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T 3400-2024 荒漠与荒漠化防治术语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
LY/T3400—2024
荒漠与荒漠化防治术语
Terminologyofdesertanddesertificationpreventionandcontrol
目 次
前言………………………………………………………………………………………………………… Ⅲ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基础术语………………………………………………………………………………………………… 1
4 荒漠化土地类型………………………………………………………………………………………… 2
5 荒漠化防治技术………………………………………………………………………………………… 3
参考文献……………………………………………………………………………………………………… 5
索引…………………………………………………………………………………………………………… 6
Ⅰ
LY/T3400—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 文件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提出。
本文件由全国荒漠化防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65)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学全、包岩峰、冯益明、卢琦、贾志清、王黎黎、宫丽彦、兰岚、却晓娥、鲁海涛、
韩照日格图。
Ⅲ
LY/T3400—2024
荒漠与荒漠化防治术语
1 范围
本文件界定了荒漠与荒漠化防治领域的术语。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范围内荒漠与荒漠化土地类型、荒漠化监测和荒漠化防治技术等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基础术语
3.1
荒漠 desert
降水量少而蒸发量大、具强烈大陆性气候特征、植被稀疏而地面组成物质粗瘠的地区。
3.2
沙漠 sandydesert
地表面为沙层覆盖,沙丘广布的地区。
注:也称沙质荒漠。
3.3
戈壁 gobi
分布于干旱区,地表几乎完全为砾石覆盖,砾石表面常有黑色“荒漠漆”,无土壤发育,植物稀疏,地
表布满大小砾石、石块的荒漠。
注:根据物质来源分为剥蚀戈壁和堆积戈壁。
3.4
沙地 sandyland
分布在半干旱区及部分亚湿润区的沙质土地。
注:其代表性的地貌为固定程度不同的沙丘和沙片。
3.5
土地退化 landdegradation
土地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作用而不再能正常地维持其经济功能和(或)原来的自然生态功能的现象
和过程。
注:土地退化包括:a)风力吹蚀作用造成的沙质荒漠化。b)水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坡地退化。c)排水不良蒸发强
烈形成的土地盐渍化。d)人类过度垦殖、超载放牧、樵采、砍伐森林引起的草场退化、森林破坏。e)不合理耕
作引起的耕地退化。f)废渣废土堆放及环境污染导致的土地质量下降等。
3.6
荒漠化 desertification
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
1
LY/T3400—2024
3.7
沙化土地 sandifiedland
具有明显沙化特征的退化土地。
[来源:GB/T21141—2007,3.2]
3.8
荒漠化监测 desertificationmonitoring
在荒漠化地区,对人类所关心的,能反映土地退化现象的某些指标进行定期、不定期观测,并以某种
媒介形式进行公布的活动。
注:荒漠化监测采用地面调查与遥感数据解译相结合,以地面调查为主的技术方法,首先在室内利用遥感数据区划
图斑,再到现场调查监测因子和修正图斑区划界线。
3.9
荒漠化评价 desertificationassessment
对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的退化土地进行类型的划分与程度的分等定级,即从退化的
角度对荒漠化土地进行质与量的界定。
3.10
沙尘暴天气 sandandduststorm weather
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的统称。
[来源:GB/T20479—2006,3.6]
3.11
沙生植物 psammophyte
适宜在沙地或沙性土上生长的植物。多耐旱、耐盐,具有发达水平匍匐枝或根状茎,有强大的营养
繁殖能力,能抵抗沙土埋没。
注:如沙拐枣、沙蒿、梭梭等。
3.12
土壤生物结皮 biologicalsoilcrust
荒漠区土壤表层微小颗粒被细菌、蓝藻、硅藻或绿藻、微小真菌、地衣和苔藓植物,以及非维管植物
成分,利用菌丝体、假根和分泌物“胶结”形成的团聚结构。
注:又称荒漠生物结皮。
3.13
沙产业 deserticulture
以再生资源为基础,在沙区采用综合技术措施或途径,转化或利用光能、风能、热能等自然资源,实
现少用水、高采光、高效益、低能耗、工程化的知识密集型现代农业生态产业。
3.14
国家沙漠公园 nationaldesertpark
以典型性和代表性沙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为核心,经科学规划设计,合
理利用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及植被恢复、科研监测、宣传教育、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经国
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的特定区域。
4 荒漠化土地类型
4.1
风蚀荒漠化土地 wind-erodeddesertificationland
以风力为主要侵蚀营力造成的退化土地。
2
LY/T3400—2024
4.2
水蚀荒漠化土地 water-erodeddesertificationland
以水力(降水、流水)为主要侵蚀营力造成的退化土地。
4.3
盐渍化土地 salinizationland
地下水、地表水带来的对植物有害的易溶盐分在土壤中积累引起的生产力下降的土地。
4.4
冻融荒漠化土地 freeze-thawdesertificationland
在昼夜或季节温差较大的地区,在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的影响下,岩体或土壤由于剧烈的热胀冷缩
而出现结构破坏或质量下降,形成植被衰退、土壤退化、地表裸露化、破碎化的土地退化过程。
4.5
沙化耕地 sandifiedcultivatedland
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土壤发生严重沙化现象的耕地。
5 荒漠化防治技术
5.1
植物治沙措施 vegetative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通过保护、恢复天然植被和建设人工植被,防止风蚀、阻挡和固定流沙的技术措施。
[来源:GB/T21141—2007,3.6]
5.2
物理治沙措施 mechanical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在各种沙化土地类型区的适宜地段建设构造物,利用风蚀沙埋规律,控制风沙流活动,防止风沙危
害或为植物生长创造条件的措施。
注:也称工程固沙。
[来源:GB/T21141—2007,3.6,有修改]
5.3
化学治沙措施 chemical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通过喷洒具有一定胶结性的化学物质,在流沙表面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固结层而固定流沙的措
施,以及采用吸水剂和保水剂等高分子材料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来源:GB/T21141—2007,3.17,有修改]
5.4
防风固沙林 windbreakandsandfixationforest
为控制风沙活动、固定流沙而营造的灌草类或乔灌类林分。
[来源:GB/T21141—2007,3.6,有修改]
5.5
防风固沙林近自然营建技术 nearnaturalconstructiontechnology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forest
通过人工经营,加快防风固沙林演替过程,保持防风固沙林内部良性生境和合理结构,具有良好天
然更新能力,实现接近自然状态的防风固沙林。
5.6
机械沙障 mechanicalsandbarrier
为控制地表风沙运动,防止风沙危害,采用柴草、树枝、秸秆、板条、黏土、卵石及其他材料,在流动沙
面上设置各种形式的障蔽物。
[来源:GB/T21141—2007,3.15,有修改]
3
LY/T3400—2024
5.7
沙化土地保护性耕作 conservationtillageforsandifiedland
沙区以保护生态环境、农田可持续利用和节本增效为目标,在地表秸秆覆盖留茬情况下以机械化作
业为主要手段,进行免少耕(深松)播种栽培的农业生产技术。
5.8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 sandifiedlandconservationbyfencing
对于暂不具备治理条件及因保护生态的需要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通过划定封禁保护区、
加强封禁设施建设等措施实现遏制沙化扩展、自然恢复荒漠生态系统的防沙治沙措施。
注: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通过封禁保护,沙区植被覆盖率提高,风蚀率减少。
5.9
三北防护林工程 thethree-northshelterbeltforestprogram
在中国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工程。在保护现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础上,采
取人工造林、飞机播种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牧场
防护林以及薪炭林和经济林等,形成乔、灌、草植物相结合,林带、林网、片林相结合,多种林、多种树合理
配置,农、林、牧协调发展的防护林体系。
5.10
荒漠化防治工程 desertificationcontrolproject
在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为治理和预防土地荒漠化所采取的各种工程的、生物的、农业的和
综合的技术措施与手段。
4
LY/T3400—2024
参 考 文 献
[1] GB/T15776—2023 造林技术规程
[2] GB/T20465—2006 水土保持术语
[3] GB/T20479—2006 沙尘暴天气监测规范
[4] GB/T20480—2017 沙尘天气等级
[5] GB/T21141—2007 防沙治沙技术规范
[6] GB/T24255—2009 沙化土地监测技术规程
[7] LY/T2006—2012 荒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规范
[8] LY/T2786—2017 三北防护林退化林分修复技术规程
[9] LY/T3179—2020 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规程
5
LY/T3400—2024
索 引
汉语拼音索引
D
冻融荒漠化土地……………………………… 4.4
F
防风固沙林…………………………………… 5.4
防风固沙林近自然营建技术………………… 5.5
风蚀荒漠化土地……………………………… 4.1
G
戈壁…………………………………………… 3.3
国家沙漠公园……………………………… 3.14
H
化学治沙措施………………………………… 5.3
荒漠…………………………………………… 3.1
荒漠化………………………………………… 3.6
荒漠化防治工程…………………………… 5.10
荒漠化监测…………………………………… 3.8
荒漠化评价…………………………………… 3.9
J
机械沙障……………………………………… 5.6
S
三北防护林工程……………………………… 5.9
沙产业……………………………………… 3.13
沙尘暴天气………………………………… 3.10
沙地…………………………………………… 3.4
沙化耕地……………………………………… 4.5
沙化土地……………………………………… 3.7
沙化土地保护性耕作………………………… 5.7
沙化土地封禁保护…………………………… 5.8
沙漠…………………………………………… 3.2
沙生植物…………………………………… 3.11
水蚀荒漠化土地……………………………… 4.2
T
土地退化……………………………………… 3.5
土壤生物结皮……………………………… 3.12
W
物理治沙措施………………………………… 5.2
Y
盐渍化土地…………………………………… 4.3
Z
植物治沙措施………………………………… 5.1
6
LY/T3400—2024
英语对应词索引
B
biologicalsoilcrust ……………………………………………………………………………………… 3.12
C
chemical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 5.3
conservationtillageforsandifiedland…………………………………………………………………… 5.7
D
desert ……………………………………………………………………………………………………… 3.1
deserticulture …………………………………………………………………………………………… 3.13
desertification……………………………………………………………………………………………… 3.6
desertificationassessment ………………………………………………………………………………… 3.9
desertificationcontrolproject…………………………………………………………………………… 5.10
desertificationmonitoring………………………………………………………………………………… 3.8
F
freeze-thawdesertificationland ………………………………………………………………………… 4.4
G
gobi………………………………………………………………………………………………………… 3.3
L
landdegradation ………………………………………………………………………………………… 3.5
M
mechanical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 5.2
mechanicalsandbarrier ………………………………………………………………………………… 5.6
N
nationaldesertpark……………………………………………………………………………………… 3.14
nearnaturalconstructiontechnologyofwindbreakandsandfixationforest ………………………… 5.5
P
psammophyte …………………………………………………………………………………………… 3.11
S
salinizationland…………………………………………………………………………………………… 4.3
sandandduststormweather …………………………………………………………………………… 3.10
sandifiedcultivatedland ………………………………………………………………………………… 4.5
7
LY/T3400—2024
sandifiedland……………………………………………………………………………………………… 3.7
sandifiedlandconservationbyfencing ………………………………………………………………… 5.8
sandydesert ……………………………………………………………………………………………… 3.2
sandyland ………………………………………………………………………………………………… 3.4
T
thethree-northshelterbeltforestprogram ……………………………………………………………… 5.9
V
vegetativemeasuresforsandificationcontrol …………………………………………………………… 5.1
W
water-erodeddesertificationland ………………………………………………………………………… 4.2
windbreakandsandfixationforest ……………………………………………………………………… 5.4
wind-erodeddesertificationland ………………………………………………………………………… 4.1
8
LY/T3400—202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