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399-2024 沙化草原治理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399—2024
沙化草原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forcontrolofsandifiedgrassland
2024-12-16发布2025-05-01实施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沙化草原调查…………………………………………………………………………………………… 2
4.1 技术路线…………………………………………………………………………………………… 2
4.2 沙化草原程度与范围判定………………………………………………………………………… 3
5 沙化草原治理…………………………………………………………………………………………… 3
5.1 沙化草原治理方案………………………………………………………………………………… 3
5.2 沙化草原治理措施………………………………………………………………………………… 3
5.3 不同沙化草原治理技术模式……………………………………………………………………… 4
6 沙化草原管护…………………………………………………………………………………………… 5
6.1 封禁………………………………………………………………………………………………… 5
6.2 鼠虫害防治………………………………………………………………………………………… 5
7 治理效果监测评价……………………………………………………………………………………… 5
7.1 监测评价内容……………………………………………………………………………………… 5
7.2 监测评价方法……………………………………………………………………………………… 5
7.3 监测评价报告……………………………………………………………………………………… 5
附录A(资料性) 沙化草原治理补播植物种参照表…………………………………………………… 6
附录B(资料性) 沙化草原恢复程度指标参照表………………………………………………………… 7
Ⅰ
LY/T3399—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 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FGA/TC2)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召明、张健、陈翔、邢旗、白永飞、樊俊梅、王扬、赵玉金、赵冬莲、张晓严、张春良、
超乐萌、杨红艳、包海龙、张全民、金净、崔海鹏、冯彩霞、宋晓辉、胡努斯吐、王雅茹、张天宇、张海宁、
苏欣宇、谢海桃。
Ⅲ
LY/T3399—2024
沙化草原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沙化草原调查、沙化草原治理、沙化草原管护及治理效果监测评价等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草原区沙化草原及沙地、沙漠边缘的沙化草原治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6141—2008 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
GB6142—2008 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
GB/T19377—2003 天然草地退化、沙化、盐渍化的分级指标
GB/T21141—2007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GB/T24255—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GB/T27514—2011 沙化草场牧草补播技术规程
NY/T1233—2006 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
NY/T1237—2006 草原围栏建设技术规范
NY/T1239—2006 飞播种草技术规范
NY/T1535—2007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微生物肥料
NY/T1868—2021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有机肥料
NY/T1905—2010 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
NY/T2275—2012 草原田鼠防治技术规程
NY/T2736—2015 蝗虫防治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草原沙化 grasslandsandification
不同气候带具有沙质地表环境的天然草原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等不利自然因素和过牧、滥采
滥挖、开垦等人为经济活动影响,致使草原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土壤受侵蚀、表土沙化、草原生产力减退
等荒漠化过程。
3.2
沙化草原 sandifiedgrassland
土壤沙质的天然草原受风蚀、水蚀、干旱、鼠虫害等自然因素影响,或受过牧、滥采滥挖、开垦等人为
活动因素影响,表现为植被退化,地表出现斑点状流沙,严重时形成流动、半流动沙地或风蚀坑的草原。
1
LY/T3399—2024
3.3
风蚀坑 blowouts
沙化草原受风蚀和人类活动等作用造成地表植物破坏,在原有沙质沉积物上形成碟形、杯形、槽形
等形状的凹地,与搬运的风成沙堆积地段共同组成的风蚀地貌类型。
3.4
沙化草原治理 controlofsandifiedgrassland
不同程度沙化草原通过围栏封育、施肥、补播、设置沙障和风蚀坑的土地平整等技术措施,控制其地
表风蚀沙化,恢复植被。
3.5
机械沙障 physicalsandbarrier
采用柴、草、树枝、秸秆、卵石、植物纤维网等在沙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起到机械的阻沙、积
沙、固沙作用,控制风沙流动方向、速度、结构,改变风蚀与沙埋状况。
3.6
生物沙障 plantsandbarrier
用活的木本、草本植物建立的沙障。
4 沙化草原调查
4.1 技术路线
4.1.1 概述
采用地面调查结合遥感调查的方法,地面调查掌握沙化草原植被、土壤变化情况,遥感调查掌握沙
化草原分布特征及规律,调查技术路线见图1。
图1 调查技术路线图
4.1.2 地面调查
在未治理的沙化草原布设样地,通过样方调查获取植被组成、群落高度、群落总盖度、分种盖度、频
度、生物量、沙化草原指示植物等指标,调查沙化草原地表土壤状况,沙化地段比例,沙丘、风蚀坑形态
等,对0cm~20cm 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取样。具体方法按照NY/T1233—2006中的4.4.2和
GB/T24255—2009中的第7章规定执行。
2
LY/T3399—2024
4.1.3 遥感调查
依据预处理后的遥感影像,结合4.1.1地面调查数据,提取调查区域沙化程度、分布等信息,抽样图
斑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遥感调查按照NY/T1233—2006中的4.4.2和GB/T24255—2009
中的第7章规定执行。
4.2 沙化草原程度与范围判定
分析调查样地植物组成结构变化,群落特征变化,沙化地段比例、沙化土地形态等,按照GB/T19377—
2003中的4.2规定确定待修复地段草原沙化程度,并测量面积。面积较大区域沙化草原判定应以多个
地面调查样地为依据,对较高精度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提取调查区域的沙化草原程度、分布范围等信
息,制作沙化草原分布图,计算不同沙化程度草原面积。
5 沙化草原治理
5.1 沙化草原治理方案
依据沙化程度、面积分布等,制定沙化草原治理技术方案,因地制宜选择治理方法及种子、苗木、材
料、机械等,同时计算修复成本。
5.2 沙化草原治理措施
5.2.1 封育
根据沙化草原类型及程度,确定封育时间,围栏设置按照NY/T1237—2006规定执行。
5.2.2 地形整理
对呈现较大起伏、凹陷的沙化草原,宜用机械进行平整,使风蚀面与地表角度小于30°;对土壤结构
较紧实的风蚀裸露面,采用机械松土,松土深度为10cm~15cm,松后耙平。
5.2.3 施肥
以有机肥(腐熟的农家肥、商品有机肥)、有机-无机复混肥料、微生物菌肥等为主,视植物生长需要、
土壤养分状况施肥,有机肥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按照NY/T1868—2021中的第8章、9.3.1、9.3.3、9.8~
9.12规定执行,微生物肥产品选择及使用按照NY/T1535—2007中的5.1、5.3、第6章规定执行。
5.2.4 沙障设置
5.2.4.1 材料选择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可选用麦草、秸秆、柳条、树枝、芦苇、砾石等材料,生物沙障可种植或栽植灌
木、半灌木或高大草本。
5.2.4.2 沙障结构与设计
沙障结构采用25%~50%的透风孔隙度,设置与主风方向垂直。
5.2.4.3 沙障配置
在地表裸露或秃斑等风蚀破口处可设置间距为1m~3m 等规格的条带或网格式沙障,开沟深度
为30cm~35cm,地上高度为25cm~30cm,人工或机械铺设。地形起伏较大区域选择直立式和平铺
3
LY/T3399—2024
式沙障复合铺设方式。在坡度较缓地段设置直立式沙障,开沟埋置后覆土固定,平铺式沙障设置包括完
全盖住沙面或垂直主风方向带状铺设,带状铺设时带宽为3m~5m,带间宽度约为1.5m~2.5m,铺
设后进行固定,按照GB/T21141—2007中的6.3规定执行。
5.2.5 补播
5.2.5.1 植物种选择
调查天然草原原生植物群落植物种组成,遵循近自然修复原则,按天然草原植物群落主要优势种和
伴生种进行植物配置,优先选择种源丰富、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经驯化栽培的耐寒、耐
旱和抗风沙的种子进行混播。可采用一年生与多年生草种混播,豆科、禾本科草种混播,直根型、须根
型、根茎型或根蘖型草种混播,灌木与草本混播等配置方式。可供补播植物种见附录A。
5.2.5.2 种子质量标准
已审定的草品种根据国家豆科和禾本科主要栽培牧草种子质量分级标准GB6141—2008 和
GB6142—2008进行分级,种子应达到3级以上,对未审定和未批量生产的乡土草种,可根据实际情况
把握种子质量。
5.2.5.3 补播方式
补播要保证种子发芽必须的水分和温度条件及苗木生长足够生长期,时间应选在春季墒情较好或
夏季雨季来临前播种。播种量和播种深度按照GB/T27514—2011中的第9章规定执行。可采用条
播、穴播、撒播等方式,播种机械根据地形可选用不同型号的免耕补播机、无人机等,飞播按照
NY/T1239—2006规定执行。
5.3 不同沙化草原治理技术模式
不同沙化草原治理技术模式见表1。
表1 不同沙化程度草原治理技术模式
沙化程度治理技术模式其他说明
轻度沙化封育、封育+施肥封禁1a~3a
中度沙化
封育+沙障设置(生物或
机械沙障)+补播+施肥
封禁3年~5年。风蚀破口处设置间距为1m~3m 条带或网
格式沙障
重度沙化
封育+复合型沙障设置+
补播+施肥
封禁5年以上。地形平缓区域选择网格式沙障规格为(1m×
1m)或(2m×2m),行列式按1m、2m、3m 等间距设置;地形
起伏较大区域选择直立式和平铺式沙障复合铺设,播种量较中
度沙化提高30%~50%。
风蚀坑
封育+地形整理+疏松土壤+
沙障设置+补播+施肥
封禁5年以上。风蚀面与地表角度大于30°的区域,进行地形整
理并疏松土壤。地形平缓区域选择网格式沙障规格(1 m×
1m)或(2m×2m),行列式沙障按1m、2m、3m 等间距设置;
地形起伏较大区域选择直立式和平铺式沙障复合铺设方式,播
种量较中度沙化提高30%~50%
4
LY/T3399—2024
6 沙化草原管护
6.1 封禁
治理后采用围栏或人工封禁等措施管护,禁止牲畜进入。
6.2 鼠虫害防治
鼠害防治按照NY/T1905—2010、NY/T2275—2012和NY/T2736—2015规定执行。虫害防治
采用化学、物理或生物方法。
7 治理效果监测评价
7.1 监测评价内容
监测治理后植被恢复状况,获取植被总盖度和多年生植物占比、土壤风蚀积沙量和土壤发育等指
标,将测定后的各项指标与当地同类型未沙化的草原相应指标进行对比,判定恢复程度,具体评价指标
见附录B。
7.2 监测评价方法
治理3年~5年后进行监测评价,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地表状况的数
量特征,在样地上随机设置抽样地块,依据沙化草原面积和空间异质性确定样地、样方数量。
7.3 监测评价报告
沙化草原治理效果评价报告主要内容:沙化草原类型与程度分布现状、沙化草原治理措施与模式、
各指标监测方法与监测汇总数据、评价方法与结果、并给出结论。
5
LY/T3399—2024
附 录 A
(资料性)
沙化草原治理补播植物种参照表
沙化草原治理补播植物种参照表见表A.1。
表A.1 沙化草原治理补播植物种参照表
草原类型适宜补播物种
温性
草原
温性草甸草原
羊草、羊茅、早熟禾、垂穗披碱草、冰草、老芒麦、黄花苜蓿、杂花苜蓿、尖叶胡枝子、
扁蓿豆、兴安胡枝子、羊柴、差巴嘎蒿、无芒雀麦、甘蒙雀麦、草地早熟禾、偃麦草、
二色胡枝子、野火球、一年生草本植物等
温性典型草原
羊草、披碱草、根茎冰草、冰草、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兴安胡枝子、扁蓿豆、沙
打旺、羊柴、褐沙蒿、新麦草、小叶锦鸡儿、一年生草本植物等
温性荒漠草原
沙生冰草、蒙古冰草、小针茅、无芒隐子草、扁蓿豆、沙打旺、肋脉野豌豆、木地肤、
驼绒藜、花棒、油蒿、小叶锦鸡儿、柠条锦鸡儿、苦豆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等
低地草甸
羊草、赖草、披碱草、拂子茅、胡枝子、草木樨状黄芪、无芒雀麦、巨序剪股颖、碱茅、
一年生草本植物等
高寒
草原
高寒草甸草原
垂穗披碱草、冷地早熟禾、赖草、紫穗鹅观草、异针茅、穗状寒生羊茅、一年生草本
植物等
高寒典型草原
赖草、冰草、无芒雀麦、扁穗雀麦、贫花鹅观草、早熟禾、老芒麦、扁蓿豆、沙打旺、红
豆草、一年生草本植物等
高寒荒漠草原垫状驼绒藜、碱茅、冰草、老芒麦、沙打旺、一年生草本植物等
高寒草甸
羊茅、高原早熟禾、冷地早熟禾、紫穗鹅观草、中华羊茅、紫羊茅、垂穗披碱草、一年
生草本植物等
6
LY/T3399—2024
附 录 B
(资料性)
沙化草原恢复程度指标参照表
沙化草原恢复程度指标参照见表B.1。
表B.1 沙化草原恢复程度指标参照表
沙化草
原分区
草原类修复程度
植被总盖度
%
多年生植物盖度占比
% 风蚀积沙土壤发育
温性草
原区
温性草
甸草原
初步恢复25%~35% 10%~2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35%~50% 20%~5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50% >50% 无成土明显
温性典
型草原
初步恢复20%~30% 10%~2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30%~40% 20%~5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40% >50% 无成土明显
温性荒
漠草原
初步恢复15%~25% 10%~2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25%~35% 20%~5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35% >50% 无成土明显
低地
草甸
初步恢复30%~40% 10%~2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45%~65% 20%~5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65% >50% 无成土明显
高寒草
原区
高寒草
甸草原
初步恢复30%~40% 30%~4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40%~60% 40%~6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60% >60% 无成土明显
高寒典
型草原
初步恢复25%~35% 20%~3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35%~55% 30%~4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55% >40% 无成土明显
高寒荒
漠草原
初步恢复15%~25% 10%~15%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25%~35% 15%~3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35% >30% 无成土明显
高寒草甸
初步恢复30%~50% 30%~40% 少量有结皮层
基本恢复50%~70% 40%~60% 极少量结皮层全覆盖
稳定恢复>70% >60% 无成土明显
7
LY/T3399—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