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2446-2025 山茶花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2025‑07‑21 发布2025‑11‑01 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山茶花
Camellia japonica
LY/T 2446—2025
代替LY/T 2446—2015,LY/T 2854—2017
目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圃地准备……………………………………………………………………………………………………1
5 种苗繁殖……………………………………………………………………………………………………2
6 盆栽生产……………………………………………………………………………………………………5
7 地栽生产……………………………………………………………………………………………………6
8 病虫害防治…………………………………………………………………………………………………7
9 分级与检疫…………………………………………………………………………………………………7
10 包装与运输…………………………………………………………………………………………………7
附录A(资料性) 山茶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8
附录B(资料性) 山茶花常见虫害防治方法…………………………………………………………………9
Ⅲ
LY/T 2446—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 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代替LY/T 2446—2015《山茶花盆栽技术规程》、LY/T 2854—2017《山茶花嫁接技术规程》,
与LY/T 2446—2015、LY/T 2854—2017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a) 删除了山茶花定义(见LY/T 2854—2017 的2. 1),增加了“剥皮接”和“嫩枝接”定义(见3. 1 和
3. 2);
b) 增加了圃地准备(见第4 章);
c) 增加了种苗繁殖的播种繁殖、扦插繁殖(见5. 1 和5. 2);
d) 删除了靠接(见LY/T 2854—2017 的5. 5);
e) 删除了栽培环境(见LY/T 2446—2015 的第5 章),增加了栽培管理(见6. 3);
f) 增加了地栽生产(见第7 章)。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花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8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金华市绿顺花木专业合作社、金华市农业
科学研究院、杭州植物园、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辛雷、张莹、刘伟鑫、郑成勤、祝泽刚、章丹峰、李纪元、范正琪、殷恒福、韦晓娟。
本文件及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LY/T 2446—2015,2015 年首次发布;
——LY/T 2854—2017,2017 年首次发布。
——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1
LY/T 2446—2025
山茶花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生产的圃地准备、种苗繁殖、盆栽生产、地栽生产、病虫害防
治、分级与检疫、包装与运输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我国山茶科山茶属山茶花品种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8247(所有部分)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GB/T 23617 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调查总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剥皮接skin grafting
山茶花砧木截干后将其表皮剥开,将品种接穗嫁接到剥皮部位的嫁接方法。
3. 2
嫩枝接spray grafting
山茶花砧木截干促进其嫩枝萌发,将品种接穗嫁接到萌发嫩枝上的嫁接方法。
4 圃地准备
4. 1 圃地选择
选择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良好的地区,避风向阳或半向阳。坡度在0°~20°。土壤符合GB
15618 的规定,疏松透气,排水良好,pH 5. 5~6. 5。
4. 2 圃地整理
圃地整理按照GB/T 15776 执行。
2
LY/T 2446—2025
5 种苗繁殖
5. 1 播种繁殖
5. 1. 1 种子采收
9 月至10 月,果实自然开裂前及时采摘。果实宜放在阴凉通风处,待自然开裂后剥取,挑选饱满、无
病虫害种子。
5. 1. 2 种子贮藏
将种子与干净、湿润的沙子按1∶2 的体积比混合,平铺于通风透气、阴凉室内,厚度宜为20 cm~30 cm
为宜。
注:沙的湿度宜为手握成团而不滴水、松开时自然散开。
5. 1. 3 苗床准备
苗床宽100 cm~120 cm,高20 cm~25 cm,沟宽35 cm~40 cm。苗床土壤用五氯硝基苯或福美双
50% 可湿性粉剂5 g/m2消毒。
5. 1. 4 播种
播种方法如下:
a) 2 月至3 月,将贮藏的种子筛出后用清水洗净,去除空瘪种子;
b) 用氯氟氰菊酯500 倍液浸种1 h;
c) 种子按2 cm×4 cm 的密度点播于苗床,压实后浇透水;
d) 覆2 cm 左右的细土,上面覆盖地膜;
e) 播种后40 d~50 d 种子发芽出土,去除地膜。
5. 1. 5 移栽
幼苗移栽宜在4 月至6 月或9 月至10 月。移栽时宜剪去根尖。栽植密度10 cm×20 cm。
5. 1. 6 管理
5 月至9 月搭遮阳网遮阳。干旱时及时浇水,雨季注意排水。及时除草。
5. 2 扦插繁殖
5. 2. 1 苗床准备
苗床宽80 cm~100 cm,高15 cm~20 cm,沟宽35 cm~40 cm。扦插前1 周,用50% 甲基托布津或多
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进行苗床消毒。消毒后苗床上铺10 cm 厚的红壤土,轻拍床面使土壤紧实。
5. 2. 2 插穗选择
宜选择成年植株树冠中上层外部当年生半木质化或者木质化的健壮枝条,叶芽饱满、无病虫害。
3
LY/T 2446—2025
5. 2. 3 插穗处理
插穗长宜5 cm~8 cm,留叶2 片~3 片,基部切面平整。扦插前插穗用100 mg/L~200 mg/L 生根粉
GGR 或ABT 水溶液浸泡1 h。穗源紧张时,可一叶一芽。
5. 2. 4 扦插
5 月中下旬至6 月下旬。扦插前先喷水使苗床湿润。扦插密度以插穗叶片不互相重叠为宜;扦插深
度以插穗长度的1/3 为宜。
5. 2. 5 扦插后管理
扦插后管理符合下列规定:
——扦插后及时浇透水,以杀菌剂喷雾苗床;
——床面上方50 cm 处搭塑料小拱棚密封,200 cm~240 cm 处盖50%~60% 的遮阳网;
——插穗长出新根后,除去薄膜,喷水保湿,加强管护;
——10 月拆除遮阳网。
5. 3 嫁接繁殖
5. 3. 1 砧木选择
宜选择嫁接亲和力高、无病虫害、长势好、树干通直的种类做砧木,如‘红露珍’、‘耐冬’等品种,或毛
花连蕊茶(C. fraterna)、油茶(C. oleifera)、高州油茶(C. gauchowensis)等。
5. 3. 2 砧木准备
嫁接前1 d~2 d 把砧木浇透水;剪去砧木部分多余枝叶。
5. 3. 3 接穗选择
宜选取生长健壮、芽饱满且无病虫害的半木质化或木质化的树冠外围枝条。
5. 3. 4 接穗准备
留取1 个~3 个芽,每张叶片剪去1/3~2/3,基部两面削成楔形,长度1. 5 cm~2. 0 cm。
5. 3. 5 嫁接方法
5. 3. 5. 1 剥皮接
剥皮接方法如下:
a) 露地嫁接宜在2 月至3 月、5 月至9 月。适宜设施条件下,一年四季均可;
b) 砧木截干后用嫁接刀削平截面,在截面下方垂直切下至木质部,然后将砧木表皮剥开;
c) 将削制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剥皮口,砧木接穗切口一边对齐,胶带或绳子绑扎紧实;
d) 套上塑料袋,外部报纸包裹遮阳,或置于有遮阳条件的大棚内。
5. 3. 5. 2 劈接
劈接方法如下:
4
LY/T 2446—2025
a) 宜在2 月至3 月、5 月至9 月;
b) 砧木截干后削平,用嫁接刀垂直切下至木质部,切口长度1. 5 cm~2. 0 cm,厚度0. 3 cm~0. 4 cm;
c) 用嫁接刀撬开砧木切口,插入接穗,接穗与砧木一侧形成层对齐,用胶带或绳子绑扎紧实;
d) 按5. 3. 5. 1 d)给出的要求。
5. 3. 5. 3 嫩枝接
嫩枝接方法如下:
a) 宜在5 月至6 月;
b) 将砧木在春季截干,正常养护至砧木抽出嫩枝;
c) 将嫩枝从基部1 cm~2 cm 处切断,用刀片从嫩枝切口中央垂直切下,深度1. 0 cm~1. 5 cm;
d) 接穗插入砧木嫩枝切口,一边对齐,用胶带或绳子绑扎紧实;
e) 按5. 3. 5. 1 d)给出的要求。
5. 3. 5. 4 腹接
腹接方法如下:
a) 宜在2 月至3 月、5 月至9 月;
b) 清理砧木主干,在砧木上用嫁接刀向下斜切一刀至木质部,削面长度2. 0 cm 左右;
c) 将削制好的接穗从砧木切口一侧插入,砧木接穗一侧切口形成层对齐,用胶带或绳子绑扎紧实;
d) 嫁接部位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裹,上端绑扎紧实,下端绑扎松散;
e) 成活后,从接穗上方1 cm~2 cm 处剪断砧木。
5. 3. 6 嫁接后管理
5. 3. 6. 1 温度
低于15 ℃时,用温室或塑料大棚等保温;高于35 ℃高温时,用遮阳、通风等措施降温。
5. 3. 6. 2 湿度
低于60% 时,用塑料袋、塑料薄膜等保湿;高于80% 时,用加温、通风等措施除湿。
5. 3. 6. 3 光照
不宜直接暴露在强光之下,宜用50%~80% 遮阳网遮阳。
5. 3. 6. 4 浇水
嫁接后一周内不宜浇水;待土壤表面逐渐变干时从树边慢慢浇水浸润,适当控制浇水量。
5. 3. 6. 5 拆袋
待接穗萌芽长到1 cm 左右时,先在保鲜膜或塑料袋上部开一个小口,待新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后将
保鲜膜或塑胶袋移除,并拆除胶带或绳子。
5. 3. 6. 6 除萌
去除砧木中下部萌枝,适当保留部分中上部萌枝;待接穗生长旺盛后,清除全部萌枝。
5
LY/T 2446—2025
6 盆栽生产
6. 1 苗木选择
选用播种、扦插和嫁接苗木,生长健康,无病虫害。根据GB/T 6001 和LY/T 1000 进行苗木培育。
6. 2 苗木上盆
6. 2. 1 容器选择
可选用通透性较好的陶盆、加仑盆、无纺布或塑料质容器袋(杯)等。容器底部排水通畅,容器规格与
定植苗木规格相匹配,容器直径为苗木基径的5 倍~10 倍,深度比主根高5 cm 以上。
6. 2. 2 栽培基质
宜为微酸性红壤土或腐殖质化酸性壤土等基质,或与泥炭、蛭石、珍珠岩等配比组成的轻型基质,
pH 5. 5~6. 5。
6. 2. 3 上盆时间
9 月至11 月或翌年2 月至3 月。已达到始花苗龄的苗木,不宜在开花前1 个~2 个月内上盆。
6. 2. 4 上盆定植
上盆前容器底部铺一层粒径1. 0 cm~1. 5 cm 的石子或陶粒等。修去破损根,适当截短主根及过长
的侧根。装填栽培基质,压实,浇透水。种植以苗木根颈部与盆土齐平为宜,栽培基质装至八成满。
6. 2. 5 换盆
根据苗木长势,逐渐更换较大规格的容器,每2 年~3 年1 次。修掉部分老根,去掉根团外围和底部部
分老土,保留护心土,装填栽培基质,压实,浇透水。
6. 3 栽培管理
6. 3. 1 温度
冬季气温低于-5 ℃时,需覆盖1 层~2 层塑料薄膜,或在低棚外面再搭高棚进行双棚保温。夏季去
除塑料薄膜,覆盖遮阳网;温度高于38 ℃时,增加喷雾次数,降低温度。
6. 3. 2 光照
春、秋、冬季可在全光条件下生长,夏季一般以30%~50% 遮阳度为宜,不宜直接暴露在强光下。
6. 3. 3 湿度
保持空气相对湿度60%~80% 为宜,湿度较大时通风降低湿度,湿度较小时浇水增加湿度。
6. 3. 4 水分
浇水见干见湿,盆土逐渐变白时,需浇透水。浇水宜在早晨和傍晚,不宜在中午高温时。春季温度上
6
LY/T 2446—2025
升时,逐渐增加浇水;夏季高温强光环境,宜多浇水;立秋后,逐渐减少浇水量和浇水次数。
6. 3. 5 施肥
施肥方法如下:
——施肥宜薄肥勤施,以有机肥、复合肥为宜;刚上盆及换盆苗木在一个月之内不宜施肥;
——幼苗期多施高氮肥,壮苗期多施氮磷钾平衡肥;开花前应多施磷钾肥,花后施高氮复合肥;
——春季施高氮复合肥,初夏施平衡复合肥,秋季施磷钾肥,冬季1 月至2 月施有机肥为宜;
——施肥量视苗木规格、长势、发育期、肥料有效成分及季节而定,复合肥5 g~10 g/[株(盆)·次],有
机肥20 g~50 g/[株(盆)·次]。
6. 3. 6 修剪
以冬季整形修剪为主,宜进行强度修剪,除去病虫枝、枯死枝,修剪过多营养枝。以夏秋季轻度修剪
为辅,剪去病虫枝、徒长枝。
6. 3. 7 疏蕾
疏蕾方法如下:
——花蕾膨大期,开始疏蕾;
——春花、冬花品种8 月至9 月疏蕾为宜;秋花品种6 月~7 月为疏蕾为宜;
——疏病虫为害、生长异常的花蕾,留饱满花蕾,疏小留大;疏膛内花蕾,留外围花蕾;
——一般长势植株每枝留1 个花蕾,健壮植株每枝留2 个~3 个花蕾;
——小花、丰花型品种一般不疏蕾;
——花谢后,及时摘除残花、枯蕾。
7 地栽生产
7. 1 栽植
7. 1. 1 时间
以秋、冬季或春季萌动前为宜,秋、冬季在9 月至11 月,春季2 月~3 月。
7. 1. 2 方法
栽植方法如下:
a) 苗木栽植前应适应修剪,2 年生以上的苗木应带土球;
b) 种植穴要求比植株根系幅度或土球大30 cm~40 cm,施足基肥,填入调配好的表土;
c) 放入经过根系修剪处理植株,填土至根颈处,土面适当高出地面10 cm,压紧,浇透水;
d) 检查土壤湿度,发现土壤过干则及时浇水,确保成活。
7. 2 日常管理
7. 2. 1 浇水
保持土壤湿润不积水。春、夏季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旺盛,应适当多浇水;秋、冬季生理活动减弱,减
少浇水量。浇水宜在早晨和傍晚进行,不宜在中午高温时浇水。
7
LY/T 2446—2025
7. 2. 2 施肥
施肥方法如下:
——施肥宜少量多次,以有机肥、复合肥为宜;
——1 月至2 月施有机肥、高氮复合肥,5 月至6 月施氮磷钾平衡肥,9 月至10 月施多施磷钾肥;
——施肥量视苗木规格、长势、发育期、肥料有效成分及季节而定。有机肥100 g/(株·次)~200 g/
(株·次),复合肥20 g/(株·次)~30 g/(株·次)。
7. 2. 3 除草
苗木移植后第2 年开始除草,5 月至6 月进行刀抚,刈草覆盖,不垦复;9 月至10 月进行锄抚。定植3 年
后,每年于5 月至6 月、9 月至10 月分别全面劈草1 次。
7. 2. 4 修剪
按6. 3. 6 中的规定。
8 病虫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具体防治方法见附录A 和附录B。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
有部分)和NY/T 1276 的规定。
9 分级与检疫
9. 1 苗木分级
苗木分级按GB/T 18247(所有部分)的规定。
9. 2 检疫
苗木检疫按GB/T 23617 的规定。
10 包装与运输
10. 1 标志
商品山茶花应附有标签,注明商品名称、品种名称、繁殖方式、规格、产地、产地单位、通信地址等,并
附有检疫证明等。
10. 2 包装
根据山茶花规格匹配合适的包装容器,选用纸箱或塑料、木质运苗框等。植株摆放紧凑,枝叶不过度
交叉重叠。
10. 3 运输
长途运输轻装轻卸,严禁重压,防晒、防雨、防风。
8
LY/T 2446—2025
附录A
(资料性)
山茶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山茶花常见病害为害时期、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见表A. 1。
表A. 1 山茶花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病害名称
炭疽病
煤污病
藻斑病
花腐病
叶枯病
枯枝病
叶肿病
为害时期
5 月至9 月
4 月至7 月
5 月至8 月
2 月至4 月
4 月至10 月
3 月至5 月
3 月至5 月
为害部位及主要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新梢上也有发生。
初期多在叶尖或叶缘出现红色小
点,逐渐扩大形成棕色到褐色、圆
形、半圆形或不规则病斑
主要为害枝叶,枝叶表面呈黑色
煤污状,多由刺吸式害虫诱发。
初期在枝叶表面出现散生黑色点
状或块状层,逐渐扩散连成一片,
覆盖全叶和枝条表面
主要为害叶片。初期出现针头状
灰白色至黄褐色圆点,逐渐放射
状扩散,形成稍隆起圆形毡状物,
灰绿色或黄褐色,表面纤维状细
纹,边缘不明显
侵染花瓣。初期侵染外轮花瓣基
部,褐色、水渍病斑,逐渐扩散,花
朵呈深褐色而迅速枯萎凋谢
主要为害叶片。叶尖、叶缘。初
期出现黄色水渍斑,逐渐扩大,呈
棕黄色或黄褐色病斑,边缘明显,
后期形成枯斑,逐渐落叶
主要为害嫩枝、老枝。受害枝条
坏死,叶片由绿变为淡黄,从顶部
向下逐渐干枯脱落,最后整个枝
梢干枯死亡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受害后病部
畸形肥大,有灰白色粉状物,后期
变褐色
防治方法
1)及时剪除病枝和病梢,集中烧毁;
2)发病初期,喷施百菌清75% 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甲基
托布津70%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每周1 次,3 次~4 次;
3)休眠期喷洒1 次200 倍石硫合剂
1)喷施吡虫啉10% 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
4.5% 水乳剂2 000 倍液防治介壳虫、蚜虫等刺吸式害虫;
2)发病初期,喷施百菌清75% 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甲基
托布津70%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每周1 次,3 次~4 次;
3)休眠期,用石硫合剂300 倍液喷洒
1)改善通风,增加透光,及时修剪病枝;
2)发病初期,喷施1 次0.6%~0.7% 波尔多液或喷施喹啉
铜33.5% 悬浮剂2 000 倍液~3 000 倍液,半月1 次,连续
3 次~4 次
1)发现有感染花朵,及时摘除,并予集中烧毁;
2)开花前,用50% 的多菌灵1 000 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
可湿性粉剂或70% 丙森锌可湿性粉剂800 倍~1 000 倍喷
洒花蕾,每半月1 次,3 次~4 次
1)抽梢发芽前,喷施甲基托布津70%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
液或百菌清75%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2)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70%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或多菌灵50% 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半月1 次,3 次~4 次
1)及时剪除病枯枝,集中销毁;
2)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
3)发病初期喷施甲基托布津70%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
多菌灵50% 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半月1 次,3 次~4 次
1)及时摘除病叶,集中销毁;
2)发病初期,喷施嘧菌酯250 g/L 悬浮剂1 000 倍液~2 000
倍液喷雾或甲基托布津70% 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每周
1 次,连续3 次~4 次
9
LY/T 2446—2025
附录B
(资料性)
山茶花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山茶花常见虫害为害时期、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见表B. 1。
表B. 1 山茶花常见虫害防治方法
害虫名称
介壳虫
蛾类
蚜虫
红蜘蛛
叶蝉
蛴螬
为害时期
3 月至8 月
5 月至10 月
3 月至8 月
5 月至10 月
5 月至6 月
10 月至11 月
3 月至10 月
为害部位及主要症状
主要以红蜡介、吹绵介、考氏白
盾介、根粉介等刺吸叶片、枝条
系中汁液
主要以刺蛾、茶卷叶蛾、茶毛
虫、茶蓑蛾、茶细蛾、茶梢蛾等
的幼虫危害山茶新梢、嫩叶、嫩
枝及幼根
主要为害嫩叶、新梢,刺吸汁
液;排泄物诱发煤污病
主要为害叶片,造成叶片失绿
主要为害嫩叶
主要为害幼根或近地面的根茎
部,切口整齐,苗木干枯死亡
防治方法
1)改善通风条件,及时清理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
2)冬季人工清除剩余虫体,喷施石硫合剂200 倍液~300
倍液;
3)若虫孵化初期,喷施高效氯氰菊酯4.5% 水乳剂2 000 倍
液~3 000 倍液或吡虫啉10% 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
2 500 倍液
1)成虫发生期,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2)利用初孵幼虫群集特性,人工剪除带虫枝叶。
3)冬季清除树枝、树干以及地下的虫茧。
4)幼虫发生初期,喷施阿维菌素3% 水乳剂4 000 倍液~
6 000 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4.5% 水乳剂1 500 倍液~2 000
倍液或苦参碱0.5% 水剂1 000 倍液~1 500 倍液。
1)剪除带虫枝叶,改善通风条件。
2)害虫发生初期,喷施吡虫啉10% 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
2 500 倍液或啶虫脒5% 乳油2 000 倍液~3 000 倍液。
1)结合修剪,改善通风条件;
2)害虫发生初期,喷施矿物油99% 乳油100 倍液~200 倍液
或阿维菌素3% 水乳剂4 000 倍液~6 000 倍液
1)清除杂草,减少越冬成虫和当年虫口密度;
2)利用粘虫黄板减少虫口基数,每亩(1 亩≈666.67 m2)地
挂粘虫板约30 张~40 张;
3)喷施吡虫啉10% 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高效氯氰菊酯
4.5% 水乳剂2 000 倍液
1)在成虫金龟子发生期用5% 高效氯氰菊酯1 000 倍液
喷雾;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1 000 倍液灌根,毒杀蛴螬;
3)3% 阿维菌素乳油1 000 倍液,沿树冠滴水线下灌根,让
药液渗入吸收根区处,毒杀蛴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