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T 5921.3-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3部分:达氏按蚊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11. 020
CCS C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
SN/T 5921. 3—2025
2025‑07‑25 发布2026‑02‑01 实施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3 部分:达氏按蚊
Identification of important abroad vectors—Mosquito—
Part 3: Anopheles darlingi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发 布
SN/T 5921.3—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是SN/T 5921《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的第3 部分。SN/T 5921 已经发布了以
下部分: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第2 部分:冈比亚按蚊;
——第3 部分:达氏按蚊;
——第4 部分:三列伊蚊。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杭州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兴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大连海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昌海关、中华人民共和国萧山机场海关。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刚、孔丹、叶海波、宋锋林、赵明惠、徐琦、张小平。
Ⅰ
SN/T 5921.3—2025
引言
病媒生物区系分布是一个大洲中各国家或区域的特有生物标签,不同区系有着该区系下独特的种类
和特性,而种类和特性的不同决定了媒介效能的差异。当病媒生物随跨国贸易等途径输入到另一个国家
或区域,就可能在入侵地定植并扩散,同时也带来了各大洲病媒生物进入我国的可能,给生物安全带来
风险。
SN/T 5921《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系列标准针对境外重要蚊媒,旨在制定形态学鉴定
的技术方法,从而对其在口岸区域的入侵采取相应的措施,拟由四个部分构成。
——第1 部分:通用规则。目的在于规定境外重要病媒生物-蚊类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
别特征和结果判定方法。
——第2 部分:冈比亚按蚊。目的在于规定冈比亚按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
果判定方法。
——第3 部分:达氏按蚊。目的在于规定达氏按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
定方法。
——第4 部分:三列伊蚊。目的在于规定三列伊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
定方法。
本文件为第3 部分,需与SN/T 5921.1—2025 配合使用。
Ⅱ
SN/T 5921.3—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3 部分:达氏按蚊
1 范围
本文件描述了达氏按蚊的生物学信息、形态特征、形态鉴别特征和结果判定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对达氏按蚊的形态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SN/T 5042.1—2018 常见蚊虫鉴定方法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SN/T 5921.1—2025 境外重要病媒生物鉴定方法 蚊类 第1 部分:通用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SN/T 5042.1—2018 和SN/T 5921.1—2025 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信息
拉丁名:Anopheles darlingi Root,1926。
分类地位:达氏按蚊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蚊科
(Culicidae)、按蚊亚科(Anophelinae)、按蚊属(Anopheles)、Nyssorhynchus 亚属。
生态习性、医学重要性与地理分布见附录A。
5 形态特征
5.1 雌性成虫
5.1.1 头部
触须第四节中间两侧表面至少有一些白色或奶油色鳞片,第五节全部白色。
5.1.2 胸部
中胸后侧片前部有一小片紧贴的鳞片;中胸后侧片上部没有白鳞。前足跗节有白环,跗节三的白环
几乎总是比跗节二的长。后足股节和胫节深色,具稀疏的淡鳞,不形成斑点;后足跗节四和跗节五全部白
色。在前缘脉上,肩横脉附近的白斑通常不包括横脉,且比前面的黑斑短。亚前缘脉上的斑点较小,平均
约为第三纵脉的1/10。纵脉2.1 的顶端通常具黑色鳞片。后叉室柄和干的大部分通常具白色鳞片。前
膊黑斑发达,长度为膊白斑的3.0 倍~4.0 倍;纵脉1A 的白斑和黑斑各不超过5 个。
1
SN/T 5921.3—2025
5.1.3 腹部
背板具后外侧鳞簇;第一腹节裸露,偶有很少、稀疏的鳞片;腹部有少量白色鳞片。
5.2 幼虫
5.2.1 幼虫整体特征
该种按蚊的幼虫比较独特,体表的毛长而粗。当幼虫在表面休息时,这些毛向后延伸并向上突出到
空气中。
5.2.2 头部
头毛5‑7‑C 羽状。
5.2.3 胸部
胸毛1‑P 羽状具纤细的分枝。胸部腹面基部的毛簇较为发达。
5.2.4 腹部
腹节8 侧面的齿梳由3 颗~4 颗长齿和11 颗~13 颗短齿组成。腹侧端部具1 个单独的长齿,而其
他长齿的间距大致相等。腹毛1 掌状;腹毛6‑Ⅳ‑Ⅴ单支;毛13‑S 发达,约为尾鞍长度的2.2 倍~2.5 倍。
5.3 蛹
呼吸角形状独特,角的大部分突然被截成约一半的长度,留下2 个突出的棒状边缘。这种锯齿状呼
吸角的外观非常显眼,以至于用普通放大镜就能很容易地识别出。
6 鉴别特征
达氏按蚊形态特征见附录B。
雌性成蚊触须的最后一段有或多或少的淡白色。腹部尖端有白色鳞屑的倾向要小得多。后足第一
跗节端部有白环,第二跗节黑色占一半或以上。前足跗节有白环,跗节三的白环几乎总是比跗节二的长。
在不同的标本中,白环的宽度存在较大变异。
7 结果判定
雌性成虫符合5.1,幼虫符合5.2,蛹符合5.3 描述特征的蚊类,鉴定为达氏按蚊。
2
SN/T 5921.3—2025
附录A
(资料性)
达氏按蚊重要生物学信息
A.1 生态习性
幼虫通常孳生在半遮阴、清澈的淡水中、碎屑密集的溪流边缘、底部泥泞的池塘、长有草的地面水坑
和种植园或耕地中的沼泽地,这些地方通常都有挺水或漂浮的植被。据报道,在委内瑞拉废弃的金矿和
伯利兹的微咸水中都能发现该蚊。
成蚊经常出没于潮湿低地、河岸森林边缘环境,尤其是在受森林砍伐、人类居住和农业影响的地区,
因此与人类密切相关。该蚊嗜吸人血,在室内吸血,在户外栖息。
A.2 医学重要性
在其分布区,达氏按蚊是疟疾的主要传播媒介之一。与其相关的病原体有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间日疟原虫,以及可致象皮肿的班氏线虫。
A.3 地理分布
国外:在南美洲和中美洲有广泛的地理分布,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
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乌拉圭、委内
瑞拉等。
3
SN/T 5921.3—2025
附录B
(资料性)
达氏按蚊形态特征图
达氏按蚊形态特征图见图B.1~图B.5。
图B.1 达氏按蚊整体侧面观
图B.2 达氏按蚊头部侧面观
4
SN/T 5921.3—2025
图B.3 达氏按蚊胸部侧面观
图B.4 达氏按蚊翅背面观
图B.5 达氏按蚊腹部侧面观
5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