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16668-2025 干粉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16668—2025
代替GB16668—2010
干粉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Generaltechnicalspecificationsfor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andcomponents
2025-08-01发布2026-08-01实施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目 次
前言………………………………………………………………………………………………………… Ⅴ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分类……………………………………………………………………………………………………… 2
5 型号编制………………………………………………………………………………………………… 3
6 要求……………………………………………………………………………………………………… 3
6.1 工作环境要求……………………………………………………………………………………… 3
6.2 系统要求…………………………………………………………………………………………… 4
6.3 干粉贮存容器……………………………………………………………………………………… 5
6.4 定压动作装置……………………………………………………………………………………… 6
6.5 干粉贮存容器出口释放装置……………………………………………………………………… 6
6.6 贮气瓶组…………………………………………………………………………………………… 7
6.7 容器阀……………………………………………………………………………………………… 8
6.8 单向阀……………………………………………………………………………………………… 9
6.9 驱动控制装置……………………………………………………………………………………… 9
6.10 集流管…………………………………………………………………………………………… 10
6.11 连接管…………………………………………………………………………………………… 10
6.12 安全防护装置…………………………………………………………………………………… 10
6.13 检漏装置………………………………………………………………………………………… 11
6.14 低泄高封阀……………………………………………………………………………………… 13
6.15 选择阀…………………………………………………………………………………………… 13
6.16 信号反馈装置…………………………………………………………………………………… 14
6.17 减压阀…………………………………………………………………………………………… 14
6.18 喷嘴……………………………………………………………………………………………… 15
6.19 干粉软管卷盘…………………………………………………………………………………… 16
6.20 干粉炮…………………………………………………………………………………………… 17
7 试验方法………………………………………………………………………………………………… 17
7.1 试验条件及仪表…………………………………………………………………………………… 17
7.2 外观质量…………………………………………………………………………………………… 17
7.3 强度试验…………………………………………………………………………………………… 17
7.4 超压试验…………………………………………………………………………………………… 18
7.5 密封性试验………………………………………………………………………………………… 18
7.6 定压动作装置动作试验…………………………………………………………………………… 20
7.7 工作可靠性试验…………………………………………………………………………………… 20
7.8 振动试验…………………………………………………………………………………………… 21
7.9 安全阀整定压力…………………………………………………………………………………… 21
7.10 手动操作试验…………………………………………………………………………………… 21
7.11 盐雾腐蚀试验…………………………………………………………………………………… 21
7.12 温度循环泄漏试验……………………………………………………………………………… 21
7.13 安全泄放装置动作试验………………………………………………………………………… 22
7.14 单向阀开启压力试验…………………………………………………………………………… 22
7.15 热空气老化试验………………………………………………………………………………… 22
7.16 耐电压性能试验………………………………………………………………………………… 22
7.17 绝缘电阻试验…………………………………………………………………………………… 22
7.18 称重装置报警功能试验………………………………………………………………………… 22
7.19 高低温试验……………………………………………………………………………………… 22
7.20 示值基本误差检验……………………………………………………………………………… 22
7.21 压力显示器交变负荷试验……………………………………………………………………… 23
7.22 信号反馈装置触点接触电阻试验……………………………………………………………… 23
7.23 称重装置过载试验……………………………………………………………………………… 23
7.24 信号反馈装置动作试验………………………………………………………………………… 23
7.25 局部阻力损失—等效长度测定法……………………………………………………………… 23
7.26 耐热和耐压试验………………………………………………………………………………… 24
7.27 耐冲击试验……………………………………………………………………………………… 24
7.28 局部应用喷嘴布粉性能试验…………………………………………………………………… 25
7.29 防飞溅性能试验………………………………………………………………………………… 25
7.30 全淹没喷嘴布粉性能试验……………………………………………………………………… 26
7.31 耐低温试验……………………………………………………………………………………… 26
7.32 系统外观检查…………………………………………………………………………………… 26
7.33 系统结构检查…………………………………………………………………………………… 26
7.34 全淹没灭火试验………………………………………………………………………………… 26
7.35 局部应用灭火试验……………………………………………………………………………… 27
7.36 D类火灭火试验………………………………………………………………………………… 28
7.37 干粉剩余率试验………………………………………………………………………………… 29
8 检验规则………………………………………………………………………………………………… 29
8.1 检验分类、检验项目和试验程序………………………………………………………………… 29
8.2 抽样方法…………………………………………………………………………………………… 34
8.3 样品数量…………………………………………………………………………………………… 34
8.4 检验结果判定……………………………………………………………………………………… 34
Ⅱ
GB16668—2025
9 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 34
附录A (规范性) 系统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36
A.1 试验程序说明…………………………………………………………………………………… 36
A.2 试验程序图……………………………………………………………………………………… 36
附录B(规范性) 干粉贮存容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37
B.1 试验程序说明……………………………………………………………………………………… 37
B.2 试验程序图………………………………………………………………………………………… 37
附录C(规范性) 定压动作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38
C.1 试验程序说明……………………………………………………………………………………… 38
C.2 试验程序图………………………………………………………………………………………… 38
附录D(规范性) 释放膜片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39
D.1 试验程序说明……………………………………………………………………………………… 39
D.2 试验程序图………………………………………………………………………………………… 39
附录E(规范性) 释放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0
E.1 试验程序说明……………………………………………………………………………………… 40
E.2 试验程序图………………………………………………………………………………………… 40
附录F(规范性) 贮气瓶组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1
F.1 试验程序说明……………………………………………………………………………………… 41
F.2 试验程序图………………………………………………………………………………………… 41
附录G (规范性) 容器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2
G.1 试验程序说明…………………………………………………………………………………… 42
G.2 试验程序图……………………………………………………………………………………… 42
附录H (规范性) 单向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3
H.1 试验程序说明…………………………………………………………………………………… 43
H.2 试验程序图……………………………………………………………………………………… 43
附录I(规范性) 驱动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4
附录J(规范性) 集流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5
J.1 试验程序说明……………………………………………………………………………………… 45
J.2 试验程序图………………………………………………………………………………………… 45
附录K (规范性) 连接管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6
K.1 试验程序说明…………………………………………………………………………………… 46
K.2 试验程序图……………………………………………………………………………………… 46
附录L(规范性) 安全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7
L.1 试验程序说明……………………………………………………………………………………… 47
L.2 试验程序图………………………………………………………………………………………… 47
附录M (规范性) 安全泄放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8
M.1 试验程序说明…………………………………………………………………………………… 48
M.2 试验程序图……………………………………………………………………………………… 48
附录N (规范性) 压力显示器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49
N.1 试验程序说明…………………………………………………………………………………… 49
N.2 试验程序图……………………………………………………………………………………… 49
附录O (规范性) 称重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0
O.1 试验程序说明…………………………………………………………………………………… 50
O.2 试验程序图……………………………………………………………………………………… 50
附录P(规范性) 低泄高封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1
附录Q (规范性) 选择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2
Q.1 试验程序说明…………………………………………………………………………………… 52
Q.2 试验程序图……………………………………………………………………………………… 52
附录R(规范性) 信号反馈装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3
R.1 试验程序说明…………………………………………………………………………………… 53
R.2 试验程序图……………………………………………………………………………………… 53
附录S(规范性) 减压阀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4
S.1 试验程序说明……………………………………………………………………………………… 54
S.2 试验程序图………………………………………………………………………………………… 54
附录T(规范性) 喷嘴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5
T.1 试验程序说明…………………………………………………………………………………… 55
T.2 试验程序图……………………………………………………………………………………… 55
附录U (规范性) 干粉软管卷盘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7
U.1 试验程序说明…………………………………………………………………………………… 57
U.2 试验程序图……………………………………………………………………………………… 57
附录V (规范性) 干粉炮试验程序及样品数量………………………………………………………… 59
Ⅳ
GB16668—2025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代替GB16668—2010《干粉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与GB16668—2010相比,除结
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增加了术语“D类干粉灭火系统”“定压动作装置”及其定义(见3.2、3.14);
b) 更改了分类的有关内容(见第4章,2010年版的第4章);
c) 更改了型号编制的有关内容(见第5章,2010年版的第5章);
d) 更改了结构要求的有关内容(见6.2.2,2010年版的6.2.2);
e) 更改了灭火剂要求的有关内容(见6.2.5,2010年版的6.2.5);
f) 增加了D类火灭火性能的有关内容(见6.2.8.3);
g) 删除了塑料和橡胶件的热稳定性的有关内容(见2010年版的6.3.7);
h) 增加了定压动作装置的有关内容(见6.4);
i) 更改了一般要求的有关内容(见6.5.1,2010年版的6.4.1);
j) 增加了低泄高封阀的有关内容(见6.14);
k) 删除了燃气发生器的有关内容(见2010年版的6.14);
l) 增加了工作压力的有关内容(见6.16.2);
m) 增加了定压动作装置动作试验的有关内容(见7.6);
n) 删除了塑料、橡胶件的热稳定性试验的有关内容(见2010年版的7.9)。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消防救援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1996年首次发布为GB16668—1996,2010年第一次修订;
———本次为第二次修订。
Ⅴ
GB16668—2025
干粉灭火系统及部件通用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干粉灭火系统及部件的分类、型号编制、要求、检验规则和使用说明书编写要求,并描
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固定式和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及其部件(含柜式干粉灭火装置)的设计、制造和
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150 压力容器(所有部分)
GB/T3181—2008 漆膜颜色标准
GB4066 干粉灭火剂
GB/T5099.1 钢质无缝气瓶 第1部分:淬火后回火处理的抗拉强度小于1100MPa的钢瓶
GB/T5100 钢质焊接气瓶
GB/T9969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 总则
GB19156 消防炮
GB19157 远控消防炮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25200 干粉枪
GB25972—2024 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
JB/T9273 电接点压力表
XF61 固定灭火系统驱动、控制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XF578 超细干粉灭火剂
XF979 D类干粉灭火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粉灭火系统 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s
由干粉贮存容器、干粉灭火剂、驱动组件、输送管道、喷放组件等组成的灭火系统。
3.2
D 类干粉灭火系统 classD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s
充装D类干粉灭火剂的干粉灭火系统。
3.3
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fixed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s
系统组件全部固定安装的干粉灭火系统。
1
GB16668—2025
3.4
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semi-fixed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s
系统组件中部分能移动的干粉灭火系统。
3.5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 expellantgasstoragecylindertype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s
将干粉灭火剂与驱动气体分开贮存,通过贮气瓶内的驱动气体驱动干粉灭火剂喷放的干粉灭火
系统。
3.6
贮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pressurestoragetypepowderextinguishingsystems
将干粉灭火剂与驱动气体贮存在同一容器内,通过驱动气体驱动干粉灭火剂喷放的干粉灭火系统。
3.7
柜式干粉灭火装置 cabinettypepowderextinguishingequipment
集干粉贮存容器、驱动组件、喷放组件于一体的柜式灭火装置。
3.8
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system maximum workingpressure
系统正常动作时减压阀出口的最大压力或在最高使用环境温度时干粉贮存容器内部的平衡压力。
3.9
增压时间 pressurizationtime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容器中,从干粉受驱动开始至干粉贮存容器内达到设定压力的时间。
3.10
有效喷射时间 dischargingtime
从喷放组件喷出干粉灭火剂至干粉灭火剂喷放结束的时间。
3.11
充装密度 fillingdensity
干粉贮存容器中,干粉灭火剂质量与干粉贮存容器容积之比。
3.12
驱动气体瓶组 expellantgascylinderassemblies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中,用来贮存驱动干粉灭火剂的气体瓶组。
3.13
启动气体瓶组 pilotgascontainerassemblies
用于贮存启动容器阀、选择阀等组件的气体瓶组。
3.14
定压动作装置 pre-settingpressureactuatingdevice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中,当干粉贮存容器内压力达到设定值时,能发出机械、电、压力等信号的执
行装置。
3.15
干粉剩余率 residualpowderratio
系统喷放结束后,干粉贮存容器内剩余干粉灭火剂质量占初始充装干粉灭火剂质量的百分比。
4 分类
4.1 按干粉的驱动方式分为:
a)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
2
GB16668—2025
b) 贮压型干粉灭火系统。
4.2 按充装灭火剂的种类分为:
a) BC干粉灭火系统;
b) ABC干粉灭火系统;
c) D类干粉灭火系统。
4.3 按充装灭火剂的粒径分为:
a) 普通干粉灭火系统;
b) 超细干粉灭火系统。
4.4 按安装方式分为:
a) 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b) 半固定式干粉灭火系统。
5 型号编制
型号编制方法如下:
□
干粉灭火系统(以ZF表示)
□
类别代号(见表1)
□
特征代号(见表1)
□
主参数[干粉充装质量,单位为千克(kg)]
□
灭火剂种类(见表1)
□
灭火剂粒径(见表1)
□
安装方式(固定式省略,半固定式表示为Y)
□
自定义
示例1:ZFP1500A表示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充装ABC普通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质量1500kg。
示例2:ZFGY50C表示柜式贮压型干粉灭火装置,充装BC超细干粉灭火剂,干粉灭火剂质量50kg。
示例3:ZFP2000D(TEAL)表示能扑灭三乙基铝火的贮气瓶型D类干粉灭火系统,干粉灭火剂质量2000kg。
表1 型式代号
型式
类别代号特征代号灭火剂种类灭火剂粒径
柜式干粉
灭火装置
其他贮气瓶型贮压型BC类ABC类D类普通超细
代号G 不标注P Y 不标注A
D(Na)a
D(Mg)b
D(TEAL)c
不标注C
a 能够扑灭金属钠火的D类干粉灭火剂。
b 能够扑灭金属镁火的D类干粉灭火剂。
c 能够扑灭三乙基铝火的D类干粉灭火剂。
6 要求
6.1 工作环境要求
6.1.1 工作环境温度范围
6.1.1.1 采用氮气及其他惰性气体作为驱动气体的系统(装置)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应为-20℃~50℃。
3
GB16668—2025
6.1.1.2 采用二氧化碳作为驱动气体的系统(装置)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应为0℃~50℃。
6.1.2 工作环境相对湿度
在6.1.1规定的工作环境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不应大于95%。
6.1.3 其他要求
当工作环境条件超出6.1.1和6.1.2规定的范围时,应在系统明显处标出,6.6.5、6.8.7和6.19.7.5及
其对应的试验方法也应按此范围做相应调整。
6.2 系统要求
6.2.1 外观质量
6.2.1.1 油漆件漆膜色泽应均匀,无明显流痕、气泡、碰伤缺陷。
6.2.1.2 电镀件表面应无明显气泡、碰伤、漏镀缺陷。
6.2.1.3 铭牌应端正、平整。
6.2.2 结构要求
6.2.2.1 系统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方式,设置自动控制、手动控制启动方式时,各启动方式下应能独立
启动系统。机械应急操作机构的操作力不应大于150N;操作行程不应大于300mm。机械应急操作机
构应有保险装置,其解脱力不应大于100N。
6.2.2.2 系统管道应设有吹扫装置。吹扫装置应设置在干粉贮存容器出口释放装置后,且靠近出口释
放装置。
6.2.3 组合分配系统动作程序
系统的动作程序应为选择阀先开启或与干粉贮存容器出口干粉释放装置同时开启。
6.2.4 系统铭牌
干粉灭火系统明显部位应设置永久性铭牌,铭牌上应标明:系统名称、型号规格、驱动气体类型、系
统最大工作压力、工作温度范围、执行标准编号、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其他注意事项。
6.2.5 灭火剂要求
干粉灭火剂应分别符合GB4066、XF578或XF979的规定。
6.2.6 全淹没灭火系统有效喷射时间
全淹没灭火系统的有效喷射时间不应大于30s。
6.2.7 干粉剩余率
按7.3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干粉剩余率不应大于10%。
6.2.8 灭火性能
6.2.8.1 全淹没灭火性能
6.2.8.1.1 A 类火全淹没灭火性能
按7.34.2规定的方法进行A 类表面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30s内灭火,继续抑
4
GB16668—2025
制10min后,开启试验空间通风,木垛不应复燃。
6.2.8.1.2 B类火全淹没灭火性能
按7.34.3规定的方法进行B类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30s内灭火。
6.2.8.2 局部应用灭火性能
6.2.8.2.1 A 类火局部应用灭火性能
按7.35.1规定的方法进行A 类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扑灭明火,10min内不应
出现复燃。
6.2.8.2.2 B类火局部应用灭火性能
按7.35.2规定的方法进行B类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扑灭明火,1min内不应出
现复燃。
6.2.8.3 D 类火灭火性能
6.2.8.3.1 金属钠火灭火性能
按7.36.2规定的方法进行金属钠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30s内扑灭明火,明火
扑灭后4h内不应出现复燃。
6.2.8.3.2 金属镁火灭火性能
按7.36.3规定的方法进行金属镁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30s内扑灭明火,明火
扑灭后60min内不应出现复燃。
6.2.8.3.3 三乙基铝火灭火性能
按7.36.4规定的方法进行三乙基铝火灭火试验,系统应在灭火剂喷射结束后30s内扑灭明火,明
火扑灭后30min内不应出现复燃。
6.3 干粉贮存容器
6.3.1 外观质量
6.3.1.1 干粉贮存容器外表面颜色应符合GB/T3181—2008中表2规定的大红色(R03),表面应色泽
均匀,无明显流痕、龟裂、气泡、划痕、碰伤、漏涂缺陷。
6.3.1.2 干粉贮存容器的焊缝应均匀,焊缝不应有肉眼可见的裂纹和未焊透缺陷。
6.3.2 容器壁厚
容积不大于1000L的干粉贮存容器壁厚应按GB/T150或GB/T5100的要求确定;容积大于
1000L的干粉贮存容器壁厚应按GB/T150的要求确定。
6.3.3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强度试验,干粉贮存容器不应有渗漏、宏观变形缺陷。
6.3.4 超压要求
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超压试验,干粉贮存容器不应破裂。
5
GB16668—2025
6.3.5 密封要求
按7.5.2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干粉贮存容器应无气泡泄漏。
6.3.6 抗振性能
贮压型干粉灭火系统干粉贮存容器内按设计要求充装干粉灭火剂和驱动气体,按7.8规定的方法
进行振动试验,试验时任何部件不应产生结构损坏;振动试验后干粉贮存容器内压力损失不应大于充装
压力的1.5%。
6.3.7 充装密度
贮存容器内干粉灭火剂充装密度不应大于生产单位公布值。
6.4 定压动作装置
6.4.1 工作压力
定压动作装置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6.4.2 动作要求
6.4.2.1 定压动作装置的动作压力为生产单位公布值×(1±0.1),动作压力不应大于系统最大工作
压力。
6.4.2.2 按7.6规定的方法进行动作试验,试验后动作压力应符合6.4.2.1的规定。
6.4.3 密封要求
按7.5.2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气泡泄漏。
6.4.4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强度试验,定压动作装置不应有渗漏、变形缺陷。
6.4.5 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定压动作装置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定压动作装
置的密封性能应符合6.4.3的规定,动作压力应符合6.4.2.1的规定。
6.5 干粉贮存容器出口释放装置
6.5.1 一般要求
干粉贮存容器出口应设置干粉释放装置,干粉释放装置应采用释放阀或释放膜片。
6.5.2 释放膜片
6.5.2.1 动作要求
释放膜片动作压力为设定值×(1±0.1),动作压力不应大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爆破后不应有碎片
进入干粉灭火剂输送管道中,且流通部分口径不应影响干粉灭火剂的流量。
6.5.2.2 密封要求
按7.5.2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气泡泄漏。
6
GB16668—2025
6.5.2.3 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释放膜片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动作压力应符合
6.5.2.1的规定。
6.5.3 释放阀
6.5.3.1 工作压力
释放阀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6.5.3.2 材料
释放阀的动作部件及与之配合部分应采用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不锈钢或铜合金的金属材料制造。
6.5.3.3 密封要求
按7.5.3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气泡泄漏。
6.5.3.4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释放阀应无变形、渗漏和损坏。
6.5.3.5 工作可靠性要求
按7.7.1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可靠性试验,释放阀的动作应灵活、可靠,不应出现任何故障和结构
的损坏(阀门正常工作时允许损坏的零件除外)。
6.5.3.6 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释放阀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释放阀的密封性能
应符合6.5.3.3的规定,一次工作可靠性应符合6.5.3.5的规定。
6.6 贮气瓶组
6.6.1 一般要求
贮气瓶组一般包括驱动气体瓶组和启动气体瓶组,二者均应采用钢质无缝气瓶,其设计、制造和检
验应符合GB/T5099.1的规定。
最高使用温度条件下,贮气瓶组内压力不应大于贮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6.6.2 充装介质要求
采用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作为驱动气体的系统,瓶组内气体充装压力由设计决定,气体的含水率不
应大于15mL/m3。
采用二氧化碳作为驱动气体的系统,瓶组内二氧化碳充装量不应大于0.6kg/L,二氧化碳的含水率
不应大于0.5μg/g。
6.6.3 密封要求
按7.5.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瓶组应无气泡泄漏。
6.6.4 抗振性能
按7.8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瓶组任何部件不应产生松动、脱落和结构损坏。充装氮气或其他
7
GB16668—2025
惰性气体的瓶组,气体压力损失不应大于充装压力的0.25%;充装二氧化碳的瓶组,二氧化碳净重损失
不应大于充装量的0.1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6.6.5 温度循环泄漏要求
按7.12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泄漏试验,充装氮气或其他惰性气体的瓶组,气体压力损失不应
大于充装压力的0.25%;充装二氧化碳的瓶组,二氧化碳净重损失不应大于充装量的0.125%。试验后
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6.7 容器阀
6.7.1 材料
容器阀体及内部机械零件应采用耐使用介质腐蚀的金属材料制造。
6.7.2 工作压力
贮气瓶型干粉灭火系统驱动气体瓶组容器阀工作压力不应低于驱动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贮压型干粉灭火系统容器阀工作压力不应低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6.7.3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容器阀不应有变形、渗漏和损坏。
6.7.4 超压要求
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超压试验,容器阀不应有破裂现象。
6.7.5 密封要求
按7.5.3规定的方法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容器阀在关闭状态下应无气泡泄漏;容器阀在开启状态下
各连接密封部位的气泡泄漏量不应超过20个/min。
6.7.6 工作可靠性要求
按7.7.1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可靠性试验,容器阀(包括辅助控制部分)的动作应灵活、可靠,不应
出现任何故障和结构的损坏(阀门正常工作时允许损坏的零件除外)。
6.7.7 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容器阀的
密封性能应符合6.7.5的规定,一次工作可靠性应符合6.7.6的规定。
6.7.8 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7.10规定的方法进行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N;
b) 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N;
c) 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N;
d) 所有手动操作位移均不应大于300mm。
6.7.9 标志
容器阀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型号规格、工作压力。
8
GB16668—2025
6.8 单向阀
6.8.1 工作压力
驱动气体流通管路单向阀工作压力不应低于驱动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启动气体流通管路单向阀工作压力不应低于启动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6.8.2 材料
单向阀及其内部机械零件应采用不锈钢、铜合金制造,采用其他金属材料制造时,强度、耐腐蚀性能
不应低于上述材质。
弹性密封垫、密封剂及相关部件应采用长期与介质接触而不损坏或变形的材料制造。
6.8.3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单向阀及其附件应无渗漏、变形或损坏。
6.8.4 正向密封要求
按7.5.3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单向阀应无气泡泄漏。
6.8.5 反向密封要求
按7.5.3规定的方法进行反向气密性试验,在工作压力下,单向阀应无气泡泄漏。
6.8.6 超压要求
按7.4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超压试验,单向阀及其附件不应有破裂现象。
6.8.7 工作可靠性要求
按7.7.2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可靠性试验,单向阀应能承受100次“开启-关闭”动作试验,其开启、
关闭动作应灵活、准确,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或结构损坏。
6.8.8 开启压力要求
按7.14规定的方法进行开启压力试验,单向阀的开启压力不应大于生产单位公布值。在开启压力
下,单向阀的动作应准确、可靠。
6.8.9 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单向阀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单向阀的
反向密封性能应符合6.8.5的规定,一次工作可靠性应符合6.8.7的规定。
6.8.10 标志
单向阀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型号规格、工作压力、介质流动方向。
6.9 驱动控制装置
驱动控制装置应符合XF61的规定。
9
GB16668—2025
6.10 集流管
6.10.1 工作压力
集流管工作压力不应低于驱动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6.10.2 材料
集流管应采用无缝管制造,材质应具有耐腐蚀性能或将其内外表面做防腐蚀镀层处理。
6.10.3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集流管应无渗漏、变形或损坏。
6.10.4 密封要求
按7.5.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集流管应无气泡泄漏。
6.11 连接管
6.11.1 工作压力
驱动气体流通管路连接管工作压力不应低于驱动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启动气体流通管路连接管工作压力不应低于启动气瓶的公称工作压力。
6.11.2 材料
连接管应采用高压软管或耐压强度、抗冲击振动能力与高压软管相当的金属管材。
连接管应选用耐使用介质腐蚀的材料制造。
6.11.3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连接管应无渗漏、变形或损坏。
6.11.4 密封要求
按7.5.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连接管应无气泡泄漏。
6.11.5 非金属连接管耐热空气老化性能
按7.15规定的方法进行热空气老化试验,非金属软管不应有裂纹。试验后非金属软管的强度和密
封要求应满足6.11.3和6.11.4的规定。
6.12 安全防护装置
6.12.1 一般要求
干粉贮存容器、容器阀、集流管上应设有安全阀或膜片式安全泄放装置(以下简称“安全泄放装置”)
等安全防护装置。
6.12.2 安全阀
6.12.2.1 工作压力
干粉贮存容器上安全阀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最大工作压力。
10
GB16668—2025
集流管上安全阀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驱动气瓶公称工作压力。
6.12.2.2 整定压力
安全阀的整定压力由系统设计确定,其整定压力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当0.5MPa<整定压力≤2.3MPa时,整定压力偏差为±3%整定压力;
b) 当2.3MPa<整定压力≤7.0MPa时,整定压力偏差为±0.07MPa。
6.12.2.3 强度要求
按7.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安全阀阀体应无变形和渗漏现象。
6.12.2.4 密封要求
按7.5.4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安全阀出口处应无气泡泄漏。
6.12.2.5 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7.11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安全阀各部位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结束后,分别
进行整定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结果应分别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