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TJFS 01-2025 林下盐碱地夏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T/TJFS
天津市林学会团体标准
T/TJFS 01-202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下盐碱地夏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summer soybean planting in saline alkali soil under for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津市林学会发布
T/TJFS 01-2025
1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文件由天津市林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天津市滨海新区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天津农学院、天津市林学会、新兴环宇(天津)
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璇祺环保工程科技(阿拉善盟)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茹梅、卢树昌、孟继森、孟斯斯、刘翔宇、刘梦颖、刘庭风、吕艳杰、王继华、李
正晖、朱祥茂、徐建军、刘国权、王宝龙、张彦、刘宝生、郭兴科
本文件的最终解释权归天津市林学会所有。
T/TJFS 01-2025
2
林下盐碱地夏大豆种植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林下盐碱地夏大豆种植的林地环境选择、选种备种播种、田间管理、采收、资料记录与档案
管理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天津滨海盐碱地林下夏播大豆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规范性引用而构成的文本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
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应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第2 部分:豆类
GB/T 3543(所有部分)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 850 大豆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产地环境
4.1 环境条件
耐盐碱大豆品种可种植土壤的含盐量≤0.3%、pH 范围在8.2~8.7。大豆对土壤质地的适应性较强,以壤土
为佳。产地环境应符合NY/T 850 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 15618 的规定。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 的规
定。
4.2 林地选择
宜在人工新种植及幼林果园内进行林下种植大豆,封林后不适宜林下种植大豆,郁闭度≤0.2,树木行距≥
3m。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的非豆类连作地为宜。
4.3 林分选择
宜选择对大豆生长无负面影响的人工林,优先选择杨树、白蜡等纯林或几种树混交林,树龄在1~3 年。可
选新建幼林果园或新嫁接1~2 年的果林。树木干型直立、排列整齐,林下行道间操作要方便。
T/TJFS 01-2025
3
5 选种备种
5.1 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土壤立地条件选择抗盐碱性优良、耐阴、直立、抗倒伏大豆品种。选择已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适宜盐碱地种植的夏播大豆品种。如:齐黄34 等。
5.2 种子精选
精选种子,籽粒饱满,粒型均匀,无杂质,无破损。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 和GB/T 3543 的要求。
5.3 种子处理
采用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剂包衣处理,预防病虫害发生。应符合NY/T 393 和GB/T 15671 的要求。
6 整地做边畦
6.1 整地
清理林下枯枝落叶,土壤深翻30cm 左右,翻地时与树苗距离保持20cm 以上,以不伤害林果苗木为宜。
6.2 做边畦
在林木行内做边畦,畦高20~25cm,距苗木主干保持60~80cm 的距离。
7 播种
7.1 播种时间
天津地区以6 月中、下旬为宜(6 月15 日~6 月25 日)。
7.2 适墒播种
墒情较好地块(土壤含水量60~65%)可抢墒播种;墒情不足地块,要根据降水等墒播种或人工造墒播种;
土壤较湿润时,应散墒后播种。
7.3 播种密度
夏播大豆播种密度在12000 ~15000 株/667m2(以大豆种植带计量)。根据品种株型性状、土壤肥力等条件
适度调整密度,耐密植的品种或晚播时,土壤含盐量高的地块可适当增加播种密度。
7.4 播种深度
播深以3~5cm 为宜。土壤粘重,应浅播(2~3cm)。
7.5 播种方式
根据林带行宽可选小型机械播种,也可人工穴播。在行内顺向播种,行距40~60cm,株距8~10cm。
8 施肥
8.1 施足基肥
施用基肥视土壤肥力而定,以大豆种植带计量,一般结合播前整地施有机肥1000~2000kg/667m2,过磷酸钙
50kg/667m2,硫酸钾10kg/667m2,尿素5kg/667m2 做底肥。或磷酸二铵25kg/667m2 做底肥,再配以硫酸钾10
kg/667m2,结合整地一次施入。肥料选择应符合NY/T 394 的规定。
T/TJFS 01-2025
4
8.2 合理追肥
根据田间苗情,结合中耕进行追肥。若发现苗弱而黄,可适量追施氮肥5~6kg/667m2;花荚期可叶面喷施
尿素2~5kg/667m2,钾肥7~8kg/667m2,促进豆荚充实饱满。
9 田间管理
9.1 补苗
出苗后两叶一心期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的,应及早补苗。
9.2 中耕除草
在苗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一般可在大豆2~3 片复叶期进行苗后除草。封垄前进行第二次中耕除草并培
土。
9.3 化学控旺
如出现前期长势旺的大豆,可在分枝期或初花期喷施生长调节剂,如5%的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5~50g/667m2,
控制基部节间伸长,防止倒伏。
10 病虫害防治
10.1 常见病虫害
主要有根腐病、拟茎点种腐(茎枯)病、病毒病、炭疽病、地下害虫、烟粉虱、点蜂缘蝽、甜菜夜蛾、棉
铃虫、大豆食心虫、豆荚螟、大豆蚜等。不同生育期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10.2 物理防治
成虫盛发期可在林间挂黄板或安装杀虫灯进行诱杀成虫,选用食诱剂、性诱剂诱捕成虫。
10.3 生物防治
兼顾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利用捕食螨、白僵菌等有益生物控制虫害,产卵盛期可释放天敌赤眼蜂灭卵。
10.4 化学防控
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有针对性的施药控制。应使用对树木敏感性较低的防治药剂。科学选用药剂,注
意合理轮换用药和交替使用。施药应避开树木定向施用。化学农药施用应符合GB/T 8321 的相关要求。不同生
育期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见附录A。
11 适时收获
11.1 收获时期
人工收获最佳时期为大豆的黄熟末期,即叶片脱落90%、植株变成黄褐色、用手摇动植株有响声时;机械
收获可在完熟期进行,即叶片全部脱落、茎秆变黄、叶柄基本脱尽、籽粒归圆时。
11.2 注意事项
收获时要注意避开露水,防止籽粒粘附泥土,影响外观品质。要注意避开中午,防止“炸荚”,影响产量。
收获后及时晾晒、脱粒。采用机械收获时,避免毁伤树木。
T/TJFS 01-2025
5
12 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档案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地块位置、品种、田间管理、生长情况、病虫害防治和收获等,档
案保留存档2 年以上。
T/TJFS 01-2025
6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不同生育期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
生育期防治对象防治方法
播种期
大豆根腐病、胞囊线
虫病等根部病害
防治可选用含有精甲·咯菌腈、吡唑醚菌酯、甲氨基阿维菌素
苯甲酸盐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
地下害虫、大豆蚜等
苗期害虫
可选用含有噻虫嗪、吡虫啉等成分的种子处理剂
蛴螬等地下害虫可选用吡虫啉或金龟子绿僵菌等颗粒剂进行撒施或种肥同播
苗期至分枝期
根腐病可选用氟环唑、嘧菌酯、精甲霜灵等药剂喷施茎基部
食叶类害虫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喷雾防治
刺吸类害虫
可选用吡虫啉、高氯·吡虫啉、噻虫·高氯氟等化学药剂,或
苦参碱、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喷雾
病毒病
需及时防治刺吸类害虫,阻断其传播病毒,可结合喷施氨基寡
糖素等植物诱抗剂进行预防
烟粉虱、金龟子和鳞
翅目等害虫成虫
使用黄板、灯诱等物理防控技术进行诱杀
开花至鼓粒期
锈病、茎枯病和炭疽
病
发病初期喷施唑醚·氟环唑、丙环·嘧菌酯等防治,兼治霜霉
病和细菌性斑点病,同时喷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诱抗剂等,
强健植株,预防早衰
点蜂缘蝽
喷施吡虫啉、氰戊菊酯、氯虫·噻虫嗪等药剂,同时兼治其它
刺吸式害虫
大豆食心虫、豆荚螟
成虫
盛发期选用食诱剂、性诱剂诱杀
产卵初期释放赤眼蜂灭卵
初孵幼虫选用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杀虫剂防治
老熟幼虫开始脱荚入土前,选用球孢白僵菌粉剂均匀撒施于地
表防治越冬幼虫
红蜘蛛选用阿维菌素、乙螨唑、哒螨灵等杀螨剂喷雾防治
蜗牛等软体类害虫撒施或喷施四聚乙醛或四聚·杀螺胺等进行防治
收获期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深翻耕耙,降低病虫基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