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 13-493-2025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标准 ,该文件为pdf格式 ,请用户放心下载!
尊敬的用户你们好,你们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网站收集的文件并免费分享都是不容易,如果你觉得本站不错的话,可以收藏并分享给你周围的朋友。
如果你觉得网站不错,找不到本网站,可以百度、360搜搜,搜狗, 神马搜索关键词“文档天下”,就可以找到本网站。也可以保存到浏览器书签里。
收费文件即表明收集不易,也是你们支持,信任本网站的理由!真心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资源简介
以下为《福建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标准》(DBJ/T 13-493-2025)的详细总结,按标准结构分章节归纳核心内容:
1. 总则
- 目的:规范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深化设计,统筹预制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环节,提升工程质量。
- 适用范围:福建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及部分采用预制构件的建筑深化设计。
- 基本原则:
- 深化设计需符合国家、行业及福建省现行标准(如《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
- 不得降低施工图确定的装配式建筑评价指标(如装配率)。
2. 术语和符号
- 关键术语:
- 深化设计:整合建筑、设备、生产、运输、安装需求,进行短暂工况验算,编制加工图、装配图等。
- 免撑叠合楼盖:利用预制构件刚度减少现场支撑的楼盖体系。
- 并联叠合梁:由两根预制梁密贴排放后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整体受弯构件(图4.3.11)。
- BIM模型精细度(LOD):模型单元丰富程度的指标(分LOD 1.0~4.0级)。
- 符号规范:明确材料性能、几何参数等计算符号(如 fc 为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
3. 基本规定
- 设计文件组成:
- 预制构件加工图、装配图、安装图、BIM模型、料表清单(混凝土/钢筋/预埋件)。
- 责任分工:
- 加工图/装配图/安装图由设计单位或专业深化单位完成,需施工图单位确认。
- 生产/运输方案由构件厂编制,安装方案由施工单位编制,均需监理审核。
- 专业协调:
- 深化设计需整合建筑、结构、设备、装修专业,预留孔洞、预埋件定位需精确表达。
- 防雷设计需避免利用预制竖向构件钢筋作引下线(第5.5.4条)。
4. 预制构件设计
4.1 一般规定
- 按极限状态设计,验算短暂工况(脱模、吊装)和持久工况。
- 吊点需验算承载力,避免混凝土局部破坏。
4.2 施工验算
- 验算内容:脱模、吊运、堆放、安装承载力及变形。
- 荷载取值:
- 吊运动力系数取1.5;安装动力系数取1.2。
- 脱模荷载 ≥ 自重×1.5倍(含吸附力≥1.5 kN/m²)。
- 应力控制:
- 混凝土压应力 σcc≤0.8fck′(公式4.2.4-1)。
- 钢筋应力 σs≤0.7fyk(公式4.2.4-2)。
4.3 免撑叠合楼盖设计
- 二阶段受力计算:
- 第一阶段:预制构件承担自重、施工活载(≥1.5 kN/m²)。
- 第二阶段:整体结构承担面层、使用荷载。
- 水平叠合面抗剪验算:
- 以支座点、弯矩极值点为界划分剪跨区(图4.3.5)。
- 抗剪钢筋配筋率 ρsd≥0.2%(公式4.3.5-4)。
- 以支座点、弯矩极值点为界划分剪跨区(图4.3.5)。
- 并联叠合梁要求:
- 单侧肋梁宽≥125mm,高宽比≤6;避免承受扭矩(第4.3.11条)。
5. 预制构件加工图
5.1-5.2 一般要求与模数协调
- 采用基本模数1M(100mm),构件尺寸符合扩大模数(2nM、3nM)。
- 钢筋排布与设备管线需模数协调,减少碰撞。
5.3-5.5 各专业深化要求
- 建筑专业:
- 外墙板需表达饰面排布、门窗定位、防水构造(第5.3.2条)。
- 楼梯需标注防滑条、扶手预埋件(第5.3.4条)。
- 结构专业:
- 套筒灌浆连接需标注注浆孔定位(第5.4.4条);
- 叠合楼板需表达钢筋桁架定位(第5.4.8条)。
- 设备专业:
- 预埋管线需避让钢筋,消防管线保护层≥30mm(第5.5.3条)。
- 排水立管需用管件连接,禁止非管件接口(第5.5.5条)。
6. 预制构件装配图与安装图
- 装配图内容:
- 构件平面布置、连接节点大样、防火构造(第6.0.1条)。
- 安装图内容:
- 吊装顺序、临时支撑设置(如独立支撑间距≤1.5m)。
7. BIM应用与智能建造
- 模型要求:
- 预制构件模型精细度≥LOD 3.0,加工模型需达LOD 4.0(第7.2.2条)。
- 几何表达精度≥G3级(满足安装需求)。
- 交付标准:
- 深化设计BIM模型需通过碰撞检测,提供物料清单(第7.3.1条)。
- 智能建造应用:
- 利用BIM模拟吊装路径、堆放顺序(第7.1.7条)。
8. 生产、运输与安装方案
- 生产方案:
- 包含模具设计、粗糙面工艺(露骨料/拉毛)、成品保护(第8.0.1条)。
- 运输方案:
- 超限构件(宽>2.8m、高>4.5m)需专项措施(第8.0.2条)。
- 安装方案:
- 吊具需验算承载力,临时支撑拆除需符合混凝土强度要求(第8.0.3条)。
附录A 桁架预制板验算
- 验算工况:脱模、吊运(动力系数1.5)、安装(动力系数1.2)。
- 简化计算:
- 按吊点划分板带(图A.0.5-1),挠度限值≤支撑间距的1/400。
- 混凝土拉应力 σct≤0.8ftk′(公式A.0.9)。
总结特点:
- 创新技术:强调免撑叠合楼盖、并联叠合梁等绿色建造技术。
- BIM深度整合:要求LOD 4.0级模型支撑智能建造全流程。
- 精细化控制:从模数协调到短暂工况验算均提出量化指标。
- 安全冗余:施工荷载取值、抗剪构造等均高于国标要求。
评论