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TXH 0003-2025 长江三角洲优质稻麦周年丰产低碳栽培技术规程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是《长江三角洲优质稻麦周年丰产低碳栽培技术规程》(T/STXH 0003-2025)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质水稻和小麦的周年(轮作)生产,目标为高产(≥1000 kg/667m²)、优质(符合GB/T 17891-2017、GB/T 17892-2024)、低碳(减少碳排放、增强碳汇)。
二、核心要求
- 农田基础
- 平整度需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
- 低碳定义
- 在丰产前提下,减少化石能源投入、增强农业碳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兼顾生态保护(3.1条)。
三、关键技术要点
(一)品种选择
- 选用丰产性好、抗逆性强、养分利用率高的优质稻麦品种。
(二)秸秆还田
- 稻秸秆处理
- 收割时粉碎秸秆(长度≤10cm),翻耕还田(深度20cm)。
- 麦秸秆处理
- 粉碎抛撒(长度≤10cm),旱整旋耕(深度12–15cm),整地质量符合NY/T 499-2013;
- 可选腐熟菌剂(2–5kg/667m²)加速分解。
(三)水分管理
- 麦季开沟降渍
- 播种后开“三沟”(竖沟间距2–4m,横/腰沟深30–40cm),确保沟渠相通。
- 稻麦接茬期
- 麦秸秆还田后浅水灌溉(保持湿润无积水),5–7天后灌浅水(2–3cm)整地沉实。
- 水稻灌溉
- 薄水栽插(2–3cm)→ 干湿交替 → 够苗80%时搁田 → 孕穗期保水层(2–3cm)→ 灌浆期干湿交替 → 收获前7–10天断水。
(四)节肥管理
- 麦季
- 种肥同播:缓控释肥(常规施氮量的60–70%)+ 拔节期补尿素(纯氮2–3kg/667m²);
- 有机替代:整地前施有机肥(替代15–30%常规氮),质量符NY/T 525-2021。
- 稻季
- 侧深施肥:插秧时同步施缓控释肥(常规氮70%),符NY/T 3888-2021;
- 增密减氮:粳稻密度8万–10万苗/667m²,籼稻4万–5万苗/667m²,氮肥减10%,基肥:蘖肥:穗肥=5:2:3。
(五)病虫草害防控
- 按《无公害食品水稻生产技术规程》(NY/T 5117-2002)和《小麦主要病虫害全生育期防治规程》(NY/T 3302-2018)执行,强调绿色防控。
四、配套措施
- 记录要求:建立生产台账(保存≥2年),全程可追溯。
- 规范性引用:依赖7项国标/行标(如GB/T 17892、NY/T 525等)。
五、归口与起草
- 提出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归口单位:江苏省生态学会
- 起草单位:江苏农科院、省耕地质量站、六合区/新北区农技中心等。
核心创新点:
通过秸秆全量还田、缓控释肥精准施用、有机替代减氮、增密调优及节水灌溉五大技术,实现周年高产与低碳协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