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2/T 2391-202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ICS
93.020
CCS
P 00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2391—202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Guide standard to implementation plan for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projects
2025 - 06 - 23发布
2025 - 08 - 23实施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2/T 2391—2025
I
目 次
前言 ................................ ................................ ................ III
引言 ................................ ................................ .................. V
1 范围 ................................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 1
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 ................................ ......... 1
4 项目概要 项目概要 项目概要 ................................ ................................ ........... 2
5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概况 ................................ ................................ ......... 3
6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 ................................ ................................ ........... 4
7 项目定位与标任务 项目定位与标任务 项目定位与标任务 项目定位与标任务 项目定位与标任务 ................................ ................................ . 6
8 乡村空间优化 乡村空间优化 乡村空间优化 乡村空间优化 ................................ ................................ ....... 6
9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 ................................ ................................ ........... 7
10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属调整 ................................ .................... 8
11 投资 估算与投资 估算与投资 估算与投资 估算与金筹措 金筹措 ................................ ................................ 9
12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 效益分析 ................................ ................................ .......... 9
13 实施 保障与措实施 保障与措实施 保障与措实施 保障与措................................ ................................ ... 10
14 成果形式与要求 成果形式与要求 成果形式与要求 成果形式与要求 ................................ ................................ ... 10
附录 A(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 .... 12
附录 B(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 .. 22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 30
DB42/T 2391—2025
I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北省国土整治中心、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武汉永业赛博能规划勘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员:李光、杨钢桥、黄宁、赵微、杨帆、叶方霞、胡银根、张艳、董慧、陈艳、杨帆、黄超、江飚、陈涛、倪火明、位欣、张少文、陈鹏、金平、毛石磊、孙桂英、王俊杰、王丽娜、金建华、刘亚玲、李冀云、李保强、黄育鹏。
本文件实施应用中的疑问,可咨询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电话:027-86656061,邮箱:102687929@qq.com,对本文件的有关修改意见建议请反馈至湖北省国土整治中心,电话:027-86656257,邮箱: 269483932@qq.com。
DB42/T 2391—2025
V
引言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是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全面工作安排的技术文件,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立项评审、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后期管护运营的重要依据,特制定本文件。
DB42/T 2391—2025
1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的内容与要求,主要包括项目概要、项目区概况、项目分析、项目定位与目标任务、空间优化、建设内容、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权属调整、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分析、实施保障与措施、成果形式与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农村地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D/T 1046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以优化国土空间为目标,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为理念,在特定范围内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风貌和历史文化保护,提升乡村生产条件、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服务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综合治理活动。 项目区 project area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涉及的乡镇(街道)或行政村(社区)的范围。项目区范围应适度,不宜过大。 整治区域 consolidation area
根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将项目区内确需通过综合整治方可实现规划目的的土地整理、土地开发、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等区域,划定为相对集中成片的整治区域。 乡村空间优化 rural spatial optimization
乡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的优化,形成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农用地整治 agricultural land consolidation
DB42/T 2391—2025
2
以农用地为对象,通过实施田块整治、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等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配肥等农田地力提升活动,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建设用地整治 construction land consolidation
以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首要目标,兼顾人居环境改善,对乡村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进行整治。人居环境改善,以治理乡村垃圾和污水为重点,统筹农村饮水工程、污水管网工程、电网升级改造工程、道路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厕所改造工程、清洁能源工程和公共空间整治工程等。 生态保护与修复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为提升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应能力的全面增强,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活动。 乡村风貌保护 protection for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rural landscape
从自然景观格局、村落形态肌理、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环境小品等方面,统筹乡村风貌全要素,规范乡村规划建设行为,彰显乡村地域性特征,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人居环境。 乡村历史文化保护 conservation of rural historic and cultural heritage
对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乡村物质文物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活动。 产业导入 industrial introduction
在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的条件下,秉承规模增值、技术增值、产业链增值、生态增值和文化增值的理念,将新产业、新业态导入到乡村地区,形成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的新格局,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整治潜力 the potential of land consolidation
在一定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等因素限制下,通过对未利用、低效利用、闲置、损毁和退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及其利用效率、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等潜力。 功能分区 functional zoning
依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以整治区域资源禀赋差异、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等为基本要素进行基础评价,将整治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具有不同主导功能的空间区域,明确各功能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方向及整治需求。 整治分区 consolidation zoning
依据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制约因素、产业发展差异性,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划分为若干整治区域。整治分区是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子项目实施的基本单元。
4 项目概要 基本信息
DB42/T 2391—2025
3
介绍项目的名称、位置、地貌、总面积,涉及村庄及其类型、户数、人口,项目定位、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实施期限等。 建设情况
介绍整治分区的划定结果、整治区域总面积及农用地整治面积、建设用地整治面积、生态修复面积、林耕置换面积等,阐述新增耕地规模与来源、新增耕地率、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比例、永久基本农田调入调出情况、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及其比例、土地权属调整面积与比例、建设用地增减情况、产业发展规划情况等。
5 项目区概况 基本情况
5.1.1 自然地理
简述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水文条件、土壤条件、生物多样性等。
5.1.2 社会经济
简述项目所在乡镇在县(市、区)域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地位,村组数量、户数、人口数量及文化程度、常住人口数量及构成、脱贫户及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发展情况、集体经济状况等。
5.1.3 基础设施
简述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给排水设计、电力设施、通讯设施、网络设施、卫生环境设施等。
5.1.4 公共服务
简述教育科普、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农技推广等公共服务。
5.1.5 生态环境
简述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土壤质量、植被景观、生物多样性、村庄环境卫生、地质环境灾害等。
5.1.6 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
简述自然景观格局、村落形态肌理、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环境小品等乡村风貌,简述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乡村物质文物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5.1.7 产业发展
简述一二三产业的经营主体、主要产品、规模与结构、品牌与效益等。 土地利用
5.2.1 土地利用结构
利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和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数据,简述土地利用结构及其特点。
5.2.2 土地集约利用
简述耕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的集约利用状况。
DB42/T 2391—2025
4
特色与优势
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与环境、人文资源、现代产业发展等方面,说明项目的区位特色、资源特色、产业特色,客观分析项目实施的优势。 问题识别
5.4.1 国土空间问题
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个方面,阐述国土空间格局、国土空间风险、国土空间价值所存在的问题。
5.4.2 农用地利用与保护问题
阐述耕地碎片化、耕地污损化、耕地质量退化、耕地流量变化、其他农用地利用低效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4.3 建设用地利用问题
阐述建设用地粗放利用、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公共服务用地布局不合理、人居环境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4.4 生态环境问题
阐述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4.5 乡村产业发展问题
从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等方面阐述农业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从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方面阐述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6 项目分析 必要性分析
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全域国土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从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耕地保护水平、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合规性分析
合规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 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阐述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进展以及“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情况;
—— 与村庄规划的关系:阐述村庄规划的编制情况,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与村庄规划的衔接情况;
—— 与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的关系:阐述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的编制成果、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和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的衔接情况;
—— 与其它相关专项规划的关系:阐述农村产业发展规划、水利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成果,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与专项规划的衔接情况。 可行性分析
DB42/T 2391—2025
5
6.3.1 布局优化的可行性
布局优化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内容:
—— 生产空间。衔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其它相关专项规划,说明农用地的类型和空间分布,阐明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的规模、位置、集中连片程度等情况;分析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前后的规模、质量及空间布局等情况。
—— 生活空间。衔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其它相关专项规划,说明建设用地的类型、分布和利用现状;从建设用地分布、规模、结构、利用等方面,说明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的可行性。
—— 生态空间。结合生态系统演替规律,针对水安全、水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从河湖水系保护修复、生态廊道建设、生态缓冲带和景观连通性、农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态网络连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阐述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的可行性。
6.3.2 整治潜力的可行性
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最新国土变更调查数据和其他专项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内外业相结合的方法,内业预判提取理论潜力图斑,外业实地勘察现状、调查评估实施条件,对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等进行潜力分析。
—— 农用地整治潜力分析宜包括新增耕地潜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潜力、其他农用地质量提升潜力等。涉及耕地后备资源开发的,应充分论证其合法性和合规性。
—— 建设用地整治潜力分析宜包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集约利用潜力、人居环境整治潜力等。涉及农村居民点用地拆旧复垦的,应充分尊重有关村民的意愿。
—— 生态保护与修复潜力分析宜包括矿山生态修复潜力、湿地生态修复潜力、林地生态修复潜力及草地生态修复潜力等。
—— 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潜力分析宜包括乡村风貌保护潜力和乡村历史文化保护潜力。
6.3.3 权属调整的可行性
说明权属调整的类型(集体土地所有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使用权等)、规模、位置、具体地块及相关权利人等,从国家有关政策、地方政府和村集体的组织动员能力、权利人权属调整的意愿、以往土地权属调整经验等方面,论证其可行性。
6.3.4 工作基础的可行性
从地方领导重视、群众基础、已实施和正在实施的项目情况、制度建设、管理队伍与经验等方面,论证其可行性。 风险分析
6.4.1 面临风险
分析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生态风险、资金监管风险、项目管理风险、政府债务风险、群体事件风险等各种风险。
6.4.2 防范措施
针对项目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明确关键风险因子;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预测预警措施、应急预案和具体防范化解措施。
DB42/T 2391—2025
6
7 项目定位与目标任务 项目定位
结合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和其它相关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阐述项目定位依据。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不同村庄类型,明确项目类型;提出通过调整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导入新产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工作谋划,确定项目的定位。 目标任务
7.2.1 总体目标
从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的角度,明确项目总体目标,提出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生态保护、守好生态安全底线,推动集体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保障一二三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用地,助推乡村振兴等目标任务。
7.2.2 具体目标
按照耕地面积有增加、耕地质量有提升、永久基本农田不减少、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提升、生态用地不减少等要求,说明项目在生产空间优化、生活空间优化、生态空间优化、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方面的目标。主要指标及其目标,详见附表A.8。其中,新增耕地面积、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增加面积、零星耕地减少面积、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建设用地减少面积等为约束性指标。各项目标任务设定应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可量化、可统计、可评价。
8 空间优化 功能分区划定
8.1.1 划定依据
依据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和其它相关专项规划,根据自然资源禀赋、土地利用现状、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特色,在对生活、生产、生态空间的功能和问题识别以及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功能分区划定工作。
8.1.2 划定结果
将整治区域划分为农业生产、生活居住、产业融合和生态保护等功能分区,分析各功能分区的概况与特点,明确各功能分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阐述各功能分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整治需求。 空间布局优化
8.2.1 总体布局优化方案
说明项目国土空间布局优化的原则与依据,阐述项目国土空间总体布局优化方案,并绘制项目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图。项目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图的主要内容:新增耕地、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林耕置换、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生态用地布局调整、骨干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等。
8.2.2 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化调整
DB42/T 2391—2025
7
衔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其它相关专项规划,分析调入与调出永久基本农田的范围、数量、质量及空间布局等情况,根据数量有增加、质量有提升、生态有改善、布局更加集中连片、总体保持稳定的原则,论证永久基本农田调整的科学合理性;分析论证项目竣工后新增耕地、新增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出明确结论。
8.2.3 建设用地优化调整
衔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其它相关专项规划,分析建设用地调整变化范围、数量及空间布局等情况,论证项目竣工后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空间布局优化情况,并给出明确结论。
8.2.4 生态用地优化调整
衔接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其它相关专项规划,分析各类生态用地的调整变化范围、数量及空间布局,论证项目竣工后生态用地面积不减少、空间布局优化情况,并给出明确结论。
9 建设内容 整治分区
9.1.1 整治分区划定
依据各功能分区的主要问题和整治需求,划定整治分区。若某一功能区内部差异不明显,宜将其视为一个整治区;若某一功能区内部差异明显,宜将其划分为两个或以上的整治分区。
9.1.2 整治目标分解
根据各整治分区的资源环境条件与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治需求,将项目具体目标分解到各个整治分区,以增强项目整治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整治内容
9.2.1 农用地整治
统筹开展耕地占补平衡、林耕置换、高标准农田建设、低效林草地和园地整治等建设内容,明确具体的整治对象、整治目标、整治任务、整治措施等;说明开展耕作表土层剥离再利用、土壤改良、障碍土层消除、土壤配肥等相关情况。
9.2.2 建设用地整治
统筹开展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建设内容,明确具体的整治对象、整治目标、整治内容等;说明农村建设用地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的具体安排,以及盘活闲置建设用地、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用地、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具体措施。
9.2.3 生态保护与修复
统筹开展小微湿地治理、水系连通、美丽河湖、乡村国土绿化、废弃矿山修复和地质灾害治理等建设内容,明确整治对象、整治目标、整治内容、整治措施等。
9.2.4 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
DB42/T 2391—2025
8
统筹开展乡村风貌和乡村历史文化的保护内容,明确整治对象、整治目标、整治内容等,说明自然景观格局、村落形态肌理、建筑风貌、公共空间、环境小品等乡村风貌要素保护与利用的具体措施,以及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乡村物质文物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 项目安排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的原则,落实“共同缔造”理念,尊重群众意愿,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的作用,统筹安排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等子项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面临的实际问题;说明子项目名称、主管部门、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实施主体、投资总额、资金来源、建设期限等总体情况,以及分年度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等。
注: 项目建设期限应控制在5年以内。
10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和土地权属调整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与土地权属现状
依据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成果,说明自然资源权属现状,阐述土地所有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等产权的现状。 项目实施对土地权属的影响
根据项目空间优化方案和建设内容,阐述项目实施对土地所有权、农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的影响,说明每个行政村各项权属预计调整的地块数、位置及面积等。 土地权属调整原则和程序
按照TD/T 1046的要求以及项目区实际,明确土地权属调整的原则和程序。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0.4.1 土地所有权调整方案
土地所有权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宜包括:飞地及争议地的权属调整方案、因项目建设需要涉及村组之间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换的调整方案、因项目建设占用需要将集体土地所有权征收为国有土地所有权的调整方案等。
10.4.2 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案
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宜包括:新增耕地的权属调整方案、高标准农田建设所涉及的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案、建设占用所涉及的农地承包经营权调整方案等。
10.4.3 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调整方案
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宜包括:项目建设中原有宅基地腾退复垦、新宅基地规划建设所涉及的宅基地资格权与使用权的调整方案。
10.4.4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整方案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宜包括:项目建设中产业发展所涉及的现有建设用地和新增建设用地使用权的调整方案。
DB42/T 2391—2025
9
1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
11.1.1 投资估算依据
说明项目投资测算依据,主要包括:国家有关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办法及有关规定,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市政工程、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的建设标准及工程定额,当地最新的建筑材料价格及工程造价信息,当地最近三年内竣工验收的各类乡村建设和发展项目的投资决算信息等。
11.1.2 投资测算方法
项目投资测算方法主要包括:单位工程测算法、单位面积测算法、工程量定额法等。采用“单位工程测算法”“单位面积测算法”的,应说明各类子项目、子工程的单位造价及其取值依据;采用“工程量定额法”的,应绘制项目总体布局图,并依据项目总体布局图和各类具体项目建设内容,估算各项子工程的工程量,定额标准应按相关部门最新规定执行。
11.1.3 投资测算结果
分别测算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保护等整治项目的资金需求量,并进行汇总和分析。 资金筹措
说明资金筹措原则,明确资金来源、路径、额度等资金筹措方案,分别阐述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部门涉农资金聚合、社会资本投资及产业运营资金投入等情况。公益性较强、无明确收益来源的子项目应由财政资金和涉农资金支持,有经营性收益的产业导入类子项目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依法合规开展投融资工作,避免以任何形式新增地方政府隐形债务。 资金平衡
明确社会资本投资子项目运行模式、投资回报机制等财务分析的基础条件,说明项目预期收益的来源、数额及其原因,明确项目支出内容,开展财务测算及分析,编制社会资本投资的资金平衡方案。
12 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从一二三产总产值与结构、人均产值与亩均产值、低效闲置建设用地盘活效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与经营收入、人均收入与户均收入等方面,进行测算与量化分析。 社会效益
从增加耕地面积与永久基本农田面积、防止耕地非农化和非粮化、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壮大乡村非农产业、促进农民就业、落实乡村土地产权改革、保护乡村风貌与历史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生态效益
从维护水安全、水环境安全、生态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
DB42/T 2391—2025
10
13 实施保障与措施 组织保障
阐述项目的组织领导机构设置、工作机制、运行模式等。 制度保障
阐述项目建设管制制度、后期运营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等。 资金保障
阐述项目财政资金投入、社会资本投资、产业运营资金投入、项目资金管理等相关措施。 权益实现
阐述农民权益的实现途径及保障措施。权益实现途径主要包括农地承包权保留和有偿退出、农用地经营权流转、宅基地资格权保留和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流转、经营性建设用地盘活利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等。 技术措施
阐述在实施方案编制、项目规划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运营等环节的关键技术措施。 监管措施
阐述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监管措施。
14 成果形式与要求 成果形式
实施方案编制成果应包括报告文本、附表、图件、影像资料、数据库、其他附件等。 成果要求
14.2.1 单位和数据来源
面积单位采用公顷,保留4位小数。资金单位采用万元,保留2位小数。比例及百分比,保留2位小数。
一级标题采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采用三号楷体加粗,三级标题采用小三号仿宋加粗,正文采用四号仿宋,数字采用Time New Roman字体。
应说明数据来源。土地利用数据应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统一时点调查成果基础上,采用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现状数据。工作底图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空间定位基础。
14.2.2 附表
宜采用附录A形成附表成果内容。
14.2.3 图件
DB42/T 2391—2025
11
图件内容全面、清晰美观,并与实施方案的表述及相关数据保持一致。图件比例尺应能满足有关要素的上图要求。图件成果主要包括:
a)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b)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整治潜力分布图;
c)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功能分区图;
d)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总体布局图;
e)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指标类项目分布图。
其中,现状图应标明实施区域范围、土地利用现状、“三区三线”等重要信息;其他图件应以现状图为底图绘制。
14.2.4 影像资料
为反映实施区域的现状和项目实施后的变化情况,除遥感影像图片(比例尺1:2000,标注时间)以外,还可以提供现场照片、视频等资料。
14.2.5 数据库
宜采用附录B中的图层和数据标准形成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数据库。
14.2.6 其他
其他内容包括:
a)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评审意见等材料;
b)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批复及图件(或县级政府出具将实施方案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的承诺)、村庄规划批复及图件(或县级政府出具村庄规划同步编制的承诺);
c) 县(市、区)有关部门对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意见;
d) 开展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的群众意见;
e) 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新增耕地预检结果;
f) 永久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案;
g)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h)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负面清单自查报告;
i) 风险评估报告(按照《自然资源领域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鄂自然资发〔2021〕7号)要求编制);
j) 其他必要的材料。
DB42/T 2391—2025
12
附录A (资料性)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附表
表A.1、表A.2、表A.3、表A.4、表A.5、表A.6、表A.7、表A.8、表A.9给出了编写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成果中附表应包括的内容,可依据具体情况对内容进行调整。
表A.1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基本情况表
一、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涉及村庄及类型
户数(户)
人口(人)
项目区总面积
(公顷)
整治区域总面积(公顷)
计划总投资(万元)
其中:财政投资
(万元)
社会投资
(万元)
实施期限
20 年月—20 年月
村庄规划情况
已有/调整/新编
二、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对照表A.2以及《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表B.1填写)
实施前
实施后
项目区
整治区域
项目区
整治区域
1
农用地面积(公顷)
其中:耕地面积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2
建设用地面积(公顷)
3
未利用地面积(公顷)
4
生态用地面积(公顷)
三、建设目标(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填写)
四、特点特色(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填写)
五、预期效益(根据试点实际情况填写)
六、试点负面清单(说明是否存在负面清单事项)
DB42/T 2391—2025
13
表A.2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地利用结构调表
分类
面积(公顷;%)
一级类
二级类
实施前
比例
实施后
比例
增减
编码
名称
编码
名称
05
湿地
0501
森林沼泽
0502
灌丛沼泽
0503
沼泽草地
0504
其他沼泽地
0505
沿海滩涂
0506
内陆滩涂
0507
红树林地
01
耕地
0101
水田
0102
水浇地
0103
旱地
参考《国土空间调查、规划、用途管制用地用海分类指南》表2.1填写,以下略
注:按照项目区和整治区域分别编制; 如多个村的,为分村统计汇总表。
DB42/T 2391—2025
14
表A.3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区已有统计表
单位:公顷、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申请立项部门
批复部门
项目位置
实施情况
建设规模
总投资
其中
立项年度
备注
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
1
2
合计
注1:项目位置具体到村名;
注2:实施情况填写拟建、在建、完工、验收等状态;
注3:本表不涉及军事国防、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项目。
DB42/T 2391—2025
15
表A.4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耕地调表
单位:公顷
类型
序号
地块位置
地块
编号
地块
面积
耕地
等别
地类(二级地类)
备注
调整前
调整后
新增
1
2
小计
调出
1
2
小计
注1:地块位置具体到村名;
注2:地块编号与数据库中的编号一致。
DB42/T 2391—2025
16
表A.5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永久基本农田调表
单位:公顷
类型
序号
地块
位置
地块
编号
地块
面积
地类(二级地类)
备注
调整前
调整后
新增
1
2
小计
调出
1
2
小计
注1:地块位置具体到村名;
注2:地块编号与数据库中的编号一致;
注3:本表不涉及军事国防、交通、能源等重大建设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的情况。
DB42/T 2391—2025
17
表A.6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调表
指标
数量
单位
备注
拆旧
拟拆旧地块总面积
公顷
可新增耕地面积
公顷
其中
水田
公顷
水浇地
公顷
旱地
公顷
合计
建新
拟建新地块总面积
公顷
其中
居住用地
公顷
配套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用地
公顷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
公顷
合计
存量用地盘活
存量建设用地盘活面积
公顷
其中: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
公顷
合计
注: 如多个村的,为分村统计汇总表。
DB42/T 2391—2025
18
表A.7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单位:公顷
类型
序号
地块
位置
地块
编号
地块
面积
地类(二级地类)
备注
调整前
调整后
新增
1
2
小计
调出
1
2
小计
注1:地块位置具体到村名;
注2:地块编号与数据库中的编号一致。
DB42/T 2391—2025
19
表 A.8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表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现状值
目标值
变化值
1.1
1.生产空间
优化
耕地面积
公顷
1.2
耕地斑块数量
个
1.3
耕地平均等别
等
1.4
零星耕地(5亩以下)图斑数量
个
1.5
耕地集中连片数量(平原100亩以上、山区50亩以上)
片
1.6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公顷
1.7
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面积
公顷
……
……
2.1
2.生活空间
优化
建设用地面积
公顷
2.2
建设用地斑块数量
个
2.3
宅基地面积
公顷
2.4
建设用地闲置面积
公顷
……
……
3.1
3.生态空间
优化
生态用地面积
公顷
3.2
林地面积
公顷
3.3
湿地面积
公顷
3.4
水域面积
公顷
3.5
废弃矿山绿色治理率(绿色治理数量与总数量比例)
%
……
……
DB42/T 2391—2025
20
表A.8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生态用地调整表(续)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现状值
目标值
变化值
4.1
4.产业兴旺
农村产业项目个数
个
4.2
产业项目吸纳劳动力数量
人
4.3
产业项目占地面积
公顷
……
……
5.1
5.生态宜居
“厕所革命”完成率
%
5.2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
%
5.3
生活垃圾及时转运和处理达标率
%
5.4
生活供水水量水质达标率
%
5.5
生活污水处理达标率
%
……
……
注1:指标的“目标值”主要依据政府文件、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生态保护修
复规划等确定。
注2: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相关行业标准,自行补充其他指标。
注3:另附页进行说明目标值设定的依据、来源等。
DB42/T 2391—2025
21
表A.9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子项目安排表
序号
主管部门
项目名称
建设地点
建设规模
(公顷)
新增耕地面积
(公顷)
计划投资
(万元)
资金来源
建设期限
(起止年)
建设内容
现状问题
预期目标
农用地整治
1
2
建设用地整治
1
2
-
-
-
-
注: 现状问题需描述子项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DB42/T 2391—2025
22
附录B (资料性) 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数据库
表B.1、表B.2、表B.3、表B.4、表B.5、表B.6、表B.7、表B.8、表B.9给出了构建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成果中数据库应包括的内容,表中的空缺部分皆为空值,可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设置。
表 B.1 B.1 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 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 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 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 数据库要素和代码表
要素代码
要素名称
1000600100
整治区域
2001010110
现状地类
2001010120
规划地类
2004010100
耕地调整
2004010200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
2004010300
建设用地调整
2004010400
生态用地调整
表B.2 图层描述表
序号
类型
图层名称
几何特征
属性表名
约束条件
1
现状数据
整治区域
Polygon
ZZQY
M
2
现状地类
Polygon
XZDL
M
3
规划数据
规划地类
Polygon
GHDL
M
4
耕地调整
Polygon
GDTZ
M
5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
Polygon
YJJBNTTZ
M
6
建设用地调整
Polygon
JSYDTZ
M
7
生态用地调整
Polygon
STYDTZ
M
DB42/T 2391—2025
23
表 B.3 B.3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整治区域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ZZQY )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行政区代码 XZQDM Char 9 M 参照 GB/T10114,详细 到乡(镇、街道) 4 行政区名称 XZQMC Char 100 M 5 项目编号 XMBH Char 12 M 行政区代码+三位顺序码 6 项目名称 XMMC Char 200 M 7 是否涉及永久基本 农田调整 SFSJYNTZ Char 4 [是,否] M 8 是否涉及权属调整 SFSJQSTZ Char 4 [是,否] M 9 整治区域面积 ZZQY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0 涉及村庄名称 SJCZMC VarChar M 11 涉及村庄类型 SJCZLX Char 100 M 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 12 备注 BZ VarChar O
DB42/T 2391—2025
24
表 B.4 B.4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现状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XZDL ) 序 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图斑编号 TBBH Char 8 M 4 地类编码 DLBM Char 5 M 5 地类名称 DLMC Char 60 M 6 权属性质 QSXZ Char 2 M 7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M 8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M 9 坐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M 10 坐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M 11 图斑面积 TB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2 图斑地类面积 TBDL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3 耕地类型 GDLX Char 2 C 14 耕地坡度级别 GDPDJB Char 2 C 15 耕地等别 GDDB Int 2 >0 C 16 是否属于永久基本农田 SFSYYN Char 4 [是,否] M 17 是否属于生态用地 SFSYSTYD Char 4 [是,否] M 18 数据年份 SJNF Int 4 M 19 备注 BZ VarChar O 注: 本表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7-2020)表12填写。
DB42/T 2391—2025
25
表 B.5 B.5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规划地类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GHDL )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图斑编号 TBBH Char 8 M 本表注1 4 地类编码 DLBM Char 5 M 5 地类名称 DLMC Char 60 M 6 权属性质 QSXZ Char 2 M 7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M 8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M 9 坐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M 10 坐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M 11 图斑面积 TB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2 图斑地类面积 TBDL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3 耕地类型 GDLX Char 2 C 14 耕地坡度级别 GDPDJB Char 2 C 15 耕地等别 GDDB Int 2 >0 C 16 是否属于永久基本农田 SFSYYN Char 4 [是,否] M 17 是否属于生态用地 SFSYSTYD Char 4 [是,否] M 18 数据年份 SJNF Int 4 M 19 备注 BZ VarChar O 注1:地类未调整的,图斑编号与现状地类图斑编号一致;地类调整的,按一定规则自行编号。 注2:本表其他内容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7-2020)表12填写。
DB42/T 2391—2025
26
表 B.6 B.6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耕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GDTZ )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调整耕地地块编号 TZGDDKBH Char 10 M 本表注1 4 调整类型 TZLX Char 5 M 本表注2 5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6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7 坐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8 坐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9 调整前地类编码 TZQ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0 调整前地类名称 TZQDLMC Char 60 M 本表注3 11 调整后地类编码 TZH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2 调整后地类名称 TZHDLBM Char 60 M 本表注3 13 调整耕地地块面积 TZGDDK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4 备注 BZ VarChar O 注1:调出的耕地为现状地块图斑编号;新增的耕地为规划地类图斑编号。 注2:调整类型:新增为XZ;调出为TC。 注3: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7-2020)表12。
DB42/T 2391—2025
27
表 B.7 B.7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YJJBNTTZ YJJBNTTZ )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地块编号 TZYNDKBH Char 10 M 本表注1 4 调整类型 TZLX Char 5 M 本表注2 5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6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7 坐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8 坐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9 调整前地类编码 TZQ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0 调整前地类名称 TZQDLMC Char 60 M 本表注3 11 调整后地类编码 TZH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2 调整后地类名称 TZHDLBM Char 60 M 本表注3 13 调整永久基本农田地块面积 TZYNDK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4 备注 BZ VarChar O 注1:调出的永久基本农田为现状地块图斑编号;新增的永久基本农田为规划地类图斑编号。 注2:调整类型:新增为XZ;调出为TC。 注3: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7-2020)表12。
DB42/T 2391—2025
28
表 B.8 B.8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建设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JSYDTZ JSYDTZ )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调整建设用地地块编号 TZJSDKBH Char 10 M 本表注1 4 调整类型 TZLX Char 5 M 本表注2 5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6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7 坐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8 坐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9 调整前地类编码 TZQ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0 调整前地类名称 TZQDLMC Char 60 M 本表注3 11 调整后地类编码 TZH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2 调整后地类名称 TZHDLBM Char 60 M 本表注3 13 调整建设用地地块面积 TZJSDK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4 备注 BZ VarChar O 注1:调出的建设用地为现状地块图斑编号;新增的建设用地为规划地类图斑编号。 注2:调整类型:新增为XZ;调出为TC。 注3: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7-2020)表12。
DB42/T 2391—2025
29
表 B.9 B.9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生态用地调整图层属性结构描述表(名: STYDTZ STYDTZ )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 类型 字段 长度 小数 位数 值域 约束 条件 备注 1 标识码 BSM Char 18 M 2 要素代码 YSDM Char 10 M 见表B.1 3 调整生态用地地块编号 TZSTDKBH Char 10 M 本表注1 4 调整类型 TZLX Char 5 M 本表注2 5 权属单位代码 QS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6 权属单位名称 QS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7 坐落单位代码 ZLDWDM Char 19 M 本表注3 8 坐落单位名称 ZLDWMC Char 60 M 本表注3 9 调整前地类编码 TZQ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0 调整前地类名称 TZQDLMC Char 60 M 本表注3 11 调整后地类编码 TZHDLBM Char 5 M 本表注3 12 调整后地类名称 TZHDLBM Char 60 M 本表注3 13 调整生态用地地块面积 TZSTDKMJ Float 15 2 >0 M 单位:m2 14 备注 BZ VarChar O 注1:调出的生态用地为现状地块图斑编号;新增的生态用地为规划地类图斑编号。 注2:调整类型:新增为XZ;调出为TC。 注3:参照《国土调查数据库标准》(TD/T 1057-2020)表12。
DB42/T 2391—2025
30
参考文献
[1] GB/T 15776-2016 造林技术规程
[2] GB/T 21010-201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3] GB/T 30600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
[4] GB/T 43214 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规程
[5] GB 50288-2018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6] GB 50858-2013 园林绿化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
[7] TD/T 1012-20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8] TD/T 1046-2016 土地整治权属调整规范
[9] TD/T 1047-2016 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10] TD/T 1055—2019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
[11] DB42/T 681-2011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