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1700.7-2025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第7部分:茶叶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65.020.20
CCS B 30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1700.7—2025
化肥农药减施 增效技术规程
第7 部分:茶叶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reduced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effectiveness on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Part 7: Tea
2025 - 06 - 23 发布 2025 - 08 - 23 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T 1700.7—2025
I
目次
前言 ................................................................................ III
引言 .................................................................................. 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茶叶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 1
茶叶化肥减施原则 ............................................................... 1
科学施用化肥 ................................................................... 1
有机肥替代化肥 ................................................................. 1
深施肥 ......................................................................... 2
水肥一体化 ..................................................................... 2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 2
5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 2
化学农药减施原则 ............................................................... 2
化学农药减施技术 ............................................................... 2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 2
6 标准实施与评价 ..................................................................... 2
附录A(资料性) 茶叶化学肥料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 4
附录B(资料性)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 5
附录C(资料性)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 6
DB42/T 1700.7—2025
I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文件是DB42/T 1700《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第7部分。DB42/T 1700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 第1 部分:小麦;
—— 第2 部分:水稻;
—— 第3 部分:棉花;
—— 第4 部分:柑橘;
—— 第5 部分:油菜;
—— 第7 部分:茶叶。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红娟、毛迎新、黄丹娟、谭荣荣、陈勋、焦龙、卢素芳、郑琳。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联系电话:027-87665821,邮箱:
hbsnab@126.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和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联系电
话:027-87770279,邮箱:whjuan274933@163.com。
DB42/T 1700.7—2025
V
引言
化学肥料、化学农药的使用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化肥、农药
等的过量使用带来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化肥和农药用量大、效率低,既增加了种植成本,又带来了巨大
的环境压力。因此,科学施肥和施药是保障农产品安全供给、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技术。DB42/T
1700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 第1 部分:小麦。目的在于规范小麦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风险。
—— 第2 部分:水稻。目的在于规范水稻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风险。
—— 第3 部分:棉花。目的在于规范棉花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风险。
—— 第4 部分:柑橘。目的在于规范柑橘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风险。
—— 第5 部分:油菜。目的在于规范油菜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风险。
—— 第6 部分:猕猴桃。目的在于规范猕猴桃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
污染风险。
—— 第7 部分:茶叶。目的在于规范茶叶生产上化肥农药的施用,提高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风险。
湖北作为我国重要的产茶地之一,2023年,茶园面积在 500 万亩以上,位居全国第四,产值在 800
亿元以上,茶叶是湖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由于茶树种植整体立地条件较差,土壤有机质含量低、
养分缺乏的种类多和程度高、土壤保肥能力差,导致土壤基础地力水平较低,而为了追求高产,在茶叶
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施用不科学、用量大、效率低等问题普遍存在。2019年湖北省茶园调研结果显示,
湖北省茶叶生产的氮(N)、磷(P2O5)、钾(K2O)平均用量为 708 kg/hm2、112 kg/hm2 和 112 kg/hm2,
养分利用率低,养分投入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进一步规范茶叶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科学减施
化肥农药,在充分考虑主产区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和茶树需肥特性及病虫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
研究结果,制定本技术规范,以期进一步规范湖北省茶叶生产上合理施肥用药,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促
进茶叶安全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DB42/T 1700.7—2025
1
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规程 第7 部分:茶叶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茶叶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成龄茶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291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程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42/T 1788.1 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第1部分:茶园
3 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 茶叶化肥减施增效技术
茶叶化肥减施原则
根据茶树营养特性、鲜叶产量、茶园土壤养分状况,结合氮肥定额用量,适量增加中微量元素,加
强有机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因地制宜开展机械深施肥料。
科学施用化肥
4.2.1 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肥料状况和茶叶目标产量等条件,按NY/T 2911的规定进行配方施
肥,推荐本茶区共性肥料配方,适当减少磷肥用量。50%的氮肥和全部磷钾肥作为基肥,其余氮肥均分
为3 份做追肥,分别在春、夏、秋茶开采前30 天~40 天施肥。
4.2.2 茶叶专用缓释肥
推荐施用茶叶专用脲醛缓释复合肥70 kg/667m2,其复合肥配方比为30:5:6或相近配方的茶树专用缓
释配方肥。
10 月~11 月份,施入全部的茶叶专用脲甲醛专用复合肥。
有机肥替代化肥
DB42/T 1700.7—2025
2
每667 m2施用饼肥100 kg~150 kg腐熟饼肥或150 kg~200 kg商品有机肥,减少化肥用量30%~50%,
有机肥施用应符合NY/T 1868的要求。
深施肥
在茶行中间开沟施肥,基肥施用深度15 cm~20 cm,追肥施用深度5 cm~10 cm。
水肥一体化
将水和可溶性肥料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利用灌溉系统均匀地输送到茶树的根部,实现灌溉与施肥
同步进行。
化肥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根据鲜叶原料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施肥技术,施肥标准:成龄茶园全年每667 m2 施氮肥(按N计,
下同)20 kg~30 kg、磷肥(按P2O5计,下同)4 kg~10 kg、钾肥(按K2O计,下同)6 kg~12 kg,具体见
附录A。
5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
化学农药减施原则
在茶叶病虫害监测预警的基础上,在保障茶叶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效果的前提下,采取替代和减施方
法相结合,有效降低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提升茶叶质量,实现茶园绿色
生产。
化学农药减施技术
5.2.1 农业防治
通过茶树品种选择、采摘、修剪、施肥和深耕等措施防治茶园病虫害,具体按照NY/T 5018执行。
5.2.2 物理防治
通过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措施防治茶园害虫,具体按照DB42/T 1788.1执行。
5.2.3 生物防治
通过保护和利用有益生物、释放天敌、性信息素诱杀、施用生物农药等措施防治茶园病虫害,具体
按照DB42/T 1788.1执行。
5.2.4 科学用药
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NY/T 5018的要求。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综合运用监测预警、化学农药替代技术、科学用药等措施,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参见附
录B。
6 标准实施与评价
DB42/T 1700.7—2025
3
结合实际,认真做好标准实施准备,包括标准实施的方案准备、组织准备、知识准备、手段准备
和物质条件准备等。
制定标准实施方案、明确适用对象和场景、提供实施必备条件和保障(组织、制度、资金、人员
和设备仪器等)、推荐方法路径,确定资源要素配置、关键环节和控制点,提出标准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针对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单位和执行人员进行标准宣贯和培训,结合标准要求,落实责
任制,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标准实施主要在服务管理活动中开展。
标准实施的检查主要检查标准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需要逐条检查标准实施内容的落实,并记录
未实施内容的理由或原因,标准实施的检查标准实施的支持手段和物质条件的落实情况。做好标准实施
矫正记录,畅通标准实施信息采集的方式方法和反馈渠道,定期整理并处理收集到意见建议。
对标准实施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
在标准实施一定时间后,对照标准实施方案,开展标准实施效果评价分析,总结实施经验成效,
梳理存在的薄弱环节,标准实施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标准实施的效果,主要从技术进步、质量水平提高、
客户满意度、规范秩序、效率提高、节约费用、节省时间、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进行有益性评价,同时
还要评价标准实施带来的问题,以便为未来改进提供参考。
适时向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归口管理单位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推广、修改、补充、完善
或者废止等意见建议。
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见附录C。
DB42/T 1700.7—2025
4
附录A
(资料性)
茶叶化学肥料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表A.1 给出了茶叶化学肥料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表A.1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茶
类
产量水平 施肥总量 基肥 追肥
绿
茶
干茶产量在
200 kg /667m2
以下茶园
氮肥用量(施氮量包括化肥和有机肥,下同)15
kg/667m2 ~25 kg/667m2,磷肥用量(施磷量包括
化肥和有机肥,下同)4 kg/667m2~6 kg/667m2,
钾肥用量(施钾量包括化肥和有机肥,下同)4
kg/667m2~6 kg/667m2。
10 月~ 11 月
份,50%的氮
肥和全部磷、
钾肥作为基
肥。
50%氮肥均分为3 份做追
肥,分别于春、夏、秋茶开
采前30 天~40 天,开沟施
肥,开沟施肥。
干茶产量在
200 kg /667m2
以下茶园
氮肥用量 21 kg/667m2 ~30 kg/667m2,磷肥用 5
kg/667m2 ~7 kg/667m2,钾肥用量5 kg /667m2~7
kg/667m2。
10 月~ 11 月
份,50%的氮
肥和全部磷
钾肥作为基
肥。
50%氮肥均分为3 份做追
肥,分别于春、夏、秋茶开
采前30 天~40 天,开沟施
肥。
只采名优茶茶
园
氮肥用量12 kg/667m2~20 kg/667m2,磷肥用量3
kg/667m2~5 kg/667m2,钾肥用量3 kg /667m2~5
kg/667m2。
10 月~ 11 月
份,50%的氮
肥和全部磷
钾肥作为基
肥。
50%氮肥于春茶开采前 30
天~40 天,开沟施肥。
红
茶
氮肥用量12 kg/667m2~20 kg/667m2,磷肥用6
kg/667m2~10 kg/667m2,钾肥用量3 kg /667m2~
5 kg/667m2。
10 月~ 11 月
份,50%的氮
肥和全部磷
钾肥作为基
肥。
50%氮肥均分为3 份做追
肥,分别于春、夏、秋茶开
采前30 天~40 天,开沟施
肥。
黑
茶
干茶产量在
200 kg /667m2
以下茶园
氮肥用量15 kg/667m2~25 kg/667m2,磷肥用7
kg/667m2~12 kg/667m2,钾肥用量5 kg/667m2~8
kg/667m2。
10 月~ 11 月
份,50%的氮
肥和全部磷
钾肥作为基
肥。
50% 氮肥均分为3 份做追
肥,分别于春、夏、秋茶开
采前30 天~40 天,开沟施
肥。
干茶产量在
200 kg /667m2
以上茶园
氮肥用量21 kg/667m2~30 kg/667m2,磷肥用量
10 kg/667m2 ~ 15 kg/667m2 , 钾肥用量7
kg/667m2~10 kg/667m2
10 月~ 11 月
份,50%的氮
肥和全部磷
钾肥作为基
肥。
50%氮肥均分为3 份做追
肥,分别于春、夏、秋茶开
采前30 天~40 天,开沟施
肥。
DB42/T 1700.7—2025
5
附录B
(资料性)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表B.1给出了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表B.1 茶叶化学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靶标病虫 灰茶尺蠖、小贯小绿叶蝉、茶饼病
模式构成及使用要点
基础技术
监测预警:4 月~10 月,每7 天调查1 次。
清园消毒:11 月上中旬,喷施45%石硫合剂结晶粉120 倍液。
灯光诱杀:2 月下旬~10 月下旬,使用窄波 LED杀虫灯
关键技术
性信息素诱杀:2 月下旬, 安装灰茶尺蠖性,4套/667m2。
生物防治:4 月~10 月,每米茶行灰尺蠖幼虫达到10 头,喷施茶核·苏
云菌悬浮剂(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1千万PIB/毫升、苏云金杆菌
2000IU/微升)300 倍液或短稳杆菌悬浮剂500 倍液~700 倍液;小贯绿
叶蝉百叶虫口达到7 头,且若虫占总量80%以上,喷30%茶皂素水剂300 倍
液,连防 2 次;或400 亿孢子/g球孢白僵菌水分散粒剂1500 倍液或80
亿孢子/g金龟子绿僵菌油悬浮剂(有效成分)375 倍液,连防2 次。茶饼
病发生初期,喷施 3% 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50 倍液,连防2 次。
色板诱杀:5 月上旬,春茶修剪后,挂黄红色粘虫板或黄色粘虫板,20
张/667 m2~25 张/667m2。
应急技术
科学用药:病虫达到防治指标且未能有效控制时,喷施24%虫螨腈悬浮剂
1500 倍液或15%茚虫威乳油2000 倍液~2500 倍液防治小贯绿叶蝉和灰
茶尺蠖。
重点防治时期
小贯绿叶蝉 5 月中旬至6 月下旬,9 月至10 月
灰茶尺蠖
幼虫盛发期第 1 代(4 月上中旬)、第 2 代(5 月下旬)、第 3 代(6 月
中下旬)和第 4 代(7 月下旬),具体视虫口数量确定。
茶饼病 3 月~5 月; 8 月~9 月
注1:各项技术具体使用时间应根据当地病虫发生情况确定。
注2:灰茶尺蠖性诱装置每 2 个月更换 1 次诱芯,粘虫板失去粘性或满昆虫后需及时更换。
注3:生物农药宜傍晚或阴天使用;病毒制剂防治灰茶尺蠖在第 1 代和第 2 代发生期。
注4:注意轮换用药,避免产生抗性。
DB42/T 1700.7—2025
6
附录C
(资料性)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如表C.1所示。
表C.1 湖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
标准名称及编号
总体评价
适用性 该标准与当前所在地的产业或社会发展水平是否匹配? □是 □否
协调性
该标准的特色要求与其它强制性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关法
律法规、部门规章或产业政策是否协调?
□是 □否
执行情况 标准执行单位或人员是否按照标准要求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是 □否
实施信息
标准实施过程中是否存在阻力和障碍? □是 □否
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修改意见
总体
意见
□适用 □修改 □废止
具体修
改意见
需修改章节:
具体修改意见:
反馈渠道
□标准化行政主管部分
□省直行业主管部分
□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
□标准起草组(牵头起草单位)
反馈人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填表说明:为及时掌握标准实施情况,了解地方标准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并为标准复审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湖
北省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及意见反馈表》。可根据实际情况在表格中对应方框打勾,有需要文字说明的反馈意见可以在相
应位置进行文字描述,也可另附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