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S
13.310
CCS
A 90 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33/T 768.7—2025
代替 DB33/T 768.7—2009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7部分: 燃油供储场所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ecurity & technical prote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Part 7: Place of fuel supply & storage
2025 - 03 - 04发布
2025 - 04 - 04实施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3/T 768.7—2025
I
前言
本部分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部分是DB33/T 768《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的第7部分。DB33/T 768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一般单位重点部位;
——第2部分:危险物品存放场所;
——第3部分:汽车客运站与客运码头;
——第4部分:商业批发与零售场所;
——第5部分:公共供水场所;
——第6部分:供变配电场所;
——第7部分:燃油供储场所;
——第8部分:城镇燃气供储场所;
——第9部分:旅馆业;
——第10部分:学校;
——第11部分:医院;
——第12部分:住宅小区;
——第13部分:娱乐场所;
——第14部分:公安监管场所。
本部分代替DB33/T 768.7—2009《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7部分:燃油供储场所》,与DB33/T 768.7—200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将“建设原则”更改为“总体要求”,明确了要求,并将表1调整为附录A(见第4章,2009年版的第4章);
b)
更改了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机的选址、选型与安装(见5.1.1,2009年版的5.1.1),主要功能要求(见5.1.2,2009年版的5.1.2),主要技术指标要求(见5.1.3,2009年版的5.1.3);
c)
将“基本要求”“入侵探测器要求”合并为“入侵探测器的选址、选型与安装”,并增加了相关要求(见5.2.1,2009年版的5.2.1、5.2.2),将“紧急报警(求助)装置安装要求”更改为“紧急报警(求助)装置的选址、选型与安装”(见5.2.2,2009年版的5.2.3),更改了入侵报警系统技术指标与功能要求(见5.2.3,2009年版的5.2.4);
d)
增加了“低空飞行物监测”条款(见5.2.4)
e)
更改了“出入口控制系统”的相关要求(见 5.3,2009年版的 5.3);
f)
增加了“停车库(场)管理系统”条款(见5.4);
g)
更改了“实体防护装置”相关要求(见5.7,2009年版的5.5);
h)
增加了“智慧应用”条款(见5.8);
i)
增加了“安全要求”章节(见第6章);
j)
更改了“工程程序”相关要求(见第7章,2009年版的第6章);
k)
更改了“检验与验收”相关要求(见第8章,2009年版的第7章、第8章);
l)
更改了“运行维护”相关要求(见第9章,2009年版的第9章);
DB33/T 768.7—2025
II
m)
增加了“附录A燃油供储场所安全技术防范设施配置表”。
请注意本部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部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部分由浙江省公安厅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公安科技研究所、浙江华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质量科学研究院、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航天科工广信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分公司、杭州汽轮动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杭州市安全技术防范行业协会、浙江金汇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衢州市计量质量检验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温志伟、楼宏良、赵立立、欧阳志益、邹凡、陈群、孙建彬、周树华、陈旭东、马里剑、章成波、郑勇、陈旭文、俞震、方晶、倪钱锋、张樑、温骏龙、凌繁荣、刘伟、余天华、黄增阳、岳丹、傅潇杭、王春聪。
本部分及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2009年首次发布为DB33/T 768.7—2009;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DB33/T 768.7—2025
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7部分: 燃油供储场所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燃油供储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的总体要求、系统设计与施工、安全要求、工程程序、检验与验收、运行维护。
本部分适用于燃油、车用燃气供储场所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检验、验收和运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部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部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部分。
GB/T 2887 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 10409 防盗保险柜(箱)
GB 17565 防盗安全门通用技术条件
GB/T 28181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GB/T 34584—2017 加氢站安全技术规范
GB/T 35273—2020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
GB 50058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 50156—2021 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
GB 50198—2011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9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38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
GB 51348—201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标准
GB 55024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通用规范
GB 55029 安全防范工程通用规范
DL/T 2160 电力设施安全防范系统技术规范
GA/T 644 电子巡查系统技术要求
GA/T 761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A/T 1081 安全防范系统维护保养规范
GA/T 1343—2016 防暴升降式阻车路障
GA/T 1400.4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应用系统 第4部分:接口协议要求
GA/T 1742 封闭式停车场安全防范要求
GA 1551.1—2019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1部分:油气田企业
DB33/T 768.7—2025
2
GA 1551.2—2019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2部分:炼化与化工企业
GA 1551.3—2019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3部分:成品油和天然气销售企业
GA 1551.4—2019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4部分:工程技术服务企业
GA 1551.5—2019 石油石化系统治安反恐防范要求 第5部分:运输企业
GA/T 1788.2—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2部分:前端设备
JT/T 713 路面橡胶减速带
DB33/T 334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检测规范
DB33/T 768.1 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 第1部分:一般单位重点部位
3 术语和定义
GB 50156—2021、GA 1551.3—2019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成品油库 finished product oil depot
收发和储存成品油的独立或企业附属的仓库或设施。
[来源:GA 1551.3—2019,3.4,有修改]
储油区 oil storage area
由一个或若干个油罐区和为其服务的油泵站、变配电间以及必要的消防设施构成的区域。
油品装卸区 oil loading and unloading area
成品油库内用于油品装卸作业的区域。
4 总体要求
工程建设应符合GB 55029、GB 55024的相关要求。
工程建设应纳入燃油供储工程建设总体规划,并应综合设计、同步施工、独立验收。
使用的产品和设备应符合强制性国家标准要求,并经法定机构检验、认证合格。
应建设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相关的技术措施,并应符合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有关视频图像联网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公安行业管理的相关要求。
燃油供储场所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监控中心、实体防护装置、智慧应用,实现集成与联网。
燃油供储场所应根据自身各类活动区域情况以及相对应的安全技术防范要求,设施设置应符合附录A相关要求,所设置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应支持系统的升级、优化与新型安全防范系统技术的兼容。
设计与施工应符合GB 50348、GA 1551—2019相关要求。
5 系统设计与施工 视频监控系统
5.1.1 摄像机的选型、选址与安装
摄像机的选型、选址与安装应符合GB 50348、GB 50395、GB 51348—2019第14.3条、GB/T 34584—2017第13.4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DB33/T 768.7—2025
3
a)
公共区域(含正门外)不应出现监控盲区,在面积较大的公共区域(含制高点)应安装具有转动和变焦放大功能的摄像机或多台摄像机,通过监视屏应能识别监视范围内的人员活动情况;
b)
爆炸危险区域的设备选型、安装、线路敷设等,应符合GB 50058的相关规定;
c)
摄像机安装角度宜减小监控图像俯视程度,满足智能应用需求;室外摄像机如采用立杆安装,立杆的强度和稳定度应满足摄像机的使用及安装场所设备所需的防护等级的要求;
d)
摄像机的安装宜避免或减少逆光对监控图像的影响;摄像机的最低照度指标宜小于监控目标区域的最低照度。在环境照度较低区域宜采用低照度摄像机或采用补光措施。如环境不宜采用补光措施时,可选用红外摄像机。环境照度变化大的区域宜采用宽动态摄像机。
5.1.2 主要功能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应符合GB/T 28181、GB 51348—2019第14.3条、GA/T 1400.4、DB33/T 768.1、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
5.1.3 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视频监控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GB 50348、GB 50395、GB 51348—2019第14.3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实时监控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 920×1 080像素,主观评价应不低于GB 50198—2011中表5.4.1-1规定的4级;视频监控设备图像的压缩格式为MPEG-4、H.264、H.265或更先进的编码格式;
b)
录像图像分辨率不低于1 920×1 080像素,视频录像帧率不低于25帧/s。回放图像分辨率应不低于1 920×1 080像素,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应不低于GB 50198—2011中表5.4.1-1规定的4级;
c)
所有摄像机图像应进行24 h连续记录,保存期限应不少于30 d,其中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的视频图像信息保存期限应不少于90 d。
注:
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是指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的,遭受恐怖袭击的可能性较大以及遭受恐怖袭击可能造成重大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的单位、场所、活动、设施。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5.2.1 入侵探测器的选型、选址与安装
入侵探测器的选型、选址与安装应符合GB 50348、GB 50394、GB 51348—2019第14.2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声光告警器应安装在醒目处,当入侵探测器被触发时,声光告警器应发出声光报警;
b)
爆炸危险区域的设备选型、安装、线路敷设等,应符合GB 50058的规定;
c)
电子围栏上应有明显的警告用安全标志,安全标志的设置应符合GB 2894的相关规定;
d)
入侵探测器的视窗不应正对强光源或阳光直射的方向;
e)
入侵探测器的附近及视场内不应有温度快速变化的热源,如暖气、火炉、电加热器、空调出风口等;
f)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应安装在门、窗开合处(干簧管安装在门、窗框上,磁铁安装在门、窗扇上,两者间应对准),间距应保证能可靠工作;
g)
宜安装周界入侵报警装置,周界入侵报警装置设防应全面,无盲区和死角,具备防拆、防破坏报警功能。
DB33/T 768.7—2025
4
5.2.2 紧急报警(求助)装置的选址、选型与安装
紧急报警(求助)装置的选址、选型与安装应符合GB 50348、GB 50394、GB 51348—2019第14.2条、GB/T 34584—2017第13.1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
5.2.3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指标与功能要求
入侵报警系统技术指标与功能应符合GB 50348、GB 50394、GB 51348—2019第14.2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设置与出入口控制系统和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联网接口;
b)
布防、撤防、报警、故障等信息的存储应不少于30 d,其中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应不少于90 d;
c)
罐区外场通道宜具备入侵目标精准识别、现场声光警告、分类精准警告等功能。
5.2.4 低空飞行物监测
低空飞行物监测应符合GA 1551.1~GA 1551.5—2019的相关要求,并宜符合以下要求:
a)
对未经授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没有自备飞行控制系统的航空模型、空飘物等,垂直高度不超过1公里、水平范围半径不超过3公里的‘低、小、慢’低空飞行物,宜采用雷达、光电、无线电等技术,进行实时监控,并显示报警位置,同时进行干扰,致其悬停或驱离;
b)
低空飞行物监控信息存储时间不少于30 d,其中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不少于90 d。 出入口控制系统
5.3.1 出入口设备的选址与选型
出入口设备的选址与选型应符合GB 50348、GB 50396、GB 51348—2019第14.4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在燃油供储场所人员主出入口,应配置生物特征识别、授权卡、身份证识别、密码、二维码等一种或多种识别方式的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宜配置电控通道闸机;
b)
燃油供储场所重要房间的出入口(贵重物品寄存处),应配置生物特征识别、授权卡、身份证识别、二维码识别等一种或多种身份识别方式的出入口控制装置;
c)
燃油供储场所限制性出入口(财务室、行政办公区、监控中心(室)等),应配置授权卡、生物特征识别、身份证识别、二维码识别等一种或多种身份识别方式的出入口控制装置。
5.3.2 主要功能与技术指标要求
出入口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与技术指标应符合GB 50348、GB 50396、GB 51348—2019第14.4条、GB 55024、GB 55029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具有授权卡、身份证识别、二维码、生物特征识别等一种或多种识别功能和多种授权方式,支持多种组合识别鉴权方式并具有未成年人识别预警功能;
b)
人脸识别时间应小于0.5 s,并支持活体检测,逆光、顺光等强光场景的稳定识别,具备对机照片、打印照片和视频防假功能;
c)
重要部位的门禁识读操作应与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联动,并具备防尾随、反向闯入、非法翻越、执行装置故障等事件应能发出声光报警,并抓拍图片。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DB33/T 768.7—2025
5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应符合GB 50348、GB 51348—2019第14.4条、GB 55024、GB 55029、GA/T 761、GA/T 1742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具备车辆号牌识别功能,日间在光照度不低于200 lx下,识别率应不小于99%;夜间辅助设备照明度不高于100 lx的情况下,识别率应不小于98%;识别平均响应时间应不大于1 s;
b)
出入口和场区内的图像(视频)保存时间应不少于30 d,其中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应不少于90 d;
c)
宜具备黑白名单比对功能;
d)
属独立建筑的燃油供储场所车辆主次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及其车辆通行道口宜配置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e)
在入口处宜具备车位显示功能,场区内宜具备余位显示、停车诱导等功能。 电子巡查系统
应符合GB 50348、GB 50396、GB 51348—2019第14.5条、GA/T 644的相关要求,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根据燃油供储场所规模、环境条件、防护目标的数量及管理要求,在场所重要部位及巡查路线上合理设置电子巡查装置;
b)
巡查装置由包括巡查钮、采集器、生物特征识别设备等一种或多种装置组成,牢固安装,便于试读,易于操作,并有较好的防破坏保护措施;
c)
采集装置数量配置数应满足巡检人员、路线的需要,且不少于2个;
d)
巡查信息存储时间应不小于30 d,其中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应不少于90 d。 监控中心
应符合GB/T 2887、GB 50348、GB 51348—2019第14.9条、第23章的相关要求,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应设置为禁区,布置摄像机并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和通讯设施;
b)
应安装与区域报警中心联网的紧急报警装置,报警响应时间小于20 s;
c)
应配置中心报警控制主机和报警专用打印机,能监视和记录入网用户向中心发送的各种信息。该中心(室)能实施对监控目标的监视、监控图像的切换、云台及镜头的控制,并进行录像;当报警发生时,监控中心(室)宜能显示周界模拟地形图,并以声、光信号显示报警的具体位置;
d)
应配置终端图像显示装置,能实时显示发生警情的区域、日期、时间及报警类型等信息,周界的视频监控应与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联动;
e)
应对室外AC 220 V进行供电的线路和室内设备分别配备漏电保护装置或报警式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设备接地接线盒的中心线对地良好接地;
f)
视频监控系统的备用电源供电时间应满足摄像机和录像设备正常工作4 h的需要,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备用电源供电时间应满足正常工作24 h的需要,出入口控制系统备用电源供电时间应满足正常工作48 h的需要。 实体防护装置
5.7.1
防盗保险柜应符合GB 10409的规定。
5.7.2
防盗安全门应符合GB 17565的规定。
5.7.3
用于窗的防护时,栅栏应安装在窗内、外侧。单个栅栏空间最大面积应不大于600 mm×100 mm。
5.7.4
储气井口、卸油(气)口、埋地油罐计量口、埋地液化石油气罐计量口等处密闭盖应牢固,上锁具后应能防止异物丢入。
5.7.5
对于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车行出入口应设置升降型防冲撞金属柱。升降型防冲撞金属柱要
DB33/T 768.7—2025
6
求:升降柱体材质应为不锈钢、碳素钢等;法兰厚度大于
13 mm,抗拉伸强度大于 450 MPa;柱体表面应采用防腐工艺处理,防腐性能应符合 GA/T 1343—2016中5.10的规定;柱体直径不小于220 mm;两柱的主体间距不大于800 mm;升降柱升起后阻挡高度不小于600 mm,地埋深度不大于850 mm;浅表式升降柱阻挡高度不小530 mm,地埋深度不大于430 mm。
5.7.6
减速带设置应符合 JT/T 713的相关规定。
5.7.7
翻板式路障机主体材质应为碳素钢;主体整机应采用防腐工艺处理,防腐性能应符合GA/T 1343—2016中5.10的规定;阻挡高度不小于600 mm;翻板完全上升时间不大于4.5 s;翻板完全下降时间不大于3 s;防护等级应不低于IP67;两翻板路障的主体间距不大于800 mm;安装时根据施工环境,现场地质情况进行加固;施工中采用C25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上,且包裹翻板路障机周围的混凝土厚度不低于250 mm;阻挡性能应符合GA/T 1343—2016的规定;控制系统的抗电强度、绝缘电阻、泄漏电流应符合GB 16796—2009中5.4.3、5.4.4和5.4.6的规定,宜与其他控制设备或系统联动。 智慧应用
5.8.1 集成与联网
应根据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要求独立设置安全方案管理平台,实现其管理范围内各电子防护子系统的集成以及集中控制和统一管理,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实现对视频监控系统、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停车库(场)管理系统、电子巡查系统、实体防护装置、监控中心等的联动控制与协同管理,实现系统中的视音频流实时监视、录像回放、报警事件通知等。视频监控联网接口应符合GB/T 28181的规定,并具备与相关部门中的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互联的功能;
b)
系统采集的机动车信息、人员信息、人脸信息等视频图像信息应能与相关部门平台共享,并符合GA/T 1400.4规定的接口协议要求;
c)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产生的报警信息应具备与相关部门的平台的共享功能,并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d)
应预留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联网的接口;
e)
各级平台应能独立工作,发生单站点故障或网络通信故障时,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正常运行;
f)
宜具备权限管理、存储管理、检索与回放、设备管理、统计分析、系统校时、指挥调度等功能;
g)
宜具备对各类智能分析的结果进行报警提示的功能,以辅助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5.8.2 智能分析及联动
应根据燃油供储场所不同应用场景,设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智能分析及联动功能,并符合以下要求:
a)
宜对重点部位出现的违规行为、异常行为应具备分析预警功能,并实时上传报警信息,与相关技术防范系统和实体防护系统进行联动;
b)
具有视频移动侦测功能,宜具有特征抓拍、智能化视频分析处理技术、虚拟警戒、行为识别、目标跟踪、车牌识别、图像检索等功能;
c)
应具备可视化管理的应用功能,对防护目标所在的不同防护区域和部位以不同区域区分显示;宜采用三维建模、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展现模式,辅助安全管理、应急指挥与救援决策;
d)
宜具备跨部门应急处置通讯交互功能、应急指挥协调联动功能,火灾报警系统与电子防护各子系统间、应急处置部门能进行联动,符合应急疏散的要求;
e)
宜具备视频在线巡视、视频弹窗预警、视频质量诊断功能,辅助管理人员对系统应用及运维;
DB33/T 768.7—2025
7
f)
加油(气)岛区、配(变)电间、油品库房、无人值守库房宜设置火苗探测终端,探测距离6 m~8 m时应能感知直径10 cm的火苗,实现火苗探测、火灾预警功能;
g)
油罐区外场通道宜设置防御报警系统,可采用三维激光、视频检测等技术,实现入侵目标精准识别、现场声光警告、分类精准警告等功能;
h)
燃油供储场所的重点与公共区域宜部署智能识别摄像机,实现7×24 h布控,所有出入的人像与车辆自动抓拍,并实现黑/白名单检索、轨迹追踪、大数据分析与研判功能。
注:
防御报警是指主动监测和识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并在威胁发生时及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或减轻损失。
6 安全要求 数据安全要求
数据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个人信息安全应符合GB/T 35273—2020中的第5、6、7章的相关要求;
b)
数据安全应符合GA/T 1788.2—2021中的第5.6条的相关要求;
c)
对于安装的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
d)
收集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应过度收集个人信息,且信息留存应有时间限制。 网络安全要求
网络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燃油供储场所安全防范系统应独立建设设备专网;
b)
设备专网涉及到联网共享应用服务,应通过网络安全隔离设备或安全边界设备接入,根据访问控制策略设置严格的访问控制规则;若采用互联网共享,应采用VPN加密的形式传输;应对重要的用户行为和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c)
应具有防病毒和防网络入侵的措施。 应用安全要求
应用安全应符合以下要求:
a)
应建立网络和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策略、账户管理、配置管理、日志管理、日常操作、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作出规定;
b)
系统安装后应修改默认账户的默认口令,口令应具有复杂度要求并定期更换;
c)
应建立相应的内部制度和政策对员工提出个人信息保护的指引和要求,明确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不应用于其他目的,取得个人单独同意的除外。
d)
具有本地存储功能的前端设备,用户行为日志和安全事件日志宜保存180d或支持以Syslog等方式上传。
7 工程程序
应符合GB 50348的相关要求。
DB33/T 768.7—2025
8
8 检验与验收 系统检验
应符合GB 50348、DB33/T 334和本部分的相关要求。 系统验收
应符合GB 55024、GB 50838、GB 55029的相关要求。
9 运行维护
应符合GB 55024、GB 55029、GB 50348、GB 50838、DL/T 2160、GA/T 1081、DB33/T 334、DB33/T 768.1的相关要求。
DB33/T 768.7—2025
9
A
A
附录A (规范性) 燃油供储场所安全技术防范设施配置表
A.1
加油(气)站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要求见表A.1。
表
A.1 加油(气)站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配置
序号
项目
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
配置要求
一级
二级
三级
1
视频监控系统
摄像机
与外界相通的主要出入口
⚫
⚫
⚫
2
加油(气)站制高点、卸油(气)区
⚫
⚫
⚫
3
油泵站、油品库房
⚫
⚫
⚫
4
监控中心、调度中心、配(变)电间
⚫
⚫
⚫
5
加油(气)岛区
⚫
⚫
⚫
6
声音复核装置
加油(气)岛区、收银处
⚫
⚫
⚫
7
火苗探测终端
加油(气)岛区、配(变)电间、油品库房、无人值守库房
○
○
○
8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入侵探测器
办公区、重要物资用房、调度中心、油品库房
⚫
○
○
9
紧急报警装置
监控中心
⚫
⚫
⚫
10
门卫室
⚫
⚫
○
11
非24小时经营的值班室、财务室
⚫
○
○
12
低空飞行物监测
加油(气)站外场区
○
○
○
13
出入口控制系统
办公区、值班室、重要物资用房、调度中心、油品库房
⚫
○
○
14
电子巡查系统
油泵站、油品库房、配电房以及其他重要部位
⚫
○
○
15
实体防护装置
防盗安全门、金属防护门、钢栅栏窗
无人值守库房
⚫
○
○
16
配电房、油品库房
⚫
⚫
○
17
重要仓库
⚫
○
○
18
防盗保险柜
财务室
⚫
○
○
19
密闭盖和锁具
埋地油罐计量口、埋地液化石油气罐计量口、储气井口、卸油口、卸气口
⚫
⚫
⚫
20
智慧应用
分析预警功能
与外界相通的主要出入口、加油(气)岛区、周界、加油(气)站外场区重点防护区
○
○
○
21
可视化管理的应用功能
监控中心
○
○
○
22
视频在线巡视、视频弹窗预警、视频质量诊断功能
监控中心
○
○
○
23
防御报警系统
加油(气)站外场区重点防护区
○
○
○
24
视频智能识别
与外界相通的主要出入口
○
○
○
注
1:⚫为应设,○为宜设。
注
2:加油(气)站安全防护级别划分见GB 50156—2021第3章相关要求。
DB33/T 768.7—2025
10
A.2
成品油库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配置要求见表A.2。
表
A.2 成品油库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配置
序号
项目
安装区域或覆盖范围
配置要求
1
视频监控系统
摄像机
成品油库出入口
⚫
2
储油区的油罐组、防火堤、油泵站
⚫
3
铁路油品装卸区的铁路油品装卸栈桥、站台、油泵站、桶装油品库房
⚫
4
水运油品装卸区的油品装卸码头、油泵站、灌油间、桶装油品库房
⚫
5
公路油品装卸区的高架罐、灌油间、油泵站、汽车油品装卸设施、桶装油品库房
⚫
6
发油台
⚫
7
重点输油管道、变配电间
○
8
辅助生产区的锅炉房、消防泵房
○
9
财务开票室
⚫
10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
入侵探测器
办公楼的调度室、计量间、化验室等重要部位
○
11
监控中心
⚫
12
周界
⚫
13
入侵探测器、声光告警器
水泵房和房屋水箱部位、配电间
○
14
紧急报警装置
监控中心
⚫
15
门卫、财务室
⚫
16
电子围栏
周界
⚫
17
低空飞行物监测
成品油库外场区
○
18
出入口控制系统
监控中心、值班室、化验室、重要部门出入口等
⚫
19
办公区、重要物资用房
○
20
配电间
○
21
停车库(场)管理系统
车辆主次出入口、停车库(场)出入口、车辆通行道口
⚫
22
电子巡查系统
储油区、油品装卸区、配电房以及其他重要部位
⚫
23
实体防护装置
防盗安全门、金属防护门、钢栅栏
财务开票室
⚫
24
监控中心
⚫
25
升降型防冲撞金属柱
防范恐怖袭击重点目标,车行出入口
⚫
26
智慧应用
分析预警功能
成品油库出入口、油罐区、储油区外场重点防护区、周界
○
27
可视化管理的应用功能
监控中心
○
28
应急指挥功能
监控中心
○
29
视频在线巡视、视频弹窗预警、视频质量诊断功能
监控中心
○
30
防御报警系统
油罐区、储油区外场通道、周界
○
31
视频智能识别
成品油库出入口
○
注:
⚫为应设,○为宜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