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9448—2025
代替GB9448—1999
焊接与切割安全
Safetyinweldingandcutting
2025-08-01发布2026-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通则……………………………………………………………………………………………………… 2
4.1 设备及操作………………………………………………………………………………………… 2
4.2 责任………………………………………………………………………………………………… 2
5 工作区域及人员的防护………………………………………………………………………………… 3
5.1 工作区域的防护…………………………………………………………………………………… 3
5.2 人身防护…………………………………………………………………………………………… 3
5.3 噪声控制…………………………………………………………………………………………… 5
5.4 呼吸保护设备……………………………………………………………………………………… 5
5.5 人员培训…………………………………………………………………………………………… 6
6 通风……………………………………………………………………………………………………… 6
6.1 充分通风…………………………………………………………………………………………… 6
6.2 防止烟气流………………………………………………………………………………………… 6
6.3 通风的实施………………………………………………………………………………………… 6
6.4 特别通风要求……………………………………………………………………………………… 6
7 消防措施………………………………………………………………………………………………… 7
7.1 防火职责…………………………………………………………………………………………… 7
7.2 指定的操作区域…………………………………………………………………………………… 7
7.3 放有易燃物区域的动火作业条件………………………………………………………………… 7
7.4 灭火………………………………………………………………………………………………… 7
7.5 装有易燃物容器的焊接或切割…………………………………………………………………… 8
8 有限空间内的安全要求………………………………………………………………………………… 8
8.1 有限空间内的通风………………………………………………………………………………… 8
8.2 使用设备的安置…………………………………………………………………………………… 8
8.3 相邻区域…………………………………………………………………………………………… 9
8.4 紧急信号…………………………………………………………………………………………… 9
8.5 有限空间的监护人员……………………………………………………………………………… 9
8.6 钎焊炉……………………………………………………………………………………………… 9
9 公共展览及演示………………………………………………………………………………………… 9
10 警告标志9 …………………………………………………………………………………………………Ⅰ
GB9448—2025
11 氧燃气焊接及切割安全……………………………………………………………………………… 10
11.1 一般要求………………………………………………………………………………………… 10
11.2 焊炬及割炬……………………………………………………………………………………… 10
11.3 软管及软管连接………………………………………………………………………………… 10
11.4 减压器…………………………………………………………………………………………… 11
11.5 气瓶……………………………………………………………………………………………… 11
11.6 汇流排的安装与操作…………………………………………………………………………… 13
12 电弧焊接及切割安全………………………………………………………………………………… 13
12.1 一般要求………………………………………………………………………………………… 13
12.2 弧焊设备的安装………………………………………………………………………………… 13
12.3 接地……………………………………………………………………………………………… 13
12.4 焊接回路………………………………………………………………………………………… 13
12.5 操作……………………………………………………………………………………………… 14
12.6 维护……………………………………………………………………………………………… 15
13 电阻焊安全…………………………………………………………………………………………… 16
13.1 一般要求………………………………………………………………………………………… 16
13.2 电阻焊设备的安装……………………………………………………………………………… 16
13.3 保护装置………………………………………………………………………………………… 16
13.4 电气安全………………………………………………………………………………………… 17
13.5 维修……………………………………………………………………………………………… 18
14 电子束焊接及切割安全……………………………………………………………………………… 18
14.1 一般要求………………………………………………………………………………………… 18
14.2 潜在的危害……………………………………………………………………………………… 18
15 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与切割安全……………………………………………………………… 19
15.1 一般要求………………………………………………………………………………………… 19
15.2 激光焊接与切割设备…………………………………………………………………………… 19
15.3 激光-电弧复合焊接……………………………………………………………………………… 19
15.4 人员……………………………………………………………………………………………… 19
15.5 目视监视………………………………………………………………………………………… 19
15.6 激光防护………………………………………………………………………………………… 19
15.7 设备维修人员…………………………………………………………………………………… 20
15.8 激光安全标识…………………………………………………………………………………… 20
16 钎焊安全……………………………………………………………………………………………… 20
16.1 一般要求………………………………………………………………………………………… 20
16.2 易燃性物质和腐蚀性物质……………………………………………………………………… 20
16.3 操作要求………………………………………………………………………………………… 20
16.4 气体和烟尘……………………………………………………………………………………… 20
Ⅱ
GB9448—2025
16.5 设备维护………………………………………………………………………………………… 21
17 摩擦焊安全…………………………………………………………………………………………… 21
17.1 一般要求………………………………………………………………………………………… 21
17.2 危险防护………………………………………………………………………………………… 21
17.3 停机和维护……………………………………………………………………………………… 21
Ⅲ
GB9448—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9448—1999《焊接与切割安全》,与GB9448—1999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对焊接或切割作业的实施建立可控的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要求(见4.2.1);
b) 增加了对现场管理及安全监督人员的要求(见4.2.2);
c) 增加了对清洁剂、钎焊炉以及石棉材料的特别通风要求(见6.4);
d) 更改“封闭空间内的安全要求”为“有限空间内的安全要求”(见第8章,1999年版的第7章);
e) 增加了对公共演示展览的现场布置要求(见第9章);
f) 增加了氧燃气切割过程中对氢系统使用的安全要求(见11.1);
g) 增加了电子束切割安全要求(见第14章);
h) 增加了激光焊接及切割、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与切割安全要求(见第15章);
i) 增加了钎焊安全要求(见第16章);
j) 增加了摩擦焊安全要求(见第17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于1988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Ⅲ
GB9448—2025
焊接与切割安全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在实施焊接、切割操作过程中工作区域及人员防护、通风与消防措施,有限空间内的
安全要求,公共展览及演示过程中的安全要求,警告标志等通用安全要求,以及氧燃气焊接与切割、电弧
焊接与切割、电阻焊、电子束焊接与切割、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与切割、钎焊、摩擦焊等具体作业过
程中的详细安全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安全实施焊接和切割作业的操作、管理和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2550 气体焊接设备 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GB/T3609.1 职业眼面部防护 焊接防护 第1部分:焊接防护具
GB/T3609.2 职业眼面部防护 焊接防护 第2部分:自动变光焊接滤光镜
GB/T7144 气瓶颜色标志
GB/T7247.1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
GB/T7247.3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3部分:激光显示与表演指南
GB/T7247.4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4部分:激光防护屏
GB/T7247.14 激光产品的安全 第14部分:用户指南
GB8965.2 防护服装 焊接服
GB15578 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
GB/T15579.1 弧焊设备 第1部分:焊接电源
GB/T18490.1 机械安全 激光加工机 第1部分:通用安全要求
GB/T18490.2 机械安全 激光加工机 第2部分:手持式激光加工机安全要求
GB/T20262 焊接、切割及类似工艺用气瓶减压器安全规范
GB/T25295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T29729 氢系统安全的基本要求
GB39800.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30863 个体防护装备 眼面部防护 激光防护镜
GB/T40337 气焊及相关工艺设备的气密性
GB/T40371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材料
GB/T41861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设备用软管组件
GB/T43322 气焊设备 空气焊炬
GB/T43917.1 焊接烟尘捕集和分离设备 第1部分:一般要求
GBZ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T229.4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4部分:噪声
1
GB9448—2025
GBZ/T300.1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第1部分:总则
JB/T7947 气焊设备 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用炬
JB/T10248 氧-汽油焊割设备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通则
4.1 设备及操作
4.1.1 设备条件
所有运行使用中的焊接、切割设备应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安全性或可靠性不
足)时,应停止使用并由维修人员修理。
4.1.2 操作
所有的焊接与切割设备应按制造厂提供的操作说明书或规程使用,并且还应符合本文件要求。
4.1.3 带轮的重型移动设备
安装有滚轮的重型移动设备应确保安全定位,避免工作时的意外移动。
4.2 责任
4.2.1 安全管理体系
管理者应对焊接或切割作业的实施建立可控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应至少包括管理者、
监督者和操作者对焊接及切割作业安全实施负有的责任,以及管理与监督措施。
4.2.2 管理者
管理者应履行证书查验责任,雇佣持证人员进行焊接、切割动火作业。
管理者应对实施焊接及切割操作的人员及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设备的安
全操作、工艺的安全执行及应急措施等。
管理者有责任将焊接、切割可能引起的危害及后果以适当的方式(例如安全培训教育、口头或书面
说明、警告标识等)通告给实施操作的人员。
管理者应标明允许进行焊接、切割的区域,并建立必要的安全措施。
管理者应明确在每个区域内单独的焊接及切割操作规则,并确保每个有关人员对所涉及的危害有
清醒的认识并且了解相应的预防措施。
管理者应保证使用经过认可并检查合格的设备及工具、器具(例如焊割机具、调节器、调压阀、焊机、
焊钳及人员防护装置等)。
管理者应选择能够提供持证人员并具备安全实施焊接、切割作业能力的分包商,并向分包商管理层
说明工作现场特有的易燃材料或危险情况。
4.2.3 监督者
焊接或切割现场应设置监督者(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督人员),监督者应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及工艺的
2
GB9448—2025
安全执行负责。
监督者应保证:
———各类防护用品得到合理使用;
———在现场适当地配置防火及灭火设备;
———指派火灾警戒人员;
———焊工在开始和继续作业前取得许可;
———所要求的焊接或切割作业规程被遵循。
在不需要火灾警戒人员的场合,监督者应在焊接或切割作业完成后进行最终检查,并组织消灭可能
存在的火灾隐患。
4.2.4 操作者
操作者应具备对特种作业人员所要求的基本条件,并清楚将要实施操作时可能产生的危害以及适
用于控制危害条件的程序。操作者应安全地使用设备,使之不会对生命及财产构成危害。
电子束焊接人员应了解和掌握使用真空系统工作所要求的安全事项。
从事焊接、切割的动火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持焊接与热切割或建筑焊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上
岗,从事特种设备相关焊接作业人员应按规定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上岗,具备相应动火作业安全
技能。
操 作者应在规定的安全条件得到满足并得到监督者许可的前提下,实施焊接或切割操作。
为防止其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无意接触高温下的焊接产品,操作者应设置热材料警示标志。
5 工作区域及人员的防护
5.1 工作区域的防护
5.1.1 设备
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钢瓶、电缆及其他器具应放置稳妥并保持良好的秩序,使之不会对附近
的作业或过往人员构成妨碍。
5.1.2 防护屏
为了防止作业人员或邻近区域的其他人员受到焊接及切割电弧的辐射及飞溅伤害,应用不可燃或
耐火屏(或屏罩)加以隔离保护。
5.1.3 反射率要求
在经常进行电弧焊接、激光焊接及切割的地方,相邻的墙壁和其他表面应具有低反射率。
5.1.4 焊接与切割隔间
在准许操作的焊接与切割场所,应用不可燃屏板或屏罩隔开形成焊接与切割隔间。
5.2 人身防护
5.2.1 通则
按GB39800.1选择防护用品。
3
GB9448—2025
5.2.2 眼睛及面部防护
作业人员在观察电弧时,应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
的眼镜。辅助人员亦应佩戴类似的眼保护装置。
面罩及护目镜应符合GB/T3609.1和GB/T3609.2的要求。
对于大面积观察(例如培训、展示、演示、自动焊操作等),可以使用一个大面积的滤光窗、幕,而不必
使用单个的面罩、手提罩或护目镜。窗或幕材料应对观察者提供安全的保护效果,使其免受弧光、碎渣
飞溅的伤害。
头罩、手持面罩和护目镜应妥善维护,未经清洗不应更换使用人员。镜片遮光号参照表1选择。
表1 护目镜遮光号的选择指南
焊接方法
板厚
mm
焊条尺寸
mm
电弧电流
A 最低遮光号推荐遮光号a
手工电弧焊—
<2.5
2.5~<4
4~6.4
>6.4
<60
60~<160
160~<250
250~550
78
10
11
—
10
12
14
气体保护电弧焊及
药芯焊丝电弧焊— —
<60
60~<160
160~<250
250~500
7
10
10
10
—
11
12
14
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 —
<50
50~<150
150~500
88
10
10
12
14
空气碳弧切割— — <150
150~500
10
11
12
14
等离子弧焊— —
<20
20~<100
100~<400
400~800
68
10
11
6~8
10
12
14
等离子弧切割— —
<300
300~<400
400~800
89
10
9
12
14
焊炬硬钎焊— — — — 3或4
焊炬软钎焊— — — — 2
碳弧焊— — — — 14
气焊
<3
3~13
>13
— — —
4或5
5或6
6或8
4
GB9448—2025
表1 护目镜遮光号的选择指南(续)
焊接方法
板厚
mm
焊条尺寸
mm
电弧电流
A 最低遮光号推荐遮光号a
气割
<25
25~150
>150
— — —
3或4
4或5
5或6
a 宜使用可看清焊接区的适宜镜片,但遮光号不宜低于下限值。在氧燃气焊或切割时焊炬产生亮光的地方,宜
使用滤光镜以吸收操作视野范围内的黄线或紫外线。
5.2.3 身体保护
5.2.3.1 防护服
防护服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和切割操作特点选择。防护服应符合GB8965.2的要求,并应提供足够
的保护面积。
5.2.3.2 手套
所有焊工和切割工应佩戴耐火的防护手套。
5.2.3.3 围裙
当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做附加保护时,应使用经久耐火的皮制或其他材质的围裙。
5.2.3.4 护腿
需要对腿做附加保护时,应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
5.2.3.5 披肩、斗篷及套袖
在进行仰焊、切割或其他操作过程中,必要时应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的套袖或披肩罩,也可在
头罩下佩戴耐火质地的斗篷以防头部灼伤。
5.2.3.6 其他防护
当噪声无法控制在GBZ2.2和GBZ/T229.4规定的允许声级范围内时,应采用保护装置(例如耳
套、耳塞或用其他适当的方式保护)。
5.3 噪声控制
对于某些焊接及切割场合(如搅拌摩擦焊)应控制噪声。当控制方法无法使得人员暴露在噪声的允
许范围内时,应使用个人防护装置,例如耳塞。
5.4 呼吸保护设备
利用通风手段无法将作业区域内的空气污染降至允许限值或这类控制手段无法实施时,应使用呼
吸保护装置,例如长管面具、防毒面具等。
5
GB9448—2025
5.5 人员培训
暴露于焊接及切割作业危险的人员应接受使用防护服和设备的培训。
6 通风
6.1 充分通风
为了保证作业人员在无害的呼吸氛围内工作,所有焊接、切割、钎焊及有关操作应在足够的通风条
件下(包括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进行。
6.2 防止烟气流
应采取措施避免作业人员直接呼吸到焊接操作所产生的烟气流。
6.3 通风的实施
为了确保车间空气中焊接烟尘的污染程度低于GBZ/T300.1的规定值,应根据需要采取安全的通
风措施(例如自然通风、机械通风等)。
使用的除尘设备应满足GB/T43917.1相关要求。
6.4 特别通风要求
6.4.1 法规规定的低允限材料
当焊接、钎焊、切割等操作中含有挥发的对人体有害的低允限材料时,例如锑、砷、钡、铍、镉、铬、钴、
铜、铅、锰、汞、镍、臭氧、硒、银、钒等,应采取特别的通风防护。
6.4.2 氟化物及锌、铜
在密闭空间中,当焊接或切割操作涉及钎剂、涂层,或其他含氟化物的材料时,应提供机械通风或呼
吸保护系统。
如果焊接材料或母材中含有锌、铜时,防护要求同氟化物。
6.4.3 清洁剂
使用氯化碳氢化合物的脱脂或清洁操作时应确保产生的蒸汽不会扩散到焊接、切割作业的气氛中。
6.4.4 切割
使用化学溶剂或铁粉的氧气切割、气体保护电弧切割或等离子切割时应使用局部机械通风或其他
方法去除产生的烟雾。
6.4.5 钎焊
应使用机械通风清除钎焊操作中可能产生的所有爆炸性或有毒气体。
6.4.6 石棉
在覆盖有石棉材料的表面上进行焊接或切割操作时,应遵循相关安全要求。
6
GB9448—2025
7 消防措施
7.1 防火职责
应明确焊接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及管理人员的防火职责,并建立切实可行的安全防火管理制度。
7.2 指定的操作区域
焊接及切割应在为减少火灾隐患而设计、建造(或特殊指定)的区域内进行。因特殊原因需要在非
指定的区域内进行焊接或切割操作时,应经检查、核准。
7.3 放有易燃物区域的动火作业条件
7.3.1 转移工件
焊接或切割作业只应在无火灾隐患的条件下实施。
有条件时,应将工件移至指定的安全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
7.3.2 转移火源
工件不可移动时,应将火灾隐患周围所有可移动的物体移至安全位置。
7.3.3 工件及火源无法转移
工件及火源都无法转移时,应采取措施限制火源以免发生火灾,例如:
———易燃地板清扫干净,并以洒水、铺盖湿沙、金属薄板或类似物品的方法加以保护;
———地板上的所有开口或裂缝覆盖或封好,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以防止地板下面的易燃物与可能由
开口处落下的火花接触,对墙壁上的裂缝或开口、敞开或损坏的门、窗亦采取类似的措施。
7.4 灭火
7.4.1 灭火器及喷水器
在进行焊接及切割操作的地方应配置足够的灭火设备,其配置取决于现场易燃物品的性质和数
量,可以是水池、沙箱、水龙带、消防栓或手提灭火器。在有喷水器的地方,在焊接或切割过程中,喷水器
应处于可使用状态。如果焊接地点距自动喷水头很近,可根据需要用不可燃的薄材或潮湿的棉布将喷
头临时遮蔽,而且这种临时遮蔽应便于迅速拆除。
7.4.2 火灾警戒人员的设置
在下列焊接或切割的作业点及可能引发火灾的地点,应设置火灾警戒人员。
a) 靠近易燃物之处:建筑结构或材料中的易燃物距作业点10m 半径范围内。
b) 开口:在墙壁或地板有开口的10m 半径范围内(包括墙壁或地板内的隐蔽空间)放有外露的
易燃物。
c) 金属墙壁和管道:靠近金属间壁、墙壁、天花板、屋顶或接触管道的另一侧易受传热或辐射而引
燃的易燃物。
d) 船上作业:在油箱、甲板、顶架和舱壁进行船上作业时,焊接时透过的火花、热传导可能导致隔
壁舱室起火。
7
GB9448—2025
7.4.3 火灾警戒职责
火灾警戒人员应经必要的消防训练,并熟知消防紧急处理程序。
火灾警戒人员负责监视作业区域内的火灾情况以及在焊接或切割完成后检查并消灭可能存在的
残火。
火 灾警戒人员可以同时承担其他职责,但不应对其火灾警戒任务有干扰。
7.5 装有易燃物容器的焊接或切割
当焊接或切割装有易燃物的容器时,应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并经严格检查批准方可作业,否则不应
实施作业。
8 有限空间内的安全要求
8.1 有限空间内的通风
8.1.1 有限空间通风要求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应采取特殊的措施。
除了正常的通风要求之外,有限空间内的通风还应防止可燃混合气的聚集及大气中富氧。
注:有限空间是指一种相对狭窄或受限制的空间,例如箱体、锅炉、容器、舱室等。“有限”意味着由结构、尺寸、形状
而导致恶劣的通风条件。
8.1.2 人员的进入
有限空间内在未进行良好的通风之前人员不应进入。若进入,应佩戴合适的供气呼吸设备并由戴
有类似设备的他人监护。
必要时在进入之前,对有限空间应进行毒气、可燃气、有害气、氧量等的测试,确认无害后方可进入。
8.1.3 邻近的人员
有限空间内的通风不仅应确保焊工或切割工自身的安全,还应确保区域内所有人员的安全。
8.1.4 使用的空气
通风所使用的空气,其数量和质量应保证有限空间内的有害物质污染浓度低于规定值。
供给呼吸器或呼吸设备的压缩空气应满足正常的呼吸要求。
呼吸器的压缩空气管应是专用管线,不应与其他管路相连接。
除了空气之外,氧气、其他气体或混合气不应用于通风。
在对生命和健康有直接危害的区域内实施焊接、切割或相关工艺作业时,应采用强制通风、供气呼
吸设备或其他合适的方式。
8.2 使用设备的安置
8.2.1 气瓶及焊接电源
在有限空间内实施焊接及切割时,气瓶及焊接电源应放置在有限空间的外面。
8.2.2 通风管
用于焊接、切割或相关工艺局部抽气通风的管道应由不可燃材料制成。这些管道应根据需要进行
8
GB9448—2025
定期检查以保证其功能稳定,其内表面不应有可燃残留物。
8.3 相邻区域
在有限空间邻近处实施焊接或切割而使得有限空间内存在危险时,应使邻近的人员知道有限空间
内的危险后果,在缺乏必要的保护措施条件下严禁进入这样的有限空间。
8.4 紧急信号
当作业人员从人孔或其他开口处进入有限空间时,应具备向外部人员发出救援信号的手段。
8.5 有限空间的监护人员
在有限空间内作业时,若存在严重危害生命安全的气体,有限空间外面应设置监护人员。
监护人员应具有在紧急状态下迅速救出或保护里面作业人员的救护措施,具备实施救援行动的能
力;应随时监护里面作业人员的状态并与他们保持联络,备好救护设备。
8.6 钎焊炉
8.6.1 生命保障
如果需要人员进入钎焊炉或邻近区域,应遵守8.1的规定。
8.6.2 火灾和爆炸
如果钎焊炉利用可燃气体作为内部气氛,或通过燃烧可燃气体产生内部气氛,应按程序确保炉内不
产生可燃气体与空气的爆炸性混合物。
8.6.3 通风
钎焊炉内的气体应排放到不会使人员面临危险的地方。
9 公共展览及演示
在公共场所进行焊接、切割操作的展览、演示时,除了保障操作者的人身安全之外,还应保证观众免
受焊接烟气、弧光、火花、电击、辐射等伤害。
现场材料和设备的位置应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不会影响人员疏散。
焊接、切割演示时用的气瓶的重量或压力应不超过其最大允许量的1/2。
软管、电缆和导管的位置不应有人员绊倒的危险。
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激光切割展示的安全管理应符合GB/T7247.3的要求。
10 警告标志
在焊接及切割作业所产生的烟尘、气体、弧光、火花、电击、热、辐射、含镉钎料、氟化物及噪声可能导
致危害的地方,应设置适当的警告标志使人们对这些危害有清楚的了解。
焊接和切割区域应予以明确标明,并且应有必要的警告标志。
9
GB9448—2025
11 氧燃气焊接及切割安全
11.1 一般要求
11.1.1 与燃气接触的部件
所有与燃气接触的部件应符合GB/T40371的要求。
11.1.2 氧气与可燃物的隔离
氧气瓶、气瓶阀、接头、减压器、软管及设备应与油、润滑脂及其他可燃物或爆炸物相隔离。不应用
沾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迹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
氧气通路内应无铁屑或铁锈等金属粉、粒,气焊设备组装和使用之前应进行清洁处理。
11.1.3 密封性试验
氧燃气焊接设备的气密性应符合GB/T40337的要求,气路系统各部件(例如焊割炬、安全装置、软
管及其组件、减压器、压力表、气瓶或供气管路出口等)在形成完整连接后,应进行密封性检查,应无气体
泄漏现象。
检验气路连接处密封性时,不应使用明火。
11.1.4 氧气
不应用氧气代替压缩空气使用。氧气不应用于气动工具、油预热炉、启动内燃机、吹通管路、衣服及
工件的除尘,为通风而加压或类似的应用。氧气喷流不应喷至带油的表面、带油脂的衣服或进入燃油或
其他贮罐内。
11.1.5 氧气设备
用于氧气的气瓶、设备、管线或仪器不应用于其他气体。
11.1.6 气体混合的附件
未经许可,不应装设可能使空气或氧气与可燃气体在燃烧前(不包括燃烧室或焊炬内)相混合的装
置或附件。
11.1.7 氢系统
切割过程中,需要使用氢系统时(包括制氢、用氢)应满足GB/T29729的要求。
使用氢气或氢氧混合气进行气焊、切割及相关工艺作业时,应至少配置两个阻火安全装置和一个水
封阻火器。
11.2 焊炬及割炬
使用的焊炬和割炬应符合JB/T7947、JB/T10248和GB/T43322的要求。
使用焊炬和割炬时,应遵守制造商关于焊炬和割炬点火、调节及熄火的程序规定。点火之前,操作
者应检查焊炬和割炬的气路是否通畅、射吸能力、气密性等。
点火时应使用摩擦打火机、固定的点火器或其他适宜的火种。焊炬和割炬不应指向人员或可燃物。
11.3 软管及软管连接
用于焊接与切割输送气体的软管,例如氧气软管和乙炔软管,其结构、尺寸、工作压力、机械性能、颜
10
GB9448—2025
色应符合GB/T2550的要求。
软管连接应符合GB/T41861的要求。
不应使用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的软管。
11.4 减压器
只有经过检验合格的减压器才应使用。减压器的使用应遵守GB/T20262的有关规定。
减压器只应用于设计规定的气体及压力。
减压器的连接螺纹及接头应保证减压器安装在气瓶阀或软管上之后连接良好、无任何泄漏。
减压器在气瓶上应安装合理、牢固;螺纹连接时,应拧足5个螺扣以上;专门的夹具压紧时,装卡应
平整牢固。
从气瓶上拆卸减压器之前,应将气瓶阀关闭并将减压器内的剩余气体释放干净。同时使用两种气
体进行焊接或切割时,不同气瓶减压器的出口端都应装上各自的单向阀,以防止气流相互倒灌。
当减压器需要修理时,维修工作应由经劳动、计量部门考核认可的专业人员完成。
11.5 气瓶
11.5.1 通则
所有用于焊接与切割的气瓶都应按有关标准及规程制造、管理、维护并使用。
使用中的气瓶应进行定期检查,使用期满或送检未合格的气瓶不应继续使用。
11.5.2 气瓶的充气
气瓶的充气应按规定程序由专业部门承担,其他人不应向气瓶内充气。除气体供应者以外,其他人
不应在一个气瓶内混合气体或从一个气瓶向另一个气瓶倒气。
11.5.3 气瓶的标志
为了便于识别气瓶内的气体成分,气瓶应按GB/T7144规定标上明显标志。其标识应清晰、不易
去除。标识模糊不清的气瓶不应使用。
11.5.4 气瓶的储存
气瓶应储存在不会遭受物理损坏或使气瓶内储存物的温度超过40℃的地方。
气瓶应储放在远离电梯、楼梯或过道,不会被经过或倾倒的物体碰翻或损坏的指定地点。在储存
时,气瓶应稳固以免翻倒。
气瓶在储存时应与可燃物、易燃液体隔离,并且远离容易引燃的材料(例如木材、纸张、包装材料、油
脂等)至少6m 以上,或用至少1.6m 高且可阻燃0.5h以上的隔板隔离。
11.5.5 气瓶在现场的安放、搬运及使用
气瓶在使用时应稳固竖立或装在专用车(架)或固定装置上。
气瓶不应置于受阳光暴晒、热源辐射及可能受到电击的地方。气瓶应距离实际焊接或切割作业点
足够远(一般为5m 以上),以免接触火花、热渣或火焰,否则应提供耐火屏障。
气瓶不应置于可能使其本身成为电路一部分的区域,避免与电动机车轨道、无轨电车电线等接触。
气瓶应远离散热器、管路系统、电路排线等,及可能供接地(例如电焊机)的物体。不应用电极敲击气瓶
或在气瓶上引弧。
搬运气瓶时,遵循以下要求:
11
GB9448—2025
———关紧气瓶阀,且不应提拉气瓶上的阀门保护帽;
———用吊车、起重机运送气瓶时,应使用吊架或合适的台架,不应使用吊钩、钢索或电磁吸盘;
———避免可能损伤瓶体、瓶阀或安全装置的剧烈碰撞。
气瓶不应作为滚动支架或支撑重物的托架。
气瓶应配置手轮或专用扳手启闭瓶阀。气瓶在使用后不应放空,应留有余压。
当气瓶冻住时,不应在阀门或阀门保护帽下面用撬杠撬动气瓶松动,应使用40℃以下的温水解冻。
11.5.6 气瓶的开启
11.5.6.1 气瓶阀的清理
将减压器接到气瓶阀门之前,阀门出口处首先应用无油污的清洁布擦拭干净,然后快速打开阀门并
立即关闭以便清除阀门上的灰尘或可能进入减压器的脏物。
清理阀门时,操作者应站在排出口的侧面,不应站在其前面。不应在其他焊接作业点,以及存在火
花、火焰或可能引燃的地点附近清理气瓶阀。
11.5.6.2 开启氧气瓶的特殊程序
减压器安装在氧气瓶上之后,应进行以下操作。
a) 首先,调节螺杆并打开顺流管路,排放减压器的气体。
b) 然后,调节螺杆并缓慢打开气瓶阀,以便在打开阀门前使减压器气瓶压力表的指针始终慢慢地
向上移动。打开气瓶阀时,站在瓶阀气体排出方向的侧面而不站在其前面。
c) 当压力表指针达到最高值后,阀门完全打开以防气体沿阀杆泄漏。
11.5.6.3 乙炔气瓶的开启
开启乙炔气瓶的瓶阀时应缓慢,不应超过1.5圈,一般开至3/4圈以内,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关
闭气瓶。
11.5.6.4 使用的工具
配有手轮的气瓶阀门不应用榔头或扳手开启。
未配有手轮的气瓶,使用过程中应在阀柄上备有把手、手柄或专用扳手,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迅
速关闭气路。在多个气瓶组装使用时,至少应备有一把专用扳手以备急用。
11.5.7 气瓶的故障处理
11.5.7.1 泄漏
如果发现燃气气瓶的瓶阀周围有泄漏,应关闭气瓶阀拧紧密封螺帽。
当气瓶泄漏无法阻止时,应将燃气瓶移至室外,远离所有起火源,并做相应的警告通知。然后缓缓
打开气瓶阀,逐渐释放内存的气体。
有缺陷的气瓶或瓶阀应做适宜标识,并送专业部门修理,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使用。
11.5.7.2 火灾
气瓶泄漏导致的起火可通过关闭瓶阀,采用水、湿布、灭火器等措施予以熄灭,无法通过上述措施熄
灭的情况下,应将该区域疏散,并用大量水流浇湿气瓶,使其保持冷却。
12
GB9448—2025
11.5.8 其他
气瓶在使用时,其上端不应放置物品,以免损坏安全装置或妨碍阀门的迅速关闭。使用结束后,气
瓶阀应关紧。
11.6 汇流排的安装与操作
在气体用量集中的场合可以采用汇流排供气。汇流排的设计、安装应符合相关要求。汇流排系统
应合理设置回火保险器、气阀、逆止阀、减压器、滤清器、事故排放管等。安装在汇流排系统的这些部件
均应经过单件或组合件的检验认可,并证明符合汇流排系统的安全要求。
气瓶汇流排的安装应在对其结构和使用熟悉的人员监督下进行。
乙炔气瓶和液化气气瓶应在直立位置上汇流。与汇流排连接并供气的气瓶,其瓶内的压力宜基本
相等。
12 电弧焊接及切割安全
12.1 一般要求
12.1.1 弧焊设备
根据工作情况选择弧焊设备时,应符合焊接的各方面安全要求。进行电弧焊接与切割时所使用的
设备应符合相应的焊接设备标准规定,还应满足GB/T15579.1的安全要求。
12.1.2 操作程序
每台(套)弧焊设备的操作程序应完备。
12.2 弧焊设备的安装
12.2.1 弧焊设备的安装应符合GB/T25295的规定。
12.2.2 设备的工作环境应与其技术说明书规定相符,安放在通风、干燥、无碰撞或无剧烈震动、无高
温、无易燃品存在的地方。
12.2.3 在特殊环境条件下(例如室外的雨雪中;温度、湿度、气压超出正常范围或具有腐蚀、爆炸危险
的环境),应对设备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性能。
12.2.4 当特殊工艺需要高于规定的空载电压值时,应对设备提供相应的绝缘方法(例如采用空载自动
断电保护装置)或其他措施。
12.2.5 弧焊设备外露的带电部分应设置完好的保护,以防人员或金属物体(例如货车、起重机吊钩等)
与之相接触。
12.3 接地
焊机应以正确的方法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装置应连接良好,永久性的接地(或接零)应做
定期检查。
不应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作为接地装置。
在有接地(或接零)装置的焊件上进行弧焊操作,或焊接与大地密切连接的焊件(例如管道、房屋的
金属支架等)时,特别注意焊机和工件的不应双重接地。
12.4 焊接回路
12.4.1 构成焊接回路的焊接电缆应适合于焊接的实际操作条件。
13
GB9448—2025
12.4.2 构成焊接回路的电缆外皮应完整、绝缘良好(绝缘电阻应大于1MΩ)。用于高频、高压振荡器
设备的电缆,应具有相应的绝缘性能。
12.4.3 焊机的电缆应使用整根导线,尽量不带连接接头。需要接长导线时,接头处应连接牢固、绝缘
良好。
12.4.4 构成焊接回路的电缆不应搭在气瓶等易燃品上,不应与油脂等易燃物质接触。在经过通道、马
路时,应采取保护措施(例如使用保护套)。
12.4.5 能导电的物体(例如管道、轨道、金属支架、暖气设备等)不应用作焊接回路的永久部分。但在
建造、延长或维修时可以考虑作为临时使用,其前提是应经检查确认所有接头处的电气连接良好,任何
部位不会出现火花或过热。此外,应采取特殊措施以防事故的发生。锁链、钢丝绳、起重机、卷扬机或
升降机不应用来传输焊接电流。
12.5 操作
12.5.1 作业人员要求
指定操作或维修弧焊设备的作业人员应了解、掌握并遵守有关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标准。此
外,还应熟知本文件的有关安全要求(例如人员防护、通风、防火等内容)。
12.5.2 连线的检查
完成焊机的接线之后,在开始操作设备之前应检查一下每个安装的接头以确认其连接良好。其内
容包括:
———线路连接正确合理,接地应符合规定要求;
———磁性工件夹爪在其接触面上不应有附着的金属颗粒及飞溅物;
———盘卷的焊接电缆在使用之前应展开,以免过热及绝缘损坏;
———需要交替使用不同长度电缆时应配备绝缘接头,以确保不需要时无用的长度可被断开。
12.5.3 泄漏
不应有影响焊工安全的任何冷却水、保护气或机油的泄漏。
12.5.4 工作中止
当焊接工作中止时(例如工间休息),应关闭设备或焊机的输出端或者切断电源。
12.5.5 移动焊机
需要移动焊机时,应首先切断其输入端的电源。
12.5.6 不使用的设备
金属焊条和碳极在不用时应从焊钳上取下,以消除人员或导电物体的触电危险。
焊钳在不使用时应置于与人员、导电体、易燃物体或压缩空气瓶接触不到的地方。
半自动焊机的焊枪在不使用时应妥善放置,以免使枪体开关意外启动。
12.5.7 电击
12.5.7.1 带电金属部件
不应使焊条或焊钳上带电金属部件与身体相接触。
14
GB9448—2025
12.5.7.2 绝缘
焊工应用干燥的绝缘材料保护自己免除与工件或地面可能产生的电接触。在坐位或俯位工作
时,应采用绝缘方法防止与导电体的大面积接触。
12.5.7.3 手套
应使用状态良好的、足够干燥的手套。
12.5.7.4 焊钳和焊枪
焊钳应具备良好的绝缘性能和隔热性能,并且维修正常。如果枪体漏水或渗水会严重威胁焊工安
全时,不应使用水冷式焊枪。
12.5.7.5 水浸
焊钳不应在水中浸透冷却。
12.5.7.6 更换电极或喷嘴
更换电极或喷嘴时,应关闭焊机的输出端。
12.5.7.7 其他禁止的行为
焊工不应将焊接电缆缠绕在身上。
12.6 维护
12.6.1 焊接设备
12.6.1.1 检查
所有的弧焊设备应随时维护,保持安全的工作状态。当设备存在缺陷或安全危害时应中止使用,直
到其安全性得到保证为止。修理应由认可的人员进行。
焊接设备应保持良好的机械及电气状态。整流器应保持清洁。
为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