。
5.3.5 钩蚊属(Malaya)
喙有很多长毛,末端膨大而上翘。
5.3.6 局限蚊属(Topomyia)
中胸盾片中央有一对平覆银白或半透明宽鳞形成的紧密排列的纵条。
5.3.7 蓝带蚊属(Uranotaeniini)
纵脉6 短,末端终止处不超过纵脉5 的分叉处,翅脉羽鳞正常。
5.3.8 脉毛蚊属(Culiseta)
翅脉臂前区上部有鬃毛。
5.3.9 杵蚊属(Tripteroides)
有气门鬃,翅脉臂前区上部无鬃毛。
2
SN/T 5921.1—2025
5.3.10 领蚊属(Heizmannia)
前胸前背片发达并紧邻;中胸后背片有一小簇刚毛,有的还有鳞片;或(和)盾片平覆有金属光泽的
宽鳞。
5.3.11 直脚蚊属(Orthopodomyia)
前和中跗节1 明显比其余4 节的总和长,节4 比节5 短。
5.3.12 曼蚊属(Mansoniini)
全部或大部翅鳞宽,很多单个鳞片不对称。
5.3.13 轲蚊属(Coquillettidia)
通体黄色或橙色;如果为褐色,则翅、腹、足等有棕色鳞形成的麻点,各足跗节基部和跗节1 中部有
白环。
5.3.14 阿蚊属(Armigeres)
头顶平覆宽鳞;喙带侧扁略向下弯;触角梗节、小盾片、中胸侧板以及各足基节都有平覆宽鳞。
6 结果判定
以成虫、幼虫形态特征是否符合描述特征为判定依据。
3
SN/T 5921.1—2025
附录A
(资料性)
各属形态特征
各属形态特征见图A.1~图A.13。
图A.1 巨蚊属 图A.2 库蚊属
图A.3 按蚊属 图A.4 钩蚊属
图A.5 局限蚊属
4
SN/T 5921.1—2025
图A.6 蓝带蚊属
图A.7 脉毛蚊属
图A.8 杵蚊属
5
SN/T 5921.1—2025
图A.9 领蚊属
图A.10 直脚蚊属 图A.11 曼蚊属
图A.12 轲蚊属 图A.13 阿蚊属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